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论文 >

英国本科经济学学位项目调查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4-24 共6339字
摘要

  一、引言

  2008 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学者的束手无策将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置于被审视的聚光灯下,而这也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学教育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英国本科经济学项目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研,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项目评估与改进的依据。笔者共选择了12 所大学进行调研,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埃塞克斯大学、牛津大学、华威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和南安普敦大学。这 12 所大学皆处于 2008 年英国高等教育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的前列。①调研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笔者考察了每所大学内所有与经济学相关的本科项目;其次,笔者将课程结构的调研范围缩至单独学位的经济学项目;最后,在课程结构之内,笔者尽最大可能对不同课程所涉及的指定和参考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在每个调研层面,笔者都将必修课与选修课予以区分,并且对学校开设的如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哲学等定性课程给予了关注。

  二、联合学位项目介绍

  学生除了通过单独学位的经济学项目学习经济学课程外,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经济学的学习。一种方式是通过选修课程学习经济学,因为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非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将经济学课程列为其专业的选修课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联合学位项目学习经济学,即同时修习经济学专业与其他专业。②在 12 所学校中,各学校所设置的联合学位项目从 1项(剑桥大学只开设了“土地经济学”的联合项目,该项目涉及环境、法律和经济学)到 17 项(曼彻斯特大学)③不等,其中项目设置的中位数约为 7.在所有的联合项目中,最普遍的项目是经济学与数学、经济学与金融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和经济学与政治学;其他流行的项目包括经济学与历史、经济学与哲学、政治、哲学与经济学(PPE)和经济学与会计学。此外,也有一些项目只被一所或两所大学所设置,比如,南安普顿大学的经济学与音乐,曼彻斯特大学的经济学与刑事学,华威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工业经济学和牛津大学的材料学、经济学与管理学。

  虽然本文并未涉及联合学位项目的具体课程结构与内容,但是在调研中,笔者注意到基本上没有学校开设真正意义上的涉及学科交叉的课程。该现象表现在联合学位项目所提及的“学科交叉”多意指宏观层面,即开设不同学科的课程,而非微观层面,即并未在同一课程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相同的问题或是将不同学科的思想与观点进行融合。不过,联合专业项目所开设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课程是这一现象的例外。该课程通常要求学生结合不同专业的文献完成一篇约 4000-7500 字的学术论文。

  除了联合学位项目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微观层面的学科交叉外,学生也可以选择专攻或放弃项目中的某一学科。这些现象增加了笔者对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程度评定的难度。此外,经济学者通常认为联合学位项目并未对学生的经济学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基于这两点,笔者并未对联合学位项目中的经济学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介绍。

  三、单独学位经济学项目介绍

  (一)培养目标

  除牛津大学④]外,所有被调研的大学都设置了为期3 年的单独学位经济学项目。大部分学校将该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为金融业和产业界培养和输送相关人才。例如,在南安普敦大学经济学项目的主页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股票价格走势图以及一位学生的评价:

  “在学完高中课程⑤后,我认为经济学项目是我的理想选择……我相信经济学学位将是我毕业后步入金融领域的最佳敲门砖。”埃塞克斯大学专业培养的职业性导向更加明晰,在项目网页上,该大学除了介绍课程要求外,还会指明学生在该课程中所能获得的职业能力。

  除了职业性培养目标外,单独学位经济学项目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公共政策设计和理解世界经济走势的能力。伦敦大学学院在其培养目标中写道:

  “学生应掌握如何系统地使用经济理论进行政策评估的能力。”牛津大学也写道“:纵观全球,不论是国家政策的制定,产业界的商业行为,还是经济系统的变迁,都愈发依赖于经济分析和经济运作。”此外,只有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明确将学术深造和从事学术界的工作列为培养目标,而其他学校只是在其课程介绍中提及了这方面的可能性。

  (二)课程结构

  在 12 所学校中,经济学项目都具有相似的课程结构安排,并皆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是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诺丁汉大学)”的观点表示认同。对该观点的认同主要反映在各学校对其必修课程的安排上,当然,各学校课程的具体结构安排会略有差异。课程基本结构总结如下:

  第一学年课程:经济学入门(通常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门课程)、数理经济学、其他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学校会有所不同)。

  第二学年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曼彻斯特大学并未将该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其他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学校会有所不同)。

  第三学年课程:开设四至六门选修课程,有时会开设有关独立课题研究的课程。少数学校开设必修课程。

  除了核心必修课程外,各学校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结构的安排都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该自由度因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开设比例以及不同学年的课程开设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微观经济学

  大部分学校都强调了微观经济理论在经济学专业内的主导地位。例如,南安普敦大学在其课程介绍中写道:“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现代经济学都是微观经济原理的应用。”再如,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在其宏、微观课程内容介绍中着重强调了微观经济学方面的内容:“需求、供给和商品价格;需求、供给和劳动力市场价格:教育回报,新经济政策;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最优化;贸易;市场势力;价格分歧,寡头垄断,政府政策;外部性和环境;共用品,税收和搭便车现象;全球化;增长。”

  通常,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学生修习高中经济学课程作为获得经济学本科学位的先决条件,但是修习数学课程却是获得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尽管如此,一些学校,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基于学生数学能力差异的考量,开设了不同数学能力要求的微观经济学课程。

  虽然不同学校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略有不同,但是剑桥大学对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描述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内容为:“本课程涉及以下内容:消费者理论;选择和需求;生产者理论,成本和供给;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不同产业结构下的市场均衡;福利经济学;同时行动博弈;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博弈中的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古诺,博兰特和霍特林模型;序贯博弈初步;向前归纳法和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重复博弈的初级理论。”

  相应的,第一学年微观课程最常用的经济学教材通常包括 5 本:弗兰克(Frank,R.),《微观经济学与行为》,麦格劳·希尔公司,2006;摩根、卡茨和罗森(Morgan,C.,Katz,M.,and Rosen,H),《微观经济学》,麦格劳·希尔公司,2005;佩罗夫(Perloff,J.),《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皮尔森公司,2008 ;斯洛曼(Sloman,J.),《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2006;范里安(Varian,H.),《中级微观经济学》,WW 诺顿公司,2006.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二学年的微观课程是入门课程的延展。比如,在华威大学,第一学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讲授“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和福利经济学”,在第二学年讲授“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产业和一般均衡;社会决策的问题,信息和不确定性”.此外,不同的学校在不同学年使用同一本教材也说明了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经济学课程的联系,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将佩罗夫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应用》作为第二学年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材,而该书是华威大学第一学年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指定教材;华威大学第二学年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是范里安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而该书是牛津大学第一学年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指定教材。

  在第三学年,各学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安排相较于前两学年缺乏一定的统一性。除了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将其开设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外,多数学校只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此外,由于各学校前两学年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所涉及内容的差异,其微观经济学选修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有较大区别。尽管如此,其课程的内容设置仍存在一定的共性,具体表现在学校倾向于将课程设置为关注微观经济学内的某一具体方向及其应用,如博弈论、应用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课程。

  2.宏观经济学

  相较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必修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此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宏观经济的多元化思潮,正如诺丁汉大学在其宏观课程介绍中所述:“(通常)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关于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术思想’更具有多样性。”虽然宏观经济学思想具有多元性,但是在宏观经济学的入门课程中,多数学校所设定的教学内容无太大差异。其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关于该课程的介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内容主要涉及几个方面:“衡量总体经济的标准;货币和通货膨胀;贸易和汇率;失业;经济波动;稳健性政策;政府债务;增长和发展。”

  相应的,常用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包括4 本:巴罗(Barro,R.),《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国际版)》,托马斯西南出版社,2008;布兰查德(Blanchard,O.),《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2005;曼昆和泰勒(Mankiw,G.,and Taylor,M.),《宏观经济学:欧洲版本》,沃茨出版社,2008;斯洛曼(Sloman,J.),《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2009.

  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安排相似,第二学年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也是第一学年入门课程的延展。但是,鉴于宏观经济学内部的多样性,第二学年宏观课程的关注点不再是国民收入产出核算问题,而是政策方面的议题。

  华威大学在第二学年的课程介绍中清晰地表明了这个教学内容关注点的转变,其课程简介如下:

  “凯恩斯/古典经济学之争。凯恩斯/古典经济学之争贯穿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AS-AD 模型的修正;理性预期和新古典经济学;名义合约,菜单成本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新劳动力市场模型;政治商业周期。”

  “宏观政策议题。稳健性政策理论及其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应用;时间一致性,通胀倾向问题以及其在名义目标制度中的应用;最优货币区间理论以及其在欧元区的应用。”

  此外,牛津大学在第二学年所使用的宏观教材(卡林和索斯凯斯的《宏观经济学:不完善,制度和政策》)也表明了这种教学内容关注点的转变。然而,虽然各学校将新古典正统理论之外的宏观理论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但是通常只将这些理论设定为有别于正统理论、自成一体的专题,其与新古典经济思想并非处于同等地位,分析整体宏观经济的范式。一言以蔽之,新古典经济思想被默认处于宏观经济学教育的主导地位。因此,当课程介绍中提及“自然失业率”或“理性预期”等经济学词汇时,并不需要特别强调其应与经济中的哪一个概念相联系---即使有其他与之相联系的概念。

  与微观经济学教材选择类似,多数学校在第二学年的宏观课程上仍沿用第一学年的教材。不过也有一些新的教材添加于参考书目之中,如:卡林和索斯凯斯(Car-lin,W.,and D.Soskice),《宏观经济学:不完善,制度和政策》,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牛津大学第二学年宏观课程指定教材);科普兰(Copeland,L.),《汇率与国际金融》,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2004;罗默(Romer,D.),《高级宏观经济学》,麦格劳·希尔公司,2001;韦尔(Weil,D.),《经 济 增 长》,皮 尔 森 公 司 ,2008; 威 廉 姆 森(Williamson,S.),《宏观经济学》,艾迪生维斯理出版社,2005.

  在第三学年,只有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开设宏观理论的必修课程,多数学校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课程设定为选修课程。在所有选修课程中,有一部分课程致力于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但多数课程致力于通过对当代经济现象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经济政策理解的能力。这种注重培养学生对经济政策理解的教学倾向贯穿于 3 年的选修课程安排之中。⑥代表性的选修课程包括: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开设的“宏观经济专题”,布里斯托大学开设的“当代经济议题”,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开设的“整合中的欧洲经济”和埃塞克斯大学开设的“国际金融管制和政策”.

  3.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其他定性课程

  首先,在被调查的 12 所大学中,只有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将经济史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伦敦政治经济大学、埃塞克斯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5 所学校开设了有关经济史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通常主要关注英国的经济历史,但是各学校所涉及的历史起始点和终结点各不相同。其中剑桥大学在第一学年开设的经济史课程较具有代表性,其内容简述如下:

  “本课程涉及了 1750 年到 1939 年间英国工业发展的三个主要议题:工业革命,1914 年之前的工业经济发展和贸易,以及一战和二战之间的经济巨变。此外,与工业发展相关的人口和社会变迁也会有所涉及。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产出的长期增长,生产率,生活水平;增长的成本;人口变迁;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企业家精神;国际贸易,资本出口和帝国的作用;工业结构的变迁;劳动力市场;政府的经济政策。”

  其次,除了牛津大学的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项目以外,只有剑桥大学在第一学年开设了“政治学”这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讨论了经济学的政治和社会层面。虽然多数学校都允许学生选修其他社会学系的课程,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开设了从非主流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学和经济理论的课程。

  复次,有 5 所大学,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开设了经济思想史的选修课。相较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由于缺乏核心教材对经济思想史课程所授内容的统领,各学校对该课程的内容安排有较大差异。更确切地说,该课程的本质是讨论一些有争议性的专题,而主讲老师的责任是对这些专题进行选择并汇编成课。因此,笔者难以将各学校的经济思想史课程所授内容进行有效归纳。

  在此,仅以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思想史课程介绍为例,其内容如下:

  “课程导论;有关知识和历史背景。亚当·斯密: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财富的增长;自由放任和”亚当·斯密问题“.大卫·李嘉图:价值论和不可变标准;工资、租值和盈利;过剩的可能性;积累和稳定性状态。卡尔·马克思: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剥削;转型问题;利润率下降。”

  再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在开设定性经济学课程方面的力量较为雄厚,例如,除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课程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开设了“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演进”和“经济哲学”课程,伦敦大学学院开设了“应用经济学之道德伦理”课程。而剑桥大学对社会学的课程更为关注,其开设了“当代社会”课程,此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学对于当代社会的分析方法。

  在所有的定性课程中,诺丁汉大学所开设的“经济解释”课程最具特色,该课程所涉及内容如下:

  “介绍有关当代经济解释的性质和状态的一些争议性问题。本课程将关注如下问题:经济解释的作用;经济理论是否过度超越于现实;理论选择和理论检验问题;经济理论是否在进步;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之处。

  课程的上半部分将介绍科学哲学的有关议题以及他们与经济学的关系。课程的下半部分将关注于理论和/或应用经济学领域,主要通过实例学习来对经济实践进行检验。本课程关注于具有实践意义的哲学导向性问题,不要求学生具有哲学的知识背景。”

  最后,即使在开设定性经济学课程的学校中,“好学生”也多被其导师引导去关注于定量分析的课程,以作为其未来学术深造和职业选择的基础。各学校对此现象普遍持认同态度。

  四、结论

  在 12 所被调研的学校中,单独学位经济学学位项目具有较为一致的课程结构。具体表现在,该项目在前两学年开设微观、宏观经济学和定量分析的必修课程,在第三年普遍开设选修课程。学校在微观经济学的培养中关注数学方面,而在宏观经济学的培养中关注政策方面。多数学校将从定性角度分析经济现象的课程设定为选修课程。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比较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