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爱国主义往往允许多种的表达方式,社会批评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社会批评就像一个指南针,准确指出社会弊病所在。本文以诗歌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分别分析了海涅和杜甫的两首社会批评的诗歌,然后从五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了比较,旨在找出两位诗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形式和表达技巧上,两位诗人的诗有着不同之处;因为两位诗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使得他们诗歌的根本目的不同;从诗歌写作的背景和内容上来说这两首诗具有相似之处;但最大的相同点便是他们都用批评这一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爱国主义。
关键词: 诗歌; 社会批评; 爱国主义; 海涅; 杜甫;
一、引言
中国有一句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可以很确切地描述德国诗人海涅与中国诗人杜甫的家国情怀。很长时间以来海涅都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而中国诗人杜甫,由于他在诗中常常描写社会事实,人们将他的诗篇誉为“诗史”。社会批评是两位诗人作品的标志性特性,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如何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标的对祖国的热爱。将自己对祖国深切的热爱通过批评来表达,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与单纯颂扬祖国的作品相比,这种表达方式更具有穿透力。而且社会批评类诗篇中往往包含了很多与当时社会情况有关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分析此类诗篇也会带来很多的收获。诗歌的背景对诗歌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与诗歌的内容相关联。不同的背景会催生不同的内容,所以背景也处于比较之列。之后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会将这2首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总结。
二、概念理析:“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与祖国的不可分割性。在杜登词典与维基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爱国主义”指的是对祖国之爱。
“爱国主义”概念的核心是爱与相连性。这种爱与相连性可以用多种方式得到表达。爱与批评是社会发展的两种动力。有时批评在其中会比单纯的爱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爱与批评这两个概念看起来是相反的,但实际上批评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通过批评来表达祖国之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会来得更有力。
三、海涅社会批评诗的分析阐释
在《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中有一个第一人称“我”,这个第一人称在诗的开头将纺织工人的外表进行了描写。但诗中接下来的哀怨与诅咒都借由纺织工人之口进行了表达。
这首诗结构工整,由5段组成,并且每段有5行。五代表了人类本身(是女二男三的结合体),所以说五常常与人类相联系。而这首诗借此表达的意思是这是人类的苦难。
本诗的第一段从描写纺织工人的外貌开始。“fletschen”(第2行)这个词一般用来描写狗龇牙咧嘴向对方示威的样子,一般不用来描写人。这个词的使用一方面表达出了纺织工人生活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他们的愤怒,一触即发。 这使得本诗的开头就有了一种昏暗残酷的气氛。本诗的前两句“Im düstern Auge keine Tr?ne,/sie sitzen am Webstuhl und fletschen die Z?hne”会使得读者发问,为什么纺织工人的眼里没有泪水。对此的解释是当一个人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留了过多的泪,那他就再没有泪水可以流了。或者另一种解释是,流泪并没有用,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起来反抗。第二种解释恰好符合本诗的主题。而纺织工人眼睛的黑暗也是太多生活困苦留下的痕迹。本段接下来的两行阐明的本诗的主题,即诅咒德国。本诗中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相同的。
最后一段“emsig Tag und Nacht”这一表达方式也阐明了纺织工人们多么迫切想要迎接一个新的德国的到来。本段的以后3行与首段的最后3行构成了一个框架,将中间的3段框在里面构成一个整体。德国在诗中是用“你”而不是“您”进行称呼的。通过这种处理使得德国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成为纺织工人可以进行品评的对象。纺织工人的愿望随着诗的发展一步一步变得明晰,创建新德国的愿望才被表达出来。
本诗的每一段都是以相同的内容结尾,即“Wir weben, wir weben!”。此外本诗以纺织工人作为主角,也使它带上了一种神秘超自然的色彩。因为在童话 《睡美人》中也有一个女巫在织布机前进行纺织并决定了睡美人的命运。本诗中最常运用的意象“weben”及其属于这一词场的词汇都指向了命运女神。而纺织公认所做的决定也是命运使然。本诗的韵律结构是aabbc式。通过每段种最后一句的不断重复,即词尾“en”的不断重复,也表达和加强出了纺织工人信念的决绝。总体上来说,本诗提倡纺织工人进行反抗。希望创造一个新的德国与新的秩序。
四、分析阐释杜甫的诗歌《兵车行》
《兵车行》一诗的题目就已经向我们说明了诗的场景。士兵们要外出打仗,与亲人们告别。本诗主要描写了这一悲痛的离别场面。
本诗中也有一个第一人称我,在诗的开头由“我”之口描绘了诗歌的发生场景,即亲人相别。人民的苦难与控诉主要是通过两个士兵和一个行人的对话表达出来的。
诗的开头描述了士兵上路的情形:战车萧萧,战马嘶鸣。士兵们背着弓和箭。塑造了悲伤的离别气氛。
耶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几句诗连续用了很多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使读者眼前出现了以幅悲惨的离别画面。咸阳桥一词也是用典,用来意指秦朝。秦始皇是以四处征战,借古讽今。尘埃都遮蔽了咸阳桥,说明当时征战士兵之多。读者没有直接写亲人离别哭声有多大,而是说这声音都可以冲上云霄,从侧面反映了家人士兵的离别之苦。
一个行人走过来了解情况,士兵就回答说最近经常招男丁上战场。有的15岁就离开家,到40岁都还没回来。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就这样在战场上度过了。在边境上很多士兵战死,但是汉武帝依旧不想退兵。这几句中使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说明的士兵死伤之多,战争之惨烈,人民之痛苦。此处汉武帝又是用典,汉武帝以喜好征战闻名,借他来讽刺当今的统治者。
“长者虽有问,役兵敢申恨?”这里用的是反问句,用来加强语气。来说明当时人民的敢怒不敢言,以及统治者的残暴。
在分析完本诗的内容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本诗的形式。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的意思不遵循特别严格的规则,作者可以自由发挥。一般来说古体诗每句有7个字,但是这一规则也没有被严格遵守.从押韵的角度讲古体诗较新体诗来说有较大的自由度。与五言古体诗相比,七言古体诗通常押内韵,但是在本诗中也有例外。本诗的第5、6句 (tian bian),7, 8, 9, 10 句(yi qi xi ji),12,13句 (zu, chu)和14,15句(hao, cao) 是通过尾韵相互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此外本诗中长句短句交替使用,从而表达出第一人曾我强烈地情感起伏。
五、对比分析
海涅《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结构工整。杜甫的《兵车行》为旧体诗,没有太多形式上的要求,虽然没有严格遵守,但还是符合了一般古体诗的写作规律。所以从这方面上来说,海涅和杜甫都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创新,而是遵守了诗歌的一般写作规律。
从内容上来说,《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描写的是在残暴统治下生存的纺织工人,并且希望推翻他们的统治,建立新的德国。杜甫的《兵车行》 描写的是离别场面,也是在残暴统治下求生的人民,对当时的统治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这一点来说,两首诗在内容上也极为相似。
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海涅诗歌中多用重复来表达工人的决绝。而杜甫诗中则多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人民遭受的痛苦,以及借古讽今,来批判当时的统治者。
从诗的写作背景上,海涅《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写于1844年。同年的6月4号到6月6号是纺织工人的起义。而这首诗写于7月10日。由此可以看出纺织工人起义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作者的意图。海涅生活在从君主制到共和国的过渡时期。“从《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涅是拥护工人起义,并且将当时的政治制度看作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与此相反,杜甫生活在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之一。而且他深受儒家哲学的影响,并不提倡起义,而是想通过进谏来影响当时的统治者。从这方面讲两位是人的意图是非常不同的,以为是想通过推翻当前的统治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另一个是想改良国家的政治。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两者都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希望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写的社会批评诗,从这一点,两者又是非常相似。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第三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2013.
[3]萧涤非.杜甫研究.修订版.济南:齐鲁书社,1980.
一诗歌意象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是一首诗最凝练、最精华的部分。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就是寻找外界物体作为对象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当人的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时,就产生了诗歌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意象。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意...
废名是以冲淡自然为主要创作风格的京派文人的重要代表,同时他又以晦涩、蕴含禅理的诗风与卞之琳、戴望舒等人一道开辟了现代主义诗歌的道路。1930年代,围绕在废名周围的程鹤西、沈启无、朱英诞、南星等北大的一群诗歌小圈子中人,与之形成了相似的诗歌创作...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主题学是研究同一主题、母题、题材、情境等在不同民族、国家文学中的流传与表现。本文总结了8篇优秀“比较文学主题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诗歌从古至今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伟大教育家孔子曾对诗歌的社会作用做出了高度称赞: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汉代文人更是在《毛诗序》文中对诗之功能作了更为详实的阐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
泰戈尔和苏轼不仅是诗人,在文学的平台上更代表了两个国家的文化潮流和宗教思想。中国和印度有着同样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国的文学和诗歌作品都丰富了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两者差异也非常明显,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泰戈尔诗歌中的宗教...
隋朝是由南北朝向唐朝的过渡时期。伴随着开皇九年隋朝灭陈,终于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南北分裂局面。隋朝虽然国祚短暂,但也正是各种文化学术的交汇时期,其地位不可小觑。...
英国的罗伯特·彭斯和中国的于佑任来自不同的国度,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但他们的爱国思乡情怀却直白而浓烈,这在他们诗作《我的心儿在高原》和《望乡》中展露无余。...
异形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诗人对规范和秩序的突破,更是对艺术自由的追求。巧妙的形异,不仅可以使诗人实现自我愉悦、自我超越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丰富诗歌艺术,最终形成诗歌的多元化趋势,推动诗歌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