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城市规划论文 >

低碳时代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09 共3030字

  1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中国城市规划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逐步解决了日益庞大的人口数量的居住问题、就业问题和居住者的配套服务问题,同时基本上没有出现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出现的公共设施短缺、贫民窟遗留等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城市规划经过多年健康有序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城市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多是数量型的物质规划。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中国目前拥有 1. 5 万亿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却忽视了低碳减排的关键性要求。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怎样合理调整低碳化的城市规划,需要一条即符合中国国情,又不违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符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同时也能顺应新产业革命和新能源革命需求和发展趋势。目前创建低碳化、零排放的城市环境成为世界的基本共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行业大有可为,规划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营运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有研究表明,城市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合理的控制城市建造,对城市有效管理,引导城市的发展,能够减少 50%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 低碳时代下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2. 1 低碳背景下对生态城市的定义

  用最少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是低碳的思想核心,低碳的理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今天,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也应运而生。低碳城市是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注重城市建设的低碳减排,也是对生态城市的创建的追求。低碳城市的理念在 1980 年才迅速发展起来,1992 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在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的提出,引发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生态城市的发展也将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责任就是把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理念相互结合,达到人与城市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目的。

  2. 2 规划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

  人类活动空间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城市是实现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在今天,城市俨然已经成为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低碳的城市规划不仅关注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更重要的是关注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管理,通过城市规划的有效手段寻求低碳化、生态化的城市发展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城市规划中,对城市能源的规划变得非常重要,能源规划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城市电力规划、城市燃气规划、城市水系统规划以及城市供热规划等等一系列与城市服务有关的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综合规划新能源的利用,同时综合优化能源结构。在此同时,城市规划中,城市的规模、空间结构组织、形态扩张等内容也要随之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城市生态的发展要求。

  总的来说,低碳生态城市的特征可以由高效性、和谐性、生态性来概括。城市的运行中,高效性体现在尽量确保能耗处于较小值,同时尽量使物质与能源拥有最高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城市转换系统的效率,达到提升城市规划的持续性的目的。低碳城市的循环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城市不同系统的循环速率的规划,让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有机的良性循环; 建立可以辨别阻碍城市生态循环的相关机制,以便在城市生态循环机制出现问题时候快速甄别,并为尽量解决问题提高相应的便利机制。低碳生态城市的和谐性,首先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的,将自然融于城市,不仅仅是对城市自然景观的修饰尊重自然,不擅自更改,更应该体现在天人合一思想的高度统一,从而建立关心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实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状态。

  3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手段

  3. 1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

  ( 1) 挖掘产业机构的减排潜力,合理规划能源消耗结构。我国的产业机构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在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合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规划,提升各个层次的能源的使用率。例如: 缩减化石能源的比重、对太阳能、风能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等,同时对城镇产业、建筑、交通等碳排放主体产业结构也进行合理优化,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从整体上缩减城市碳排放情况。

  ( 2) 搭建公共平台,促进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人本主义”的世界观理论指导着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主张“实用”,一切都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人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城市环境的创造也是人类创造为人服务的。然而生态城市的提出,却是一个崭新的对世界理解的视角,把城市置于更大关系网络中去理解,人也不过是环境因子中的一员,这就要求人类的价值就不再凌驾于自然之上,城市规划的重点也将是如何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空的过程,城市规划要保证城市利益相关方面的正当性,需要通过规划搭建一个公共平台,保证人类和生物环境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 2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手段

  ( 1) 对城市的生态边界合理规划和保护。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强调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是传统城市规划的用地适用性评定的根本,正是这种以经济性为实现目标的城市发展中,人们为了自身的需求,原有的城市周边的湖泊、湿地、农田等自然生态空间被巨大的经济利益蚕食。拉大城市构架的现香在各地不断涌现。2006 年国家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及中心城区规划中要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同时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强调“设计结合自然”的规划理念,在规划设计中尊重既有生态系统的边界,避免对城市河流、湿地山体、森林等的蚕食,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城市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从而为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本底。

  ( 2)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组织。生态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划设计原则是紧凑地、充满活力、节能减排并且可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地,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居住人口的就近就业等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优化交通结构,规划出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的城市道路结构组织,同时做好公交、停车场、与轨道交通等的无缝对接及综合接驳; 其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遵循是居住与就业相邻近原则。另外,规划设计中的公共设施综合配套也不容忽视。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生态绿地系统串联原则,也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 3) 对城市增长的强度密度开发强度重新认知。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认知误区,城市的高密度是城市环境恶化的关键,高密度的城市能源消耗大与低密度,不利于节能减排。然而没有高密度,哪里来的城市? 日益降低的城市密度,会使社会和经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城市分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更多能源供应的流失。格莱泽和卡恩( Glaeser,Kahn,2008) 指出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①。因此,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密度与资源消耗的关系重新认识,要鼓励“紧凑”但不“拥挤”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陈国伟。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 城市规划,2010( 2) .
  [2]吕斌,佘高红。 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 城市规划学刊,2006( 4) .
  [3]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 城市规划学刊,2009( 3) .
  [4]李哲。 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5.
  [5]孙施文。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城市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