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综述

来源:甘肃科技 作者:浪万英;李艳萍;杨峰
发布于:2020-04-14 共6346字

  摘    要: 通过查阅近十年与本综述相关的文献,依据临床研究归纳总结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经络理论、选穴规律,并将选穴规律制定为临床路径,从而指导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并进一步拓展本病的其他治疗方法,创新治疗方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同时,积极开展相关实验课题,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研究透彻,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黄褐斑创新方法、补充理论,并提升、拓宽美容行业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针灸; 黄褐斑; 取穴规律; 治疗现状;

  黄褐斑主要表现为颜面部两颊、前额部位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属中医“黧黑斑”、“蝴蝶斑”、“肝斑”、“面尘”等疾病的范畴。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较长、病程发展缓慢,不仅影响女性容貌,而且为其带来诸多生理、心理方面的烦恼,痛苦。随着社会认知的不断前进,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逐步提升[1,2,3]。因此,女性自我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而自我提升的首要方向是注重自身形象。所以,切实提升医院美容专科治疗的疗效显得尤为关键。近几年来,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日益突出,其中就有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显着成效。接下来,笔者就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经络理论

  《灵枢·经脉第十》记载:“胃足阳明经脉……颜黑……是主血所生之病者”,“肾足少阴之脉……面如漆柴”,“足厥阴之脉……面尘脱色”。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和简书中《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骊(注:骊指纯黑色的马,面骊引申指面色黧黑),是厥阴脉主治”,“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面黯若她色(注:她,指烛烬,引申为焦黑),是少阴之脉主治。”

  从以上文献记载[4,5,6]可见,古代医家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主要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这三条经脉有关。因此,我们临床治疗该疾病应当从这三条经脉着手。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综述
 

  2、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选穴规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7,8,9]统计得出,针刺治疗黄褐斑选取的腧穴依照使用频次、由高到低现排列如下:三阴交,足三里,血海,肾俞,太冲,肝俞,曲池,合谷,脾俞,肺俞,太溪,关元,膈俞,气海,阴陵泉支沟,天枢,心俞,胃俞,中脘,行间,丰隆,外关。面部局部取穴采用围刺法,主要是围绕病变范围的局部阿是穴。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穴位选用频次
图1 主要穴位选用频次

  3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张薇《加用针灸治疗黄揭斑临床观察》[10]中发现:黄褐斑病人治疗组(维生素口服+针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维生素口服)。李清玲,李萍《针刺对黄褐斑患者血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11]得出结论:针刺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优于维A霜,其可能与针刺调节氧自由基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徐胜东《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12]提出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肝肾阴虚型)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皮损面积、皮损颜色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沈乐《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13]得出结论: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黄褐斑。陈茂森、徐经涛《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14]得出结论:雷火灸+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同时,慕丹、麦峥嵘《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观察》[15]得出结论:雷火灸+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能效改善症状,优化疗效,值得临床推广。王少茹、马凤君等《面部挂刺配合背俞穴放血拔罐治疗女性黄褐斑12例》[16]中提及:面部局部挂刺+背部腧穴放血拔罐疗法治疗黄褐斑,治疗3个月后面部色斑基本消退,月经规律,随访半年未复发。廖厚秀《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17]得出结论:针灸背俞穴+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较单纯针灸、围刺疗效显着,由此推测可能与改善血清SOD和MDA水平有关。康巧、蒋赤《三联疗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18]得出:三联疗法(针灸、中药内服外用并结合面部全息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患者容易接受,优于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唐小静、张压西《中药面膜配合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19]得出结论:中药面膜(药物组成:白芷100g,白蔹100g,白及100g,红花30g,细辛30g,石膏300g,珍珠粉30g共研细末。)+针刺治疗黄褐斑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韩洪静《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20]得出结论:针刺+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确切,速度快、效果显着,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黄褐斑的基础方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宫嘉《针灸配合耳针治疗黄褐斑56例》[21]可以得出:针灸+耳针(肝,肾,肺,交感,皮质下,面颊,内分泌)治疗黄褐斑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经验值得借鉴。顾立《针灸加刺络放血、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66例》[22]可以推出:笔者在多年的医疗临床实践中,采用针灸+刺络放血+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的方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着。陈红霞、张虹亚等《针刺对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E2的干预作用》[23]得出结论:针刺能有效降低黄褐斑患者血清E2水平,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24,25,26],中医治疗黄褐斑能取得根本疗效,其中尤以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可能与针灸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有关[27,28,29]。

  4 、黄褐斑治疗的实验室研究

  邓志博等《两种方法建立SD大鼠黄褐斑模型的比较实验研究》[30]发现:通过对比分析黄体酮注射液和紫外线照射两种方法建立SD大鼠黄褐斑模型的方法,分别采用高低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注射和紫外线辐照建立黄褐斑大鼠模型.观察斑块面积及光镜下观察皮肤切片,检测与黄褐斑黑色素沉积密切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发现黄体酮注射液和紫外线照射均能成功建立SD大鼠黄褐斑模型,紫外线照射建模效果和稳定性较好。曹定知,曾瑾,余梦瑶,等《中药靓肤口服液对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31]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靓肤口服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色素合成及对细胞内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其对黄褐斑等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冯兰《黑色素生成抑制肽的设计、筛选及作用机制探究》[32]发现:本研究首先分析研究了肽类黑色素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进而从实验室已建立的抗氧化肽库中选择优势最高的5条作为模板,设计出一系列的改造短肽抑制剂。随后,通过体外多种药效及毒理模型验证,及体内豚鼠皮肤黑色素沉着抑制模型的筛选,最终得到最佳的候选短肽Ansin-2(TRCFRVCS),仅含有8个氨基酸残基,Ansin-2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的生成,且局部小剂量应用即可预防,甚至修复UVB诱导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杨鹏,杨慧兰,麦跃,等《Q-开关激光对黄褐斑动物模型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33]提示:当激光能量和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合成和酪氨酸活性,而这种损伤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性的。从而为临床应用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应为红,等《中药祛斑霜对黄褐斑豚鼠模型皮肤中SOD、MDA和黑素颗粒的影响》[34]提示:中药祛斑霜可以提高黄褐斑豚鼠模型皮肤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和减少皮肤中黑素颗粒的生成。

  笔者通过搜索万方数据库及知网[35,36,37]得出结论:通过合理的造模方法造模并进行实验研究,切实利用分子机制、信号通路解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机理,将其研究提高到另一种高度。

  5、 其他临床治疗方法

  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发现,除外围绕针灸展开治疗后,还存在其他治疗方法。现将近十年以来的其他治疗方法和治疗成效综述如下:康梦实、杨名《磁珠耳穴贴压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观察》[38]结论:磁珠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实用性。王银平、周佳等《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60例》[39]得出结论:磁极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苏霞辉、潘琦虹《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40]得出结论:穴位埋线+自血疗法对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王光安、董升《穴位埋线配合推拿治疗黄褐斑100例》[41]可以得出结论:临床运用针刺、推拿手段治疗黄褐斑,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少治疗次数。罗高国、张亚楠《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42]推出:自血穴位注射(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双侧。严格消毒肘部及取穴处。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6ml(不加抗凝剂+香丹注射液10mL,混匀,注射于选定好的穴位,注射量约为1mL/穴。1次/周,4次为一个疗程。)黄褐斑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吴桂玲、周仲瑜《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43]得出结论:基于目前数据,针灸治疗黄褐斑在总有效率、改善皮损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方面,针灸治疗与西药治疗无显着差异。

  通过结合多种方法治疗黄褐斑均能取得较好疗效[44,45,46]。因此,这就为临床拓展治疗黄褐斑提供了方向,同时,也较好服务于临床。

  6、 讨论

  1)依据综述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众多,我们依据文献结果归纳如下:围针刺、体针、耳针、雷火灸、面部推拿手法、面部全息刮痧疗法、中药面膜、口服西药(维生素)、磁珠耳穴贴压治疗、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穴位埋线配合推拿治疗。临床治疗时,我们可横向选择几种治疗方法结合,其治疗效果将明显优于单纯选择一种方法的治疗效果[47]。

  2)整体来看,中医中药方法治疗远比西医西药治疗效果要彻底、根本。其中尤以针灸治疗效果最好。因此,临床上我们应准确辩证,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人体整体机能达到彻底治愈黄褐斑的目的。

  3)目前,美容行业兴起的激光,在治疗黄褐斑方面能取得疗效。但针对其是否存在副作用以及复发率目前还未明确定论[48]。因此,临床上针对中医中药治疗和激光治疗,到底该优先选取哪种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拓展、研究。

  4)临床研究者应加强激光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对比,为我们临床选取最优解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49]。

  5)同时,笔者呼吁应加强实验室研究方法的推广和推进,旨在在分子水平、信号通路水平解释黄褐斑的病理实质和治疗黄褐斑的关键点[50]。

  参考文献

  [1] 吴桂玲,周仲瑜,吴子健.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7(7).
  [2]蔡俊安.针刺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9):198-199.
  [3]林敏红,孙亦农.针灸治疗黄褐斑规律特点探寻[J].江苏中医药,2011,43(9):63-64.
  [4]范瑛,宋坪,王晓旭,等.中医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古方溯源(三)———明清时期选方用药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3):192-195.
  [5] 李中辉.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7(34).
  [6]代维维,张丽飞,罗祥,等.中医外治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169-171.
  [7]廖维心,张晓燕,黄泳,等.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取穴规律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4-7.
  [8]李达,王坤,杨梦琦,等.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147-149.
  [9]张苗.针刺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5,11(19):50-51.
  [10]张薇.加用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8):6-6.
  [11] 李清玲,李萍.针刺对黄褐斑患者血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13, 35(12):15-16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12]徐胜东.肝肾阴虚型黄褐斑针药结合治疗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v.10(14):126-127.
  [13]沈乐.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8).
  [14]陈茂森,徐经涛.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1).
  [15]慕丹,麦峥嵘.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0):53-55.
  [16]王少茹,马凤君,韩金玲,等.面部挂刺配合背俞穴放血拔罐治疗女性黄褐斑1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7).
  [17]廖厚秀.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5):488-490.
  [18]康巧,蒋赤,等.三联疗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1, 20(11):1808-1809.
  [19]唐小静,张压西.中药面膜配合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8):107-108.
  [20]韩洪静.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J].中国医疗美容,2015,5(1):124-125.
  [21]宫嘉.针灸配合耳针治疗黄褐斑56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 05(34):86-87.
  [22]顾立.针灸加刺络放血、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6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9(3):44-44.
  [23]陈红霞,张虹亚,刘涛峰,等.针刺对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E2的干预作用[J].安徽医药, 2014, 18(1):129-130.
  [24]郝晓婷.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130-131.
  [25]向云霞,陈芷枫,李季.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 2015(3):660-663.
  [26]蔡一歌.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1,20(6):1026-1027.
  [27]刘欢欢,倪光夏.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围刺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6).
  [28]董艳.针灸美容的临床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 2009, 29(5):457-458.
  [29]杨晓青,王旭.针灸美容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 2017,37(8):855-857.
  [30]邓志博,何施逸,王乾力,等.两种方法建立SD大鼠黄褐斑模型的比较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8(15).
  [31]曹定知,曾瑾,余梦瑶,等.中药靓肤口服液对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2(4):835-838.
  [32]冯兰.黑色素生成抑制肽的设计、筛选及作用机制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8.
  [33]杨鹏,杨慧兰,麦跃,等. Q-开关激光对黄褐斑动物模型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 2013, 22(11):1178-1183.
  [34]应为红,等.中药祛斑霜对黄褐斑豚鼠模型皮肤中SOD、MDA和黑素颗粒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1):97-101.
  [35]吴艳,仲少敏,朱学骏.氢醌外用对于色素沉着斑和人体黑化模型脱色的功效和安全性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36]罗禹,方志强,杨楠,等.猕猴桃籽油对黄褐斑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9):78-80.
  [37]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四红祛斑汤预防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实验研究与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4-16.
  [38]康梦实,杨名.磁珠耳穴贴压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3).
  [39]王银平,周佳,李菊莲.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60例[J].中国针灸,2016(6):601-602.
  [40]苏霞辉,潘琦虹,覃兴乐.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409-410.
  [41]王光安,董升.穴位埋线配合推拿治疗黄褐斑10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2(1):145-146.
  [42]罗高国,张亚楠,于倩倩.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v.33;No.305(16):97-98.
  [43]吴桂玲,周仲瑜,吴子健.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7, 26(7):108-113.
  [44]吕明庄.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 1997(12):723-726.
  [45]李淑清,马川莉,慕永建.中医针灸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160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8, 8(3):60-62.
  [46]杨丽鹍.针灸联合强脉冲光让黄褐斑不再来[C]. 200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面部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泛亚洲太平洋地区面部整形美容外科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七届广西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学术研讨会,2009.
  [47] 罗小光,林雪梅,贺志光,等.经络穴位导入经皮给药系统在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3, 18(z1):169-171.
  [48]苏美銮.近十五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概况[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8):162-163.
  [49]白炜玮,曹银香,焦磊.近5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概况[J].江苏中医药, 2008, 40(9):89-91.
  [50]冯居秦.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6,15(10):1179-1179.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
原文出处:浪万英,李艳萍,杨峰.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现状[J].甘肃科技,2019,35(21):145-14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美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