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城镇化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22 共10658字
  摘要

        一、文献综述

  
  21世 纪以来,我国逐渐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 阶 段。2000 ~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 22%增长至54. 77%,年均增幅1. 325个百分点。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问题也日趋严重。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 3亿元,同比增长3. 1%,相当于当年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的56. 2%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引发诸多社会经济问题,2014年全国共发生土地违法案件18420件,涉及土地面积4. 09万公顷。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相伴而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除2005、2008、2012年出现短期下降外,均呈现增长态势,且土地财政依赖度总体呈现的上升趋势与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 如图1所示)。
  
  全国城镇化率与土地财政依赖度比较图
  
  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的选择是决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城镇化模式创新,但其创新成果并不显着,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没有认清土地财政依赖对现行城镇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对城镇化模式的影响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867年,西 班牙工程师A. Serda在《城镇化基本理论》中最早提出城镇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界逐渐开始从模式角度研究城镇化问题。[2]城镇化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即对特定地点、特定时期城镇化的演进过程、表现特征、动力机制和战略选择的概括。[3]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模式尚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从推进主体可将城镇化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模式;[4,5]基于人口流动特征将其分为异地城镇化模式和就地城镇化模式;[6,7]从城市规模角度可分为小城镇、中等城镇和大城镇模式;[8]根据地域范围不同,将城镇化模式分为“苏南模式”、 “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 “成都模式”等;[9]或从多个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主流模式及非主流模式。[10,11]但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角度对城镇化模式进行分类的研究尚未出现。
  
  有关城镇化与土地财政依赖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证明,城镇化的推进加剧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13]土地收益是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土地城镇化更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动因。[14,15]但针对土地财政依赖对城镇化反作用的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研究认为,土地财政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经济发展,[16]进而推动城镇化发展,[17]但在该过程中地方政府转变为“经济人”的行为特征[18]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等原因,造成土地财政在长期过程中会阻滞城镇化的发展,造成城镇化发展的不可持续性。[19]且土地财政依赖对城镇化模式的影响研究鲜有成果。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角度对城镇化模式进行分类,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行为对城镇化模式选择的作用路径,从治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视角探讨我国城镇化模式创新问题。
  
  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城镇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我国现行城镇化大多存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征地开发形式为主”的特点。基于本文研究目的,将我国现行城镇化模式分为主流的、政府主导的征地开发城镇化模式以及非主流的、非政府主导或非征地开发模式两大类。
  
  1.现行主流城镇化模式分类
  
  对我国目前主流的城镇化模式进行统计,本文按驱动因素的不同将主流城镇化模式分为房地产开发驱动、旅游开发驱动、工业驱动、生态保护驱动、大学校区扩张驱动以及混合驱动六大类。
  
  现行主流城镇化模式分类及比较分析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财政学论文
返回:财政税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