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广州绿道工程建设成效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549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部分 广州绿道建设成效的量化分析
第2部分 广州绿道建设的效益评估绪论
第3部分 广州绿道建设效益研究方法
第4部分 广州绿道工程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
第5部分 广州绿道工程建设成效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过对广州市绿道工程效益进行评估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4.1.1 生态效益

  广州市的绿道工程,一方面改善了交通出行方式,一年可以减少碳排放 248 万吨,相当于每年增加 2.42 个白云山公园。91%的广州市民同意绿道网有助于人们选择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量的功能。同时,绿道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大面积提升了负离子含量,绿道产氧气量达 443340 t,价值量 443340t×3000 元/t=13.30 亿元,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在 103-3367 个/cm3,平均为 426 个/cm3,对于提高广州市的空气质量和缓解城市病有重要意义。

  在调节温湿度,缓解热岛效应上,广州绿道系统有着极大的贡献,按每年按 2 个月使用空调计算,每年可为广州市民节约空调费用 232 亿元。绿道植物大量吸收空气中的CO2,削减温室效应,并能滞留空气中的尘埃,进一步抑制升温,大大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

  此外,在除尘降噪、吸收有毒气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广州市绿道工程亦取得巨大效益。

  4.1.2 环境效益

  通过研究表明,广州市绿道工程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美化视觉感受,提升景观价值;增加开敞空间,完善休闲环境;改善自然环境,提升居住条件;降低交通噪音,优化人居环境;防火抗灾,防风固沙等方面,极大改善着城市的人居环境。

  4.1.3 社会效益

  广州绿道工程建设,为广州城市品位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示范效应显着;同时,绿道亦是文化的载体,在推动科普教育和宣传广东文化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绿道增加了城市的休闲空间,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能优化居住环境,构建宜居城市,促进人际交流,和谐社会关系。这些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能增加广州的魅力和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人才交流,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4.1.4 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绿道建设具有可观的总体经济价值,估算每年可产生经济价值 15.5 亿元。在此基础上,能形成旅游、体育、教育、文化等综合绿道经济产业链,使绿道网成为广州的又一张发展“王牌”。同时,绿道的建成,对绿地周边土地价值有显着的提升作用,“绿道”,成为大多房地产的宣传语。

  在增加农村就业方面,绿道则通过直接就业效应,如绿道建成后管理维护工作而增加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以及间接就业效应,如旅游业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体现,据估算,光驿站这一类型内容,每年增加直接就业岗位 966 个,极大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和城乡经济交流。

  4.1.5 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评估,我们发现增城绿道存在如下问题:

  (1)各项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停车位不足、道路交通组织存在人车不分问题;娱乐设施单一等方面。

  (2)游客所创造的旅游价值不高,主要表现在住宿、购物、餐饮服务水平低、创造的收入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缺乏,游客停留时间短等。

  (3)水上绿道有待进一步开发,虽然水上旅游已经开发,但游客知之甚少,目前在资金投入、经营管理、宣传等方面力度不足。

  (4)旅游经营管理中也存在问题,表现在自行车的交接问题、恶性竞争和安全问题,以及农民投资项目的风险性问题等。

  4.2 讨论

  针对如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大措施:

  4.2.1 进一步完善绿道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

  根据目前绿道绿道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1)应当适当增加驿站停车位,在合适的地方增设停车场。

  (2)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强道路和自行车路面的维修,安装路灯,增加专门性针对绿道沿线的旅游公交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考虑增加电瓶车观光,以服务一些没有体力踩自行车的游客。

  (3)在有条件的绿道节点,如驿站、公园等适当考虑增设烧烤场、网球场、游乐场等各种户外娱乐设施,使不同节点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

  (4)规划给村民摆设摊档的市场,让农民可以合法地买卖农产品。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沿线的标识系统、照明设施、公共卫生间等,并考虑为老人、小孩和残疾人服务的特殊设施。

  4.2.2 加强绿道的宣传推广

  提高旅游价值需要进一步加大绿道推广,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市场范围,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对于绿道推广,从游客了解绿道途径来看,亲戚朋友介绍、电视宣传较为有效。为此,可以制作相关宣传小册,免费派送给已经体验绿道的游客,通过他们体验经历向亲友推广增城绿道,电视宣传应该集中在广州市内,充分利用公交、地铁电视网络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推广绿道,更重要的是宣传一种生活理念。

  4.2.3 水上绿道的开发措施

  针对目前水上绿道开发和经营的困难,提出以下措施:

  (1)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尽快落实游船购置,扩大营运能力;减少公务接待任务,节省基本开支。

  (2)目前农业局管理增江画廊观光休闲有限公司,可以进行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形式,建议国际旅游度假城管理增江画廊观光休闲有限公司,可以有助于把旅游资源推向市场和高效运营。

  (3)开发新的游船线路,如增设东门桥至鹤之洲湿地公园至沙滩泳场专线、增设桥头管理区码头至古荔台码头的专线。

  (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整体营销作用,依托自行车绿道的优势资源,结合自行车绿道的互动性与水上绿道的舒适性,加强自行车与游船项目的合作与整体宣传。

  4.2.4 建立有效的绿道管理机制

  有效的绿道管理机制体现在绿道建设、维护和日常管理中,措施包括:

  (1)绿道建设方面:绿道建设中注重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绿道建设的公共参与,建议制定《增城市绿道及绿道沿线开发建设的原则和规范》,既包括绿道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规范,也包括绿道沿线的住宅、商业、露天场所的开发建设规范,并在绿道的建设前、中、后引入公共参与,提高绿道的建设效果。

  (2)绿道维护方面:建立专门的绿道维护账户,并制定路面、植被、照明、桌椅等设施的维护管理条例,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实现专款专用,责任到人。另外,也应注重对绿道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遗迹的管理和维护。

  (3)绿道管理组织方面:建立绿道管理的专门组织,以政府为主导,引入村、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并且积极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绿道的管理,如成立绿道维护和管理志愿服务组织,发动市民,特别是学生群体作为志愿者参与绿道管理活动,既提高绿道的管理水平,又增强参与者的市民意识。

  4.2.5 建立绿道长效经营的经营规范

  为规范绿道的经营活动,使绿道能够长期稳定地产生效益,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之道,政府必须建立绿道的长效经营机制。主要体现在:

  (1)支持农民创业和经营活动,措施包括设立专门资金,支持农民设立农家乐、农家旅店等经营设施,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等等。

  (2)针对自行车经营中的恶性竞争和经营主体不协调等问题,可通过颁布有关的规范化经营条例来解决,远期在绿道经营中自行车车行、农家乐、小卖部等各环节都会碰到问题,从长远来看,政府应引导成立行业组织,依靠行业组织内部的协商达到一致,以解决冲突。


    参考文献

  布莱姆,段小梅,刘少坤.绿道改善建议:以中山大道为例[PPT],ITDP CHINA, 2010,11

  蔡婵静.城市绿色廊道的结构与功能及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陈春娣,荣冰凌,邓红兵.欧盟国家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体系[J].中国园林,2008(12):66-69

  陈明玲.上海城市典型林荫道生态效益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3

  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张新献.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3)

  戴菲,胡剑双.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邓毛颖.统筹城乡推进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增城市绿道规划建设与效益分析[J],小城镇建设,2010(10):20-25.

  董晓峰等.宜居城市评价与规划理论方法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冯利芳.功在当下,造福千秋——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调查报告[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

  佛山日报,幸福绿道促城际旅游“大串门”,2012 年 01 月 05 日

  广东“绿道”开拓城市发展新思路,新华网

  广东广播新闻,广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5 平方米,再创新高,2011 年 09 月 09 日

  广州日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把绿道打造成“幸福广州”新品牌,2013 年 11 月 20 日

  郭琼莹.水与绿网络规划理论与实务[M].台北:詹氏书局,2003

  韩永伟,拓学森,高吉喜.刘成晨.黑河下有重要生态功能区植被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初步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1(1):58-64

  黄东义,吴毓仪,熊咏梅.广东省绿道发展的经验[J].园林,2013(4):36-39

  金利霞,江璐明.珠三角绿道经营管理模式与区域协调机制探究—美国绿道之借鉴[J].规划广角,2012,28(2):75-80

  孔繁文等.森林环境资源核算与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19-28

  赖伯舟.增城市绿道网项目建设及效益评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李从文.绿道对深圳创建宜居城市意义的探讨[J].风景园林,2012(3):171

  李国岳,陈丹丹,邱妙云.绿道体育与幸福广东[J].体育学刊,2012(2):39-43

  李剑,陈眉舞,宗跃光.基于可持续运营的城市绿心发展模式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652-657

  李素英,王计平,任慧君.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综述[J].2010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李莹莹.城镇绿色空间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

  林嘉玲,甘巧林,魏申,张天杰.广州市绿道功能感知的 IPA 评价与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3),48-54

  陆健健,何文珊,童春富,王伟.湿地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0

  马克?A?贝内迪克特,爱德华?T?麦克马洪.绿色基础设施——连接景观与社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马向明,程红宁.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城市规划,2013(2):38-44

  南方日报,“珠三角绿道网标识系统”正式发布,2010 年 05 月 13 日

  南方日报,广东全力打造“绿道旅游”新品牌,2011 年 4 月 28 日

  南方日报,我省将建城际轨道般的“省立绿道”,2009 年 4 月 16 日

  南方日报,“广州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与经济实力地位不相匹配”,2011 年 9 月 9 日

  南方日报,广东着力打造绿道“兴奋点”和四大品牌绿道——绿道为你而建绿道因你精彩,2012 年 09月 27 日  

    秦小萍,魏民.中国绿道与美国 Greenway 的比较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4):119-124.

  秦耀民,刘康,王永军.西安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6,25(2):135-139

  深圳特区报,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丛林城市”,2011 年 09 月 26 日

  史瑞华.通过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初探[J].山西林业,2008,1:34235

  粟志峰,刘艳,彭倩芳.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检测,2002,16(3)

  锁秀,何昉,高阳,夏兵.绿道—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跑者[C].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2010

  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魏鹏飞.绿道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贵阳花溪区为例[J].商,2013(14),254-254

  吴熊勋.旅游生态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1992(2):150-154

  吴勇,苏智先.中国城市绿地现状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D].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

  夏兵,何昉,锁秀.广州绿道多功能开发探索[J].广东绿道论坛,2012:87-90

  邢忠,&徐晓波.城市绿色廊道价值研究[J].重庆建筑,2008,5

  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徐文雄,黎碧茵.绿道建设对于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J].热带地理,2010,30(5):515-527

  薛达元.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52-104

  严立军,杜文武,张建林.城市型绿道与乡村行绿道的差异性探析[J].现代园林,2012(6):18-20

  曾曙才,苏志尧,陈北光.广州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杂志,2007,26(7):1049-1053

  增城日报,派潭镇:上九陂村依托白水寨景区打造吃住游农家乐,2011 年 06 月 29 日

  张浪.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及其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张庆军.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综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

  张文,范文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赵霞.合肥市居住区绿化环境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郑琳,车代弟.都市绿道中绿廊景观性与功能性的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6):97-100

  郑芷青,邱霓.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绿化研究—以广州为例[M].科学出版,2012

  中国广州旅游网,绿道游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周述明.成都市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评价及其环境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

  宗跃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1999,19(2):145-150

  BernatzkyA.The contribution of trees and green spaces to a town climate.Energy and Buliding,1982,5(1):1-10

  HaderF.The climatic influence of green areas,their properties as air fikters and noise abatement agents,Vienna:Climatology and Building Conf,C1 B,1970.

  Lewis P H. Quality corridors for Wisconsin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964(1): 31-40

  Ryan Gery W, Bernard H Russell.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A]. In: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 ( 2nd Edition). Thousand Oaks,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0
 

  致谢

  衷心感谢孙冰研究员对本人的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他言传身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我并使我终身受益。同时还要感谢何清、陆钊华、赵霞等老师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感谢黄应锋、陈雷等朋友在论文研究的开展中给予的大量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在一起参与本次度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同窗、同事和朋友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所有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