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1],中医称之为 “乳汁不行” “缺乳”“乳难”“无乳”.本病多发生于产后 2 ~3 天至半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产后初期的缺乳为常见。本病在我国妇女尤其是城市妇女中常见,且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虽非重症,但已成为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使母乳喂养率下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不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促进产后最初日母乳分泌的增加,改善缺乳,满足婴儿哺育喂养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古代医家对缺乳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推动运行,故或因素体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或因分娩失血过多,致气血虚弱,冲任空虚,不能化生乳汁,常出现乳汁偏少甚至无乳,或虽有乳汁,因气虚不能运达,亦少乳或缺乳。隋巢元方所着 《诸病源候论》就列有 “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为 “即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道明产后气血亏虚为缺乳之病因。或由产后情志抑郁,或素有肝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闭阻,乳汁无以通达而缺乳,唐代 《经效产宝》就认为 “气血虚弱,经络不调”为缺乳的病因。因此缺乳的主要病因归结起来主要为两大方面: 一为气血虚弱,二为肝郁气滞。
2 现代医学对于产后缺乳的病因学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母乳分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受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的调节,内分泌失调或者神经调节异常都可导致产后缺乳,精神因素、吸吮次数不足、剖宫产术后疼痛、乳房发育不良等均可导致产后缺乳[2].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 1 家庭支持情况 家庭的支持包括: 支持纯母乳喂养; 协助按需哺乳和夜间哺乳; 对乳母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减轻乳母家务和思想负担,使其心情舒畅,精力充沛; 不添加代乳品,不使用奶瓶等。而家族缺乳史,如母亲或姐妹有缺乳病史也与产后缺乳有显着相关性。此外遗传及家族缺乳史对于初产乳母喂养信心的建立影响较大,这与产妇不能从母亲姐妹处学习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有关。
2. 2 乳腺疾病 如乳头凹陷、乳头皲裂等可通过影响婴儿吸吮而导致缺乳。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应当在产前检查时及早发现乳头凹陷,并给予纠正,采用正确的哺乳方法,防止乳头皲裂的发生,降低因乳腺问题而导致的产后缺乳。
2. 3 产妇产后精神状态 妊娠、分娩、产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致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不佳,内分泌机能状态不稳定,产时产后的并发症,不良分娩结局,产妇躯体接受不良心理应激源等,均易影响产妇精神状态。因此,积极做好产前有关的宣教,消除孕产妇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积极处理分娩并发症,提供适当的镇痛和良好的分娩环境,对有症状的孕产妇应该加强心理卫生保健,让其消除恐惧、焦虑情绪,对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 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综合干预措施
3. 1 分娩前护理干预
3. 1. 1 入院前 对产后缺乳的护理,首先应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让产妇本人及家人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打消产妇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一样好的观点,产妇有不适宜母乳喂养的疾病,如乙肝活动期等外,均应尽量母乳喂养; 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要让产妇认识到产后哺乳、乳汁分泌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3].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处方或手册向孕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
3. 1. 2 入院后 首先要引导孕妇和家属了解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和规定,向其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其次,有些孕产妇会担心自己不会哺乳或母乳不足,而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又会影响产后早期泌乳和泌乳的量,通过我们的责任护士向孕产妇讲解产科优质护理的模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前健康教育,如放录像、喂奶姿势及乳房护理等实际操作,提高孕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的水平。
3. 2 产后护理干预
3. 2. 1 婴儿娩出后 30 分钟内应及时哺喂初乳 在脐带处理后,及时将婴儿裸体放在妈妈的胸前,开始早吸吮,此时应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哺乳姿势是取坐位,婴儿头及身体成一条直线,婴儿面向母亲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身体紧贴母亲身体让宝宝将母亲的整个乳头及乳晕全部吸入口中。哺乳期间应将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若乳儿未吸空,应将多余的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以防乳汁郁积而变质。哺乳过程应持续 20 ~ 30 分钟,这样可以促进母子感情,促进乳汁分泌。产后及时哺乳贵在坚持,不能在婴儿开始哺乳时乳头疼痛或者没有乳汁、乳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就放弃哺乳。也不能怕哺乳影响形体美观而不愿意哺乳。
3. 2. 2 加强对于缺乳产妇的乳房护理 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卫生,嘱患者哺乳前后采用温湿毛巾轻轻搽拭乳房。对于乳汁不下者或伴有乳房胀痛者可给予葱白热敷或煎汤温湿乳房。对于乳汁不下者,可采用热姜汁液热敷乳房,对于乳房肿痛者可采用冷汤进行洗涤。
3. 2. 3 穴位按摩 产后早期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能疏通乳腺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淤积,并且可使产妇精神放松愉快,在按摩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乳汁分泌[4].有研究认为按摩还可促使乳房变软,乳头和乳头颈弯曲度自如,既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又易于新生婴儿吸吮[5].按摩的方法为: 用双手手掌从乳房两侧的外围向乳晕方向抚按、压挤,用力要适中 ( 皮肤微微泛红尚可) ,再按乳根穴位,1 天 2 ~ 3 次[6].产后第 1天,体内催乳素未达到高峰,乳汁产生相对较少,通过对乳房穴位的按摩,可以使感觉冲动从乳头传导到大脑底部的腺垂体,促进催乳素的产生并引起射乳的反射,乳汁产生提前。对气血虚弱型取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乳中,用补法手法按摩; 肝郁气滞型取内关、膻中、乳根、少泽、中府、周荣用泻法手法按摩。每个穴位按摩 15 ~ 30 分钟,力度以有酸、胀、痛为准,每天进行穴位按摩 2 ~ 3 次,推膻中有行气活血,宽中理气作用,揉乳根有调理气血,按中府有消化乳块、疏肝解郁,拿乳中以疏通乳络。
3. 2. 4 耳压埋豆 产后第 1 天可进行耳压埋豆,穴位可选内分泌、胸、乳腺等,每只耳朵取 3 个穴位,每个穴位每天按摩数次,每次按压 3 ~ 5 分钟,力度以有酸胀得气感觉即可。
3. 2. 5 情志护理 随着胎盘的剥离排出,产妇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这种内分泌的改变,会产生忧郁、焦虑的不良情绪;现在孕产妇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自护能力不足,部分产妇认为自己的乳汁少而担心新生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焦虑; 或因担心身材走形等因素以致产后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乳汁的分泌,导致产后缺乳,应做好心理疏导。①经常主动关心产妇,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消除顾虑。同时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介绍育婴经验,使产妇尽快进入妈妈角色,增强信心。②取得家属的配合,予以精神的安慰,避免产妇陷入盲目的焦虑和忧愁,在生活上多关心和照顾,使产妇心情愉悦,促进乳汁分泌。③劳逸结合,产妇养成和婴儿同步休息,确保生活有规律。尽量使产妇心境保持平和,则肝气条达,疏泄有度,以致乳汁畅。
3. 2. 6 饮食护理 忌用食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忌酸涩及寒性食物,以免壅滞气机。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耗气伤血。如花椒、桂皮、丁香、咖啡等,可以参考产褥期的忌用食物。第二,忌回乳之品。如麦芽、啤酒、麦乳精等回乳食物。麦芽、啤酒、麦乳精等都含有麦芽的成分。《滇南本草》认为: “麦芽宽中、下气,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产妇要维持乳汁的充足就必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物质。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人体只有摄入食物,经脾胃化生,肝之条达,肺之输布,到达血液,流布全身,才能获得更多的精微物质,维持充足的乳汁。故产后合理的营养饮食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充足有重要意义。产后乳汁不足的病因如前文所言,或因产妇气血两虚无乳可下,或因气机不畅、气血失调、经脉涩滞,乳汁排出不畅所造成,这时1后少乳、面色苍白、胃纳不佳、气短乏力、便溏、乳房柔软、无胀痛感、舌淡少苔、脉象细弱,辨证为气血两亏的患者,应多食乳鸽、母鸡、猪肚、鳝鱼、羊肉、红枣、桂圆、花生等补养气血之品,食疗方可用猪蹄 1 ~2 只,煮汤饮食; 补气通乳; 当归猪蹄,猪蹄 1 对,加当归 ( 补血、活血) 30g,炖汤服; 猪蹄 1 对,牛奶 500ml,加水,共煮烂,饮汤。
而对于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满、疼痛或有肿块,胸胁满闷、食少呃逆、舌质暗红、脉弦滑,辨证为肝郁气滞的患者,应多食羊心、乌鸡、鸡蛋、金橘、佛手柑、蜂蜜、红糖等。食疗方可用猪蹄通草汤,猪蹄 2 只,通草 ( 清热利尿、通乳) 6g,炖汤服,亦可用豆浆 500g,海带 ( 软坚化痰、利尿泻热)100g,佛手 ( 行气止痛) 9g,共煮汤淡食,每天 1次,连服数天。3. 2. 7 特殊情况的护理 如果是由于母亲乳头凹陷、扁平,导致婴儿吸不到乳汁,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手将胀满的乳房中的乳汁挤掉一些,使得乳晕区变得比较柔软,再用拇指和食指将乳晕区压成扁平形态,使乳晕和乳头形成 ”奶头,“或者使用市售代乳头( 乳头保护器) ,这样婴儿就容易吸住,缺乳症状自然迎刃而解。
4 小 结
产后缺乳是产科的常见、多发疾病,直接关系到产妇的健康、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妇家庭的和睦,本文通过对产后缺乳的中西医病因分析,总结出了导致产后缺乳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了针对不同病因而采取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手段,对于产后缺乳的传统方法进行了补充完善,力求达到有要领、有规程、易操作的目的,并希望能够对基层医院产后缺乳的护理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通过开展产后缺乳的中医综合护理,使更多的产妇受益,对于推进基层医院母乳喂养及爱婴医院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 中医妇科学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1
[2] 张俊茹,漆家学,陈必良,等。 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189
[3] 刘淑婷,梁永华。 母乳喂养宣教对产妇产后情况的影响分析[J]. 医学信息: 中旬刊,2011,24 ( 8) : 4218 ~4219
[4] 林静惠,杨建如,董紫云,等。 产后康复按摩对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 ( 23) : 2233 ~2236
[5] 毕景芹。 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及纯母乳喂养影响的护理体会[J]. 河北医学,2012,18 ( 8) : 1141 ~1143
[6] 任风姣。 产后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 ( 36) : 118 ~119
产后缺乳也称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30%。由于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同时也是其最佳的、不可或缺的自然免疫力的来源,因而乳汁分泌不足将直接影响婴儿的发育。中医护理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