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10 共1092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3章 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设计

  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设计分为三类区域:一是核心保护区,二是建设控制地带,三是环境协调区。对这三种区域的景观设计要分别对待,处理方式也应有差另IJ。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对公园内部核心保护区的文物保护单位首先遵循各项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对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控制性设计,更应重点关注环境协调区的景观设计。

  对于核心保护区主要是进行保护措施,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00年10月承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经2003年5月13曰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于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提到,文物保护单位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进行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的界线,并按被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提出规划措施。

  对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要对建筑、道路交通、市政工程、防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控制。建设控制地带内应严格控制建筑的性质、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

  针对环境协调区的景观设计,则要挖掘公园场地历史文化等信息,营造公园历史氛围。历史氛围的营造从景观要素设计入手,对其进行详细的设计。

  在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中,保护文物古迹是一部分,对公园景观进行协调设计才是重点。保护公园中的文物古迹,是保护场地历史信息,新建景观要素是为了传承文脉,同时为了满足人的观赏和使用等各种需求。

  3.1公园中核心保护区的处理策略

  在具有文物古迹的公园景观中,场地内部核心保护区内保留有文物古迹,比如建筑物、牌坊、石刻、碑文、桥、陵墓等。这些文物古迹作为历史的载体,承载着数百年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是现代人们追寻历史探寻奇闻轶事的重要线索。

  历史文物古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智慧结晶,生活中的场景有很多都是历史文化的影子,比如古代都城的城墙、宫殿房屋、古街、古树等都是历史文化的实物表现。而在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设计中,场地内部遗留有文物古迹,保留了历史记忆,我们根据文物古迹来了解历史,想象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状态。

  公园场地内部的历史文物古迹,除了建筑物和构筑物,还包括植物。植物是有生命的,伴随着历史发展,见证所在地区的历史变化和变迁。如果在城市公园内部保留着古树,能给公园增加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但是如果公园内部没有古树,可以通过其他景观要素的设计增加其历史氛围。

  文物古迹不可再生,在进行改造设计时,要对这些历史要素进行保留和保护,并且再利用,维持其自身文化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继而传承公园历史文脉。

  对遗留的历史文物古迹,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工作。对质量较好的文物古迹进行一般性维护,对于损坏较为严重的文物古迹,对其进行修复或复原。这种设计方法有利于公园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古迹,不仅要整体保留,而且还要在一定范围内保留文物古迹周边的环境。

  3.1.1文物古迹保护原则

  文物古迹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部受到法律保护。保护单位的级别反映了公布当时对其文物价值的评价和管理权限的区别,对各级保护单位的保护原则没有区别。

  必须原址保护。只有在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需要,使迁移保护成为唯一有效的手段时,才可以原状迁移,易地保护。

  尽可能减少干预。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以外不应进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必要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

  定期实施日常保养。日常保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护手段。要制定日常保养制度,定期监测,并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轻微的损伤。

  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修复应当以现存的有价值的实物为主要依据,并必须保存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遗留的痕迹。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经过处理的部分要和原物或前一次处理的部分既相协调,又可识别。所有修复的部分都应有详细的记录档案和永久的年代标志。

  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独特的传统工艺技术必须保留。所有的新材料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和研究,证明是最有效的,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才可以使用。

  正确把握审美标准。文物古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历史真实性,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

  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与文物古迹价值关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文物古迹的环境,应当与文物古迹统一进行保护。必须要清除影响安全和破坏景观的环境因素,加强监督管理,提出保护措施。

  己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文物保护单位中已不存在的少量建筑,经特殊批准,可以在原址重建的,应具备确实依据,经过充分论证,依法按程序报批,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重建的建筑应有醒目的标志说明。

  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应当尽可能提出发掘中和发掘后可行的保护方案同时报批,获准后同时实施;抢救性的发掘,也应对可能发现的文物提出处置方案。

  预防灾害侵袭。要充分估计各类灾害对文物古迹和游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制订应付突发灾害的周密抢救方案。对于公开开放的建筑和参观场所,应控制参观人数,保证疏散通畅,优先配置防灾设施。在文物古迹中,要严格禁止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活动。

  3.1.2文物古迹保护

  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是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相关环境进行整治的技术措施。

  不改变文物原状是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规定。情况复杂的状态,应经过科学鉴别,确定原状的内容。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可以包括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两方面内容。I2必须保存现状的对象有:①古遗址,特别是尚留有较多人类活动遗迹的地面遗存;②文物古迹群体的布局;③文物古迹群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个单体;④文物古迹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种构件和工艺手法;⑤独立的和附属于建筑的艺术品的现存状态;⑥经过重大自然灾害后遗留下有研究价值的残损状态;⑦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损坏后有纪念价值的残损状态;⑧没有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

  可以恢复原状的对象有:①将塌、掩埋、污损、荒宪以前的状态;②变形、错置、支撑以前的状态;③有实物遗存足以证明为原状的少量的缺失部分;④虽无实物遗存,但经过科学考证和同期同类实物比较,可以确认为原状的少量缺失的和改变过的构件。⑤经鉴别论证,去除后代修缮中无保留价值的部分,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状态。⑥能够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历史环境。

  保存现状应主要使用日常保养和环境治理的手段,局部可使用防护加固和原状整修手段;恢复原状可以使用重点修复的手段。对建筑类的文物古迹,可以采用修缮的方法进行保护,对于石窟寺等文物古迹则主要采用环境治理的方法。

  1)修缮

  保留历史文物古迹之后,有些文物古迹是残缺不完整的,需要对其进行修缮。对文物古迹的修绪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四类。“3日常保养是及时化解外力侵害可能造成损伤的预防性措施,适用于任何保护对象。

  防护加固是为防止文物古迹损伤而采取的加固措施。所有的措施都不得对原有实物造成损伤,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环境特征。新增加的构筑物应朴素实用,尽量淡化外观。保护性建筑兼作陈列馆、博物馆的,应首先满足保护功能的要求。

  现状修整是在不扰动现有结构,不增添新构件,基本保持现状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性工程措施。主要工程有:归整歪闪、斜塌、错乱的构件,修补少量残损的部分,清除无价值的近代添加物等。

  重点修复是保护工程中对原物干预最多的重大工程措施,主要工程有:恢复结构的稳定状态,增加必要的加固结构,修补损坏的构件,添配缺失的部分等。这些文物古迹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文化中形成的,独一无二,因此,在修绪过程中要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

  当前对文物古迹的修整比较常用的有“修旧如旧”。修旧如旧是在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增加元素,这些元素在形式、材料和肌理等方面,和原有文物古迹看上去大体一致。

  要慎重使用全部解体修复的方法,经过解体后修复的结构,应当全面减除隐患,保证较长时期不再修绪。修复工程应当尽量多保存各个时期有价值的痕迹,恢复的部分应以现存实物为依据。

  原址重建是保护工程中极特殊的个别措施。核准在原址重建时,首先应保护现存遗址不受损伤。重建应有直接的证据,不允许违背原形式和原格局的主观设计。

  2)文物古迹周边环境整治

  文物古迹周边环境整治是防止外力损伤,展示文物原状,保障合理利用的综合措施。

  主要工作有:清除可能引起灾害和有损景观的建筑杂物,制止可能影响文物古迹安全的活动,防止环境污染造成文物的损伤,营造为公众服务及保障安全的设施和绿化环境。服务性建筑应远离文物主体,展陈、游览设施应统一设计安置。绿化应尽可能恢复历史状态,并防止因绿化而损害文物。

  3.2公园中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处理策略

  对公园中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处理,要在与核心保护区保持风貌协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还要对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建筑、交通等的控制,同时在这两个区域内将公园的历史氛围营造出来,需要对公园场地及公园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提取,需要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借鉴,学习其造园手法,结合自身场地特点,对景观要素进行处理,设计符合当地特点的城市公园。还可以对其他历史文化进行提取,将提取元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来。

  3.2.1提取城市综合公园设计的景观要素

  公园中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处理是针对景观要素来进行的。城市综合公园呈现的是一种整体效果,是通过景观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而实现的。景观体系的组成基础是景观要素,城市综合公园是针对景观要素来进行设计建造的。

  童隽的《江南园林志》提到,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山、水、植物、建筑是园林四要素。(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周苏宁的《园趣》中提到,山、水、建筑、花木,被称为造园四要素。(学林出版社,2005.01)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提到,“……都不外乎综合运用建筑、花木、水、山石等四大要素来组景造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顾馥保等编着的《现代景观设计学》中指出,构成中国传统园林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6)李俊英等编着的《园林植物造景及其表现》一书中介绍了园林四要素是地形、植物、山水、建筑。(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陈伯超编着的《景观设计学》提到景观的构景要素有地形、铺装、植物、水体、山石、照明、建筑及公共设施小品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6)综上所述,景观要素分类都包括建筑、植物、水体,其余分类稍有不同,研究根据上述资料分类,并根据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的特点,将影响公园历史氛围的景观设计要素分为以下五个方面:水、建筑、道路、植物、景观小品与设施。

  论文摘要

  1)水

  水是园林景观之血脉。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自然山水着称,环山抱水之处是极佳的成景之地,同时也是阴阳相生的辩证哲理。水体景观有宽阔水面,也有蜿诞溪水,展现不同的水景。在公园景观设计中,通过一定设计手法对水体进行处理,能营造形态各异的水体景观。

  2)建筑

  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公园中的建筑,一部分是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有的公园没有保留的建筑),另一部分是为满足游赏、科普、休憩等功能的现代建筑,仿造古建筑形式而建。建筑,包括建筑物与构筑物。古典园林建筑是最能表现公园历史氛围的一个景观要素。园林建筑表现历史氛围的方面,主要是形式、细部等因素。

  3)道路

  道路作为公园的景观要素之一,也是公园历史氛围表现的一个重要载体。主要表现在道路形式和道路铺装两方面。道路形态多种多样,在设计中,结合园林景观中不同的环境,选用各种合宜的道路形式:青砖漫地,鹤卵石、小瓦片等材料拼炮而成的平整小路,铺放在青草地上的石板,粗野的山石炮筑的灯道,曲折的游廊,越水的小桥、汀步等。能影响公园历史氛围的还有道路面层一一铺装。

  4)植物

  植物是造园的主要要素,是公园设计中会生长变化的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芽、长叶、幵花、结果,有颜色、冠幅、高度和胸径的变化。

  对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地内部原有的大型树木,要保留下来,延续其古木参天的形象,维持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这一类植物是年轮表现较为重点。另一类是新栽植的植物,由于植株规模较小,短期时间内对于增加历史氛围不够明显,可以通过选取树种等方式增加历史氛围。

  古典园林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来造景,运用的植物富有寓意。运用植物的名字谐音、形态、色彩等给人的不同感受,作为某种情感的寄托,或者表达一种意境。比如松的强劲,梅的坚朝,竹的气节,荷的脱俗。比如用松鹤相配表达延年益寿,百合花代表百年好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经常运用的植物的传统寓意及应用见附录3。

  能影响公园历史氛围的植物主要植物的寓意文化内涵和植物生长时间及生长状况。竹类对公园的历史氛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景观小品与设施

  公园内部的景观小品与设施分为游戏类、运动类、休息类、服务类、管理类、观赏类。游戏类和运动类中,游乐场的设施和运动场地的器械比较现代化,不能体现公园的历史文化,休息类、服务类、管理类、观赏类这四类景观小品与设施,可以通过其形式、图案和符号等来表现。观赏类景观小品与设施中石是传统造园的主要元素,石的形式包括假山与景观石两类。

  3. 2.2提取场地信息

  文化是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而形成的,是历史的精华。因此,可以从除了园林文化的其他文化中吸取可以利用的元素来对景观进行设计。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们交流中的普遍认可的意识形态,能够传承的。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历史文化能丰富公园景观的形态和风格。现代公园景观设计可以从其它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图案和符号等。传统文化形态有很多种,以下是可以营造公园历史氛围的一些主要的文化因素。

  1)场地历史信息

  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深入了解公园基地文化以及公园所在城市地区的历史文化,并将这些精华提取和加工,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方法展现出来,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城市公园景观。

  对公园所在城市的进行文化挖掘,可以从地理特征、植被特征、人文资源、传统民俗等方面开始着手。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历程不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即地域文化。在国内,南方和北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因此江南园林和皇家园林不仅从规模上,还在布局方面有不同。每个城市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因此每个城市在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能够表现这个城市的地域性,与别的城市有明显不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尊重场地,挖掘这个城市历史资源。

  公园场地内部的历史信息独具特色。景观作为人们欣赏的元素,如果和历史文化信息联系,将会融入人们的情感,并引发共鸣。在引起人们注意的同时,唤醒其对场地的归属感。在公园景观设计中,通过融入历史信息,赋予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一些历史上留下的文字或口头讲述的故事等,推测当时的历史情景,结合现代人们使用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情景复原。可以通过纪念性小品、雕塑、历史景墙等景观元素的设计,将历史信息通过实物的形式表达出来。重现的景观元素能给公园景观增加历史文化魅力,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公园的文化气息。对于重建的建筑,可以根据公园场地及所在城市同一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进行恢复重建。

  城市的历史是人们的记忆,有着很高的归属感情,通过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开展,结合公园进行设计。公园场地自身的历史也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历史独一无二,因此设计的景观也会独具特色。成都春熙路在设计时,使用铜质图案铺地,使逛街的人群在繁华的环境中感受到时光流逝,印有古代人生活场景的铺装,使人回想起千百年前春城市公园中,有的也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建,有的是与某一历史事件相关。

  公园是人们进行公共交流活动的空间,所以也能成为纪念历史事件的很好的场地。成都人民公园内部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保路运动中的遇难者,公园因其包括这一历史事件,而具有民族和地域的特点。

  历史人物也能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素,可以利用与公园相关的历史人物综合考虑景观设计。历史人物也经常和历史事件相联系,因此,都可以提取可利用的资料进行文化景观设计。如成都望江楼公园,一部分是由于场地内部有保留古建筑的古迹核心保护区,一部分是为了纪念薛涛而在附近场地新建的公园,提供游人观赏休闲的场地,是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纪念重要的历史人物,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建造亭、塔、桥等。在公园历史氛围营造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景观设计手法,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法。

  2)场地地理信息

  中国有多种地形地貌,有高原,有盆地,也有平原,有梯田景观,也有黄河长江。

  中国古代的“地理”包含了风水学。风水在以前是指住宅的基地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追求自然和谐的状态。风水在中国传统造园中很重要,从开始选址到休闲建筑,都会运用到风水理论。城市、园林或建筑选址,如果在风水中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极佳场地。意指一幢宅子,坐北朝南,左青龙是宅子左手边,即东面为一河流,右白虎,宅子右手边,即西面为马路,此为白虎也。前朱雀,意指宅前,即南面为一湖;后玄武,宅后为大山,在这种情况下,该宅的风水是最好的。

  背山面水才是绝佳的风水,《周礼》有云:前有照,后有靠,此风水之宝地。当今首都北京选址就是这样选择的。

  提取场地的地理特征等信息,将一些具象的元素象征无形的精神文化。在成都活水公园中,设计师提取场地的水和雨这两种元素,采用鱼的形状表达和水的关系,公园内部有鱼麟状的跌水,也象征着活力。

  3)传统习俗、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是极具地方特色、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是当地人创造和继承的生活文化,是历经千年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承。不同的地方的人们都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我国每个民俗的风俗习惯也独具特色,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这个民族感情和生活的文化积淀。

  一个公园场地所在地区或城市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能反映这个地区或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利用这些要素融入公园景观设计,提取特定元素并相应加工成为可以进行设计的形式。如宽窄巷子中的文化墙,展现老成都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4)文学、艺术、工艺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利用书法、绘画等结合景观小品或道路等形式展现出来,展现公园历史氛围。借鉴绘画内容可以结合硬质景观,景墙或地面铺装的形式,将一幅作品展现为壁画或地面铺装图案。在景观设计中,书法可以运用在建筑物匾额播联中,诗词歌赋、对联等内容都可以表达,也可以用在介绍景点的小品中,作为介绍语言,通过书法的形式表现。也可以运用在景观小品或石刻中。表现当地的舞蹈或戏剧,可以通过形式或道具来展现。如川剧是四川的特有的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就可以用川剧变脸的脸谱来展现四川的历史文化。

  也可以根据神话故事、文学作品、历史典故中介绍的场景和故事人物来重现景观场地。将其介绍的场景给予实体展现,增加公园景观的趣味性,并引发人们对历史的联想,很有教育意义。

  传统工艺是指一个地方经过历史变迁,生活中的用品或玩物中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价值的物品。工艺品能展现当地人的生活、审美和技术等。不同地区和城市都会有当地的传统工艺品,例如四川的蜀绣,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从本地传统工艺品中提取形式或图案等,能体现出公园场地的历史文化特点。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文化、艺术的借鉴,可以借鉴一些外在形态和语言。在景观设计中要明确的是,借鉴不是直接拿过来用,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借鉴其本质或形式,结合本身景观场地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设计。比如,可以借鉴青花瓷的纹路进行景观小品设计,可以借鉴龙的传说表达盛世龙腾的含义,可以借用古老字体表达深远的历史氛围。

  5)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信仰比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也可以作为景观设计中提取的设计元素。宗教信仰的建筑、道具、绘画等都各具特色。

  在景观设计中,如果场地内部有相关的建筑或有宗教信仰的场地,要考虑这一重要因素。宗教信仰可以决定公园景观中景观要素的形式以及内容,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符号应用到景观中。可以结合文化符号或图案或文字等,将其融入景观小品实体或建筑中,视觉上更直观的表达特有的文化内涵。比如,将富有文化内涵的莲花图案运用到铺地中,表达佛教虔诚的信仰。

  3.2.3借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对公园中环境协调区的处理,可以参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对城市综合公园进行设计,探索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针对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一方面要参考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一方面要考虑现代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在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中国古典园林流传千百年,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参考传统园林的形式或内容,可以使公园景观和当地的文脉相联系,重现以前某种场景。参考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可以参考其风格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借用其某一景观造景要素。通过景观要素的提取并加工,展现历史的方面。如叠石经常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使用。成都望江楼公园红墙绿竹、楼阁营立,都在展现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方面,追求历史文脉与现代景观的完美融合,不是对传统园林景观形式和要素的堆叠,需要对古典园林进行研究探寻,吸取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作为创作的基础。

  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公园在设计中要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文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可以分为两种:有形和无形的。有形的包括景观的材料、装饰和符号等,无形的包括园林的观念、审美、文化等。现代景观设计师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扬继承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总体上可分为三类,在具体景观设计中这些手法常同时应用于同一景观。

  1)古典园林要素的直接引用

  在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造园要素的引用,可以选取一部分景观要素运用在景观设计中,使现代公园景观与当地历史文脉相连,在视觉上展现冲击力,给人以清晰的历史感。

  古典园林在现代人的审美中,仍然独具魅力,因此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常常把古典园林要素直接引用。中国古典园林中江南园林是供少数人使用,皇家园林服务对象是皇家或官家等比较有权势的人群,江南园林是提供给私人使用,寺庙园林则是针对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使用,提供给日常生活、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的。根据场地内部的历史信息,提取相关的设计要素,比如皇家园林的轴线对称布局,江南私家园林自然曲折,寺庙园林中透露禅意的建筑等,结合现代人使用需求进行景观设计。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均可以营造充满历史韵味的公园景观。

  西方传统园林景观中常见雕塑、喷泉、水渠等,在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要结合场地环境,协调现有景观风貌进行景观设计。

  2)古典园林要素的现代表现手法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也可以使用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同时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加以设计。通过借用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使现代景观给人以历史感,运用现代景观处理手法,又能展现公园的与时俱进,满足人的使用及观赏需求。古典要素中的墙、雕塑、建筑等,都可以使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展现其新风貌。

  万科第五园的景观设计吸取了传统园林要素,如粉墙绿竹、镂空墙等,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重新演绎。不是直接搬过来,而是选择造景要素来继承其精华,把传统园林要素和现代景观或中式景观完美融合。粉墙绿竹、青砖步道、镂空墙、石雕、砖雕等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传统园林的精髓得到了继承。

  西安天朗大兴郡的景观,提炼了汉朝建筑、图案图形等有代表性的符号,使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来加工创造,既增加了文化内涵,又给予景观新的活力。从传统园林中提取建筑、置石、道路等要素,营造简约而不简单、新颖大气的新汉风景观。

  3)现代景观要素的传统表达

  这种设计方式传承古典园林的造园精华,对现代的景观要素进行设计。可以结合场地文化信息对景观要素进行设计,营造历史氛围。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些要素比如指示牌、休息座椅、景墙、垃圾桶、路灯等都可以运用传统元素形式或符号图案等进行综合设计。可以借助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字表述、书法、绘画、民间工艺品、县志史料等,将其表现在现代景观要素中。比如景墙图案采用历史资料里展现当地风貌的图案,标志牌采用书简的形式,结合书法字体营造古朴风格,现代构筑物釆用大方醒目的中国红,展现传统色彩艺术魅力。

  3.2.4景观设计方法

  针对公园内部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进行景观设计,参照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和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可以参考。

  1)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局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借用远处的景致。如苏州拙政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2)隔景与障景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隔景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

  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障景是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3)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方式有树阵、铺地等。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是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铺装方面。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不同的材料结合运用,有条理地加以变化,将使景观更有内涵和趣味。

  5)爷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景墙、树木等以相同的见个排列,花坛座椅的均勾分布等。对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进行设计,要综合考虑各种设计方法,并结合提取的场地信息,来进行公园景观设计。

  3. 3小结

  对具有文物古迹的城市综合公园进行设计包括两方面。

  一是核心保护区中文物古迹的保护,要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相关环境进行整治。

  二是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景观风貌协调及营造公园历史氛围。首先提取影响城市综合公园历史氛围的景观要素,同时对场地信息进行挖掘探索,如历史信息、地理信息、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工艺、宗教信仰等。结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综合考虑,对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宄,可以使用古典园林要素直接引用,也可以对古典园林要素使用现代表现手法,使用现代景观要素进行传统表达。对景观要素的设计有对景与借景、隔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质感与肌理、节奏与韵律等设计手法。

  综上,景观要素有多种设计手法,而对历史氛围的营造影响较重的景观要素,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提取。

  【图3-1~3-23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