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费的背景和内涵
1.低碳消费的背景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气候恶化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人类在消耗能源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概念。
至此,低碳消费理念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产生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并对社会总的碳排放量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居民的家庭年碳排放量达到平均 2.7 吨 / 人,其中仅家庭日常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就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 21%。
2010 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针对我国 30 多个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进行了“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我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与 2007年(69.1 分)相比处于稳定局面,但仍无重大突破。当前,整个社会环保意识和公众环保行为亟待提高,同时也表明提高我国公众的意识行为水平任重道远。
2.低碳消费的内涵
低碳消费是人类社会面临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是当今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下提出的新的消费模式。目前,虽然不同学者对于低碳消费的概念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多数学者认为,低碳消费是公众在消费过程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以降低碳排放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方式,是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也是当代人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消费方式。
我国学者陈晓春、谭娟等对低碳消费进行了广义方面的界定,他们认为低碳消费行为包括五个层次:“恒温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可持续消费、新领域消费”。
在狭义方面,刘敏认为,低碳消费是指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人们购买及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从自身方面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减少浪费的一种节约型消费模式。
李国强则认为,低碳消费的重点应由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向绿色环保型产品转移,并且消费者的偏好也应转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型产品。
我国推行低碳消费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1.缺乏有效的能源制度与消费政策
一国的能源制度与消费政策能够反映该国家对能源消费的态度与立场,合理的能源制度与消费政策能够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从世界各国由“高碳”向“低碳”过渡的经验可以看出,相关制度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关资料显示,北美与欧洲有着相同的收入水平,但北美的人均碳排放量比欧洲高出一倍左右。造成这一结果不是由于北美的资源比欧洲丰富,而是因为欧洲各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导向的结果。
另外,经济激励政策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包括补贴、价格、税收政策等。例如,美国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建筑,对新建的节能建筑实施减免税政策,凡在 IECC 标准基础上再节能 30%以上的建筑,每套房可以减免税 1000 美元。
我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资源循环利用、碳鼓励居民节能减排等政策,如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等。但目前我国关于低碳消费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不仅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而且低碳技术标准方面的法律更是处于落后状态,相关监督执行机制亟需建立。
2.低碳技术落后,低碳产品价格昂贵
在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过程中,低碳技术的缺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约有 70%的减排核心技术仍来自于进口,实现低碳成本巨大。由于我国缺乏核心的低碳技术,我国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据国家发改委初步统计,2012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 36.2 亿吨标煤,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 66.4%,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18.9%和 5.5%;非化石能源风能、核能等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 9.1%。因低碳技术问题导致的市场供给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结果是低碳产品价格昂贵,对低碳消费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国一位中等收入的居民直言:“仅一套具有节能效果的吊顶和低能耗的空调,就需要花费近万元;连一张由竹子制成的座椅,也要花费上千元。我们想购买低碳产品,但就目前这种状况,我们真是买不起。”在我国,一台普通空调挂机售价在 2200~3200 元,而所谓的低碳环保、带有除甲醛功能的挂机售价达 3600 元以上。因此,现阶段虽然有不少商家极力推荐环保节能产品及节能产品的“附加值”,如能够维持人体健康、保持居室环境等,但相关产品价格实在太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些难以接受。
3.国内低碳产品认证体系不完善
低碳产品认证是以产品为中心,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吸引整个社会产业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目前,英国、日本、德国等 10 多个国家已开始运用低碳产品认证体系,其中 PAS2050 是世界上首个衡量产品碳足迹的标准,该标准主要用于测量产品或服务在其完整的生命期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自推广PAS2050 标准以来,英国已有 20 多家企业上百种产品参与产品碳足迹的测量。德国的蓝天使标志认证起源于1978 年,该标志突出强调产品碳排放的相关要求如能源消耗,通过认证的产品将意味着不仅达到了低污染,而且更加低碳。
我国已在 2013 年颁布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已建立统一规范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但至今这一制度仍处于纸质化、理论层面,仅是在几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也因此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伪低碳产品,即并非真正的低碳产品,但可能从选材至运输、加工过程中,有部分环节与之相关,在此基础上,有些商家便借机给自己的商品以“低碳产品”称号,抬高产品售价,赚取利润。因此,在消费者愿意以高昂价格购买低碳产品的情况下,还要面对低碳产品不可靠的风险,将会大大影响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认知与购买。
4.缺乏良好的社会低碳消费文化氛围
消费文化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一国长期以来消费特征的积淀。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居民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人低碳消费观念淡薄,其消费或是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或是追求排场,进行高档型、奢侈型产品的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过程中进行攀比消费、面子消费。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及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在我国出现了急剧增长的趋势。其结果是导致能源资源消耗大量增加,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低碳消费行为在我国的推广。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更能对全国人民的消费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加大引导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逐步改善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低碳消费的实现路径
作为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消费发展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必须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围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文化等低碳消费发展的要素,通过培育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建立低碳消费政策机制,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及低碳产品的开发,倡导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实现。
1.政府应引导低碳消费,制定相关制度政策
(1)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首先树立低碳化运作的榜样,优先购买具有低碳标识的产品,选择节能型汽车出行,办公建筑优选环保、节能材料;实施政府内部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的细则,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的消费与能源消耗方面的监督与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标准。
(2)提高公众低碳消费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氛围,政府可不定期的举行公众研讨会,支持鼓励公众对政府在节能、环保、低碳采购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专门的低碳、环保问题小组,向公众介绍各种与低碳消费、环保等相关的行为,对在低碳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居民或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3)政府应不断建立并完善有关低碳消费的法律体系,用行政手段来引导和规范低碳消费,为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我国关于低碳消费、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还主要集中于企业生产领域,对公众日常低碳消费的规范较少。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并加强公众日常消费方面的立法,并通过建立低碳产品价格政策、低碳消费税收、财政补贴政策等方式来引导公众进行低碳消费。
2.社会组织应推进低碳消费
社会组织对推进公众的低碳消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组织形式多样且可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在宣传低碳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比政府更多的优势,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环境保护协会、企业组织的碳减排协会和基金会等,通过宣传,使公众能够更容易接受低碳消费的理念。国外的环保组织像英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意大利的环境联盟等在推进公众低碳消费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组织不但可以制定行规,甚至是给政府施压制定国际规则,成了推进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
目前,在我国积极推进低碳消费行动中,越来越多的社会民间组织正在成为一股“新兴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各个领域中,通过宣传普及低碳环保知识、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也对公众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武汉碳减排协会近几年按照公认的碳减排规章,组织开展了“碳足迹”核查,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碳交易核证、交易、核销、结算、数据统计等一体化的碳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在推进我国低碳消费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3. 企业应提高低碳产品研发能力和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低碳产品的提供者,高质量的低碳产品和服务离不开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公众进行低碳消费,必须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与低碳创新,以期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低碳产品。基于目前消费市场上低碳产品的价格偏高、低碳产品品种有限,很多低碳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推行低碳消费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成了当务之急,这不仅给企业带来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企业只有提供可供公众选择的低碳产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公众低碳产品的消费。
作为低碳产品的提供主体,企业在设计、生产产品时应考虑产品在符合低碳、环保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方便、便宜。如果生产出的低碳产品使用不方便,加上价格偏高,相关配套措施、售后服务不完善,都会对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使用造成影响。为何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屡禁不止?企业如果能设计出更方便的产品,这些污染性产品就能够很快被取代。
4.消费者应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和培养低碳生活方式
消费者是进行低碳消费的主体,是推行低碳消费的关键。低碳消费并不是降低消费的水平,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因为生活质量不仅包括物质享受,还包括精神文化消费和生存环境的好坏,如果最终生存环境恶劣,那么生活质量也会下降。倡导消费者低碳消费,首先要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的参与及低碳知识的普及,让低碳消费观念深入到消费者内心,让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与偏好。
在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应从自身做起,提升消费的质量,注意控制个人的碳排放量,承担环境保护的职责。
自觉进行理性消费,拒绝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及便捷消费(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物)。改变出行方式,优先选择低碳环保的自行车、步行、公共汽车。节约水电与燃气,使用节能灯与太阳能,废弃物循环利用,不买奢侈的服饰等都是低碳生活方式的体现。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nergy[EBOL], 2009.
[2]陈雪慧.今天你排了多少碳[N].厦门商报,2009-12-19.
[3]王建明.公众低碳消费行为影响机制和干预路径整合模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5]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
[6]李国强.推行低碳消费的障碍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0(12).
[7]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王世金.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消费模式的转型[J].软科学,2010(7).
[8]王沛,高晓欣.低碳产品国际标准新动向[J].进出口经理人,2010(6).
一、导言目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英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程度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之策。农业是受资源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发展低碳农业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既为低碳农业发展提...
在房地产行业推广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房地产行业应当结合低碳经济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
低碳物流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七篇:顺丰速运低碳物流策略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推进, 低碳物流横空出世。文中以顺丰速运为例, 基于低碳物流相关理论, 简要介绍了顺丰速运目前低碳策略的现状, 重点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及原因, 主要在于...
农产品因其特殊性, 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负外部性、流通效率较低、流通成本较高、安全问题突出、损耗难以控制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农产品低碳化流通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1、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和实施发展...
绪论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灾害频发引发了人类对于工业革命以来无限制使用化石燃料,无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随着英国政府2003年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作为重要的战略行...
1构建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低碳竞争力,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居民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下居...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阐述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煤矿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