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

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8162字
论文摘要

  一、引 言

  后京都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开始承担起减排责任,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西方国家的低碳压力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减排责任,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生存环境和发展水平差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来评价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找出企业存在的减排差距和潜力,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2012年1月1日,欧盟已宣布将航空业纳入 EU -ETS,接受强制减排约束,中国航空公司为此将必须向欧盟购买碳排放指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国际社会公认突破资源瓶颈的最终出路是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在这一新背景下提升企业的低碳竞争优势,成为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突破了企业传统竞争力评价的思维,本文结合全新的视角———碳无形资产来研究,能充分体现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系统性、前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企业碳无形资产概念的界定和内部结构的划分,是很有新意、具有一定开拓性的研究。

  低碳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是企业拥有更多的碳无形资产! 企业要转变以往的高碳发展模式,走向低碳经营,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碳无形资产以及其内涵和影响低碳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及相关指标,进而找到企业自身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对策。基于此,本文探索从碳无形资产这一视角,构建出了企业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给出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系统评价方法。

  二、碳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涵

  (一) 碳无形资产及相关概念的识别

  碳资产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事物。对于“碳资产”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关碳资产的学术研究相对比较少,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碳资产,也尚未形成一个得到公认的概念。曾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的江苏布鲁斯达低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新认为“碳资产是一个在低碳经济领域可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林辉认为“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身上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张鹏认为“碳资产是地球环境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容纳量通过人为的划分(相关制度的建立) 和分配而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一种环境资源,随着企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碳资产也同时被消耗”;王璟珉和聂利彬认为“碳资产是与碳排放相关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利益的资源”; 万林葳等人认为“碳资产是指企业由于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量低于政府规定的基准量而获得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综上学者们的观点,碳资产是在产销过程中有低碳贡献价值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该资产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可以用于投资、储存或交易,伴随企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相关的交易的形成,这种资源同时被消耗。碳资产有别于传统的资产,它不仅是一种硬资产,还是一种制度约束下产生的一种排放权利,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碳资产主要是指碳无形资产,而忽略了其硬资产的一面,没有给出清晰的内涵。根据碳资产的性质及普通资产的类型划分,碳资产可以分为碳有形资产和碳无形资产。

  碳有形资产是指那些拥有低碳价值且可以精确计算和评价、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比如企业可以利用的低碳建筑、低碳设备等硬资产属于生产碳有形资产; 因企业实施了减排措施,而获取的政府优惠的土地、矿产等各种资源属于非生产碳有形资产。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通过政府配额或者自身减排得以认证而获得的一种基于排放权利的资产,该资产对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提升社会形象等起到无形且强大的推动作用,并可以在碳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比如在企业产销过程中,技术型碳无形资产、组织型碳无形资产和市场型碳无形资产等其低碳价值的直接体现是减排量的增高,经过核证减排机构确定国际核证减排量(CERs) 、国内核证减排量(CCERs) 或者自愿减排额(VERs) ,就可以在碳市场上进行买卖或者投资等活动。

  碳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具有稀缺性、投资性、消耗性等特点且可辨认,属于一种有低碳价值的资源。

  (二) 碳无形资产的内涵

  与碳无形资产的分类相关的文献较少,Takashi Kanamura(2012) 探索了作为商品的碳资产的分类,刘萍(2013) 根据市场交易的客体不同,将碳无形资产分为碳交易的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两类。按照市场原理或者排放权利来源,可以将碳无形资产分为配额碳无形资产和项目碳无形资产。根据企业获取碳无形资产的方式不同,本文将碳无形资产分为减排碳无形资产和配额碳无形资产两大类。

  1. 减排碳无形资产。减排碳无形资产是一种信用碳资产,是指企业自身通过减排活动积累一定减排量图1 碳无形资产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前一期的排放量) ,经管理机构认证确定减排量,或者通过市场上购买、项目捐资获取的碳汇排放指标。信用交易机制给企业带来一个自动减排的动因,允许企业将 CERs、CCERs 或 VERs 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换取经济利益,同时超出排放指标的企业也可由购买碳指标弥补碳排放。根据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渠道不同,可以将减排碳无形资产分为碳源型碳无形资产和碳汇型碳无形资产两类。

  碳源型碳无形资产是指在减排过程中企业通过自身的减排活动,提升减排能力所形成的认证碳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碳源型碳无形资产的产生是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为获取路径,知识、智力的投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低碳专业化的知识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并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从而总的规模收益递增,所以该类资产具有知识属性,属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范畴。我们结合Romer. P、Lueas. R、Stokey. N 和 Young,Alwyn 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及 K. E. Sveiby(1997) 、Anniebrooking (1996) 对知识资本类别的划分,将碳源型碳无形资产划分为人力碳无形资产、技术碳无形资产、组织碳无形资产、市场碳无形资产、社会碳无形资产五类。

  碳汇交易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进行配额的规定,创建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工业发达国家制造出的大量温室气体,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候,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这种方式来抵消碳排放,从而达到减排的目标。

  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陷入纷争,CDM 项目未来交易具有不确定性,所产生的CERs 价值的实现面对重重困难,CERs 的价格已经从2011年的12欧元暴跌到0. 25欧元。中国出现的碳汇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国际项目的合作,而更应针对国内自愿减排的企业,可以通过 CERs 转为 CCERs 内销或者新开发项目产生 CCERs。根据企业获取碳汇的形式不同,可以将碳汇类碳无形资产分为购买型碳汇、捐资型碳汇。购买型碳汇是指企业通过出资在各类碳汇市场上购买的碳排放指标,该类指标根据购进合约所签署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碳汇现货、碳汇期货。捐资碳汇是指企业捐资购买“碳汇造林”项目的“碳汇”,或者捐资碳汇基金,来积累碳信用指标,用这些碳汇林“固定”住的碳来抵扣他们的碳排放。根据企业出资的途径不同,可以将捐资碳汇分为企业捐资项目碳汇和企业捐资基金碳汇。

  2. 配额碳无形资产。配额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通过政府无偿分配碳排放额度或者有偿获取碳配额而形成的碳资产。政府结合环境目标通过计算预先设定一定时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的上限,然后根据行业或者企业的状况确定本行业或者本企业的减排量,即“排放额度”,分配给各个企业,作为该企业这段时间内的所允许的排放温室气体数量。如果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排放的气体数量低于该“排放额度”则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反之则需要付出成本。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不同,可以将配额碳无形资产分为免费配额碳无形资产和拍卖分配碳无形资产两类。

  免费配额碳无形资产是指政府依据一定的标准免费分配给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政府以实体的历史平均排放量为基础,确定应获得的碳排放份额,这种分配又称为祖父制分配(Grandfathering allocation);政府也可以建立各行业的基准排放率,然后用排放实体的产量乘以基准排放率即为实体应分得的碳配额,即标杆配额(Benchmarking allocation)。标杆配额与排放实体前期的实际排放量无关,其基准排放率可以是行业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行业的先进水平,具体由管理机构制定。

  拍卖配额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通过政府拍卖的方式获取的一种碳无形资产,政府规定一定的拍卖方式,企业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取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根据定价方式的不同,拍卖配额碳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密封竞价拍卖(sealed-bid auctions) 和上升竞价拍卖(ascending-bid auctions) 两种方式分配。在价格密封拍卖下,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就自己意欲购买的碳排放份额及对应的价格进行密封投标,政府根据投标人的竞标需求总量(AD) 情况确定与之相等的总供给(AS) 。AD 与 AS 交汇处决定出清价格,凡是出价高于出清价格的企业都可以中标,所有中标人为每单位碳排放权所支付的价格为出清价格,大于该出清价格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等于该出清价格的进行定量分配,低于这一价格的就被拒绝。上升竞价拍卖下,价格和分配额度都是通过开放竞争决定,每个竞价者均有机会提高其出价,最后愿意出价最高的企业最终获得碳配额。

  三、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低碳竞争力概述

  低碳经济时代,相继出现了绿色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概念,而低碳竞争力概念的出现相对较晚些,对于低碳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面,其中对国家和区域低碳竞争力的研究居多,而企业层面的较少。企业层面的低碳竞争力研究中,独娟(2012) 从企业资源低碳配置创新入手,提出企业低碳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三个方面。董秋云(2011) 探讨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途径以及发展阶段等方面,提出了形成低碳核心竞争力将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中东和宁朝山(2010) 论述了内生型环境战略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主动进行污染防治和产品管理,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而且可以提升低碳竞争力,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的双赢。企业低碳竞争力,是指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通过改善生产方式、转变发展模式减少碳排放数量,从而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获取优势,以便企业获取长久的利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企业低碳竞争力,是低碳经济深化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企业层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急需建立一套综合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为了科学地评价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企业拥有的碳资产。碳有形资产的价值可以清楚的计量,而碳无形资产则需要找出评价的指标才能进行科学的评价。在明晰碳无形资产内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多维度的衡量其各方面低碳水平的尺度,即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团队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现有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碳无形资产的特有属性,认为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企业的碳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体系,对企业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全面评价企业碳无形资产的各个方面,还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为实现评价的系统优化,应根据碳无形资产的结构分出相应层次,并将指标进行科学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全面、清楚、便于操作。为了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本文将减排碳无形资产中碳源型、碳汇型资产加以区分构建,而将配额碳无形资产单独构建。

  2. 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低碳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必须体现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企业低碳发展水平不仅要在时间序列上动态可比,而且还要体现在同一时间上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所构建的统计指标口径要一致,其涵义要明确,尽量采用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指标,符合国际、国内行业制度规范。

  3. 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企业的碳无形资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多种碳隐形资产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碳无形资产的指标体系应反映影响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各个方面。指标选取应当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避免重复或相近的指标,使指标体系能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低碳竞争力。

  4. 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比性和可测性,尽量选择定量的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个等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本文为便于准确评价,故将碳无形资产加以区分确定评价指标,碳源型碳无形资产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而配额碳无形资产和碳汇型碳无形资产采用资产分类、定量估算的办法进行计量。

  5.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对低碳经济系统各环节、各层次进行高度概括反映企业内在的客观情况,而且其评价指标体系还要便于操作,评价计算简便易行。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力求规范化、标准化、全面化并有明确的描述说明。目前有关碳无形资产类别及系统评价指标的文献很少,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指标划分,同时项目组成员到不同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获取了一些简便、可行的指标。

  (三)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说明

  目前有关企业低碳竞争力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缺乏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量表的制作过程中,参考了 Lee,H、范徵、独娟、李凯杰有关无形资产类别及低碳竞争力指标的相关文献,同时参照了国际能源署(IEA) 发布的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09》和研究报告《20国集团(G20) 低碳竞争力指标》。根据碳无形资产的分类,可以将配额碳无形资产划分为无偿发放型碳无形资产和有偿拍卖型碳无形资产,减排碳无形资产划分为碳源型碳无形资产和碳汇型碳无形资产四种碳资产。其中配额碳无形资产(无偿发放型碳无形资产和有偿拍卖型碳无形资产) 和碳汇型碳无形资产都有明确的价值,可以直接确定出相应值,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不能和需经认证确定价值的碳源型碳无形资产放在一起。本文为便于准确评价,故将碳无形资产加以区分来确定评价指标。减排碳无形资产中碳源型碳无形资产指标的选取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而配额碳无形资产和碳汇型碳无形资产主要是在资产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定量指标。

  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专家建议,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筛选和完善,最终构建了企业碳无形资产的指标体系。碳源型碳无形资产分为5个评价维度18个一级指标、57个二级指标 ; 碳汇型碳无形资产分为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 配额碳无形资产分为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

  四、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系统评价方法

  对企业低碳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价,其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主要取决于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和综合评价方法是否科学。目前有关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文献有很多,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内含解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用于不同企业、国家间竞争力的比较,比如 IMB 和 WEF 对国家之间的竞争力评价就是采用该种方法。本文将碳无形资产视为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用以评价企业的低碳竞争力,限于篇幅,以下仅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系统评价方法给予说明。

  (一) 企业碳无形资产价值空间的设计

  企业的碳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其产生的价值不能用各单项碳无形资产价值的简单相加来表示,而是应该将它们有机组合而成。每一项碳无形资产的价值的大小应该由企业的综合能力来决定。在这一思维下,我们首先设计一个反应碳无形资产的空间系统,然后在这个系统内部根据减排碳无形资产和配额碳无形资产两类来体现其低碳价值。根据分析发现,一个企业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多少,可以通过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可模仿的程度以及是否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企业碳无形资产在空间的三个维度上(X、Y 和 Z 轴) 进行价值评价。具体如下:

  1. 企业拥有碳无形资产种类有很多,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有减排碳无形资产和配额碳无形资产两类。因此,识别反映企业这两类碳无形资产是前提。

  2. 准确搜集相关数据。要求客观、全面、真实、可靠的收集指标体系中所要的数据,客观、全面的数据是科学评价的前提。

  3. 根据每项碳无形资产所得的数据,对其进行定位。根据相关指标体系以及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我们就能对每项碳无形资产在三维价值空间中进行价值定位。

  4. 对企业碳无形资产进行空间定位,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每个企业的各项碳无形资产价值在空间中所对应的各点会形成一种区域分布图。我们对碳无形资产价值结构进行有机整合(如求矢量和) ,即可得到企业碳无形资产的空间价值,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潜在的碳无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碳无形资产是对企业低碳竞争力有贡献价值的资产,但不同类型的碳无形资产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贡献角度和贡献大小是不同的。有的碳无形资产现实价值较大,有的未来可持续性回报较高,有的不可模仿性更强,有的则三者兼有之。为方便从各角度判断碳无形资产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贡献,本文将研究建立企业碳无形资产多角度(多维) 评价空间,用以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各类碳无形资产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总贡献。

  (二) 企业碳无形资产价值的系统评价方法

  构建完碳无形资产的低碳价值评价空间后,企业所拥有的每一项碳无形资产价值就可以在此评价空间进行定位。假设甲企业所拥有无偿发放型(A1) 、有偿拍卖型(A2) 、碳源型(B1) 、碳汇型(B2) 碳无形资产的11个子指标(A11、A12、A2 1、A2 2、B11、B12、B13、B14、B15、B21、B22) ,将所有碳无形资产在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甲企业各类碳无形资产在空间的分布。

  将甲企业的各类配额碳无形资产(A) 和减排碳无形资产(B) 进行有机整合(如求矢量和) ,就可以得到企业两类碳无形资产在评价空间的矢量和分布点 A、B(见图3) 。然后再对甲企业的两类碳无形资产分布点 A、B 求矢量和就可以得到甲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同时可以与行业先进水平(乙企业) 或者行内标准进行对比(见图4) ,得出自身的差距和企业潜在的低碳竞争力。

  五、结论与展望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100多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主张将减排引入市场机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 的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的虚拟产品,也就是碳无形资产。碳有形资产作为对企业有低碳贡献价值的硬资产,其对企业的低碳竞争力的贡献容易确定。碳无形资产的低碳贡献价值不容易被确定,尤其是减排碳无形资产中碳源型碳无形资产的实现,更需要得到认证机构来确定 CERs、CCERs 或 VERs,才能体现其低碳价值。

  在对企业的低碳贡献中,碳无形资产难以被企业识别、培育和评价,但其对企业未来面临的低碳竞争有强大的支持作用。本文在综述并识别了碳无形资产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划分,构建了企业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系统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也存在不足。首先,不同行业的企业会存在较大差异,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关键的碳无形资产进行评价; 其次,本文指标的选取还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不同行业的企业所要选取的指标应有所差距; 本研究利用系统结构求矢量和的方法来计算企业的低碳竞争力,这可能会造成矢量和相同而各类碳无形资产空间分布结构不相同的情况。

  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是企业竞争力研究的一个崭新且广阔的领域,国内外对此研究才刚刚开始,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本文从碳无形资产角度进行了常识性的研究。碳无形资产是一种政治约束条件下的特殊资产,它随着全球减排政策的变化不断扩充自己的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具体的分类还需深入研究。低碳竞争力的研究应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特色的企业间开展,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在全球低碳的导向下,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成为持续的热点并会不断深入,其研究方法也将会越来越完善、操作性越来越强,从注重经验的理论性研究到注重实证检验和运用的研究将是未来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范钰婷,李明忠. 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 上海经济研究,2010(2) : 30-35.
  [2]宋晓华. 专家谈低碳经济: 从现在开始,积累“碳资产”[EB/OL]. (2011-03-22) [2014-04-25].
  [3]林辉. 未来低碳趋势下的企业竞争[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09(11) : 36-38.
  [4]张鹏. 碳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 财会研究,2011(5) : 40-42.
  [5]王璟珉,聂利彬. 战略视角下企业碳资产管理[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 : 131-134.
  [6]万林葳,朱学义.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初探[J]. 商业会计,2010(17) : 68-69.
  [7]刘萍,陈欢. 碳资产评估理论及实践初探[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 : 22-2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低碳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