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病毒学论文 >

埃博拉病毒及其护理与防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3035字
摘要

  1认识埃博拉病毒

  1.1埃博拉病毒的命名及结构

  埃博拉(Ebolavirus,简写EBOV),是一种罕见的高致死率的病毒,1976年在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出现,因地名而得名。EBOV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1].

  1.2EBOV的分型

  目前病毒学界发现其有五种分型:即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on),苏丹埃博拉病毒(Sudan),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orest)。Bundibugyo,Zaire和Sudan与非洲EBOV大型疫情相关,有资料统计Zaire和Sudan均为高致死性病毒,近年的平均致死率达50%以上,而Zaire近十年来(2005~2014年)的平均致死率达到73%~90%,而其余病毒目前未有人类致死的案例。

  此外,最新研究表明EBOV已经出现变异株[2].

  1.3病毒特性

  1.3.1易感染性。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另外鼠类、蝙蝠等也对此病毒敏感。上述动物均可成为病毒的宿主。而人类主要通过体液接触(包括性交中精液传播或注射传播带有体液以及气溶胶)途径会传播EBOV.凡是病毒宿主的主要接触者、博拉出血热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检查人员等均为易感人群。

  1.3.2高危害性。EBOV危害性较高,不仅体现为很高的致死率,且病毒一旦发作往往无药可医,目前的主要医治手段只能是控制其传播感染范围,对已经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辅助治疗,相对较被动。且病毒发作时,患者表现为口鼻眼等多器官体外出血、眼神呆滞,状若僵尸,外形恐怖。

  1.3.3发病局域性。目前为至,其主要流行区域集中在西非热带雨林区及东南非洲的热带草原区,非洲以外的国家均为输入病例,尚未有在其他国家流行的报道。尽管中国不在EBOV的流行区,但考虑到中国与世界的经贸、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因而输入病例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防控EBOV也是我国需要重视的课题。

  2EBOV的护理

  2.1护理的目的

  从病毒护理角度来看,其目的包括:(1)减少病毒的传染范围;(2)对于病毒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3)医护工作者自身护理保护。而此次在非洲发生的EBOV疫情呈现失控状态[3],其原因除了病毒本身危险性外,还包括护理工作的不完善。在发展中国家爆发大规模的疫情,对疫情判定迟缓,国内的医护工作者数量不多,医疗设施与药品供应不足,而疫情的发生致使许多医护工作者感染病毒死亡,使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更加无助。

  而EBOV病毒袭来时,作为医护工作者的我们应如何准备呢?

  2.2护理工作内容

  对于以EBOV为代表的传染病护理工作内容,笔者认为可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护理准备。

  所谓知,即作为医护工作者通过医院系统组织及自学等形式,对于EBOV进行深入了解。熟悉诸如EBOV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主要治理途径等一系列知识。广博而又有专业特色的知识储备及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当代医护工作者必要的素质之一,有助于医护人员尽量准确判断EBOV的患者情况[4].

  所谓情,即医护人员的情感准备与投入。面对危险病毒,医护人员需要调节自身情感,避免对自身健康的过分担忧。此外,也要调整对待感染患者的态度,将其视为病毒受害者,积极救治。这种情感选择不仅事关医德、医风的建设,且会激发患者主动求生本能.

  所谓意,即医护人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面对防范传染性疾病时,医护工作者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参加高强度的护理工作。目前外国强调工作环境的改良,例如防护服的设计得轻便而又有效,对医护人员心理疏导,减少压力。而国内则通过练习与教育,提升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加强其意志力。

  所谓行,有二层涵义:一是医护人员强调防护的行为细节的重视,如增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提升医护人员免疫力,二是防范危险病毒影响时要注意的医护行为规范。护理行为应该从平时医院组织的演练及医护防治预案的出台实施上去规范。这四个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体系,其中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支持,行是关键。

  3我国面对EBOV的防治工作建议

  此次西非的EBOV疫情严重,其反映的问题涵盖了本国的医疗基础、卫生知识普及[5]、流动人员的变化、国际支援反映较缓慢等多个方面。

  我国的防治工作可从三个渠道(医疗科技研发、卫生知识普及、护理制度完善)入手。其中科技研发主要围绕疫苗等药品的创新实践,从目前的药品实践情况来看尚未出现完成全面人体实验阶段的药品。而卫生知识普及依靠国民教育体系,需要较长时间周期。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建立健全高效积极护理制度是目前较可行的做法。在护理制度上的做法建议如下:

  3.1积极警觉,提升医护人员传染病辨识能力

  对于疫病的发现,要有积极的警觉。面对病患临床表现,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增强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可疑病患的敏感,并通过合适时机进行判断排查,以便对病患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2积极隔离,从医护人员到患者家属卫生的严格要求

  隔绝传染病病菌或病毒是目前较好方法。因而强调医护人员多人固定组合轮班(每班连续工作时间建议在6小时之内)、加强手清洁、配备全套的防护服管理使用制度,及时排查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患病情况等。同时医护工作人员也是传染病护理的教育传播者,对于病患家属的教育工作又有助于引导患者家属做好家中消毒工作,消除病原携带状态。

  3.3提升医护人员的免疫力

  医院应设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一旦出现传染疾病,参与护理的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人员搭配、人事安排等都应该有预定的方案,平时就应该通过心理调节、组织体操锻炼、岗位轮换等手段,让医护工作者开心有效地工作。而在应对EBOV时,医院设立弹性的工作制,强调危重患者的管理,避免因为人手不足而导致的护理人员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引发医护人员染病等不良后果。

  3.4关注社区、农村等基层医护现状

  社区与农村是我国护理工作相对不足的区域,而这也是传染病有可能爆发的薄弱环节。对于社区与农村,相应的卫生院、诊所,医护人员短缺、设备不足较普遍。这一状况的改良,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更多利好政策的出台。

  3.5患者信息系统的建立

  考虑到EBOV的早期诊断的难度大,传播者通过入境口岸将携带病毒到国内。面对传染源,我们需要更积极的信息追踪,例如针对往来于西非疫区的主要航班口岸,进一步加强对潜在传染者的排查,建立入境人员信息数据库,将相关疫区入境人员信息与主要城市客运站点以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一旦出现病毒的疑似患者,第一时间隔离与排查。

  此外,还可借鉴预防SARS的经验。第一,中国大陆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公开透明的新闻播报,让民众了解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稳定人心、控制疫情有很大帮助。第二,全国主要疫区设立一批专门的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与收治患者及嫌疑传染者,能控制了传染病的进一步漫延。第三,全国推广宣传防病、提高免疫力的中医药配方,让民众在家中也能预防疫病的发生。

  EBOV在非洲疯狂肆虐,其在全球传播的风险也日渐显现,这既是人类的灾难,也使人们深感强化医护工作的重要性。中国也曾遭遇过SARS、H7N9等严重传染病事件,面对新的传染病,中国政府与人民会愈加重视规范医护操作、普及传染病知识等工作,相信中国将在未来的卫生预防与治理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石明,沈宇清。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3(1):71-73.
  [2]陈英虎,尚世强,俞蕙。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4):241-245.
  [3]陈宗涛。恐怖病毒--埃博拉[J].家庭医药,2007(3):31.
  [4]饶和平。传染病护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75-79.
  [5]宋萍,罗羽。我国传染病护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45-34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病毒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