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概念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4 共533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概念界定

  2.1 人工水景的概念、范畴

  2.1.1 居住区的概念

  在我国的 2002 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版中居住区的界定解释为:不同数量居住人口生活的地方和城镇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河流、山脉等自然界线所划分,设有与其人口规模相匹配的、较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的区域。分级划定的规模见表一.

  【1】

  而本文所探讨的居住区,只是规范中定义的居住区的组成单位,规模、居住户数,人口没有特定的限制,是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区域划定,能相对独立的进行规划设计,有完整配套的景观、一定规模的绿地、道路、停车场、体育、商业设施等居住生活区域。

  居住区是社会群体聚居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是景观方案实施的实体单元,所以本文选择居住区作为一个划分范围来探讨自然式人工水景的相关内容。

  2.1.2 自然式水景的概念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古代建筑辞典》、《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对水体和自然式水体的概念理解,可以把自然式人工水体景观定义为:在现有基地环境的基础上参照大自然水系的各种形态和表现形式,依据环境的变化营造出来的具有自然气息的水体。自然水景主要表现形式有湖、池、河、溪、涧、瀑、潭、泉等种类。

  (1)湖、池

  池和湖常存在于园的中轴线或者是几何中心区域。池指成片的水面,相对湖来说面积较小,池岸像苏州园林多用景石修饰,池中常常种植如莲花、香蒲、睡莲、菱等观赏水生植物、藻类或放养各色观赏鱼类或者动物。湖泊为大型广阔的静态水,一般有溪涧汇聚而成的较大空间,水面有宽有窄,聚散自然随和,通过聚合分离,增加水面层次变化,并引导形成不同的景区。

  (2)泉、瀑

  泉为地下突涌出的水,瀑是水从断崖跌落或者河道突然降落形成的景观,无论是古代工匠还是现代的设计师都喜欢用泉、瀑作为水景的水源形式出现。水源可以来自市政供水管网,或者基地本身自然水系,或如下文提到的利用雨水,通过假山引导屋檐雨水作为水源,形成雨天观瀑的景观在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中较为常见。

  (3)渊、潭

  面积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出现在泉水的积聚低点和瀑布的落地承受处(吕振锋2012)。这种水体水位深多采用叠石驳岸以保证其的稳定性,却过于硬化呆板,所以驳岸边通常配置各种藤本植物,植物从石缝中优雅伸展出来,水体边有大树伸出水面,将水体大部覆盖,遮掉大部分阳光,造成深邃气氛。

  (4)溪、涧

  泉瀑之水从山凹之中高处流向山脚形成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流经山谷多形成弯曲形态,有一种源远流长,绵延不尽的韵味。溪涧多是山上滚下来的石头聚集为底,溪水有深有浅时,有巨石挡着去路时弯曲改变路线,浅时可涉水体验。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有时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吕振锋 2012)。

  (5)河流

  园林中常认为像带状狭长形的水系为河流。自然界中的河流经常起源于山谷流经几个山凹甚至跨越几个国家,河流的长度、宽度、坡度、河岸线都可以自由变化,水面做到宽窄变化,水流平缓,空间丰富而景色富有变化。

  2.1.3 人工水景的概念

  人工水景的定义是区别于天然水景而设的,人类还没有存在的时候天然水景就存在于自然界中,所以从出现时间的早晚来定义,人工水景是天然水景的后代。人工水景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为建造的水景,这种建造行为是人的思想指导下的有意识、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从人类自然演变的发展历程来说人工水景起源已久,自古代人类迁徙到依水而居,引水建园开始,就开始改变人类的生活。

  人工水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云集各地人们的智慧,传承世界各地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各种形态特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地水景文化的交融,出现利用高科技技术营造的人工水景例如音乐喷泉、音乐水幕等人工压力为主的水景。人工水景的营造必须与周围景观及环境相协调,在要求自然气息的景观中出现人工水管就会打破了自然的氛围,优美的构图组合、恰当的比例是设计考虑的重中之重。人工水景的主要类型有:

  (1)人工瀑布景观

  人工瀑布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山体背景、积聚的水源、出水口、瀑身、接水潭(池)、及往低处流的溪水。园林中较为常见的瀑布形式有布瀑、线瀑、直瀑、射瀑、泻瀑等十余种(张亚梅 2013)。瀑布具有动感元素,像优美动听的音乐带动人们欢乐的气氛。

  如下图 2.1,2.2 所示。

  (2)人工溪流景观

  溪流景观应营造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上,坡度可以根据流水的趋势而定,在流势比较湍急处坡度可以在 3%-5%,在某些平缓的地方取 1%,但是不宜低于 0.5%,过低的坡度水流失去动力无法流动。通常溪流的水深、溪宽都不宜过大,人们可以通过戏水、养殖鱼类等活动参与其中。亲水性很强的水体,供游人进入接触的溪流,儿童游戏溪流,为了安全起见,水位更加不宜超过 30cm.在宽敞的地块为了营造开阔的水面,衬托深远、广阔的胸怀,宽度可以根据场地的条件而变化。如下图 2.3,2.4 所示。

  (3)人工喷泉景观

  喷泉是目前住区园林景观中最常见的,其形成的动态氛围像一部交响曲增添景观魅力和丰富景观层次。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在居住区的入口、园林景观中轴线上或者重要观景点一般都会设计喷泉水景,吸引人的聚集和营造热烈欢快的气氛。喷泉的表现形式有:普通喷泉,是由单一喷嘴形成简单水柱,水柱的大小根据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雕塑喷泉,喷嘴与各种造型的雕塑、花钵完美结合为一个观赏整体,形成的各种姿态的水柱;水雕塑,从字面上理解是用水形成的一种图案,是由各种喷水图案组成的,只能通过特殊的喷嘴来实现;音乐喷泉,是通过电脑程序根据音律变化调节水量大小、图案变化的景观15(常勤 2010)。喷泉的主题、喷花的样式要与周围的景观环境相协调。如下图 2.5,2.6 所示。

  2.2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概念及功能特征

  水景是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也是增添景观活力的要素之一。当今的园林景观建设,都是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增加景观层次,丰富景观效果。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必须遵循“师法自然”的设计原则,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就是参照模拟大自然水系景观的特征来营造的,不仅使居住者、观赏者可以得到视觉上的感观享受,从某种角度来说还可以改善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如下:

  2.2.1 美学功能

  自然式人工水景是在天然水景观的原形上提升的、艺术化的,根据“来源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再通过具体的环境设计创造出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观赏感受。环境美是指由各种园林景观要素之间相互协调、衬托、作用,形成让人感到自然、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水体相生相依,构成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图像(高岩松 2012)。人工水景存在的基础就是让人觉得美,其次才是实现其它功能,人工水景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水景的各种美学特征,有形状美、季节美、声相美、意境美,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融会贯通。人工水景的设计形态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地的地理条件的约束,形态优美的水景反之对周围的环境起到反衬作用。水可发出动听的旋律,周边的植物、建筑姿态、色彩还可产生倒影,虚实相结合,意境深远。在设计中人工水景观通常与周围建筑物、山石、小品(雕塑、花钵),植物等其他艺术品相结合,构成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一个节点。水的神韵、气势、声音均能给人美妙的享受。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水景观魅力无穷,周围景物的形态、色彩、倒影、声使景观空间丰富有趣。

  2.2.2 生态功能

  水是万物之源和生命的载体,是能量循环和传递的通道,水又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构成部分,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相互制约和生存,生物群落尤其是植物群落像过滤系统一样吸附过滤污染物净化了水,使水体保持洁净和活力,这就是自然界的特殊功能,也形成了水体自然净化的机制17-18(董哲仁 2003,杨阳 2013)。水体的周围容易形成茂盛的植物群落、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

  自然式水景在居住区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可以调节微气候,有研究表明在夏季时达到一定面积的水景周围温度要比市区低 2~4 摄氏度,水体周围的气温波动较小。水体通过与大气的水分循环还可以调节区域的湿度,对改善环境有显著作用。城市中因为大量使用不透水材料的建筑和道路铺装面的存在,导致了降落在城市区域的雨水无法渗入土层,而是快速进入排水管网,地表的水分少导致蒸发量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也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大部分是通过地表水蒸发和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补充。自然式水景还可以保持水体的动力和活性,具有自身净化能力,可以改善水体轻微污染,净化水体。当轻微污染进入水体的时候,水体中的微生物、水生植物会产生物理、化学、生物反应,通过植物根系吸附、吸收等原理,使水景的污染物分解、减少,恢复原来的洁净维持环境的多样性。但是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的时候,水体就会失去活性,失去自净能力,水质受到污染,所以我们要注意水体的污染物含量。

  2.2.3 社会功能

  水是生命的源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情怀,不同形式的水体可以给人带来不同情感,所以中国人择居喜欢依山傍水。当水与各种绿色植物、雕塑作品有机融合,与建筑硬朗线条相互衬托下,从美学、生态学、心理学上看,住宅小区增添了回归白然的个性。水景可以满足了人们依水而居、崇尚自然的心理,人在心理上总有一种天生的亲水性(高岩松 2012)。我国地域广阔,有 56 个民族,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民族文化,那么在景观上的表现也就个性各异。水景作为景观的一种表现要素,受地形地貌、气候、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制约,表现形式也就不同。水是人们消遣、游戏、娱乐的一种媒介,亲水型的水景可以带给孩子们神秘的吸引力和无穷的乐趣。

  2.2.4 文化功能

  摹拟自然水景为主园林水景无疑是儿童了解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大课堂。旱地喷泉、水渠、浅水位的溪涧对孩子们有强大的亲和力,在日本的城市景观环境中,这几种水景形式在街头、居住区、市政广场随处可见,是儿童直接进入和参与最多的水景形式。

  溪涧具有浓重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它的动感形态和声音就像一种魔力,让人想去亲近、感受肌肤接触水流的质感(王立华 2006 年)。在法国某小区,当缓缓流淌的水流与富有肌理的花岗岩外墙相遇时,碰撞出千姿百态花纹,让看到这种纹理的人们情不自禁想去接触和欣赏这种图案。

  不同形式的水景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不同的感受,当一个居住区内有多种形式的水景,就会让各种年龄段的住户参与其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亲近方式,体验不同的情感。音乐动感喷泉产生的千变万化的水态和音乐动感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大脑产生强大的冲击作用,利于开发智力。所以设计师应在戏水池中除了考虑到质感的变化外,还应该加入一些动感元素、色彩元素、趣味性的景观小品。如日本市泽公园“雾的广场”通过设立在浅水池中的导管喷出水雾,经过太阳光线的折射,产生色彩梦幻的雾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高岩松,2012 年)。如下图 2.7,2.8 所示。

  2.2.5 拓展功能

  大面积的水景列如湖泊除了调节微气候之外可以积蓄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减少城市内涝。选用雨水作为水景水源又可以节约资源,减轻城市缺水的矛盾。

  2.3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原则

  2.3.1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应该与地域特色相契合

  每个城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均有差异,所以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和环境优点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设计中体现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营造出的园林景观才有地方特色和特别的韵味,在自然环境下,园林植物的生长受到了各种自然气候环境的制约,所以在进行景观植物选择时,应选择乡土树种,选择植株健壮、粗生粗养适应能力强的植物,这样移植之后与当地气候相适应,容易成活。在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的建设中,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冲击力和良好的画图效果经常引进了外来植物,因生长环境的巨大差异,引进的植物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温度以及土壤环境,植物生长缓慢需要更多的养护,遇到极端天气甚至枯萎死亡,导致景观成本的增加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另一面容易造成全国的景观建设千篇一律,各个城市之间没有地方特色。

  2.3.2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应该与其它景观要素相协调

  水景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它并不独立出现,而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和周围的建筑、景观要素共同存在。所以在水景设计中遵循的统一协调原则是指其本身和园林景观的其它组成要素相互依存和映衬,在保持园林景观整体性之下进行园林水景设计。水景本身的协调统一指的是形式、规模大小、观赏性、色彩等多个方面统一和谐,所以在园林景观水景建设时要考虑水源的由来、气候环境、生态环境、植物、雕塑小品等景观元素。在设计的格调上,水景需要跟周围的建筑以及设计理念保持同一个风格。在一些幽静的环境下,需要静态、优雅、缓慢的水流来衬托出环境的平和,而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商业场所多用较为活泼和热烈的水景来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氛,吸引人群的聚集20(章彦 2009)。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论述自然式水景和人工水景的形态特点,并重点阐述了人工水景的功能特征和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了解人工水景在居住区景观中的作用,以对今后人工水景设计研究有所启发。最后总结了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原则,为下文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人工水景设计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做铺垫。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