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借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759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潍坊乡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发展措施   
【第一章】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第三章】潍坊市农村中小公司融资现状  
【第四章】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5.1】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借鉴   
【5.2  5.3】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间接渠道建设 
【5.4  5.5】农村中小企业机制的建设与融资环境改善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潍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5.解决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5.1 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借鉴

  5.1.1“温州模式”融资对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警示

  (1)“温州模式”概述

  “温州模式”是民营经济在整个市场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但根据温州民营企业的统计数据看,民营企业数量超过 16 万家,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原始资金主要是依靠民间借贷。比如“红蜻蜓”、“奥康”等知名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都是依托自身民间积累、自筹资金来逐步发展壮大的[22].

  温州的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历程是按照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的顺序,从理论层面上来讲,企业在留利等内源性资金不能全面满足企业开始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时,才出现银行借贷等外源性资金,这主要是由于内源性融资不需要还本付息,能规避财务周转困境,再者不会出现信息成本。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温州民营企业发展规模小,资金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企业利润以及筹资等,比如企业实际资本内的个人资金占60%,而外源性资金包含金融机构信贷、民间借贷两类,此处谈到的民间借贷为外源性融资的主要形式,伴随民间资本的存在,出现新的额融资模式(即“财团”),金融机构信贷融资能力不强,比例低于 30%.由于这一形式的融资结构,有效规避了民营企业同金融机构、政府的牵涉与依赖情况,具有产权清晰的特点,进而让温州发展成初级市场经济模式。

  温州市农村中小企业内的正规性金融机构很少,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贷款。例如,按照温州苍南县统计局于 2012 年的统计报告显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是税收负担高、融资困难,技术资金返还资金慢。根据实际分析发现,这和苍南县各大企业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等关系密切。温州市还未建立完善的区域性资本市场,金融压制的既有银监会的政策束缚,还有来自地方的具体政策。例如地方企业债权建设、企业债券的融资审批权主要是由发改委来决定,这样对企业融资来讲,困难较大。

  温州地区缺少必要的金融机构,这就给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例如温州苍南县的工业企业生产运作的流动性资金主要是依靠民间金融借贷,其次是企业的自有积累资金,还有部分的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的方式相对来讲比较多,主要是抵押借贷、担保借贷、票据贴现等方式。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并不能全部满足企业的发展,这使得金融方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然而,民间金融活动本身存在风险性,有时候还会出现恶意逃债、资金诈骗等不法行为。比如,苍南曾出现“标会集资”的诈骗案件,受到侵害的群众多达 200 多人,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效果。

  (2)“温州模式”对发展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警示

  第一,民间借贷相对灵活温州民村中小年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亲戚间的借贷、和当地农村基金会的资金,并未获得银行的大额贷款、政府投资,也没有风险性投资。有些农村中小企业都是依靠自身的资本接力,然而,也不完全排除企业合伙人的资金内包括了民间借贷。这种民间借贷的使用时间一般短,并且借款人在短期内提出了偿还要求,然而,一般是根据支付利息来获取利益[23],所以,资金性质较为灵活。大部分的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民间借贷,贷款年利率为 10%.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农村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利率和信贷结构的贷款利率间存在联系。引入农村中小企业的民间资金,都能按照约定还款,这也充分说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未切实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信贷需求,也就是企业完全有能力支付本金、利息。温州市农村中小企业依托民间借贷来实现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科学处置民间借贷者和正规金融机构间信贷方面的关系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者间的信贷关系非常重要,这本身也是不争的事实。多元化金融体系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菲律宾开设的商业银行、农村银行和政府银行都可以对稻米的加工商、分销商以及代理商提供贷款,银行还能向稻米种植人员提供贷款,这种贷款是“零售银行”和“地下钱庄”之间有诸多相似性。这样的效能高,并且有很好的优点,也就是在实物经济范畴内的经济活动加以支持。这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面,需要依靠非正式金融手段之一[24].

  第三,投融资实现结合,让重点投资项目来完成融资

  温州内的投资是永恒话题。温州依托传统产业发展起来,大部分的企业在寻求资金的帮助,另外,也有的人的资金在其他人的配置下实现了升值。温州地区的民间资本的发展既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也引起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尤其是资本市场对民间资本的吸引能力强。

  温州地区的资金流动总是将能实现增值的地方才投放资金,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是可以赚钱、政策优惠,温州的资金就会流向哪。在当前的一些行业内,有温州人投资的项目,生意发展势头都较好。另外,温州人还将生意做到国外,因为投资能换来增值,在需要筹集资本时,就迅速筹集民间资金,让民间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涌入资本市场。

  当前农村中小企业投资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温州模式”可以发现,该地的中小企业投资更为理性化,并且在进做出投资之前,要对当地的投资环境展开全面的考察,确保项目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在经过反复的探索后才做出决定,这样可以引进更多的金融资本,并且涌入更多的民间资金,来完成融资目标。

  5.1.2 韩国“新村运动”对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启示

  (1)“新村运动”概述

  “新村运动”指的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民采用合作与自助的方式为广大农民、农村精神方面的指导,让其不断提升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实现大发展的运动。

  韩国政府在 1962 年~1972 年之间采取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支持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出口,然而,在这段时间内工农业在发展方面出现了失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速度达到了 8%,而农业发展速度只为 5.1%.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 10%,是农业发展速度的 4 倍,这导致工农业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城市居民与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在进一步拉大,1962 年,农户人均收入仅为城镇局面的 70%,发展到 1970 年,该值为 60%.在韩国当时的农村人口内,土地经营不足 1 公顷的占到了当地农民的七成左右,平均收入还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这一差距还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流动。韩国农村地区的人口比例从 1950 年的 70%,降至 1972 年的 45%.农村人口出现了无秩序迁移,这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农业发展缺少劳动力,再加上农业机械化进程放缓,使得有的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处在崩溃状态[25].

  20 世纪 60 年代末,韩国政府意识到农业发展迟缓,已经束缚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也会放缓,这让韩国政府花大力气对农村进行全面的改造,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实行“新村运动”.鼓励广大的农民拥有“自助、勤劳、合作”精神,想方设法去改善周边环境,积极发展农业,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2)新村运动重点扶持农村地区工业

  “新村运动”的目的是让工业在获得较大的发展滞后,再支持农村,将城市中已经取得的物质文明,尤其是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逐渐推向农村,让农村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步伐,重点是让政府能在工业上获得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农村中。从 1972 年一直到 1978年,政府开支内的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从最初的不足 5%,一直攀升到 40%.

  从韩国的国土面积来看,只有 9.9 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为 5000 万,耕地约为 170万公顷,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农业资源优势并不十分明显,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注重发展农业。上世纪 60 年代之后,韩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失衡现象,也就是将人财物都集中起来,着力发展工业,在 30 年期间,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发展行列[26].同时,“三农”方面的问题逐渐展现出来,比如农村的结构性矛盾、农民增收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城乡差距大等因素。韩国政府为了能全面扭转农业日益衰败的情况,将原来强调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全面带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从整体上提振韩国经济。韩国政府通过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到上世纪末获得了好的效果。

  第一,着力开发重点项目,引导农民广泛参与

  韩国“新村运动”阶段,政府将重心放在了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上,建设了大量的工程项目,进一步增加广大群众的个人收入,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的面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这些确定的项目都是经过全面考察的项目,和百姓的生活联系密切,对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能全面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且还设立了专门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这样项目就可以在经过细致的论证后,就能将决策转变为具体产物,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二,组织多样的生产模式,全面利用好农村地区的现有资源

  政府积极鼓励农民之前实现强强联合,鼓励 10~30 个家庭组成互助合作小组,一起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并且鼓励农民在当地建厂来进行农产品加工,实现增收的目标。采用这样的劳动生产方式也获得了好的效果。发展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水稻单产达到世界第一,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开展“新村运动”后到 1978 年,农民的均收入达到了 649 美元,是最初的 4 倍。在实行“新村运动”后,农村成立了“村民会馆”,会馆不仅可以召开一些会议,制定村里发展的具体计划,在会馆内开展的多项活动中,学会了同政府一起努力,一起改变当前农村的落后情况。

  第三,政府角色定位在服务、协调与规划上

  在新村运动开展的过程中,最初的目标是进一步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环境,筹措更多资金用在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形式,是看得见的实在东西,与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全面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基础设施是发展的瓶颈,必须先予以突破。伴随新村运动的不断深入,当地政府角色定位在服务、规划与协调上,推动新村运动朝着自我发展方向发展。政府积极调整城乡资金流动,多举措筹集资金,加强农村的水利、道路、电力以及通讯等多个方面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文化教育,进一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支持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政府向广大农民发放长期的低息贷款,获得国际组织贷款,并且从当地的“住宅彩券”内拿出部分来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家水泥和,政府将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直接发至农户,这样更好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27].

  第四,大力发展“民间主导型”融资方式

  韩国新村运动中实行的资金筹措是由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吸引大批国内外的开发性的商业投资,韩国政府重点解决交通等基础性设施,并不直接投资企业。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民间主导型”投资。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农民开始将钱存放到当地的农协金融机构,储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 1978 年,农民人均储蓄超过了 500 美元。农民储蓄金额的持续增加,农协金融机构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

  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农协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的生产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但这一现象发展到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就有所改变,超过 75%的资金都是是由农协金融机构来提供的。农协金融机构信用资金主要是依靠当地农民的储蓄,金融组织的发展在当地农村金融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第五,开展推动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与产业,采取多元的开发活动政府为全面推动当地农业克服在发展的困境,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来接受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保护并大力支持农村地区事业的发展。面对当前变化的复杂形式,农业与农村开发重点是朝着优质化、经济化方向发展,比如韩国的“寒溪里”从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出发,发展农村旅游业,推动了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3)新村运动对潍坊市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重要启示

  当前,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具体来讲,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创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企业,来不断提升广大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和韩国新村运动存在诸多类似之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潍坊市当前所处的环境与韩国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不一样的,我国的人均 GDP 已经超 1000 美元,但是还存在贫富差距大、设施老化的情况;已经具有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还开展了 30 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潍坊市农村人口的数量相对较多,很明显,这样我们的起点应该更高,然而,情况也相对复杂,难度也更大,如果真行动起来,就会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

  第一,制定具体的匹配政策,全面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大力发展潍坊地区的农村中小企业,需要在组织领导机构设定、发动广大农民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有较大的优势,然而,资金方面的缺口将变成主要束缚因素。参照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在今后几十年内,潍坊市用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资金将超过 1000 亿,这些钱到底如何获得,成为当前检验政府智慧的重要举措,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靠政府的资金,二是依靠民间投资。从政府投资来看,应该同重视交通、电力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一样,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获得需要的资金来全面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入到利于推动农村中小企业永久项目建设、融资环境建设等方面,让农村中小企业能获得长期发展的空间;民间资金的导入方面,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的关注度,采取城乡结合、以工促农的方式,全面解决好农村长期存在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这些都需要具体的政策支持[28].

  第二,大力支持与引导农村中小企业改善当地的融资环境

  潍坊市各级部门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制定出细致、周密的发展计划与目标,积极开展评定总结,创建目标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这是确保韩国新村运动能获得成功的有效保障。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其所需的技术、科技、资金等也需要通过政府力量来加快引导、规划与扶持步伐。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潍坊市各级政府需要全面发挥其主导性作用,采用减免税收、加大财政补贴等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全面带动广大农民都投入到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之中;等待潍坊市农村地区具有自我发展的后劲时,政府也需要进一步转变角色,从带头发展,转变为支持、协调发展,全面发挥好农村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政府采取直接拨款与农民互助的模式,也就是政府对农村中小企业内重点项目投入支持资金,有效缓解资金上的压力,指导其资金投入。大力加强政策支持,全面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创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成效评价系统。从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成长进步水平、收息水平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考虑,创建公正的农村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效评价系统。二是,加快创建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问责体制。政府的银监部门需要制定利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融资管控机制,并且制定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条款,切实保护好金融机构营销农村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政策信息的推送服务。企业在发展可以享受来自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条件时,信息平台就会推送该信息,让企业能在短期内获得该信息。创建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数据库,全面统计资源,掌握农村中小企业运作情况。四是,制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当前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免征农村中小企业的“三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五是,继续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型金融机构设立的审核条件。放宽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设定审批条件;对经济发展良好、金融风险管控较为大的地区,在设立农村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方面继续必要的考虑,适当增加风险防控措施,提升金融供给效能,还需要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相关机构。六是,加大对中小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适宜当地财税发展的具体政策,全面减轻贷款公司本身的税负;把中小型的贷款公司界定为是农村金融机构,受到更多的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实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试点工作;在全面推动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规模、担保机制的创建以及风险的化解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七是,强化对潍坊市农村融资行为的引导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往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小型企业靠拢,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护好其收益,让民间资本发展成正规化资本,有效促进当地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建立跨区域发展模式

  韩国的新村运动存在跨区域合作的背景,是在促进国际交流、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境下开展的,实行跨区域性整体性结构调整。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每一个地区内的自然优势转变为产业性优势,积极发展富有区域特点的农产品,让各个区域实现各有所得。潍坊市也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推动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潍坊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也要做到积极破除长期存在的落后保护主义,从潍坊当地的实际出发,坚持走跨区域发展之路,让各类资源与多种要素能进行全面组合,将当地的一些特色产品研发朝着国际化、时代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代发展相召唤。

  第四,开展机制创新

  全面激发广大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运作效能,进一步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这是摆在人们面前重要任务,要切实做到全面激发广大农民的增收、建设热情,全面提升农业运作效能,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仍旧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因此,必须在改革方面有所全新的突破,信息化建设上有很大创新。要积极提高广大企业生产效能,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各类协会等的新型组织,减少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让农村以及农村内的各大企业能全面的联合起来,提升农村企业的整体效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效益,建立购销一体化的资金互助运作融资体系。

  第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

  农村经济结构实现调整,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当地的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到全面统筹、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和统筹规划,避免出现盲目性的铺摊子的情形。积极引导广大农村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靠拢,全方位提升产业在农村中小企业中的聚集化水平;按照 “谁投资,谁获益”的原则,创建农村中小企业、政府、个人以及外资全面、多元的投资系统,在政策上面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快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建立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化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