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

中医美容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曹毅,吴妍静
发布于:2021-03-08 共5038字

  摘    要: 中医美容是中医学与医学美学、中国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医学中的瑰宝。研究大量中国现存古籍文献证实,古代中医美容发展经历5个历史时期:远古至秦汉起源、魏晋南北朝缓进、隋唐五代成长、宋金元鼎盛、明清成熟。中医美容历史悠久,成就卓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价值。

  关键词: 中医美容; 起源; 发展; 史述;

  Abstract: Aesthet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product of TCM, medical aesthetics and Chinese Aesthetics combination, which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es on ancient literatures confirm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esthet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d five historical periods, which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times to Qin and Han Dynasties, progressed slowly during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grew up in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flourished in Song,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nd matured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esthet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long history and outstanding outcomes, which is worth high academic and applied value.

  Keyword: Aesthet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中医美容是在人体审美学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辨证施治运用诸如中药方剂、针灸、按摩、中药护肤品等中医药手段进行美容[1]1。基于中国现存的大量古籍文献中涉及中医美容起源、形成与发展的记载,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以利于中医美容的不断传承创新,加快其走向世界,弘扬光大。
 

中医美容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远古至秦汉为起源期

  远古至夏春秋时期,古代先民原生态美容意识、面妆美容活动、中医药使用已萌芽。至秦汉社会文明进步,中医经典医着《黄帝内经》等相继问世,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中医美容应运而生。

  1.美容理念与行为起源

  《汉书》载:“女为说(悦)己容”。《后汉书》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论语》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汤……绘事后素”。《神农本草经》有“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轻身耐老”等美容美体理念。殷纣时期有原始胭脂“燕支”“燕脂”能“美人色”。汉代前有穿孔吊环术和戴耳环等美容习俗、“寿色美而善妖志,作愁眉啼粧,随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等美容美妆法。

  2.中医美容基础理论始成

  2.1、揭示形体容貌与生命活力的关联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2.2、提出最初的人体审美察知方法

  《灵枢经》有“五色诊”,以察外而知内之法用于美容保健和诊治损容性疾病;“骨度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长短大小。

  2.3、指明早期的中医审美基本要求

  《黄帝内经》有“体察形色法”如“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异方分形法”称“阴阳二十五人论之形”。

  2.4、阐明容颜健美与脏腑功能的关联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2.5、认知膳食失衡对形神容颜的影响

  《素问·五脏生成》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3.中医美容防治方药问世

  3.1、始见美容外治法

  商代甲骨文“盥、沐、浴、洗”。《说文解字》有:“沐,洗面也”。《礼记》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等损容性疾病外治法。

  3.2、最早美容养生方药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书《养生方》《杂疗方》《五十二病方》收录除疣消瘢痤美容药方13张,首次提出外伤愈合后留有瘢痕及用药物外敷以预防之[2]。《后汉书》有“冬以豚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等美容外治膏药。《山海经》记载美容及治疗粉刺、疣、狐臭等损美性疾病药物11种,载缄羊脂“可以已腊”防治皮肤干燥。《神农本草经》中有160余种药表述“美色”“悦泽好颜色”“头不白”等功效。《伤寒论》载有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痤疮面部皮疹、湿疹、牛皮癣。

  魏晋南北朝为缓进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政局与战事动荡,影响了中医学快速发展,中医美容也缓慢进展。但此期仍有医药学家不懈进取,又因道教炼丹术、佛教和印度医学传入,使中医药学和中医美容有所创新进步。

  1.最早美容专篇

  东晋《肘后备急方》有“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惛鄙丑方”介绍“张贵妃面膏”“白杨皮散”“铅丹散”“令面白如玉色方”等近百首验方,有用鲜鸡蛋清做面膜治疗面部创伤瘢痕、以猪蹄熬渍和鹿角熬胶作面膜等美容方剂和制作方法。

  2.最早修兔唇术

  《晋书·魏咏之传》载“咏之生而兔缺……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证明4-5世纪中国就已实施了修补兔唇技术。

  3.早期针灸美容

  晋代《针灸甲乙经》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为针灸美容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史上首位女灸家鲍姑施用“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等美容疗法[3]。

  隋唐五代为成长期

  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稳定昌盛,造纸术和印刷术普及,妇女地位和美容需求被社会重视,中医美容临证医药着作增多,美容专篇内容丰富系统化,中医美容得到长足发展。

  1.中医美容药物专论

  初唐《备急千金要方》卷六有77首外治方涉及美容修容。《千金翼方》卷五专列美容方39首、美容中药125种。《外台秘要方》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美颜97首、美眉美发88首,原文涉及改善头面部损容性疾病方356首、294种药物。

  2.中医美容保健盛行

  2.1、食疗养颜

  《备急千金要方》专列“食治”卷。孟诜《食疗本草》录食药260味中多益美容,如“荔枝……健气与颜色”,“萝卜……服之令人白净肌细”;冬瓜子丸祛斑令人“白净如玉”等。

  2.2、美肤美发养护

  唐朝盛行腊日时君长赏赐臣下头膏、面脂、口脂、澡豆等用品,正如《千金翼方》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有“面膏面脂兼疗面病方”“面色光悦方”等众多方技。

  2.3、气功美容

  《备急千金要方》载“彭祖导引法”,以运气来促进气血经络充盛,达到悦泽驻颜、形体健美。

  2.4妆品普及

  《外台秘要》载面膏面脂、澡豆、手膏、口脂、甲煎、胭脂、水银霜、鹿角桃花粉、熏衣湿香方等48首,仅口脂有紫、朱、肉色多种颜色,制备记述详实。

  3.对损容性疾病系统归纳

  隋代《诸病源候论》论述损容病因,如“面黑皯候”“面子候”:“或脏腑有痰饮,或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将毛发病、唇齿病、损容性皮肤病、影响体态美病症作系统归纳诊治,附养生方、导引法及气功美容和美容按摩等内容。

  4.美容外科喜忧参半

  唐代有为女子造美做笑窝或笑大靥的人工“酒窝”术,但也有戕身畸美的“缠足”术:南唐李后主“令宫嫔窘娘以帛缠足”,流行民间后给无数女子身心造成摧残,直至“五四运动”后才逐渐灭迹[1]4。

  宋金元为鼎盛期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美容史上承前启后的新阶段,涌现官修医书、学派争鸣、建立医疗卫生管理机构,中医从专科化深入专病化,中医美容保健和诊治增多理论陈述分析,促进中医美容快速发展。

  1.中医美容技术兴盛

  1.1、“佛妆”盛行

  《鸡肋编》载:契丹女性“冬月以括蒌涂面,谓之佛妆。但加傅而不洗,至春暖方涤去,久不为风日所侵,故洁白如玉也”。“佛妆”近似现代的倒膜美容术。

  1.2、美容磨削术北宋

  《圣济总录》载“灭瘢痕真玉磨方”,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为最早记载的中医美容磨削术、现代磨削术之先导。

  1.3、鼻梁修补术

  元代《九灵山房集》载:“鼻不能合……施治以法……复效”,当时已有鼻梁修补整形美容技术。

  1.4、义眼术

  元代《南村辍耕录》载:宋时医人为张瞎子“安一磁眼障蔽于上,人皆不能辨其伪”,可见当时装假眼水平之高。

  1.5、完美脸部比例创立

  元代《写真古决》创“三停五眼”面部定位法,后作为审美修容标准,被沿用于现今的修容整容美容外科手术设计,在美容和人体审美中颇有价值。

  1.6、妆品生产初具规模

  如南宋京城临安(现杭州),是当时全国有名的香料集散地,也成为化妆品生产基地之一,所生产的脂粉被称为“杭粉”,明末清初已远销日本[4]。

  2.美容药物方剂充实丰富

  2.1、官修方书重视美容

  宋代《太平圣惠方》载涉及美容方980余首。《圣济总录》载美容方100余首,阐述病因病理、方药及使用方法,并强调内治内调对美容的重要性。

  2.2、名医重视美容

  金代李东垣《兰室秘藏》载诸多美容方剂,如白牙散、刷牙散、洗面药、莹肌如玉散、面油摩风膏等。

  2.3、宫廷美容秘方公开

  元代《御药院方》集录有宋金元三代的美容悦泽宫廷秘方,如长发滋荣散、藿香散、洗发菊花散、孙仙少女膏、肥皂方等,而旋师巫云膏类似今之染发膏。

  3.美容抗衰老食疗药膳盛行

  宋代《太平圣惠方》载神仙服黄精法、神仙服地黄法、神仙服茯苓法等121首,除保健美容外有延年益寿目的。元代《饮膳正要》《养老奉亲书》记载众多美容及抗衰老药膳制法和功效。

  明清为成熟期

  明清时期是中医美容传承创新的成熟时期,政府组织太医院编撰的大型医学丛书或医药学家专着,涵盖中医外科皮肤美容理法方药的论述,美容理念、诊察手段、方药技术和方法各方面得到广泛的运用。

  1. 中医美容外科传承创新

  1.1外科名着重视美容

  清代《外治寿世方》承载诸多美容外治方法。《疡医大全》详论损容性疾病外治方法,有论神灯照法、艾灸法、针烙法、刀针砭石法、敷药法、渍法、熏消法等15种。

  1.2、外来求学美容整形

  “补缺唇法”实施多年,《疡医准绳》《疡医大全》均有记载。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国曾派魏士哲医生西渡中国福州学习唇裂修补术,回国给皇室人员作美容整形术[1]4。

  2.中医美容药物学荟萃集成

  明代《本草纲目》载药1 095种,有270余种涉及增白、护肤、祛皱、消斑、去翳、乌发、香体、洁齿、悦颜等作用,有些美容药方还经李时珍亲自验证,可谓美容中药的荟萃总结。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随息居饮食谱》等极大地丰富了美容健体药物种类,还记载三伏天以烧酒摩擦面部、手足以防治冻疮的冬病夏治美容法。

  3.中医防治损容性疾病系统论述

  明代《外科正宗》系统收录了损容性皮肤病防治方药和外治内服联合用药诸法,如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并外用真君妙贴散治疗粉刺和酒渣鼻。《普济方》新增1 100余首涉及损容性皮肤病防治、美容保健和延年益寿,多有创制美容新方及内外同治记载。清代《疡医大全》是现存内容最丰富的中医外证全书,从卷六至卷三十五都有关治疗损容性疾病和美容,凡涉及外证皆绘图立说并按证立方。《医宗金鉴》载20余种损容性皮肤病的辨识和治疗方药,病证方歌,易记易传,附药物配伍用量、制作、服法。

  4.望诊相参丰富美容诊察手段

  清代《望诊遵经》创立“五方望法相参”“气质望法相参”“变色望法相参”等中医美容诊察方法。《形色外诊简摩》论述了望身形、毛发、面色、目耳鼻、唇舌齿等的诊断意义。《临证验舌法》提出“脏腑配主法”对美容保健和损容性疾病的诊治有实用指导意义。

  5.女性美容美饰专辑内容丰富

  明代《寿养丛书》中有妇人美容美饰专辑《香奁润色》,辑录美容验方276首,论述妇人生理医学指导、生活美容、美饰民风民俗,“曰容,曰工,四德之所兼”传承了中医审美整体观。

  综上所述,中医美容起源于文明社会萌芽时期,至两汉中医美容植根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的医学体系。美容用品及药方配伍,至秦汉以后从单味药或简单的配伍过渡到多味药组合复杂配伍,防治并举,美容与延缓衰老并提。剂型改革和美容技术,至晋唐以后,美容及损容性疾病的外治、内治剂型推陈出新,综合美容法与美容技术不断进步。美容保健诊治方药及诊疗手段,至宋元明清已发展到鼎盛成熟,系统归类医籍增多,美容方药极为丰富,治疗方法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兼情志起居养生等法,每类又有若干种细分,其中不乏自然疗法。

  展望中医美容的发展前景,要本着古为今用,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在挖掘整理提高的同时,更要直面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5],中医美容需攻克此类难点继续创新,推动其更好更快地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赵永耀.中国美容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孙占学,李曰庆,张丰川,等.中医外治法源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4417
  [3]常存库.中国医学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69
  [4]刘宁,吴景东.美容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
  [5]王跃溪,刘玉祁,王丽颖,等.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252-2254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原文出处:曹毅,吴妍静.古代中医美容渊源发展史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044-504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美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