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理解”的教育观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促进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13 共6053字

  1968 年,赫钦斯在《学习型社会》中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理想,“学习社会不仅仅为处于人生任何阶段的每一个成年男女提供闲时的成人教育,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的价值转换。学习社会的目的是学习,是自我实现,是成其为人,而学习社会的所有机构或制度都以这一目的为指向”.①这表明,不仅儿童需要教育,成人也一样需要终生不断的接受教育,以自我实现和重塑人性为目标,使个人得以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价值的转换。然而在此书出版之时,该学习型社会思想并没有得到足够认识,评论者更关注的是大学的重要地位。②到了 21 世纪,随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这本书重新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台湾学者苏亚慧认为,学习型社会应以赫钦斯所说的学习型社会为理想,注重学习的内在价值。③保加利亚学者波亚德耶瓦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也许还是一个预想,但是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写照。

  继续教育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教育不再被认为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持续终身的事业。④显然,这一重新认识以及西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实践说明了赫钦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在赫钦斯的学习型社会理论及其建构中,“理解”教育的概念占据着重要位置。赫钦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理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加“实用”的目的。显然,赫钦斯将矛头直指杜威的“教育经验论”,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教育实用化、专业化等现象。经验固然重要,却不能替代教育。教育的功能是使人们理解那些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并从中获得成长。仅仅具备经验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理解它,我们只有利用自己的心智才能理解经验,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训练心智。①在此显然,与自由教育传统相联系的“理解”式教育观是理解赫钦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核心。

  本文将从赫钦斯的学习型社会的理想出发,重点考察他的“理解”的教育观的目的、内涵、实现途径,并探讨“理解”教育观如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从而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可资探讨的方向。

  一、“理解”教育观的目的: 构建学习共和国

  前文已提到,学习型社会应为每一个成人提供教育,并通过成人的自由教育实现社会的价值转换。赫钦斯以希腊城邦为典范,认为教育应蕴含在文化中,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观念转变时,我们的教育观念才会随之转换。因为任何教育制度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社会,只有当社会本身包含了变革的目的时,教育制度才有变革的可能。因此理想的社会是一个世界统一体,是学习的共和国。这包含两个关键要素: 世界学习共同体和世界政治共同体,并且两者互为支持。这可以看成是对“教育的目的是改进人和社会”的另一种表述。

  学习共同体体现了赫钦斯对于个人发展的关注。赫钦斯认为,教育必须是人性的,应该促进个人心智的发展,而当下流行的培养劳动力的教育目标是“无人性、非人性和反人性的”.②要实现人性的教育,教育人成为人,显然涉及对于“人是什么”的认识。赫钦斯认为,人是理性、道德和精神的存在,改进人就在于使这三者充分发展。并且每个人都有这种潜力,都应该充分发展。赫钦斯在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民主社会的责任。教育通过提升个人而改进社会,因此学习共和国的公民应该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和发展公正、和平、自由和秩序不懈努力。③学习共和国是世界性的,因为人口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越发频繁,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有助于人们能够在任何地方生活,促进人类之间的联合而不是分离。显然,要实现这一“世界性”的教育,无疑需要让教育回归学习、交流和联合的本真,从而促成社会的价值转换。

  为了通过教育实现这一学习型社会,也为了让教育回归学习、交流和联合的本真,赫钦斯认为,应该将“理解”包含在教育目的之中,并最终使人的理智得到发展。因为教育受制于政治、文化,无法直接实现社会变革,“人类的教育制度在设计上很大程度上是维护已经存在的价值的”.④只有通过教育使人们增加对生活真相的理解,迫使人们重估价值并朝着新的价值观念调整教育的方向,进而实现社会价值的转换。在赫钦斯看来,虽然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却没有为人生问题提供答案,也没有增进我们对“何为好人、何为好的社会”的理解。我们只有通过探讨人类的永恒问题,培养个人对于生活真相的理解,才能塑造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可以把赫钦斯的“理解”教育观归纳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促进学习、发展理性、促进交流和联合的本真性质,从而为达成“学习的共和国”,即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而发挥作用。

  二、“理解”教育观的内涵---对话的能力

  “理解”教育观的本质是一种对话的能力,这建基于人的社会性。人作为群居动物,沟通是本能的需要,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人们互相沟通、互相了解,有共同的目的以共同维持社会。同时由于人具有政治属性,必然要学会在社会中生活,并且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因为民主政治要求任何事物都要经过讨论,这种体现逻各斯( Logos) 的不断对话的教育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而学生就应该参与到这种自人类历史的黎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对话中来。

  ①因此,赫钦斯提出,教育应将人与人联接起来,将现在与过去联接起来,并提高整个人类的思想。也即教育需要促进自我的对话、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所处时代与历史的对话、经验与超验的对话。除了要教给年轻人普遍适用的教育,对将来的人生有用,同时也需要将他们与人类的过去联系起来,“懂得思考仍在继续和懂得以往进行了什么思考同样重要”②.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年轻人终其一生地教育自己。

  此外,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人、与历史、与超验之间的对话,以此达到理解与包容。随着专业的无限分化,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除非每个人都受到通识教育,也即具有同样的基本思想,受过共同的理智训练,否则他必然将和其他领域断绝关系,知识越专业化反而学到的越少。正如赫钦斯所说“如果教授和学生们都有共同的基本思想,那么从事生理学研究的人和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就有可能相互沟通,甚至法学和神学也会开始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