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

《内经》对心的生理病理论述及其与中医美容的关联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 作者:杨菁婧,孔婧妍
发布于:2018-06-02 共3639字
  摘要:《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其中不乏对藏象的论述。五脏与人体形神之美有密切联系, 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更与美容关系密切。本文从心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美容的联系, 病理情况对美容的影响, 以及心与传统美学范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讨论, 旨在总结研究《黄帝内经》中与心相关的美学思想, 使中医美容在理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黄帝内经》; 心; 中医美容; 中和; 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是西汉以前中医成就的结晶, 其阐述的中医理论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强调的中和、天人合一、文质、神韵等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提出:“体察形色法”, 还有“异方分形法”, 认为人的形体与肤色的变化与人的气质, 年龄, 健康与气血的变化影响直接相关[1].并在生理、病理、诊断、治法、养生等方面阐述了藏于内的五脏与表现于外的象之间的关系。其中“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总体提出了心的主要功能和处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可知心主神明, 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另一方面此条文在《内经》指导中医美容理论的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心的生理
  
  1.1 心主神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提出了心主神, 调控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指出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神明, 在中医看来心还具有一部分脑的功能, 当人的精神状态良好时, 即心气调和时, 人的皮肤状态也会受影响[2].
  
  1.2 心主血脉:
  
  心主血和主脉, 一方面心主血,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流注全身, 发挥营养和滋润脏腑和肌肤的作用;另一方面心主脉, 维持脉道通利, 确保脉道内的血液能流注全身发挥作用[3].所以心血运行的通畅与否和脉道通利与否, 与肌肤能否得到充足的血液濡养密切相关。若血液不能外达肌表, 则会出现肌肤不荣、枯萎、少华等征象;而脉道不通利时, 气滞血瘀, 则会出现肌肤甲错的征象。
  
  1.3 心在液为汗:
  
  《素问·宣明五气》载:“五脏化液, 心为汗”, 汗液是津液受阳气蒸化后, 由肌肤表面的汗孔排出体外的液体。正常人皮肤表面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会在体表形成一层乳化膜, 防止皮肤水分丢失, 使皮肤光滑润泽。相反, 若汗液排出不畅则会引起皮肤干燥, 粉刺等一系列的皮肤疾病。所以, 现代在治疗皮肤病时针对相应的病因病机, 会采用发汗法或者敛汗法[4].
  
  1.4 心主夏:
  
  心主夏, 与夏气相通应, 临床上身体强壮结实或嗜食辛辣厚味之人或情绪暴躁不宁之人, 这类人的特性与夏季之炎热同气相求, 则易在夏季发生痈疽、疔疖等火热性皮肤疾患。综合现代流行病学来看许多皮肤病都与夏季相关, 在治疗夏季皮肤病时关注心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5].
  
  2 心的病理
  
  2.1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近年来诸多医生将病机十九条中的这一条与临床皮肤病的治疗相结合, 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实践作用。《说文解字》中将“痒”解释成“疡”, 疮疡包括痈、疽、疖、疔、丹毒等, 心为阳脏, 在五行属火, 主身之血脉, 若心火亢盛, 火热郁炽于血脉, 则腐蚀局部皮肤, 形成痈肿疮疡[6].罗仙鹤[7]认为, 《黄帝内经》内容固然经典, 心与各种阳火偏盛的皮肤病有着紧密的关系。
  
  2.2 其他:
  
  《素问·萎论》说“心气热, 下脉厥而上, 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萎, ……”可见心主血脉, 心的正常生理功能无法继续的时候, 脉道空虚, 不能濡养肌肤则也会出现损美性疾病。《灵枢·经脉》言:“是主心所生病着, 目黄, ……, 掌中热痛。”目黄是属于黄疸一类的病证, 从美容角度讲“目黄”会影响人的外貌美, 可能由心火亢盛所致。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当心火下移小肠会出现“颌痛颊肿”的症候表现, 表现为痄腮和发颐等损美性疾病, 治疗时不应仅用疏风清热之品, 还可以清心泻火, 通导小肠之热[8].《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少阴有余, 病皮痹隐轸”验之临床可知部分患者诉其常在工作劳累、情绪紧张时出现荨麻疹的病情加重[9].
  
  3 心与传统美学范畴的关系
  
  3.1 神韵:
  
  心为“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故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当一个人思维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目光明亮、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时, 则为“得神”, 是人体生命活力美的象征, 是健康和美的表现。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神藏于心, 故心静则神清”, 心主神明, 心气的盛衰和通畅与否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气质和品德。当心气运行通畅, 心神清明时则会使人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风貌。使人在形态美之余展现出精神美, 从中国古代传统审美的角度来讲才算是真正的美貌。相反, 如《灵枢·本神》中说:“怵惕思虑者则伤神, 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 ……, 神伤则恐惧自失, ……, 毛悴色夭”, 若心神被扰或者思虑过多耗损了心气则容易使毛发和肤色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 影响人体美。中医美容学强调神韵美, 《诗经》中“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正是对美人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体会[10].神韵美和形体美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将两者结合, 才是达到真正人体美。中医着作中追求“色如少女”“颜如童子”等审美, 可以认为中医美容追求的是形神俱美[11].
  
  3.2 中和:
  
  中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黄帝内经》中也处处体现着中和思想, 包括饮食, 起居, 劳作, 七情, 房事等。在饮食方面,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可知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五味不能太偏, 应以中和为原则[12].苦味入心, 过食苦则会心火不足, 肾水乘之, 寒凝血瘀, 而见面黑无泽, 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使容貌或肤色发生病态改变。在七情方面, 《素问·百病始生》言:“喜怒不节则伤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可知过喜易损伤心气, 所以喜怒有节制对于养生及美容都有极大的作用。在情绪方面能做到“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13].
  
  3.3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统一性和整体性, 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还包含人自身的整体性。形体健美是阴平阳秘, 气血旺盛, 脏腑功能强健的标志。机体内外任何生理病理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部分乃至整体, 而心是“五脏六府之大主”,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机体, 也都会影响人的整体美。在病理情况下, 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的方法, 即“喜伤心, 怒胜喜”.《素问·六节藏象论》有心为“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强调心属火, 与夏热之气相通应。倘若在夏日没有注重调摄心气, 使心火上炎, 助长夏热之气, 则容易口舌生疮, 影响人体的美观。从这一方面来讲《内经》指导我们在夏日以中医的方法美容的同时注重调护患者的心情, 使其情绪平和, 不助长夏热之气, 才能达到天人合一[14].
  
  综上, 通过对心的生理、病理的论述和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心的关系论述, 可知《黄帝内经》在对心的生理病理论述中多处体现了其与中医美容的紧密关系, 其对中医美容美学范畴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笔者也发现现在关于心与美容关系研究不多, 值得深度挖掘, 未来在研读《黄帝内经》等经典时, 应该多探索关于心的理论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 使经典理论在现代医学美容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妍静。中国古代中医美容的起源与形成发展综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9 (3) :238-242.  
  [2]杨涛, 赵明镜, 王蕾, 等。“心主神明”的内涵及现代科学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10) :811-814.  
  [3]孙刚, 烟建华。《内经》“心主血脉”学术解读[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6) :1312-1314.  
  [4]景云玲, 黄屏。经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皮肤病的规律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 (21) :48-50.  
  [5]杨阳, 马淑然, 张明泉, 等。中医“心应夏”理论内涵探讨[J].中医杂志, 2012, 53 (18) :1534-1537.  
  [6]李天慧, 雷晓楠, 牛拾可, 等。“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 2015, 30 (1) :61-62.  
  [7]罗仙鹤, 皮先明。“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之皮肤科应用探讨[J].光明中医, 2017, 32 (18) :2614-2615.  
  [8]王庆其。黄帝内经[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0-90.  
  [9]尹仲衡, 段行武。从五脏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理论及治法探讨[J].世界中医药, 2016, 11 (3) :410-413.  
  [10]杨帆。《黄帝内经》同构美学思想指导中医美容学审美的研究[C].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6:3.  
  [11]刘宁。中医美容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14-117.  
  [12]陈晓辉, 刘兴兴, 张媛, 等。《黄帝内经》养生学中和思想探讨[J].河南中医, 2017, 37 (10) :1698-1700  
  [13]王继慧, 张小卿, 吴景东, 等。《黄帝内经》美容思想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 (12) :96-99.  
  [14]靳枫, 朱龙。“天人合一”理论在痤疮防治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 (10) :93-95.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杨菁婧,孔婧妍.基于《黄帝内经》探讨“心”与中医美容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02):155-1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美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