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审美理论下城市水景观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23 共236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七章 结论

  对一个城市而言,滨水区往往是其发展的起点,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依水系而发展,商业贸易随水系而繁荣,沿江、滨海的古渡、水埠,自然地构成人们聚集、交往、贸易、停驻的所在。以此基础发展而来的滨水区逐渐成为城市的诞生地、文明的起源点。滨水区空间,拥有着最丰富的自然物质要素、最浓厚的地域文化,是城市最能展现景观特色的重要区域。随着城市发展的外扩,充分发挥滨水区的区位优势,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成为中外各大城市的热点。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几乎世界上每一大洲的国家,都充分利用滨水区的优势,以滨水区景观的开发来取得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这也使得对滨水区的规划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一个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如何才能通过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体现地方特色,并且给游客深刻印象和吸引力,才是其最关键的地方[27].

  景观审美和生态性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环境与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性、现实状况、表现手法、媒介传达都是景观设计者应该关注的问题。生态景观应给予历史文脉、公众文化、艺术表达、地域特点、场所精神更多的关注,景观艺术要依托文化属性和生态文明来发展。审美介入生态景观,将城市文化与生态原则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里,艺术不再以自由表达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结合生态的形式出现,从而渗透到大众生活当中。拉近艺术与生态的距离,生态美可分为原生态美和人工结合自然的共生美,滨水景观无法回避人工美化的参与,只能最大的限度保留原生态美。

  景观审美体验不能阻碍环境的实用性。对待传统,不能只停留在遵循或者照搬上,要结合现代环境将文化精髓体现在生态艺术上。重新认识景观中艺术与生态的关系,它们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化的。但是,无论以什么形式或者主题来展现生态与艺术都是离不开文化的。将滨水景观地域文化与生态和艺术结合,从而体现景观的人文关怀,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在整体自然环境下,创造生态与艺术和谐之美,促进生态美在景观中的发展。使生态、艺术、人文在景观中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景观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景观因素,如地形、地貌、水体、动植物等,以及由历史因素、文化脉络、社会经济等构成的人文景观因素和人工设施因素。对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分析,使得滨水区特色的生长与发展清晰的展现出来,并且为创造明日特色的景观设计找到了创作依据。由于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滨水区的场所性和独特性,因此,相应的景观设计应深刻理解滨水区特定的背景条件,并对环境因素加以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景观的独特性,即是蕴含丰富意境的"环境意"[28],使滨水景观反映它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民族性格,以及岁月的积淀、地域的分野,使其成为城市环境美的核心。

  以滨水街道、岸线、建筑、小品为主的人工设施因素,是人工构筑物作用于滨水区自然景致的点睛之笔,是深刻反映文化意蕴、升华自然水景的手工艺品。因此,相应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宜人的尺度和亲水的态度,不仅要体现与水的关联,更要以简练的手笔、符号化的建筑语汇,反映城市中水文化的精神内涵。

  然而文化的主体是人,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完整表达文化的意义,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应通过水上游览等活动中的开发,创造生机盎然的活动场景,以此营造一个文化的水系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Apmand D.D.(李世玢译,1992)1975,景观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第 6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毛利虹。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8.
  [3] 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中国园林。2005,(4):59
  [4]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邵雨萍。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造景审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6
  [6]李庆生。 国外生态美学读本[M]. 长春出版社,2010.
  [7]张庭伟,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城市规划,1999,(8):44~48,63
  [8]巴厘:A 伯克斯着。刘俊,蒋家龙,詹晓薇译。艺术与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康定斯基着。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日本土木学会。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第 1 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1]栾春凤。城市滨河地区更新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12]周晓娟,彭锋。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规划师,2002
  [13]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2-86
  [14]马利波。曹荣林 城市公园设计的重新审视。中建筑 2008(7)
  [15]刘鸿琳。王跃 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宜昌市六泉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规划师 2011(11)
  [16]王恩涌。 王恩涌文化地理随笔。 商务印书馆,2010.
  [17](日)河川治理中心。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苏利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18]丛林。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体现。东华大学学报,2003,3(2): 44-46.
  [19]汤晓敏,王云。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17
  [20]陈正言,杨雪。闭流区城市湖泊湿地的景观生态设计。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3(29): 126-129
  [21]刘永德,三村翰弘(日)。《建筑处环境设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5
  [22]唐剑。现代滨水景观设计。辽宁科技出版社
  [23]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中国园林,2003,(1)。
  [24]李金路。论城市绿线。北京园林。1996,2
  [25]约翰。 西蒙滋。 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65
  [26]周建东 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城市规划。2007.10
  [27]孙剑,季宪军。浅析城市滨水景观的特色设计。福建建设科技。2004.2
  [28]朱红文。生态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3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