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地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结构、建筑风格等生态以及物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并且这种变化随着城市化规模发展的不断扩大而进一步强化发展。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的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此我国提出了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
1 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目前我国对生态园林城市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其更多的是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相混淆。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生态园林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关系系统。结构合理就是指城市的空间利用合理、环境质量良好、绿地系统充足、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高效是指生态资源配置优化、生态园林城市功能生态化;关系调谐主要是指人与环境、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关系协调。具体而言就是城市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给人以舒适感。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的,强调发挥生态、社会、美化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生态园林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生态性、观赏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以及和谐性。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如何实现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关键中问题中的关键,分析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呈现出:一是城市空间环境生态化。园林生态城市建设要综合分析城市的人文、艺术、传统等因素,合理开发城市的自然因素,建设城市绿色空间,比如居民楼顶种植绿色植被等;二是城市社会环境生态化。生态园林城市应该呈现出人文生态;三是生态产业意识与全民的绿色意识。此方面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而言的,强调的是绿色消费、绿色生活。
2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2.1 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要早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迄今为止我国存在许多领先于世界的优秀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但是现代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要落后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分析原因就在于我国对城市园林建设缺乏理论研究,导致迄今为止没有系统的理论着作。通过理论研究可以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经验,从而为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系统的、完善的理论,避免我国早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出现重复性错误。
2.2 促进多目标规划体系的完善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在不断总结与借鉴其它国家、城市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无论是哪种目标规划都不能全面概括城市的发展规划,不能协调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要改变单一目标规划体系,将多目标的规划体系纳入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规划中,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则通过自然分析法以及以自然内在过程为依据的规划方法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从而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3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 全面否定,缺乏借鉴 在分析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研究中,一部分人对于其它城市的经验采取全面否定或者肯定的态度,也就是说对于先前的理论研究他们认为其只适合于原来的问题,而对于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筑已经失去了价值,因此这些人不重视原来的理论研究成果,这种现象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落后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一些园林城市建筑过程中,一些人认为借鉴其它国家、城市的理论会造成本城市的缺乏特色,因此他们不愿意借鉴其它理论研究,由此可见对于先前经验理论的否定不仅会造成我国优秀文化的丧失、断层,还对导致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工作量的递增,不利于城市规划研究工作的发展。
3.2 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是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结构、规模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不同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与此相反,很多人在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研究中缺乏的就是创新意识,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去创新,这主要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大部分存在着浓厚的“政绩观”,也就是政府部门注重对城市规划的短期效果体现,因此他们更愿意倾向于能够短期见效果的规划设计理论,在此环境下,生态园林城市理论创新很难获得发展的平台支持。
3.3 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基础 任何研究最终都要赋予实际行动检验才能得以发展,如果没有任何实践意义的理论研究是空洞的研究,其研究的价值就不大,在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只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应用的现象,研究人员只从事理论研究,而不进行实践检验,比如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研究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绿地构建面积、种植种类等,但是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用地的实地考察,导致种植的植被不能生长。
4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4.1 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体系 首先在定位园林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体系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等因素,根据不同的资源分布设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其次城市的发展规模体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以此在设定生态园林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参考城市的发展规模,并且将发展规划细化到城市建设的细微环节,通过健全的指标体系对规划进行全面分析;再次生态园林城市发展规划要随着城市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比如随着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行政区的调整,石家庄的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大,对此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规划也要随之而变化;最后在制定城市生态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与城市路网格局的之间的关系。
4.2 建设完善的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建设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能直接体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效果的环节,建设完善的绿地系统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要突破传统的单一部门规划的模式,实现对城市的立体动态管理,并且将各种先进的理念融入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升规划品质;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多样性,基于食物链平衡原理和自然法则,生物会在系统内部实现新老的更替,但是如果我们在规划城市绿地建设规模时,不考虑生物之间的内在平衡关系,就会导致物种的失衡,最终影响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在构建绿地系统时,应该尽力保护适合在本地区存活的物种,为其生存提供更自由的空间与适度的范围。
4.3 重视人文景观的维护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仅仅强调生态环境的建设,而是更加强调如何在现有城市资源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感与幸福感,因此在现代城市建筑过程中,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侧重对现有城市人文景观的保护与维护,尤其是对历史古迹景观的保护,比如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中,遇到历史古迹时要遵循以历史古迹为中心的规划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构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支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它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规划意义,因此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是开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前提与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利华.于宙.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现代园艺,2014(05).
[2]卢秋生.生态园林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论[J].价值工程,2010(24).
[3]何娜,张景群.中卫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0).
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研究3.1研究区概况。3.1.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城与军事重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370...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不断扩张,带来了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截止到2011年,中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由1990年的12856km升至43603.23km[1].关于特大城市的界定存在争议,2014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将特大城市界定为城区人口在100万人以...
目前,大许多城市建筑规划中,各级机构对城市资源和人力的统计并不完善,在目前建筑规划调查中,通常使用采样与测定的调查方式,但是,在进行采样和测定过程中选取的样品代表性不足。...
新加坡是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新加坡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核心经验是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真...
在规划设计城市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需求等要素,统一规划空间,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直接决定了各个空间的形态设计,所以要重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1正确处理几种关系正确处理局部...
一、东营市建设智慧城市优势1.城市建设起点高,基础设施良好东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历史欠账较少,人口压力小,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东营市以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建设了一批重大信息化项目,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光纤...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产生及发展公众参与是合作型规划的前身,二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的盛行,使政府及公众对社会福利进行了反思,得出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政府、私营组织和公民社会组织之间必须围绕社会的整体目标展开合作,分别做出各自的贡献。欧洲首先提...
1引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与霾的构成原因和条件有很大的差异。雾是大量浮游在空中的冰晶或者微小水滴组成的,而霾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烟粒、尘粒、盐粒等均匀地悬游在空气中,使有效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浊现象。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
联合国人居署旗舰报告的姐妹系列《世界城市状况报告》(后简称《报告》)系列从2001年出版以来,两年出本一期,至今已经出版六本。在10月31日全球第一个世界城市日,这套系列的中文版出版。在这套城市研究的系列中,三处将城市规划作为章节专列,统观...
现代城市人口密度大,人们的活动范围紧密,这很容易引发人们在精神上的焦躁情绪,而城市规划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导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向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正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利用简约型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