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12-20 共6019字

  历史教育硕士论文(优秀6篇)之第五篇

  摘 要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们认为教育不但要让学习者学到知识,还要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在于“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要充分发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能,让其具备完整健康的人格,最终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这些理念都与我国 21 世纪以来的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将人本主义教育观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行细致的解读、对中学历史学习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深入分析,结合中学实习中教课和听课中获得的经验,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相关观点,提出关于人本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的建议。

  第一部分概述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包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在此基础对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评价观进行归纳与总结。

  第二部分讨论了中学历史教学践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必要性,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的共通之处;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观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师生观之间的联系;中学历史教学自身的发展。

  第三部分析了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与人本主义教育观下的历史教学。人的认知能力由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构成。感知能力是人认知活动的基础,它是自主探究课堂中学生发现问题时必不可少的能力;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功能,带有情感的记忆在人脑中保持较长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共同发展,这正符合人本主义教育所主张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思维和想象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所必需的两种能力,把握中学生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人本主义教育所提倡的创新型学生。

  第四部分结合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学生评价四个要素出发,提出人本主义教育观下的历史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的特点,让历史教学有课堂走向生活。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和差异化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调动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历史评价档案袋,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监控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中学历史,教学实施

历史教育硕士论文

  ABSTRACT

  The theory of humanism education came into being in the 50s and 60s of last century, it developed onthe basis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The humanistic educators believe that education not only enableslearners to broaden knowledge, but also they can acquire the ability to lear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purpose of education is "self creation", "self discovery", "self realization", "learning how to learn and howto adapt to change",This objective can full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educated, however,enables them to have a complete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finally become a self actualization person Theseideas of humanism education are all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idea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since the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China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humanistic education theory into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humanism education, itca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learning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development, to combine the experience gained in the teaching and listening course in the middle schoolpractice, and to put forward the history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middle school by using therelated viewpoints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ory Suggestions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theory of humanism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concept, the view of teachers;students;theconcept of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history teaching guided by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view, mainly from three angl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eaching idea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and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view i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under the newcurriculum and the view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ory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school

  The thir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the objectives The cognition consists of perception, memory,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Perception is the basis of human cognitive activities It is an essential ability to explore students' problemsin the Self-exploring Teaching Method Memory is a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ndexperienceThe memory with emotion can maintain a long time in the human brain, which is conducive to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emotionThis is accord with humanistic educationadvocated of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It is essential abilities that thinking andimagination of student innovation activities It is beneficial that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students advocated by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fourth part based on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design, classroomorganization and student evaluation of the four elements, put forward that the history teaching content ofhuman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 to the students' life,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perceive and memory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goes to life in class Through the interesting anddifferentiated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we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students' cognitive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ests, and promote the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y organizing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inquiry classroom, we can mobilize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thinking ability,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the students themselvesmake historical evaluation portfoli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in a critical and monitoring way, and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istic education view,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mplementatio

  目 录

  第一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可以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就是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这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分别对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研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就需要从人本主义思想着手,探究和考察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人本主义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之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在 19 世纪中叶达到繁荣阶段。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赋予了人本主义思想不同的内涵,进而促进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的发展,形成了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如:“古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最终,这些教育思想共同构成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专门讲学和授徒的职业教师,这些人中有许多出色的哲学家,被称作智者学派,他们将哲学的研究主题从自然转向了人,开始关注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在对于“人”的哲学研究中,他提出了着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应该是人的感觉而不是神的意志,约束人的规则是由人制定的,而人又是这些规则约束的对象,故而对这些规则进行判断的应该是人而不是那不知是否存在的神。因此,“人是评价事物的尺度,以往的一切准则和教义都要在人的审判台前辩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性。”

  普罗泰格拉的这一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关于人的哲学思想,但是他们认为法律和美德只有给人们带来好处的时候才是存在的观点,忽视了法律和美德的作用,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反对智者学派只关注人的作用却忽视了法律和美德的重要性的做法,在次基础上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希望通过树立人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改变当时社会上道德沦丧的现象。

  道德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培养人们的美德,但是人们又该从何处获取美德?为此,苏格拉底又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他认为美德是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善的知识,人要把关注点集中到自己的内心,研究自己的内在。“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性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就是‘认识你自己’。”

  根据这一命题,苏格拉底在教育方面提出了“精神助产术”,这是一种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认识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问-回答-反问-修正-再提问”的反复循环直到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这种方法不仅使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苏格拉底的这些思想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最早的一本系统的阐述政治、道德、教育思想的着作。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提到把“四艺”作为教学的内容,“他主张通用道德教育培养美德,以哲学开发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身体,音乐塑造心灵,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他还提出了终身教育,将人在 50 岁以前的教育分为七个阶段,为每一阶段都设置了学习机构,制订了教学内容,从早期教育到最后选出执政候选人,形成了一个类似的“金子塔”式的教育制度。他的终身教育论,反映了教育是一个终身的教育过程,教育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

  柏拉图全面发展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为早期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色彩。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在继承雅典教育的同时,在他老师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对‘自然’概念作明确规定和阐释的哲学家,他将‘自然’定义为:是它原属的事物因本性(不是因偶性)而运动和静止的根源或原因。”

  在自然主义哲学观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方面推崇人的自然发展,这是他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表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社会制度是有自然依据的事物固有本质的一部分,“因此,人的道德行为虽然有许多是顺从约定习俗的,但更多的则是遵从事物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依据不同年龄阶段设定不同任务,实施相应教育内容的思想,将他的灵魂学说与柏拉图的教育的年龄划分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了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原则,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时期的文化和教育思想,所以在古希腊哲学和教育中蕴含的人文主义在古罗马得以继承和发展,与古希腊教育不同的是,古罗马教育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演说家。古罗马时期最好的演说家西塞罗热衷于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他翻译了许多关于古希腊哲学的作品,使得古希腊哲学在古罗马时期得以延续和发展。西塞罗将古希腊哲学与古罗马现实相结合,研究和制定了一种教育大纲,称作 humanitas(人文学),它不仅蕴含着培养完美“人性”的教育理想,而且还确定了具体的“人文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三)启蒙思想时期伦理学中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学观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师生观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评价观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践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核心理念的内在要求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结构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二、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必然要求
  三、中学历史教学自身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第三章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生认知发展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生感知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感知能力的特点
  (二)中学生感知能力与人本主义历史教学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生记忆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记忆能力与人本主义历史教学
  三、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与中学历史学习
  (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二)中学生思维能力与人本主义历史教学
  四、中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特点与中学历史学习
  (一)中学生想象能力的特点
  (二)中学生想象能力与人本主义历史教学

  第四章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由课堂走向生活
  (一)掌握学生兴趣,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二)挖掘乡土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发现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化教学
  (一)结合学生想象力特点,创设趣味性课堂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教学
  三、转变传统教学与学习方式,创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设探究课堂氛围
  (二)做好问题设计,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四、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点击查看>>历史教育硕士论文(优秀6篇)其他文章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