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及展望

来源:中国物价 作者:彭英1,2张燕1李妍皓1
发布于:2023-02-13 共6387字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创新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首先对近年来企业创新绩效和内部控制的界定与度量进行了简要概述,基于以往学者们研究提出的“内部控制促进论”和“内部控制悖论”,对这两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与总结,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与负向影响。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创新绩效;内部控制促进论;内部控制悖论;

  一、引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提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产活动对于基本生产要素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研究机构等高级生产要素的需求有增无已。创新不仅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是推动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从不同视角、机制上进行了大量探讨并收获颇丰,创新绩效作为研究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众多学者们关注的核心议题。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个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创新绩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两个结论:一是“内部控制促进论”,二是“内部控制悖论”。

  因此,本文一方面从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减轻代理问题、抑制融资约束及改善制度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对内部控制在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另一方面,从高管薪酬激励、风险管理及预防性动机这三个角度归纳总结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此外,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度量

  (一)内部控制的界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于COSO提出的内部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过程”。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对此流程的执行具有约束力,而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遵从法律法规和提高财报的真实性,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和执行的一种风险应对机制。内部控制所需要控制的内容就是风险,方法就是建立与执行风险应对机制。冯秀果(2018)也认为它是一种在企业内部建立和执行的风险处理机制。韩少真等(2015)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不仅可以降低盈余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稳健性。同时,也能降低审计成本,减轻信息不对称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逐渐超出了会计和审计的范围,进而拓展到公司运营管理及发展战略等层面。内部控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没有规范到逐步规范、从部分实行到逐渐落实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也不断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企业创新绩效的界定与度量

  Crossan M和Apaydin M(2010)通过对学术界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提出对“创新”的界定是: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日常生活中产生价值的行为。而企业创新绩效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成果的商业化程度和因其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它是衡量企业创新投资可行性指标(李瑛玫和史琦,2019)。

  在衡量创新绩效方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创新过程绩效主要是以创新投入为衡量指标,而创新投入可以分为研究开发成本和研究开发人员投资,从而使创新过程绩效评价更加综合。创新产出绩效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通常以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为标准。司颖洁和李姚矿(2017)参照前人的研究,以专利申请数作为衡量指标。专利申请数代表了企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新水平,指标的衡量能更好地评价企业的创新产出绩效水平。

  在企业中,外界不可控因素较多且内部控制和创新绩效的影响范围较大,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更为精确地界定与度量,使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总结得出“内部控制促进论”。学者们认为内部控制可以减轻契约的不足,消除信息不对称性(Stiglitz J E,1981)。根据现有文献,主要从公司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融资约束及制度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对内部控制在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具体逻辑框架见图1。

正向影响的分析框架
图1 正向影响的分析框架

  (一)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Beneish M D和Billings M B(2008)以336家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披露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会导致股票价格下降,影响公司稳定发展。林钟高等(2016)认为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我国上市公司创新投资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管理防御,而信息交流是其最重要的工具,良好的内部控制能逐步改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企业内部代理问题对具有超前性、价值性的技术创新有着重要影响。王亚男等(2019)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越有效,企业创新效率越高。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会导致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而内部控制可以抑制这一效应。高层次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理问题,缓解由于代理问题造成的创新投资不足,进而推动企业创新。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缓解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所有员工都参与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从而达到了激励与监管的平衡。它能有效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决策行为与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相一致,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经理与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同时也能适当地对管理层进行监督,防止他们进行逆向选择行为,如:风险规避、懒惰等,这样能够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内部控制还可以有效缓解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窦欢等(2018)以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发现由于控股股东具有操控公司财务决策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可能影响企业创新投资效率。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内幕交易行为、对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监管、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及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韩少真等(2015)认为通过信息交流,内部控制能有效地解决股东间的利益矛盾,降低股价波动的可能性,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公司内部的研究与发展,而内部控制则是提高公司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对创新绩效起积极推动作用。

  (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由于企业研发活动是一项需要资金支持的投资行为,因此,为了证明创新效率的提高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必须引入融资约束条件进行考察。王书珍等(2016)对内部控制、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用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企业规模、利息保障倍数等方面表示融资约束程度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公司的融资约束。李咏梅等(2021)也发现要想改善企业绩效,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究其原因,在于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改善企业财务报表披露质量,消除信息不对称,使信息透明化,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促进企业创新。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交流日趋频繁。因此,企业要加强内控建设,建立健全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稳定发展。刘桂春和叶陈刚(2017)强调了在融资约束程度严重的企业,可以采取改善控制环境、健全控制体系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减少偏差及提高效益。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财务上的失误,增强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审计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而缺乏内部控制的企业,存在着员工职责不明、业务流程监管缺失等问题,易导致企业的运作效率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企业创新能力也随之降低,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创新绩效。

  (三)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经济制度的改变很容易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会因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限制其对创新投资作用的发挥(韩少真等,2015)。朱永明和李雪(2018)发现在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通过改善内部控制的质量,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区域资源的适当开放性,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使企业不得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规避创新活动中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市场化与所有权是国内企业制度环境的关键要素,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杨治等(2015)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竞争较弱而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凸显,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效应会显着降低。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大股东为了一己私利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由于当地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却无从诉讼。相对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缺陷的企业,内控质量较好的企业能够有效缓解这种利益侵害行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张晓红等(2017)认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推进市场化改革,最终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一种合力,既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创新活动的积极影响,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又充分发挥创新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

  四、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

  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制度约束上的,它贯穿于公司各个层面的具体政策。这不可避免地会在内部控制的标准性和创新投入活动所需的灵活性之间产生冲突。Kaplan et al.(1996)也提出了“内部控制悖论”。学者们主要从高管薪酬激励、风险管理和预防性动机方面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因此,本文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具体逻辑框架见图2。

负向影响的分析框架
图2 负向影响的分析框架

  (一)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是公司持续发展和业绩增长的保障。而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他们在实施公司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绩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瑜和冯均科(2017)研究表明高管对风险的喜恶会对公司的创新产生重大影响,创新的风险性会使高管倾向规避风险,严重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仵凤清和付慧娴(2020)认为高管激励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的创新绩效,这是建立在马斯洛需求层次、委托代理和锦标赛这三大理论上的,薪酬水平安排的公平合理性对于高管如何参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高管薪酬激励会调动高管的创新积极性,进而正向推动企业创新。然后部分学者发现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朱永明等(2017)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着负面影响,而员工晋升激励对企业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腐败行为,但同时也降低了隐性收益,大大削弱公司高管对创新投资的积极性。朱永明与贾明娥(2018)以高管薪酬差距作为度量标准,对高管晋升激励、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进行研究。得出结论:高管晋升激励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有显着的抑制效应。

  (二)风险管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初会预先设定好生产经营目标,而后会根据这个目标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方案,搭建相应的组织架构,为求达成这个生产经营目标对员工、资金、原材料等资源进行调配。但在此过程中各方面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生产经营目标难以实现。风险管理便是指通过减少或转化这些不确定性而更进一步接近既定目标的过程(张鹏飞,2021)。Heaton(2005)发现,如果不能严格控制现金流,便会导致管理层肆无忌惮地投资;相反,如果严格控制现金流,则会制约管理层的创新投资行为。创新收益的风险性必然要求公司管理者具有风险承受能力。严格的风险管理会抑制企业创新行为,导致管理层固步自封,不能紧跟时代的进步从而降低企业创新绩效。

  自《萨班斯法案》颁布和实施以来,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Bargeron(2010)指出《萨班斯法案》并不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等风险行为。因为严苛的内部控制必然会使高管们尽可能地规避高风险的业务,大幅降低他们对创新投资等行为的强烈意愿。因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隐形收入、毁损职业声誉,高管们往往会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刘培娟和史璇(2018)认为内部控制越有效,会进一步抑制企业创新的效率。不仅如此,同时也降低内部各层级之间代理问题。经吴宁等(2015)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其风险承担水平呈现负相关。总结而言,内部控制抑制了高管们创新冒险的大胆行为,对创新投资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三)预防性动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预防性动机是指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是为了应付未来无法预知的意外情况。在正常生产所需现金量的基础上,为了应付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随机波动,应当考虑追加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蔡卫星等(2015)发现当企业面临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会提高其现金储备。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创新投资与规模投资相比,存在着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唐清泉和肖海莲(2012)研究表明在大多情况下,创新投资的异质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很难对企业创新投资的真实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导致其放弃投资这些项目,企业因此会更加依靠内部资金。为了防范风险,企业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现金储备。

  预防性动机对企业内部现金储备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了代理成本,但企业为更好地获取未来可能的收益倾向保持现金的高流动性,防范一定风险从而减少创新投资机会(王彦超和宋顺林,2014)。Bargeron(2010)也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相比其他国家的具备更多现金储备。所以,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愈倾向于保持高现金持有水平,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我国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是个值得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学术界对两者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主要是由于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析内外部具体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做出如下总结及展望。

  基于前者的研究,企业创新绩效与内控间的相互影响有正负两方面。从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减轻代理问题、抑制融资约束及改善制度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对正向作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另一方面,从高管薪酬激励、风险管理及预防性动机这三个角度归纳总结了负向影响。基于文献综述,本文提出了两者间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分析框架。但企业创新绩效的度量与内部控制领域仍有很大的空间继续探讨。

  研究问题时应针对具体对象与环境。国外学者大多认为,内部控制通过抑制决策机会主义和规避风险,降低公司创新绩效水平;而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内部控制会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减少代理问题,从而提升公司创新绩效水平。同时,企业间的发展差异也会对内部控制与创新产生影响。处于成长期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相比,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故本文认为研究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才能得出更恰当的结论。

  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文献从内部环境视角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内部环境包括董事会、管理者和公司员工等,不应仅局限于从高管的角度分析,也能从员工的视角出发,进行恰当的探讨。此外,公司的发展也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发展、政府监管、金融服务等。企业创新绩效是一种多维建构,在进行未来研究探索时应当考虑从多视角出发。为企业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制定合理的治理机制提供有力的依据,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窦欢,曾建光,王鹏.同业竞争、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 ,39(04):110-122.

  冯秀果.内部控制本质: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 2018(09);116-122.

  韩少真,李辉,潘颖.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 2015,33(06):24-27.

  李瑛玫,史琦.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吗?[J]科研管理, 2019.40(06);86-99.

  李咏梅,庞海敏,庞海永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影响关系研究一-基 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内部控制视角[J].会计之友,2021(02):49-55.

  刘培娟,史璇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 2018(33):103-105.

  亚男,戴文涛内部控制抑制还是促进企业创新?一-中国的逻辑[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34(06):19-32.

作者单位:1.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2.南京邮电大学国际电联电信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彭英,张燕,李妍皓.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物价,2023,No.406(02):121-1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