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盈余质量的定义
目前,虽国内外学者在盈余质量的概念上尚未达成共识,学术讨论或日常表述时不外乎使用盈利、利润或盈余质量等此类的字眼。按照一般的观点,这三个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了便于理解,本文表述时统一为盈余质量。本文认为在关注盈余质量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盈余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首要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保证各项会计要素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只有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存在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实际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如实反映会计六要素才能真正做到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甚至对其投资造成损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因素很有可能就是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所以不具备真实性的财务信息更无从谈盈余质量的高低。因此,财务报表反映的盈余质量是否真实可靠,可以通过与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相比较,通过对比可以考察盈余的可靠性。
(二)盈余的相关性
所谓盈余的相关性,可以理解为凡是与对广大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盈余信息都是相关的,因此考虑到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凡是对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水平有用或有价值的数据都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充分体现出来。杨功敏在研究中指出,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收益与公司真实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即我们通常所讨论的盈余质量,因此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收益必须反映真实的业绩,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认同其盈余质量高。
(三)盈余的持续性
按照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包含经常项目和非经常性项目。经常性盈余是由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的收益,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非经常性盈余是与公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偶发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收益,因而不具有持续性。
企业盈余质量的高品质一般会体现在经营性资产能够为持续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核心竞争力优势以及市场前景而使企业的主营业务具备发展壮大的张力,净利润能够及时的转化为现金流,从而使企业预期发展具备充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理解,强调盈余的持续性就是通过发展主营业务,经营性资产在运营中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并且这种收益使企业具备强大的资金支付能力。
(四)盈余的收现性
根据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会计计量属性以及会计假设理论,盈余质量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的概念和可能财富的增加。盈余的收现性,指的是应计会计利润实际转化为货币收入的能力,强调的是变现能力。盈余的收现性还意味着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维护公司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就会形成一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价值降低。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无不强调盈余现金保障性的重要性。由于会计收入确认依据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所以盈余质量较高的一种表现就是盈余形成时有充足的现金流保障,侧重两者的一致性。相应地,若收入的不断增长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的前提下,那么盈余与现金流入则是不同步的,未来应收账款甚至会存在收回的风险,可以说盈余质量低往往伴随着盈余的现金保障性差。一般认为,预期收回资金的不确定越低,变现能力就越强,盈余的质量也就越高。基于此,会计盈余质量的涵义既要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又要在能够持续产生收益的情况下,具备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基础,并及时的转化为货币收入。因此,作者如是定义盈余质量的含义:在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基础上,会计盈余与实际现金流入的差异性。
预测未来现金流,是建立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下,要求与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需具备预测价值,公司预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能够根据已知的财务报告进行预测。同时,与实际现金流入的差异水平,主要是强调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以避免公司虚假的会计盈余信息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决策,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投资损失。
二、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盈余的成分结构
高质量的盈余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利润的数量,更离不开利润的质量。
从财务报表项目的组成看,利润主要由营业利润组成,其他方面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收益产生的增减变动,另外营业外收支净额也会对利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构成利润的来源看,利润主要来源于货币现金利润、应收款项形成的应计利润、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波动形成的持有利润,其余小部分来源于虚拟利润或者外部注入利润。其中,虚拟利润主要指债务重组债权人做出让步时由负债减免形成的利润,外部注入利润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政府补助或财政补贴。
企业在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营业利润,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具备会计盈余的持续性特征。上文提及的利润其他构成方面,比如投资收益或者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其发生频率或发生金额往往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偶发性、一次性的特征较为突出或明显。因此,构成盈余的主要因素——营业利润或主营业务利润,在盈余总额中的比例越高,所体现的盈余水平就越高,盈余质量就越好。反之,如果比重较小,不但说明企业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相对较低,还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利润构成不够合理,持续性较差。
2、盈余的收现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激烈的商业竞争也更多的体现在企业赚取现金的能力上。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比相对较高,只能从某一方面说明公司盈余的状况,或者只能印证企业的盈余能力较强,但现金流的保障支撑是盈余能力所不能解释的。因为盈余的构成比例仅是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现金流的影响还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因现金流断裂而导致破产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进行正常周转成为上市公司必须面对的重要环节。现金流的造血功能是盈利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强劲的造血功能,盈利组织才能得以健康持久的发展,因此,高质量的盈余质量必然是伴随着相关现金流量的流入。若公司盈余的产生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流入,带来的只是应收账款或者应收票据的大规模增加,那么这种没有现金流量做支撑的盈余质量就会显得较为低下。
3、经营层的激励政策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股东授权管理层经营企业,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努力,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最终目标有所差异,导致管理层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背离股东目标。
为防止管理层背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也让管理层分享上市公司发展中增长的财富。其中,业绩奖励是用来解决利益不一致问题的最普遍模式,比如现金、股票期权奖励等,形成管理层的奖励与会计盈余以及股价变动的联动机制,总而言之,业绩奖励的规模与幅度归根到底取决于会计盈余。
可以看出,会计盈余是决定管理层业绩报酬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由于会计盈余又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造成联动反应。以短期效益为主的激励模式,股东会把会计盈余作为对经营层唯一考核依据,容易造成管理层业绩操纵的压力与动机;以长期报酬为主的激励模式,管理层可能会存在提升股价的动机或压力,通过各种甚至不正当的股价操纵手段来迎合或刺激股价的上扬。当然,股东应当权衡两种方式的利弊轻重,协调自身与管理层的目标冲突,力求通过有效调解约束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对股东利益最大化带来的损失。
(二)外部因素
1、会计制度的选择因素
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附注中都会提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所遵循的会计制度,因此会计制度是编制财务信息的依据,指导并规范着财务报表的生成。2006 年新会计准则及配套指引陆续颁布后,对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财务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固有局限性还是无法确保披露的会计盈余是企业公允的盈余状况的真实写照。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计提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或者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了当期会计盈余偏低,就很有可能对盈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指的就是会计政策。由于在会计应计制的差别,导致会计政策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会计政策赋予企业在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上较大的自主灵活性。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后续配套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管理当局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显着促进了盈余质量的提升,但对于某些业务事项需要财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或者新兴事项需要选择新的会计政策时,自利行为的原则必然会导致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时倾向于对自身有利的方案。
2、满足相关指标的动机
我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盈余的监督和评价,体现在从 IPO 到摘牌退市的全过程,这就促使上市公司有了迎合政策监管要求的压力,甚至出现编制虚假盈余信息的动机。主要体现在:公司满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上市后满足配股与增发的条件;保持上市资格的条件。
比如,最新颁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 修订),从严界定了终止上市的多项指标要求,其中涉及财务指标的要求就涵盖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等多方面的内容。2012 年中旬,深交所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简称《退市方案》)。退市方案新增了净资产指标、营业收入指标、审计意见类型指标、市场交易以及扩大适用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的指标,弥补了现行退市标准和程序的不足,并且完善了退市标准。会计盈余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衡量指标,不管是发行新股,还是配股与增发、保持上市资格,都成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和操纵利润行为的强烈动机。
结论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工业炉窑节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通过构建该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对2008年至2011年我国工业炉窑节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概述总结盈余质量的有关理论,并提出自...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披露质量也日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作为广大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盈余信息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若盈余信息质量存在...
二、新《预算法》的主要变化及影响2.1《预算法》的修订背景及修订历程。原预算法颁布于1994年,并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颁布于分税制度实施之后,为了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国家在此前后分别对各个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予以辅助。...
基于此研究*ST天润利用资产减值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行为来揭示如此行径非但没有改善公司的状况,还严重损害了一些投资者的利益,以此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律法规存在的一些隐患提出建议。...
在2016年首次出现了净利润为负的情况,2017年公司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净利润仍然呈现负数,公司被证监会出具了风险警告通知。...
5.4营改增对保险业税负的影响。5.4.1对流转税费的影响。我国流转税主要由三个税种组成: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由于保险业并不涉及消费税,此小节仅讨论营业税和增值税。保险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部分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和赔款支出若能够得到抵扣...
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强化盈余管理能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应的借鉴。...
2.3、集权与分权理论及其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影响2.3.1、集权与分权理论概述集权理论是指在组织管理的重大决策权,大部分由上层决定;分权理论则指将决策权的组织需要分到各管理层。集权与分权理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组织管理中,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都...
第5章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研究5.1我国保险业现状。保险业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保险业在促进经济稳步运行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我国保险业积极进取,行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业务增长平稳,全...
第1章绪论企业融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时间经营发展的特定目标,为获得资金对融资途径和渠道的选择并执行。在考虑自身发展和竞争需求的前提下确保在融资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保证质量。同时,经济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将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