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李少红导演剧作中的悲剧色彩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8 共25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氛围探究
  【绪论】李少红电影中悲剧意识的营造研究绪论
  【第二章】李少红悲剧意识的形成
  【第三章】悲剧意识的呈现
  【第四章】悲剧精神的视听语言表达
  【第五章】悲剧影视文本的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李少红导演剧作中的悲剧色彩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纵观李少红的悲剧影视创作,可以发现导演镜像下的悲剧无论是历史的文化的悲剧,还是现实的社会的悲剧,它们共同关注的都是关于“人”、“人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悲剧”.可见,这些才是李少红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她虽然给我们呈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剧,但她的目的并不是把人引向悲观。相反,她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无不表现出生的坚韧与勇敢,与命运决不妥协的抗争精神,从而给我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李少红总是以完美的影像将苦难和悲剧娓娓道来,在唯美、精致的镜语中探寻着人本体、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问题以及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具有深刻的人性,她的悲剧意识具有哲学内涵的形而上的意味。

  在悲剧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娱乐至死的潮流大行其道的今天,来讨论悲剧、悲剧意识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确,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竞争激烈、压力增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长期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状态,喜剧可以调剂我们的生活,放松我们的精神,减缓压力,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悲剧艺术的存在,来丰富我们的文艺创作,呈现艺术领域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悲剧艺术的存在。这是由于“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就是使人正视人生与社会的负面,认识人生与社会的严峻,接受‘命运’的挑战……使人思考和成熟,使人性变得更完整和更深刻。”

  ①这也正是李少红影视作品的美学价值所在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悲剧艺术可以很好地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另外,它对当代的影视创作也不无裨益。因而,研究和探讨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意义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社会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专着:
  [1] 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 莱辛。汉堡剧评。第 77 篇[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3] 黑格尔。美学。 第三卷下。朱光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 李少红。 我的女性觉悟。90 年代的第五代[M] . 杨远婴、潘桦、张专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0] 德 赖因哈德·劳特 沈真等译。 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系统论述)[M] .东方出版社,1997.
  [11] 杨恩寰。美学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12] 雷蒙·威廉斯 丁尔苏 译。现代悲剧[M] .译林出版社,2007.
  [13] 萧红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1998.
  [14] 法 西蒙娜·德 ? 波伏娃。陶铁柱译[M].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6]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7] 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8] 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着 亦春译 光子校 悲剧的超越[M].工人出版社,1988.
  [19] 匈 贝拉·巴拉兹着。何力译。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0] 美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详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1] 法 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22] 谭霈生 电影美学基础[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23]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张隆溪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4] 德 尼采着。 楚图南译。查拉斯图拉如是说[M].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25] 靳凤林。 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M].人民出版社,2005.
  [26] 高明。理性与悲情--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M].解放军出版社,2008.
  
  学位论文:
  [27] 刘智焕。李少红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D].贵阳:贵州大学, 2007(05)。
  [28] 马欣。论李少红影视创作中女性主义的意识和缺陷[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 2008(03)。
  [29] 曲芸辉。李少红影视导演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9(05)。
  [30] 张莉。女性自我的影像表达:李少红电视剧女性叙事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 ,2007(5)。
  [31] 张薇。 影像文化语境下李少红电视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3(05)。
  [32] 范海梅。论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意识[D].宜昌:三峡大学, 2010(03)。
  
  期刊论文:
  [33] 孟晓琪。论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2)。
  [34] 童庆炳。作家和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83,(04)。
  [35] 胡桂安。李少红:我不愿意被标签化[J].中国妇女报 2003,(01)。
  [36] 杨劲松。李少红密语《橘子红了》:非悲剧的女性史诗[J].精华时报 2002,(02)。
  [37] 杨绛。事实-故事-真实[J].文学评论,1980,(03)。
  [38] 李少红,田小蕙 橘子这样红了 电影艺术[J].2002,(03)。

  致 谢

  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行将就尾,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涯也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来,有思考,有求索,也有收获。然而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在这三年里学到了多少无价的知识或者不偏不倚的精确答案,而是懂得了问题的重要性。因为答案来自于问题,问题发人思考,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最难忘的是我的导师贺志朴教授每周一次的《学习周报》。每期的《学习周报》里都有着贺老师悉心的指导,包括本次论文的写作,从搜集资料到写作思路,大到论文内容,小到标点符号,无不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

  感谢刘桂荣老师、李蕾老师、刘宗超老师、金晓非老师、胡京武老师、刘金柱老师,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老师的谆谆教诲,学生铭记在心。

  感谢我亲爱的同窗好友和情同姐妹的 5038、6024 宿舍的舍友,三年来,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感谢默默为我付出,支持我、鼓励我的家人,没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感谢每一位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都将激励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奋然前行……你们平安幸福,是我最大的快乐。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