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般而言,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少的消耗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的官方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虽然冠以“低碳”二字,但实质上已远远超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含义,而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举措等的总体概括。低碳经济对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总体上看,低碳经济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还作为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随着各种资源的短缺,资源环境对经济的制约瓶颈日益凸现。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缺电已持续了20多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大发展,电力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我国迫切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缓解全球变暖给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压力。因此,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低碳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它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创造条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尤其要建立完善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这个支持系统,从而为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所依赖的支撑体系极不健全,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基本模式入手,分析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性因素,并从中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1 低碳经济的基本构成
低碳经济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以“低碳”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特征。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就是“低碳”不断渗入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它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其中,生产系统和支持系统成为低碳经济系统中的两个核心子系统,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低碳产业系统和低碳消费系统这两个互相循环依赖的系统构成了生产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成为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而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能源系统是低碳经济的支持系统,离开了支持系统,低碳经济将缺乏必要支撑而无法存在。低碳经济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图1】
1.1 低碳产业
“产业”是介于微观企业和宏观的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既是同一属性各种企业的集合,也是根据某一标准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划分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低碳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无碳化的产业,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为主要特征。低碳产业包含3层含义:一是产业结构方面的含义,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中各产业所占的比重及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产业的总体环境属性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而言,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再从产业内部看,居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产业在环保性能上也有很大差异。例如,现代化农业以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因而比传统农业的污染小、效率高,体现了“低碳”要求。二是指低碳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它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利用等整个再生产过程均体现了环保要求,这些产业都属于低碳产业的范畴。三是指低碳技术产业化。它是旨在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所形成的产业体系。如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环节所形成的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代表了三次产业发达程度、区域发展的模式及产业发展水平,它是联系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纽带,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从产业发展与环境协调的互动关系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比重,不仅是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更是发展低碳产业的根本要求。
1.2 低碳技术
低碳产业离不开低碳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低碳经济的发展历史就是低碳技术开发、使用和推广的历史,它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按照生产过程不同环节划分,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源头上的无碳技术、过程中的减碳技术和终端的吸碳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 (CCS) 技术。其中,源头控制的无碳技术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核能技术知识,过程控制的减碳技术主要涉及能源供给技术和能源需求技术知识,末端控制的去碳技术主要涉及碳捕集与埋存技术。
从全球范围看,低碳技术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因而世界各国一般对低碳技术实行一定程度的封锁。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技术必须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低碳技术研发主体的多元化。要将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定水平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系统。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推动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国家要在政策制度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1.3 低碳能源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使用能源的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一旦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中能源使用结构也相对固定下来。因此,要改变这种能源使用结构,企业必须付出相应的改造成本。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在根本上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要不断提高新型能源的比重,减少火电的供应,不断优化能源的供给结构,从而在源头上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1.4 低碳消费
当前,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低碳消费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低一新”:一是“低排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低耗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三是“低害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新能消费”,即转向新能源消费,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生产与消费是其中两个重要环节。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提供了消费对象,而且生产决定了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同时,消费对生产有重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同理,低碳消费为低碳生产提供了产品市场,并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资金来源。低碳消费的结构、方式决定了低碳生产的广度和深度。
2 结构性约束
从以上低碳经济的基本模式来看,产业、能源、消费、技术等是影响和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而低碳技术是相对独立的技术系统,它取决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结构的总体状况。因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2.1 产业结构约束
我国目前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这一时期,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机械、钢铁、石化为核心的重化产业群仍将成为进一步促进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样的产业趋势必将导致对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同时,受我国比较优势的影响,以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投人带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而决定了我国经济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仍占较大比重。
同时,我国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所形成的“碳锁定”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技术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驱动下,工业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对以碳为基础的能源系统产生“锁定效应”,从而阻碍了低碳技术的创新。如交通运输、采掘、制造、建筑等“高碳”行业在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大规模投资的重点领域,更加强化了工业内部相互关联的“碳锁定效应”,使化石能源的消费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两高型”产业仍然存在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
另外,我国低端加工贸易的比重过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的要素资源优势是吸引外资开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结构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出口增长的项目当中大部分仍是服装、纺织、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我国只是参与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中资本或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都还是从国外进口。这表明我国的第二产业充当了加工贸易的主体,而第二产业具有“高碳”特征,因此,劳动密集型主导的结构是加工贸易污染环境的直接原因。
2.2 能源结构约束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特定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生产体系结构。自197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的生产量一直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0%左右,多年来形成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体系,导致以煤炭为主的消费体系与之匹配。另外,我国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决定了煤炭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廉价的能源。经营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会更多地选择煤炭,加剧了碳污染。
从能源消费层面看,我国是煤炭最大的消费国,占全球煤炭消费份额的43%,2013年煤炭消费量增加6.8%,尽管低于10年来的平均水平,但仍占全球煤炭增长85%的份额。很明显:我国能源消费呈现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特征。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的能源结构显然不合理。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费中,高质量的液体、气体能源所占比例为60%左右。
我国的能源基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源层面的“碳锁定”。在已探明的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超过93%。在二次能源电力的消费中,燃煤火电占的比例大大超过水电和其他形式的发电,达到77% 。因此,我国的能源禀赋结构决定了煤炭将是我国产业经济长期依赖的主要能源,从而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新能源发展滞后也将制约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起步晚、水平低,某些核心技术难以突破,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步伐缓慢。加之新能源产品开发利用周期长,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和市场风险较大,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成本高、效益差,所以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总量中的比例一直低迷。这也导致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这些问题不断地强化了我国能源结构呈现“煤炭独尊”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3 消费结构约束
1)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我国65%的能源消费是来自于煤炭资源。短时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支柱。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2010年,我国煤炭终端消费10亿tce,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44%,而世界平均水平不到10%。燃煤是造成环境污染和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对可替代性资源的研发投资相对有限,因而导致对现有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在我国目前的化石能源中,仍存有产权边界比较模糊的问题,致使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不仅加速了煤炭资源的消耗,也产生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生活消费结构。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增长,消费水平显着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也随之增加,消费结构也在逐步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开始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必需性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其次。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呈现了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受特殊国情的影响,我国居民在住房与轿车的消费迅速增加,一些地方出现了购车摇号、一号难求的局面。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居民在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同时,在住房和轿车方面的攀比性消费,不仅给交通出行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导致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社会性问题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及二元制经济结构,虽然我国居民收入总体上不断提高,但收入水平增加的幅度远低于高档消费增加的幅度。另外,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支出在收入支出中占相当高的比重,真正能用于日常生活支出的部分受到了挤压。这种极不均衡的消费结构,也决定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处在低端消费层次,对价廉产品的需求保持了较大潜力。由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周期长,研发成本较高,而且市场风险大。这些因素决定了低碳产品在价格上一般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因此,低碳产品的市场份额在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提高。
3 政策建议
3.1 发展低碳产业政策
1)要做好区域的产业规划。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各区域间无需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集中发展相对优势的现代产业。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国家层面,应从宏观上出台各区域产业分布指导意见,引导各区域优先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在中观层面,省级人民政府要紧密结合所辖区域的实际,将产业发展进一步细化到各个地区。在产业规划中,要将低碳产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并给予政策支持。
其次,国家应该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主要目标和发展思路,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总体框架,并分步落实。同时,应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着眼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整个社会走向低碳经济之路。
2)要构建低碳型产业体系。首先,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经济附加值高的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次,应调整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不断提高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程度,强化企业的环境成本负担,从而在根本上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增加值的落后产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构建低能耗发展模式,通过节能技术等技术创新改善产业结构,减少碳源。同时,要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煤炭、部分有色金属、钢坯和化肥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要大力推进工业内部转型升级。工业内部的转型升级首先是要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单位GDP碳排放量大、减排速度较慢的工业行业,应该限制其发展;鼓励发展那些碳排放小、单位GDP增加量下碳减排量较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低碳模式企业。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目标,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4)大力发展服务型加工贸易。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相比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消耗资源和能源较少、环境污染也较低。因此,相对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无疑是一种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要降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应引导我国加工贸易由制造型加工贸易向服务型加工贸易转型。服务型加工贸易既包括低附加值的服务(如数据输入),也包括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如建筑设计、金融分析、软件编程)。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型加工贸易基地,最具特色的是其软件外包产业,它不仅是印度增长最快的产业,而且带动了印度经济的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要求。
3.2 发展低碳技术政策
我国发展低碳技术面临资本困境和技术困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制约。从资本方面看,由于我国还缺乏支持低碳的产业政策,因而金融机构向低碳领域注资的行为纯属商业行为,金融机构必然在融资风险中变得更加谨慎,导致融资渠道受阻。另外,我国配套的融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仍不完善,民间资本投资的动力不足。从技术层面看,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部分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滞后,低碳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极为缺乏,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出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涉及低碳的产业支持政策,要通过价格、税收、金融、财政激励性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发展低碳产业。要加大政府对低碳产品采购的力度,刺激和鼓励农村市场对低碳产品的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社会资金以及银行加大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甚至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体制。开发碳排放权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融资。加快当前试点碳排放市场的发展和试点行业的扩张,尽早建设和完善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从总量上控制碳排放。一方面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从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的力度。由于低碳技术研发的风险性,国家应该加大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3.3 发展低碳能源政策
要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转变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比重,逐步建立起低碳能源消费体系。另外,应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要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对超能耗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推动供热计量收费。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稳妥推进资源税制改革,不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改革车船税。对高效、节能、低碳产品实施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要加强水能、风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开发利用;要支持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推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完善农林生物质能发电价格政策,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参考文献:
[1] 毕克新,黄 平,马婧瑶.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技术观 [J].中国科技论坛,2013(9):107-111.
[2] 薛 军,汪 戎. 中国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述评[J]. 学术探索,2013(11):37-45.
[3] 李宏伟,杨梅锦. 低碳经济中的“碳锁定”问题与“碳解锁”治理体系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8):41-45.
[4] 刘建勋.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6):19-20.
[5] 梁燕君.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J]. 经济纵横, 2010(3):71-72.
[6] 薛双喜,李龙刚.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J]. 研究探索, 2010(6):43-44.
[7] 谭顺福.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 [J]. 管理世界,2007(6):38-39.
一、导言目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英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程度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之策。农业是受资源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发展低碳农业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既为低碳农业发展提...
在房地产行业推广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房地产行业应当结合低碳经济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
低碳物流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七篇:顺丰速运低碳物流策略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推进, 低碳物流横空出世。文中以顺丰速运为例, 基于低碳物流相关理论, 简要介绍了顺丰速运目前低碳策略的现状, 重点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及原因, 主要在于...
农产品因其特殊性, 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负外部性、流通效率较低、流通成本较高、安全问题突出、损耗难以控制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农产品低碳化流通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1、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和实施发展...
绪论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灾害频发引发了人类对于工业革命以来无限制使用化石燃料,无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随着英国政府2003年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作为重要的战略行...
1构建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低碳竞争力,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居民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下居...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阐述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煤矿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