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MOOCs成为国内外在线教育与高教改革的实践热点。我国高校开始涉足MOOCs.2013年底,成人高校的协作组织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简称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在其年度工作会议上宣布以会员单位为基础成立“MOOCs共同体”(简称共同体)。“MOOCs共同体”联合清华大学以及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成人高校,联手共建独立成人高校优质课程共享平台。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14年11月14日,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宣布“MOOCs共同体”首批建设课程成功上线并正式开出第一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入门”,同批建设的课程还有“色彩学”、“看电影”、“境外旅游的趣闻与禁忌”等。“MOOCs共同体”将吸纳更多的成人高校参与,打造更多的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向社会所有学习者开放。“MOOCs共同体”建设是成人高校适应急剧发展的社会与高教变革,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调整与转变的重要探索。
一、“MOOCs共同体”建设行动共识
1.创建历程
2013年12月27日,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暨“MOOCs共同体”建设启动会,在天津红桥区职工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决定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组建“MOOCs共同体”,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介绍了共同体的组建背景与意义、组织方式以及初步建设时间表。其中,特别提到,“MOOCs共同体”已经取得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支持,负责平台开发。从“共同体”建设进程看,会议起到了宣传、动员会员单位参与MOOCs的作用。2014年3月7日,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北京地区全部8所独立成人高校校长在清华大学就推进MOOCs建设进行研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程建钢教授为与会校长分析了“MOOCs共同体”提出的背景与建设意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副院长向与会校长介绍了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U-MOOCS平台、“MOOCs共同体”技术平台初步方案,以及在线课程制作要点。与会校长就参与MOOCs的问题展开研讨。从“MOOCs共同体”建设进程看,会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共同体”后续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4年4月2日,“MOOCs共同体”京津沪三地独立成人高校与清华大学技术团队在国家开放大学举行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MOOCs共同体”参与各方就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交流,并就共同体课程与教师推荐、运行机制、课程认证等进行讨论。从“MOOCs共同体”建设进程看,本次会议是“共同体”在京津沪三地开展落实的协调会、促进会,会后三地独立成人高校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2014年5月23日,“MOOCs共同体” 首期教师培训班在国家开放大学举办。来自“MOOCs共同体” 京津沪17所院校的35名骨干教师接受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承担的教师培训。从“MOOCs共同体”建设进程看,本次会议是对MOOCs建课教师的全面动员大会,其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都非常明确,即为教师建课做全面准备。受训教师进一步清晰了解MOOCs课程的组成要素、设计流程与建设流程,并现场体验国家开放大学视频录制的多种形式,包括云教室录播、同声传译录播、高清数字演播、全自动高清录播、微课制作、视频自录制等。会后,受训教师依照MOOCs时间表进入建课阶段。
2014年10月24日,“MOOCs共同体”开课推进会在国家开放大学召开,北京8所独立成人高校校长及MOOC建课教师参加会议。此前,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搭建的MOOCs平台上,已经有3门课程上线,这3门课程分别来自京津沪三地。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清华大学技术支持团队介绍“MOOCs共同体”平台即将上线的3门课程;北京地区成人高校就11月初“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线开课相关问题(组织本校学生选课、学分互认、学费与分配、考试方式与收费、证书发放等)进行研讨。从“MOOCs共同体”建设进程看,本次会议为共同体在北京地区正式开课做了最后的研讨与准备工作。
经过5次会议研讨与准备,2014年11月14日,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MOOCs共同体”首批建设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上线开出第一个模块“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入门”,该模块包括三个单元,35人参与选课,通过4周的学习,课程于2014年12月14日结束。经教师评定,有1名社会学习者顺利获得了该门课程第一个模块的MOOC证书。“MOOCs共同体”首批课程上线开课,标志着其课程建设的整体架构、技术平台、课程与平台对接调试等基础性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共同体”及其课程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行动共识
“MOOCs共同体”的创建不同于我国名校加入edX、Coursera等国外MOOCs平台的经历。国外MOOCs平台是已经建好并运转启用的,我国名校加入只需复制国外高校加入该平台的模式即可。而“MOOCs共同体”的创建却是从零起步,从平台搭建到高校加入,再到学校间学分认定与互认,每一步都有很多不确定性、也存在很多种方式与选择,需要共同体各方参与单位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后推进建设进程。这无疑加大了“MOOCs共同体”建设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MOOCs共同体”在其建设中重视组织各方参与工作推进与研讨会的重要原因。
“共同体”在建设中,参与高校校长和MOOCs教师提出的各种疑惑与问题,在各参与方的多次研讨中逐步达成共识。
(1)建设意义与建设目标建设“MOOCs共同体”的意义不在于盲目跟从社会热极一时的MOOCs风潮,而是通过“共同体”建设,思考未来成人高校的发展趋向,探索成人高校的教学改革路径。“MOOCs共同体”建设目标:发动全国范围内的成人教育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跨校网络教学合作活动,促进成人教育机构间学分互认,推进成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开放,带动成人教育机构内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2)行动方案“MOOCs共同体”的所有建设行动都围绕提出疑问--研讨--达成共识的路径展开。这样的行动方案体现出其建设的探索意义,也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所形成的行动方案。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动力机制哪里来、学员的动力机制哪里来,学员的归属如何判定并进行管理,课程认证证书如何发放,如何进行考试,如何进行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MOOCs与校园信息化的关系如何,共同体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共同体与成人院校自我生存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如何等。
“共同体”经深入研讨逐步形成共识:将“MOOCs共同体”作为成人高校试点项目和科研项目来推动。以MOOCs促进校园信息化并带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使用“共同体”课程开展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暂时搁置各方利益和收费问题、不搞商业运作;课程向社会开放,但证书不免费提供,属于MOOCs增值服务。将MOOCs定位为成人高校的辅助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即将上线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共10周课程,40学时,2学分,近期开出第一模块;由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向会员单位发出开课通知。
从学员注册地进行学员报名院校的归口管理、各校鼓励学生选学“共同体”课程并给予学分。颁发开课院校的认证证书,学分认定由国家学分银行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线下考试环节才能授予学分。通过校长之间签订协议达成课程学分互认;各校可自行制定认定学分的具体标准,不实行一刀切;京津沪三地高校先认可本地学分然后再探索跨地区互认。
以MOOCs可能产生网络名师和科研项目吸引教师参与,由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向MOOCs建课教师签发建课证书,举办MOOCs教师培训班推进课程建设。
二、“MOOCs共同体”建设行动核心问题
“MOOCs共同体”创建行动中主要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
1.组织架构
“MOOCs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从“共同体”成立之初就分工明确。牵头组织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承担,平台建设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课后参与平台支持)共同负责,课程由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京津沪会员单位各独立成人高校提供,学分认证由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发挥作用(见图1)。其中,以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与其会员单位的紧密联系为组织核心。“共同体”京津沪三地独立成人高校均是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
从“MOOCs共同体”课程上线的各校流程看,基本是遵循校长接受MOOCs理念与任务--主管教学副校长落实课程建设--开课教师制作上线课程--教务处长协调开课的工作程序,可以看出,校长认可与支持是各校推出上线课程的重要保障。
“共同体”的日常工作依托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及其秘书处开展,工作内容包括组织会员单位校长就“共同体”相关事宜进行研讨并形成共识,与清华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两家平台支持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组织教师培训并与教师进行建课进展沟通,代表共同体向会员校发出MOOC开课通知,以及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立联系等。【1】
2.平台支持
“MOOCs共同体”课程上线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持。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担了“MOOCs共同体”的平台支持工作。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不仅为课程上线提供平台与技术服务,同时也为“共同体”提供了智库与智力支援,包括为校长解答MOOCs疑问、为教师提供建课培训、为上线课程提供模板、为教师提供一对一上线建课服务等。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共同体”开课后的平台支持,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虚拟空间为课程开课与同时段多学习者上线学习提供保障。国家开放大学也同时承担了建课教师的培训任务。
3.课程建设
“MOOCs共同体”课程由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京津沪会员单位各独立成人高校负责建设提供。在提供课程之前,“共同体”各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公开开设?经校长与清华团队研讨,有两类课程适合做成MOOCs,即必修基础课程与选修通识课程。必修基础课程的开设通过网络共享可以帮助各校解决师资短期问题,也可以为面授课无法参加的成人在职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选修通识课程的开设可以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同时也适合向社会公众开放。
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绝大部分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直到2011年,IT精英和教育专家合作推出了E_learning这个平台,将在线学习、课后测验、成绩评定、课程管理以及培训项目相融合,但这也只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效果不太显着。而始于201...
慕课对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但慕课出现的时间不长,自身整体建设水平还不高,直接制约了慕课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