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材料是机关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是在相关会议上谈经验做法、谈工作成效、谈体会收获、谈下步打算的综合文稿,主要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启迪思想、推动落实。其主体既可以是单位集体,也可以是个人,一般以口语为主,使用第一人称。
典型发言材料虽然没有法规文件、领导讲话那么严谨严格,但要求起草者既要有理论政策功底,也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在写作方法上,我体会应主要把握好“六有”。
1、有主题
主题是材料的灵魂,确定主题就是为典型发言材料“铸魂”。一个发言材料只能有一个主题,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来展开。没有主题或主题不集中,材料就“缺钙无神”,立不起来。如何为发言材料“铸魂”?
立意要高。古人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反映的是书画创作之前的一种状态。确立材料主题也要先作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提炼出厚重的思想结晶。这个思想结晶一定是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一定是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定的,一定是站稳“两个维护”坚定政治立场的。
切口要小。主题不需要“高大全”,不必面面俱到,而要选准切入点,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以小角度揭示大道理。如果什么都想说,反而什么都说不到位。把主题集中在某个点上,不仅有利于写实写深写透,而且能够以小见大、窥一斑以见全豹,让人耳目一新。
归纳要好。立足工作实际,立足手头掌握的材料,进行科学研判、系统梳理,坚持秉纲执本、抓纲带目,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现状看趋势,归纳出高度凝练的主题,让发言材料主旨更突出、主线更清晰、主调更鲜亮。
2、有素材
素材丰富,才能更好印证观点,使发言材料血肉丰满、气韵生动。撰写典型发言材料,要先把功夫下在素材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占有素材、挖掘素材、提炼素材。
占有素材。要把发言者或干这项工作的同志所能提供的材料尽可能全部掌握在手。同时又要线上线下广泛收集,把与发言内容有关的上级文件以及领导讲话查找出来,随取随用。如有必要,还可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挖掘素材。对那些虽已掌握基本情况,但对相关背景、发展变化过程仍不清楚的材料,要“找米下锅”、深度挖掘。比如,对于素材中反映的重点情况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需进一步了解的就要深入细致发掘。
提炼素材。要根据主题主线和思想观点的需要,把一些可用的材料进行加工、精细打磨、反复淬炼,需要改造的改造,需要升华的升华,做到吹糠见米、沙里淘金,使发言材料更有质量、更具质感。
3、有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用“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三句话,精准抓住了三座山不同的特点,让人过耳不忘。有的发言材料内容平常、语言拖沓、过耳即忘,就是因为没有讲出自己的特点。写典型发言材料,要善于找特性、抓特点、显特色。
从标题制作上出特色。标题是材料的眼睛。材料所要体现的重要思想观点,一般都集中体现在小标题、关键句上。因此,要在小标题、关键句的制作提炼上下功夫,努力出新意、创特色,做到标题亮眼、观点提神。
从典型做法上出特色。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大路货”肯定卖不出好价钱。写经验做法,要不落窠臼、不走“寻常路”,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高明的写作者都善于从寻常事中找闪光点,从老经验中找新视点,从新事物中找创新点,既能够总结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色做法,又能够提炼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从语言锤炼上出特色。发言材料的文字表述应做到要言不烦,短而鲜、准而实。短而鲜,就是要多写短话、多写鲜活接地气的话。可以引用一些名言金句、群众语言、网络热词等,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厚的意蕴、隽永的思想。准而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精准实在、一语中的,说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让人发自内心地认同和信服。
4、有细节
一个发言材料是否具有感染力、渗透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细节的把握。唐代诗人王驾在《社日》诗里,用“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样的细节,把社日的欢乐景象写得活灵活现,极具艺术魅力。写典型发言材料,要注重抠细节、善于写细节。
细节怎么抠?一是从掌握的素材里抠。以“瞻山识璞”的慧眼和“见微知着”的敏锐,对于材料中一笔带过但又非常契合主题的经验做法、具体事例等,要善于捕捉、盯住不放,打破砂锅问到底。二是在访谈发言者时抠。围绕主题需要,事先设计好访谈提纲,预设的问题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
比如,可以启发性地提问:在某件事上,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最难过的是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最自豪的是什么?然后从对方的回答中抓住细节,不断深挖,从而走进其内心世界。
怎样写好细节?细节是生动情境的逼真展示,是工作措施的直观再现。很多材料由于细节出不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干巴巴的。要用简洁、朴实、生动的语言,把情境、情节、情态的“细”以及举措、办法、结果的“细”,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写出感人的故事、灵动的气息、深邃的思考,写出浓郁的“烟火气”“人情味”“泥土香”。
5、有感悟
典型发言材料既要谈经验做法,让人可学可鉴;也要谈感悟体会,给人教育启迪。感悟体会怎么写?需要起草者打开思路,注重对涉及的工作、事例进行深入思考。可以设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得到了什么启发?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规律性的认识,写出更高的政治站位。
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在写感悟体会时,要注意把握三点:一要真实可信。感悟一定是真情实感,让人听了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绝不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也不能空洞说教、隔靴搔痒。二要过渡自然。古人讲,神与物游、思与境偕,讲究的是情境交融、叙议相偕。
感悟体会不能不分句段、不顾语境,轻率唐突地抛出,而要通过铺垫、蓄势、过渡,找准“引爆点”,自然而然地引出。三要给人启迪。感悟体会要有高度和深度,讲出来确实对思想有搅动、对听者有触动、对工作有推动,但也要注意避免人为拔高、空谈大道理。
6、有分寸
孔子讲的“过犹不及”“中庸之道”,《菜根谭》说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体现的都是把握好“分寸”的思想。一个发言材料,最基本的“分寸”是要观点正确、用语规范、中规中矩。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要“合身”。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观点,都要贴合发言者的身份、贴近当下形势。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他们身份不同、年龄段不同,讲出来的话肯定是各有特点的。这就需要起草者把握好“我是谁”的分寸,根据岗位特点、主要经历、性格特征等情况,量身定做“合身合体”的稿子。
要“换位”。发言材料的听众,既有与会领导,也有与会同志。如果失了分寸,两方面都不会满意。这就需要材料起草者进行换位思考,想清楚领导的关注点在哪里、其他听众最想听什么,从中找到结合点、共情点,以此来决定素材取舍、框定表达内容,实现说者用心用情、听者走心动情。
要“降调”。一些典型发言往往调门很高,让人听了感觉是“放空炮”。材料起草之初,就要先给自己“泼一瓢冷水”,把调门给降下来,说自己时尽量低调客观,避免自我表扬、自我作秀;做不到的坚决不说,防止唱高调、乱表态。
要“留白”。留白是国画中的一个重要技法,寥寥数笔,神韵尽显。发言材料“留白”,不是要在文中“开天窗”,而是懂得“知止”,在该停下来不再说下去的时候,稳稳刹住话头,以“无”衬“有”,留给听者驰骋想象的空间,收得“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典型发言材料虽然没有法规文件、领导讲话那么严谨严格,但要求起草者既要有理论政策功底,也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