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古镇景观的保护性规划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422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历史文化古镇景观保护与提升研究是对现今古镇建设与发展的深刻认识,文章采用了实地调研、文献查阅以及综合系统整合的方法,对古镇保护等理论做出分析研究与综合整理。在对蒲州古镇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的研究中,认识到在古镇发展建设中实施古镇景观提升是古镇保护意象的体现,在古镇保护与发展中以保护为终极目标,将古镇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护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扩大保护的空间,而且还可以体现保护的完整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和延续古镇的原有结构、文脉和风貌特色,保持古镇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文化,构建理想的古镇景观体系,真正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古镇景观与历史文化传承融合起来,给古镇注入新的生命力,既满足了古镇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可以让我国优秀的古镇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弘扬。

  论文通过对蒲州古镇现有景观环境与生态、旅游经济和居民生活三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分析,寻求人与古镇景观协调发展的途径,保护生态环境,使之持续发展,着力于保护古镇景观的完整性、特色性和延续性,期望使各类资源协调发展,深刻挖掘其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完善古镇整体景观的提升和地域特色风貌的塑造,探讨打造古镇景观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运用,使发展建设中的古镇依旧可以穿着自然、生态、美丽的衣裳。从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关联性角度来看,应遵循“以保护为主、重点修缮、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有重点地搞好古镇保护性开发文化遗迹和传统文化项目及自然景点,发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古镇景观的保护与提升建设能为古镇的环境利用和保护开发提供极为重要的条件,正确把握古镇景观发展建设的方向,把握古镇发展的机会,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古镇景观以最适宜的状态融入到古镇发展的大环境中,是解决古镇开发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推动保护古镇景观事业与古镇发展不断前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P201
  [2] 赵勇,张捷,秦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5 年 02 期
  [3] 李卓辉。风景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 李秉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J].城市经济,2004(5):35-36.
  [5] 单霁翔。用教育推进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艺术报。 2006 (003)
  [6] 武联,沈丹。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以青海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 区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 年 02 期
  [7] 单霁翔。试论新时期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趋势[J]. 南方文物。 2009(01)
  [8]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 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9] TurnerMG. 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 of pattern on process[J]. Annual Reviewof Ecology Systematics, 1989,20:171~197.
  [10] 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 城市环境设计。 2007(01)
  [11] 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 建筑学报。 2006(10)
  [12] 张锦秋。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3] 朱育帆。文化传承与“三置论”--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英文)[A].Selected Papers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C]. 2008
  [14] 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15] 王薇。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研究[D]. 云南农业大学 2013
  [16] 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7](美)约翰。L.洛赫(John.L.Motloch)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M] 李静宇译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8](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5-36.
  [19]马驰。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8-41
  [20] 张祎。城市历史遗存的景观再生初探[J].山西建筑。 2011(34)
  [21]郑曙旸。景观设计[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版
  [22] 王彦婷。论现代艺术与园林设计的契合和应用[J]. 现代园艺。 2014(02)
  [23] 李开然。景观“意、境、流”概念及其语义学解读[J].中国园林,2007(4):91-94.
  [24] Corner,James.Recovering Landscape as a Critical Cultural Practice[M]. James, Corner, Recovering Landscape: 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9.
  [25]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程进。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J]. 城市规划,2005(9):76-80.
  [26] 孙晓春,刘晓明。 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 中国园林。 2004(03)
  [27] 俞孔坚。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A].中国公园协会 2006 年论文集[C]. 2006
  [28] 孙筱祥。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 中国园林。 2002(04)
  [29] 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0]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01(06)
  [31] 陈书芳。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塑造研究[D]. 江南大学 2008
  [32] 魏延军,云利波,贾 利。 浅议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64 - 65.
  [33] Sasaki, H. 1950, Thoughts on educ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uly:158-160.
  [34] 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 2007 年 6 月 9 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写[J]. 城市规划。 2007(08)
  [35] 陈渝。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D]. 重庆大学 2013
  [36]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J]. 城市规划。 2002(07)
  [37] 易西多。景观创意与设计湖北[M].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8] Zaha Hadid Architects(United Kingdom)。 优雅起伏的空间整合(优秀奖)[J]. 建筑创作。2009(11)
  [39] 韩丽莉。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的应用[J].北京园林, 1999(1):21-25,49.
  [40] 王芳。线性公共空间与城市景观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41]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 天津大学 2008
  [42]Z.Navech,Introduction to workship on Introduction of landscape and cultures[J].IALE Bulltin,1991:9(3)
  [43] (美)阿兰·B·雅各布斯着。王又佳,金秋野译。伟大的街道(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4] 董雷。浅论历史街区更新的经验教训[D]. 天津大学 2007
  [45] (美)麦克哈格(Mcharg,IanL.)着,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46] (美)亚历山大(Alexander,C.)着,赵冰译。建筑的永恒之道[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47] Weilacher,Udo.Betwe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 Art. . 1996
  [48] 梁思成着。中国建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49] Mariusz Czepczyński.Cultural landscapes of post-socialist cities:representation of powers andneeds.2008
  [50] (美)尼古拉斯·T.丹尼斯(NicholasDines),(美)凯尔·D.布朗(KyleBrown)着,刘玉杰等译。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1]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主编,张在元主编。城市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2] 戴志中[等]编着。国外步行商业街区[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53] 宛素春等编着。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 科学出版社, 2004
  [54] (美)尼古拉斯·T.丹尼斯(NicholasDines),(美)凯尔·D.布朗(KyleBrown)着,刘玉杰等译。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5] 王向荣,林箐着。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6] Antti Ahlava,Harry Edelman.Urban Design Management:A Guide to Good Practice. . 2009
  [57] Appleyard D.Three kinds of urban design practice. Education for Urban Design . 1982
  [58] Moscardo G.Chapterl: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The Great Debates. Tourism in the21st Century:Lessons from experience . 2001
  [59] Beeho,A.L,Prentice,R.C.Conceptualizing the experience of heritage tourists:a case study of New Lanark World Heritage Village. Tourism Management . 1997
  [60] Diane M Zorich.A Survey of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Initiatives and Their Sustainability Concerns.2003
  [61] Justin St. P. Walsh. Protection of humanity's cultural and historic heritage in space[J]. Space Policy . 2012 (4)
  [62]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StevenTiesdell),(英)蒂姆·希思(TanerOc),(土)塔内尔·厄奇(TimHeath)着,张玫英,董卫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3]Lewis Mumford,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M].Mariner Books,1968(10)
  [64] (丹麦)扬·盖尔(JanGehl)着,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致 谢

  时光荏苒,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悄然远逝。往事一幕幕,回首曾经学习与工作时的情景,自己慢慢地不断成长,在这即将毕业之际,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教导,每一位老师都是令我难忘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谆谆教诲。感谢导师李国庆教授,两年来,是您不仅向学生传授“为学之道”,更教学生“为人之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之道,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两年来的学习和生活。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恩师的全力支持、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使本论文最终得以完成。在此,谨向李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其他各位评阅本文的老师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感谢你们的不吝赐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论文更加完善。

  时光匆匆,这段美好的研究生生活转眼间即将结束,最后在论文收稿之际,感谢两年来与我共同走过的同学们,谢谢侯懿玟、刘娟、赵京、王崇宇等在论文写作期间和生活中给予的帮助,还有所有认识我、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与你们的相处中我学到了很多,谢谢你们让我有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研究生生活。

  此外,感谢本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谢谢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完成论文与提高专业素质带来的启发和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他们为我所做的付出,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和学业。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