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主题风格---思想维度的准确把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4 共843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翟俊杰导演作品的艺术特点探究
  【引言  第一章】翟俊杰导演个人创作历程
  【第二章】主题风格---思想维度的准确把握
  【第三章】创作风格---阅尽沧桑方显柔情
  【第四章】影像风格---于温馨隽永中回味无穷
  【第五章】叙事风格---自然与精巧的统一
  【结语/参考文献】翟俊杰影视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主题风格---思想维度的准确把握

  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奇幻的天地任其遨游,不同的是,我不光只有幻想,我还渴望能控制并且把它呈现出来。".这种奇幻并且能够呈现出来的东西与导演思想观念密不可分,主题思想是影片的重要核心内容,是电影构成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在一部电影中,就像其他的艺术一样,没有坏的主题,只有坏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一部影片的主题灵感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导演及创作人员的文化背景,所受到的不同教育背景,以及他们对不同媒介的认知程度。不同时代的类型影片,往往有各自侧重的主题选择范围和不尽相同的题材选择,这在中国甚至世界电影中不乏其例。即使是一个天才也不可能脱离了时代而毫无根据的去创作作品,生活史文艺的源泉,历史是创作取材的长河,它们都蕴藏着丰富的宝藏,隐藏着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所有的能量。或许正是正因为这样,以文说史的传统源远流长,文艺和历史也被不断的滋养着。翟俊杰影视作品就是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他创作的艺术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体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来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一种是体现时代特色,响应党中央的政策,以小集体的变化来反映大时代的变迁;在摆脱了古代和现代传统重负之时,翟俊杰有创作了另外的题材,他将自己的审美理想熔铸在新人的形象之中,以时尚浪漫的手法再现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今天,站在历史的门槛上回首翟俊杰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高尚本色去奏响一曲曲时代主旋律,用豁亮的历史诗情、感人的艺术影像去绘制了一幅幅五彩的生活画卷,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

  一、使命与激情--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表述。

  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之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而促成的。这样就有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件。"人类社会大文化的构成包括战争这一部分,不管是真实发生的战争事件,还是通过一些作品反映出来的革命历史,都是一种思想的体现。

  翟俊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共和国成长的烙印,他们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这使的他们总把祖国母亲看成很亲切、很美好,所以千方百计的把这种情节映射在银幕作品中。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但是艺术火花并没有被扑灭,他们在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中大放异彩。80、90 年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得到关注,翟俊杰也顺应时代的号召执导了多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可以这样说,革命历史片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革命政治倾向,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影视文化。

  1.烽火年代印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上存在"正面"和"敌后"两个作战区,正面战场主要是由国民党担负重责,敌后战场主要是有共产党担任重责,这种抗日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特定的政治军事环境所决定的。在抵抗日寇的八年抗战中,这两种战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血战台儿庄》的引人注目,不仅仅是由于填补了一块空白,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气势磅礴之美。正是由于影片是从全民族的宏观角度去俯视台儿庄战役,在大敌当前之时、生死存亡时刻,国民党英勇抗战的形象在影片中得到展现。从全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将保卫民族利益作为最神圣的职责,与大多数表现共产党英勇抗战的影片有所不同。宏观的视角在李宗仁将军身上也有所体现,在开中外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有一位记者突然问道"据说,每当你品尝郭德洁女士从广西给您带的乳泉西山茶的时候,您总是感叹地说'知我者莫过夫人',此事准确吗?"李宗仁欣然回答"我想夫人必然是想让我像保卫家乡那样保卫徐州"这样简单的回答却有万千内涵。这部影片让观众清楚的认识到国民党的正面形象,也清楚的看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真的不是所谓的"反动派".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正面战场的贡献, 超越了党派斗争的历史,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爱国立场。

  2.新时代的壮举。

  中国红军长征主要是由于抛弃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加上反围剿的失败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使得红军处处受敌所以才开始了漫长的而艰辛的长征之路。

  这次长征成为了革命历史上最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半个世纪以来,不管在高尚文化艺术领域还是在日常百姓的文化舞台上都在不断的创作着以长征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生活在这神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人们将会以饱满的热情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更加新颖的创作。

  《金沙水拍》是翟俊杰几十年前拍摄的作品,《长征》是全景式的全面展现长征的故事片,以及后来拍摄的《我的长征》都客观真实的再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样三部气势恢宏的作品带给后人们的不仅仅是观影之快感给重要的是带给观众一种思考,带给观众汩汩的激情。虽然三部作品都和中国长征有关联,但是他们不同的视角讲述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动,《金沙水拍》的艺术感染力大多来源于编导在重大事件方面投入的思考,典型的是荒庙托孤---清真寺道歉---佯攻昆明---强渡赤水---剥衣夺枪---裸女挡道---歃血为盟。这一系列事件都是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表述,领袖的光辉形象,仁义的红军之师形象都在这样的流动的场景之中显示出感人的力量。影片《我的长征》中主要的事件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乌江大捷---通过彝族区---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影片中发生的事件都是可以再历史上找到源头的,并不是随意的撰造的,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当年的重大革命事件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3.解放时期的进攻。

  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和国民革命军通过不同的立场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的较量,为人民解放战争在中国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大战役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片《大决战》是三部六集的鸿篇巨制。这部巨作是由几位导演分别拍摄的,翟俊杰只是其中的一位导演而已,担任拍摄"国民党统帅部"的戏。影片以宏大的、全景式的叙述视角透过战争环境去观照这场战役,要想客观的表述重大历史事件就必须理清楚所要拍摄内容的戏核是什么,主要通过哪些重大事情来展现这场战役。塔山阻击战---锦州之战---四平失利---葫芦岛增兵---沈阳失陷等这都是主线脉络。总之,《大决战》战争场景之多,带来的拍摄困难也数不胜数,但是创作者们克服重重摄制过程中的困难真实的描绘了当年三大战役的场景。这样的史诗巨作在电影史上将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看的见的历史。

  二、激情与青春--唯物主义和浪漫人物传奇。

  从中国革命的长河中汲取素材,一直是中国电影工作者不断的创作追求,翟俊杰导演在这条大河中汲取的太多太多。电视剧《赵丹》和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一改他往日的创作风格,将镜头对准了历史英雄人物。影片和以前的作品有所不同,并不是一般化的讲述革命历史,"青春、偶像、浪漫、坚毅"是对两部作品最好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部作品以真实亲切平凡基调和观众易产生共鸣的方式,展现以为与众不同的历史人物。

  1.丹心若炽:凸显一代艺术大师的伟岸人格。

  《赵丹》讲述的是一代电影大师赵丹的传奇人生,他作为一名电影演员和话剧演员是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给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出了他毕生的心血。1931 年赵丹和顾而已来到上海美专学习,在美专学习期间就他们就积极的参加各种剧社的演出活动。机缘巧合,因曾和韦倩倩一起合作的作品《C 夫人的肖像》而出名,由此而得到李萍倩导演的赞赏,他的演绎之路从此也越来越广。《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是赵丹的经典之作,抗日战争的爆发之后,赵丹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队宣传抗日的思想。1939年赵丹等怀揣着对艺术的追求来到了新疆,他们被盛世才的"六大政策"所吸引,他们也想来到了新疆就有机会去苏联学习艺术,但是这美好的愿望只是一场空想。盛世才是一个阴险的军阀,怀疑他们与杜重远有关系,污蔑他们是"托党"就这样赵丹被捕入狱。赵丹在监狱里一呆就是五年,这五年他妻离子散,五年的铁窗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也是他艺术创作道路上宝贵的经历。"文革大革命"的到来,从此他事业的脚步和家庭的幸福都在这一刻停顿了下来,赵丹再次入狱,前后两次的囹圄生活始终没有让他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正如他的自题诗一样道尽了其中的酸苦"大起大落有奇福,两度囹圄发尚乌。酸甜苦辣极变化,地狱天堂索艺珠。"劳动改造之后,赵丹导演了话剧《八一风暴》他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饰演周总理是赵丹一个愿望,但是上天总是和他开玩笑,让他抱以希望然后再给之以失望。1977 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请赵丹饰演《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阿丹很是激动和兴奋。道具和服装都置办齐全了,把阿丹的鬓角给剃掉,又安上假的牙槽以显得脸宽,还用塑料制作了假的人中贴在嘴唇上,阿丹还饰演周总理办公批改阅文件,为了演好周总理这个角色阿丹准备了很多,充满了激情和信心。天有不测风云,北京电影厂通知赵丹不让饰演周恩来这一角色了,这样的消息给了赵丹当头一棒,他伤心至极。

  赵丹晚年的生活很清闲,闲居家中画的一手好山水、好花鸟,写的一首好书法,或许这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但是对于赵丹来说更多的是释放精神的痛苦。中日合作的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赵丹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剧中饰演棋王况易山,而此时的赵丹已经是一位重病患者---胰腺癌晚期。他对医生说过:"如果能手术,赶紧给我动手术,如果不能手术,我立刻出院,能拍完这部片子也好……"1980 年 10 月 10 日凌晨 2 点 40 分,赵丹离开亲人,离开了朋友,怀揣着艺术的激情飞向了另一个世界。电视剧中我们更加真实的了解了一代电影大师的成就,电视剧中得知赵丹的代表作品有《娜拉》、《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武训传》、《鲁迅传》、《乌鸦与麻雀》、《烈火中永生》、《李时珍》、《海魂》、《林则徐》等,著作有《地狱之门》、《银幕形象创造》,书画作品有《白芍图》、《赤壁》等。

  2.赤色青春:信仰锻造的宏阔史诗。

  《我的法兰西岁月》是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而创作的影片,片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赴法勤工俭学,最终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16 岁的邓希贤告别了父母与邓绍圣和纪德铭历经艰辛来到了法国,他们刚到法国就被西方的文化深深的吸引,随后他们进入了巴耶中学学习,由于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他们在法兰西的学习供应,被迫离开巴耶中学。说是去勤工俭学,可是从 1920 年 10 月到 1921 年 3 月邓希贤在法国只上了五个月的学,从此再也没进过学校。他们的生活十分窘迫,吃不饱、穿不暖还在码头扛大包和流浪汉一样在桥上过夜,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挤进了华侨协社。纪德铭本着填饱肚子的原则在法国一家小餐馆在门口当起了小丑以招揽生意,在码头上邓希贤结实了一位法国老友米歇尔,彼此慢慢产生了深厚的友情。一次偶然机会邓希贤认识了陈延年和陈乔年,随后慢慢的结识了赵世炎、萧子璋、周恩来、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者。历经磨练孩儿长大了,为求火种天涯行,邓希贤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纪德铭也参加了中国青年党,邓绍圣好好干活挣钱吃饭。从此邓希贤被共产主义的精神所折服,开始在法兰西和真正的盗火者们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直至 1926 年邓小平离开法国前往莫斯科学习。

  正如影片最后所说,总有一天,法兰西的人民和政府会铺着红地毯,欢迎中国的友好使者重访这个美丽的国家。1975 年邓小平再度访问法国,正如影片开头旁白所述:"五十多年前,当时在法国的那场勤工俭学运动,让我见识了这个被描写成天堂的地方,四年多的留法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磨难,有人说,苏联是革命的摇篮,我同意,但我要感谢法国,是她用自由浪漫的思想和苦难的现实锻造出早期的和最坚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伟人风采,以别样的方式走进伟人的青春岁月和内心世界,在法国的生活给了他们革命的启蒙,邓小平深深的感谢四年的留法生活。或许观众会被他们那种火热的革命热情所感动,观影之时难免几度落泪。

  正如恩格斯曾说电影创作要有一定的倾向性,他所指出的倾向性是要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的流露出来的,而不是刻意的表现出来的,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表现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历史的人物做一些必要的艺术虚构才能使观众相信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真实可靠的。赵丹和邓小平的人物形象就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塑造出来的,也是由一些细节慢慢地展现了传奇人物的平凡性,是如此的真实与感动。中国传媒大学的王燕秋看到《我的法兰西岁月》深情而感动的说"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感动而浪漫。影片丝毫没有一点说教的痕迹,很艺术化地成功塑造了伟人的形象,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影片,在观看影片的时候真的是感动至极,眼里一直有一层薄薄的泪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何美也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是不一样的主旋律影片,影片没有宏观的叙事手法,而是将故事一分一厘的寓于影音之中,给人点点滴滴的启发与感动".

  时代造就了赵丹和邓希贤,他们都是时代的宠儿,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他们两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赵丹的一生是追去光明进步的一生,是追求艺术的一生,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时时关注我国的文艺事业。赵丹是真正懂艺术,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他是一个把艺术当做生命的优秀艺术家。"这是王元化对赵丹的评价。周总理说"文艺为政治服务,要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没有形象还谈什么为政治服务,标语口号不是文艺。"总理的一席话真是说到赵丹的心里去了。

  赵丹对表演艺术的追求真实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对表演事业永远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赵丹的一腔艺术之火始终没有熄灭过,每次在饰演角色之前他都要真实的体验生活,为了演好林则徐这一人物,赵丹不顾大雨和黑夜的阻拦,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图书馆的门口,收到图书馆值班员的接待,半夜之中为他找到林则徐的相关资料,从此与这位管理员结为知交。

  在剧中我们多次听到赵丹经常说:"我是演员,没有戏演我是会疯掉的。"赵丹很生气的说:"你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我是一名电影演员,要那么多头衔干什么,首先要印上电影演员。"这是他对印制自己名片的一个重要要求。赵丹会因为名片上没有说明自己是一名电影演员而生气,也会为了没有演好角色而懊恼,总之只要有角色可演,赵丹的心情就大不一样。两度入狱,赵丹就是凭着心中对艺术的渴望才坚持活下来,在狱中,赵丹害怕自己时间久了就不会演戏了,所以他每天都会自己和自己说话,以至于出狱之后,都改不了这样的习惯。黄宗英问他在里面都怎样度过的,他说自己就闭着眼睛想着演戏,想着演鲁迅、李白和阿 Q.赵丹的艺术追求从来没有间断过,知道他离开的那一刻,他现身艺术的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永远跳动不衰。看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势头如此之好,怎能不想起一代电影大师赵丹,从舞台到银幕他塑造了太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他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艺术,不断地探索艺术的真谛,在中国电影史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电视剧《赵丹》让我们认识了阿丹对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样《我的法兰西岁月》向我们传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无产阶级崇高革命信仰的不懈追求。青年革命领袖邓希贤,那么小的年龄就怀有为了革命哪怕牺牲也在所不辞的革命信念,真的是倍感敬佩。

  在书店结识了陈延年和陈乔年,邓希贤拿着《新青年》杂志坚定的说:"这里面肯定没有巴枯宁的大作,中国留学生不是无政府主义的同志",他那样坚定的眼神就注定他会走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从此,他就和周恩来、王若飞、聂荣臻、蔡和森、陈毅等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上海爆发反帝运动遭到屠杀,在邓希贤带领下进攻公使馆声讨陈箓,在巴黎公社墙下宣誓的豪言壮语:"我宣誓,我自愿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我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愿意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邓希贤慢慢的抬起头,他脸上是那样的骄傲,为了中华之崛起,邓希贤那眼角一层薄薄的泪花让人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他满头大汗刻印报纸的那份坚定充分显现出他对革命的那份热情。

  时至今日,我们回首自己国家的历史会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中华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跟着电视剧的镜头,我们穿越百年历史,走近了一代伟人的青春岁月和内心世界,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他们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不仅持续到今天,必将延续到未来。

  三、时代与经典--在时代大潮中搏击。

  20 世纪 80 年代,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改革。"发展中的国家为了获得工业社会所有的一切而做出的变化"这种观点是马格纳雷拉提出的,这种变化包括文化和社会的变化。一般而言,社会的现代化一般是指科学、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化。翟俊杰创作了两部反映中国钢铁企业改革的影片,分别是《共和国不会忘记》和《挺立潮头》,这两部作品刻为时代的印记,成为时代的经典。

  1.小视角窥视大时代的变革。

  在我看来,《共和国不会忘记》具有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多年之后,当我们回过头来再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发现它具有很大的历史文献价值。这部影片的拍摄时代背景就是以中国工业的现代化改革为宏大的时代背景,以华钢的小视角来俯瞰时代的大变化。

  如果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再来品读影片会咀嚼出来更多的新"内容",从影片的本身出发,我们就可以解读出更多的时代信息,主要有作者对工业化和现代化主旨的理解,并能对此有一个新的概括。

  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包括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现代化理念和目标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在一定的层面上,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也为当时特殊时代背景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影片中例子如下:一是在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不顾实际的问题,而向华钢很随便的发出了调钢指标,使得华钢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二是田耕和仲天文在没有出路的时候,向中央主管部门递交了承包改革方案,并且上交 5 千万的利润;三是仲天文被挤出华钢之后,来到了宝钢这样的真正的现代化企业中担任生产总指挥,而在华钢却没有地位,这一事实也说明了改革的"田耕路线"和"宝钢路线"之间的差距。《挺立潮头》是翟俊杰拍摄的又一部反映工业改革现代化的一部影片,与《共和国不会忘记》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影片中的北钢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而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而面对亏损,影片中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特色也是随处可以发现,影片例子如下:一是北钢在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面临亏损,生产的多就积压的多;二是在当时大环境的涣散之下,改革成功与否,都会让很多职工陷入失业的困境。有一些干部也开始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企业不景气,人才的大量流失。这部影片让观众看不到反思的意味,相反却呈现了一个改革的奇迹。

  2.记录时代的声音。

  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绽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这是对成语"惊涛骇浪"最早的解释,也作"骇浪惊涛".电影《惊涛骇浪》

  的深层意思或许就是取自于此吧!1998 年发生的洪水是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影片以此为创作背景。江泽民再为这部影片题片名时曾写道: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了洪涝灾害。在党中央、江主席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我军 30余万官兵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奋勇抗洪,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铸造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这部故事片是根据这场波澜壮阔的史实创作摄制的。在观看影片时,很容易让人们想起那年代的壮丽场景,这样的场景是对当时的年代的记忆,是时代的印记。每当人们看到这部作品是,脑海中会很自然的想到的是 98 年,这是广大人民不会忘记的一年,所以《惊涛骇浪》的创作的目的之一或许就达到了。在时代造就经典的年代,我们的创作者们很好的把握住这样的时机,创造出属于那个特定年代的经典之作,留住了记忆。

  《共和国不会忘记》和《挺立潮头》是时代的经典,用艺术化的手法,从一个企业的改革之路来映射这个大时代的改革变化。改革何其的艰难,共和国不会忘记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共和国需要的是铭记与反思。类似的作品还有《血总是热的》它们都是以时代的发展节奏为创作的思想依据,是时代的经典之作,在时代的大潮之中奋力搏击,挺立潮头!《惊涛骇浪》是特定年代的经典之作,是时代的精神结晶,让我们记住了那一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抗洪精神".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年。《共和国不会忘记》、《挺立潮头》和《惊涛骇浪》都是时代的记忆,都是在时代的大潮之中搏击而成的时代经典之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