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生态园景观设计及其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5 共549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生态园景观设计及其相关理论

  2.1 生态景观设计起源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与大自然密不可分,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当地所具有的山川、森林、河流、草木等地理条件共同构成了城市之中的景观资源。我们应当带着对自然生态景观敬畏的心理,在主观建造景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些自然景观,使设计尽可能的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样也能产生理想的城市特点。在古代,风水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盖房子选址、城池建设都需要看它的风水是否适合,是否利于长远发展,“天人合一”便是人们一直追求达到的境界,这为我们现在的生态景观建设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在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为这个生硬冰冷的城市增添些绿色,增加些自然景观,使之能保持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让城市更具有生机,使可持续发展得到顺利实现。如今的社会状况是,我们在城市之中生活,可以见到的自然景观非常少,我们已经没有机会看到过去诗中所描写的“悠然见南山”的一片美景。(见图 2-1、图 2-2)。

  我们在做生态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所有与人类使用的土地和户外的空间相关的问题,在关于环境规划设计领域中,景观和生态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景观设计十分明显而有效的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如今人们对于生态景观的美好向往需要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来实现,成效主要体现于生态价值的大小,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共同发展成为了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景观这个概念一直属于比较抽象的词。在不同的学术领域,景观有着其自身不同的定义。在艺术家眼中,景观就是一副醉人的风景画;地理学家所见到的景观,是地表存在的现象,或者属于单位统称内容;而建筑师认为景观的存在是为了当好一个建筑物的配景;生态学家则赋予景观另外的定义,他们认为景观就是生态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分成了旅游资源。但是经常展现在我们眼中的景观,则是在城市之中的喷泉或者说园林绿化。实际上,景观不但表现着历史生活,还表现着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更表现着现实生活的意义(俞孔坚 2002)。 景观设计涵盖很多内容,从视觉、美学意义到生态意义、文化意义等。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可以通过景观反映,而人们梦想的实现需要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完成。但是,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正在爆发,面对如今生态环境的一些恶劣问题,比方说水土流失以及资源枯竭等状况,生态保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师们的设计侧重点从视觉美与个性化,转向如何更好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开始懂得想要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植物替代人工大坝效果更好,微生物替代化学品维持水体干净会更持久,核裂变没有太阳能安全,水泥护岸没有泥质护岸更实用,自然风替代人工空调对身体更健康。设计师们有了一个概念上的共鸣--“设计尊重自然”.在结合生态思想以及景观的过程中,生态设计已经渐渐结合了景观规划之中的内容,于是产生了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生态旅游以及城市生态规划等有关方面的研究活动。

  2.2 生态景观设计定义

  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作为当代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是与以往造园设计最本质的区别。设计在为人类自身着想的同时也考虑到其他的生物植物种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来实现。现代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视觉上的景观形象、大众行为的心理以及生态环境的绿化这三个内容。视觉上的景观要与美学感受相适应,其基础就是视觉,对于景观设计的探讨,应当通过三维立体景观模型来进行。因为如今人们加强了生态环境意识,也产生了设计生态绿化的有关内容,这个内容的基础就是人所感受的生态环境,并探讨了通过自然界各方面的要素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建设。大众行为的心理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内容,按照人们的心理需求、精神感受,探讨从心理活动方面建造可以让人们有最佳心理感受的环境。这三种设计内容的融会贯通,产生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中“三境一体”的状况(贺杨明 2008)。

  在生态设计之中所提到的“设计”,指的是对于自然进行有意识的创新过程以及改造过程,是为了达到人们的理想状态。在对于环境进行下意识建造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把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相互融合,这种方式就称为生态设计。用西蒙·范·迪·瑞恩(Sim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对生态设计的定义来说,生态设计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与生态环境之间进行融合,在尊重原本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于物种多样性加以保护,减少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从而能够在改善生态体系方面以及改善居住环境方面产生直接作用。生态设计在融合自然因素的基础上,还要尽量规避人类在主观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我们应当对于所有的设计抱有慎重的态度,并不能让设计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而是通过设计对于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潘宏图 2005)。很早就提出要注重环境生态性观点,尤其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这是在任何条件下的都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一直都没有被特别重视。现在因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应当对于生态问题进行密切关注,因此生态问题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王向荣 林箐 2003)。如果说生态景观设计作为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并对于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师主要是为了让人类与地球进行和谐融洽的相处和生活。其实,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就是设计自然空间,而景观设计学的构成就是生态核心原理,因此景观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们生活体系的一个重要过程。生态景观设计要求在不破坏原有自认环境的基础上,降低人为的干预力进行环境的美化,这样形成的生态景观一定是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2.3 生态景观设计理论发展与应用
  
  2.3.1 理论发展
  
  自然美已被现代生态景观设计视为美的代表、设计原理,受到高度重视。景观生态设计师们想尽了办法凸显自然现象,希望能够使人们更加关注它们,从而让人们感受自然,回收利用自然降水。而土地以及岩石等内容也变成了设计的焦点内容,可以说设计自然生态,让所有的自然都变成一种景观,通过这种设计,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力量。而自然生态环境之中,需要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水与火的维护,这些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被连续使用。这时候,他们并不属于自然的灾害。在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自然生态可以说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资源方面的贡献,这种设计方式显露了自然环境,也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在使用这种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人为的降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今很多景观都展现了绿色的主题,但是我们应当了解的是,并非一切绿色都是自然的,有些时候,表面上虽然是生机勃勃,但是却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这并不是真正的绿色生态。而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会对于当地植物进行保护,使用当地的一些乡土植物,可以说是让自然环境延续其本身具有的规律以及生态方式。人们要了解到,自然本身具有的植被会比人为设计的一些景观更具有生机。因此在设计自然生态景观规划的时候,应当在自然景观之上进行框架结构的建立,展现自然生态体系所具有的能动性特点。

  2.3.2 理论的应用

  生态景观设计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的,如果说生态就是不参与自然发展,不参与自然走向的话,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了。实际上,生态景观设计是对于被破坏的环境进行一定的恢复,而恢复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让这个地方恢复成原本的样子,还应当依照当地的环境状况,找到对于环境产生伤害的核心因素,并努力转变这些因素。怎样在设计过程中,将自然生态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生态景观设计可以满足以上要求。生态景观设计方式主要有 4 种。自然式设计,用人为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方法,在设计方面体现自然景观所具有的形态内容,将自然环境安排在人们周围,从而建造出充满自然生机的景观。乡土化设计,则是通过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以及生态环境,在设计方面加入当地具有的条件以及文化特点,从而建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景观。保护性设计,是通过保护如今具有的地形地貌以及环境,并对此进行一定的改造,这种方式的成本可以说是最低的。恢复性设计,是通过有关方法,恢复已经被破坏或者说被污染的一些生态景观。

  生态设计是利用设计得到的全面整体的考虑方法,它包含在被设计系统全生命周期之中,使用系统的材料以及有关能源,并利用设计减少这些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杨经文 1998)。

  在理解以及认识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于有关制约因素展开分析,并综合考虑有关问题,比较生成的相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进行实施。比方说考虑人的需求以及环境的影响。设计建成者和使用者是谁?有怎样的需要?会对于这个空间进行怎样的使用?

  属于主要或者是次要的使用者?他们如何定性这个空间的有关内容?有关使用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怎样满足人们在舒适度方面的需求?怎样能够使空间的性质大大增强?使用这个空间对于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设计对于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否会被影响?另外还要考虑一些环境特点,并通过生态思想展开规划。比方说应当考虑到这个地区拥有什么样的生态结构?拥有什么样的自然要素?在使用场地的过程中有怎样的限制?设计设计与什么样的生态结构相符合?生态园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景观感受依照的是人的视觉体验为前提的,因此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对于具体场地进行考虑,并努力建造让人们感觉到比较愉悦舒适的环境,而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这个层面之中,应当将人的感情作为出发点,融合有关事物以及人为设计,并设计让人觉得愉悦的环境,这就应当将人类的精神情感以及心理感受作为前提,因为这是相关于人类行为以及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直接表达。通过人们在生活中的精神规律以及行为心理,在生态景观设计之中,加入人的文化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2.4 国内外生态景观设计发展及现状

  2.4.1 国内生态景观设计发展及现状

  我国如今的生态管理理论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国内第一次进行生态景观实践,就是肖笃宁研究的沈阳西郊景观格局的改变。之后,谢志霄等人又对于沈阳市东陵区景观格局的变化等状况进行了研究。而第一次对于农业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的是傅伯杰。陈利顶等人则对于东营市土地利用格局展开了探讨。曾辉等人对于珠江三角洲常平地区出现的景观异质性展开了研究。曾辉等人通过统计学等手段,对于人工改造活动的有关空间特征原因展开了研究分析。张金屯等人则是通过“生态样带”等方法,对于城区、郊区以及农业方面的环境改变展开了分析,这种方法对于研究水陆以及城乡交错的过程提供了基础。刘可东提出了 GIS 技术的有关方法,对于合肥市景观空间格局展开分析。刘滨谊则发表了设计三元论,也就是景观、人类活动以及生态之间的景观规划。俞孔坚等人说明了生态设计与工业、建筑以及水利之间的联系。刘华钢等人则表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主要表现是景观内涵的丰富以及外延的扩张。王浩等人表示结合景观设计以及生态设计,是提供给现代设计的新思路,并想要利用空间结构,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加入生态设计的有关内容。安画宇表示如今景观以及生态之间的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设计原则以及理论基础相对缺乏等状况,并对于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归纳了生态设计的方法、可行性以及本质内容。赵晨洋表示,如果说结合艺术、景观和生态的有关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景观设计内涵。石永林等人则表示景观设计属于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之间和谐的结果,是融合自然和技术的体现。王如松提出生态景观城的有关理念,生态指的是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协调,生态景观城指的是一个共生系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组织的系统。王如松等人觉得生态景观本身就是一种生态革命,是一种可持续进行发展的过程。

  2.4.2 国外生态景观设计发展及现状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风景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以及“斯德哥尔摩学派”园林,这些园林之后总的思想都是将经验主义的生态学观点作为基础的。在 1970年左右,美国“宾夕法尼亚学派”引导了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向,使之更加科学更加理性,并开始通过生态学的方法以及理论对于景观设计进行指导,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以及观点,有关于西方主流价值关系、工业化反思以及环境恶化方面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并指出了资源危机是因为人性所产生的,进一步提醒人们应当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这些观点以及理论,对于人们产生了引导作用,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关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人开始利用植物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产生了人与自然之间追求和谐的思想。

  这些理论可以说是为 20 世纪的景观设计提供了生态学的有关方法,将其作为背景,英·麦克哈格进一步提出了“设计尊重自然”的有关理念,并对于城市与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的构建进行了重点强调,指出人类过度开发可能会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在这个时候,劳伦斯? 哈普林则表示应当使城市之中的自然得以再现,可以说哈普森以及麦克哈格的思想属于国外转变思想的重要代表,也代表了这个阶段的发展。到了 1980年之后,因为转变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景观设计之中的生态方法以及生态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生态方法论也因为规划设计以及生态景观学之间的融合而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融合被人们当做是可持续规划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在一个可操作界面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合理途径,全球设计师和科学家都非常关注这个论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