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从叙事风格看徐静蕾的“作者意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2 共43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徐静蕾电影作品中的作者意识探析
  【绪论】“作者”视域下徐静蕾电影的特色研究绪论
  【第一章】“作者论”及徐静蕾导演概述
  【第二章】从主题意蕴看徐静蕾的“作者意识”
  【第三章】从叙事风格看徐静蕾的“作者意识”
  【第四章】从镜语因子看徐静蕾的“作者意识”
  【第五章】从女性表达看徐静蕾的“作者意识”
  【结语/参考文献】徐静蕾影片中的个性“签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从叙事风格看徐静蕾的"作者意识"

  在经过几千年的文艺理论发展中,"风格"一词有着太多太多的含义,概念多样、词义混杂可以说是风格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但是就总体而言,风格往往被解释为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特殊的格调和气质,它是每个艺术家不同于其他人的标志。

  将这一名词移植到影视批评中,也就是叙事风格,它是指通过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反映出导演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叙事风格是导演鲜明、特殊的个人签名。如果这种签名在导演的作品序列中能够得到延续,进而变为一种被众人认可的个性标签,那么这个导演就可以被看做是"电影作者".下面,笔者将从女主角的绝对性、叙事的模式以及叙事的格调来分析徐静蕾的作品,以此来检测徐静蕾是否在叙事风格上体现出一定的作者意识。

  第一节 绝对的女主角--自导自演

  对于演员出身的徐静蕾而言,在自己导演的电影中出演主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在《我和爸爸》中,她饰演了女主角小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她饰演了女主角陌生女人;在《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她饰演了迷茫的女演员;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她饰演了女主角杜拉拉,而在《亲密敌人》中,她又饰演了女主角艾米。徐静蕾的绝对的女主角的地位,让她在自己的影片中有着更为广阔的表述空间。她可以在编剧、在导演、在演员、在制片人等多个电影生产环节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这也就让其成为了影片真正的作者。

  由影片的导演出演电影的主角,这对于影片而言是再好不过了。徐静蕾作为导演,本身对于所饰演的的角色就有着很深的了解,内心中更是对她早就揣摩良久。在进行编剧和导演的过程中,徐静蕾又根据自己个人的特征对角色进行二度的编排设计,这样便在最大的限度上实现了对角色的理解与把握。从某个角度而言,由徐静蕾导演的那些影片,无疑可以看做是为她个人量身定制的。"她的电影是徐静蕾的"夫子自道",既表达了她个人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又实现了她的表演梦想,而且还掌握了表演的主动地位以及整体设计权利。"作为导演的徐静蕾,使自己有了在自己导演的影片中贯彻自我表演风格的能力,并因此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徐记表演".在现实生活中,徐静蕾就是一个邻家女孩,她温柔大方,喜欢穿休闲的衣服,喜欢素颜,不喜欢化妆更不喜欢在各种摄影棚中拍各种照片。这样的个性让徐静蕾在表演上也表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她的表演纯真而静雅,就像那静静流淌的小溪水,给人一种温温的感觉。没有强烈的表情变化,没有古灵精怪的活泛眼神,就连肢体动作也不是特别多,就算是在表现高潮戏的时候,她的表演也是在尽力压制的。在她的第一部亲自导演的影片《我和爸爸》中,她对剧中的女儿--小鱼这一角色的演绎中,就体现出了其内敛的表演风格,再加上小鱼本就是一个生活在特殊生活环境的单亲孩子,因此徐静蕾在剧中的表演甚至有一点点的忧郁。小鱼要和自己的男朋友结婚并且到上海去工作,于是他们在一次晚饭(也是他们的结婚宴及其告别宴)时,将决定告诉父亲老鱼。在宴会上,人物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言辞上也表现的颇为激烈,但是所有的表演都是点到为止。作为女儿的徐静蕾,没有变化丰富的表情,女儿与父亲由争执慢慢的极其自然的演变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促膝深谈,一切显得那样的真实而又平淡。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表演也是如此。当徐静蕾扮演的深爱着风流成性作家的陌生女人再次来到让她刻骨铭心的作家家中时,把爱情看做游戏风流成性的作家好像想起了一些他们之间以前的相识,"陌生女人"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只是该走了".在她其他的电影中,也是如此,徐静蕾的表演总是在给人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觉,它"清淡如菊、芳雅似兰,或者如同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清凉回味长久。"导演出演角色,这让徐静蕾在对主角的处理上,有了一种总体把握的能力,她可以自如的处理演员、角色、影片之间的关系。通过自我的理解与把握,使演员更加贴切的演绎角色,也使得角色更好的为剧情服务。作为绝对的女主角,徐静蕾让自己导演的影片保持了一种连贯的稳定的表演风格,这无疑也是她"作者意识"的一种鲜明的体现。

  第二节 不变的叙事模式--平淡中暗涌情感
  
  电影的叙事,是对故事的一种表述而不是局限于故事本身,相同的故事经过不同的人的讲述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当然其叙事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演员出身的徐静蕾深知"讲故事"的方法,在她的五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她对自己个人化叙事风格的坚持与继承。

  纵观徐静蕾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电影都沿袭了她本人的特点,就像淡淡的茶水,虽清淡却韵味流长。每个片子看上去没什么高潮,就好像是有人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的细细诉说,不知不觉就说完了,让你回味无穷。她的作品基本上没有大起大落的激烈情节,通过叙述者平静平和的独白讲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平淡之中表达变奏的情感,就像那海浪,层层波浪都源自那海底的一次次悸动。

  《我和爸爸》就是在这样的平淡叙事中讲述情感的渐变。剧中的"我"和爸爸经历了陌生、适应、芥蒂、理解这几个过程。整个过程都由现实生活中平常的极其生活化的家庭琐事组成,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例如,在书房中,小鱼自己在做作业,老鱼走了进来,得到女儿的同意之后,他没有面对她,而是选择以相反的方向坐在了女儿的身边,这一个细致的动作就自然的传达出了父女之间的隔阂。再如,女儿因为思念逝去的母亲而痛哭不止,这个"陌生"的父亲,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膝盖,这一个细腻的情节标志着感情的坚冰开始融化。而在女儿找父亲索要零花钱时,俯在父亲的背后嗅他身上的味道,这一个画面就显示了父女亲情的重新建立。从互相排斥到相互了解,再到彼此理解,父女间感情的一步步升华正是通过这遍布影片的种种生活细节铺垫而来,也正是这贴近生活的真实与平淡给予我们深深的感动。

  同样,讲述老北京爱情故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采用了平淡叙事的风格。这部理应充满激情的爱情片,由于中国式传统的含蓄表达以及极具民族风的美学追求,使得整个影片洋溢着诗情画意。淡雅清新的对白及独白,如烟似雾的弥漫在整部影片之中。"陌生的女人"--"我"炙热地爱着作家,但是这感情却不为人所知,包括我爱恋的对象,它完好的封存在"我"常规的对话中。整个影片没有直接的表现这段爱恋是多么的激情,而是将这激情藏进人物的语言之中,正如"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我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影片用深情地独白倾诉人物的真挚感情,却又用平淡的语气来掩埋痴迷,留给观众的则是无穷无尽的想象、酝酿情感的空间和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

  除了前两部影片,徐静蕾的其他几部影片也同样沿袭了平淡叙事这种叙事风格。每部影片都将镜头对准细腻的生活细节,自然流露的情感,再加上几乎随口而出的人物语言,整个影片都浑然天成,贴近真实的生活,看不出人为处理的痕迹,也就是在这细微之处传达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从而给观众平淡与真实的感受。平淡叙事成为徐静蕾导演个性签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多变的叙事格调--从个人倾诉到"小妞电影"

  影片《我和爸爸》,表现了徐静蕾自身所向往的一种父女关系,表现了她个人对人生的认识以及对情感的感悟。整个影片就是一次彻底的来自导演的个人倾诉。影片的名字为《我和爸爸》,"我和爸爸"这个简单朴实的名字,简洁而又清楚的说明了影片的整个故事内容:这只是一个关于普通人之间温情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剧情,有的只是真实而又简单的生活。导演徐静蕾刻意的使影片具有了一种陈旧的气息,影片中出现的陈旧的房子,老式的家具摆设,人物的着装等等,使得影片完全褪去了 2003 年电影出品时所应该具有的时尚现代的气息。

  除了影片的场景设置力图简洁,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是十分的简单。作为当红大腕的张元、姜文等纯属是宣传时的一种吸引观众的噱头,这两个人在剧中的出场不过 5 分钟,真可谓是配角中的配角。而剧中的名符其实的主角其实只有徐静蕾(女儿小鱼)和叶大鹰(父亲老鱼)两个人。叶大鹰并不是一个职业演员,徐静蕾选择叶大鹰来饰演父亲老鱼,据她自己解释说就是看好了他的非职业化。作为非职业化的演员,叶大鹰他在表演时总是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他不像职业演员那样受到各方面的约束,他的表演更能够表现人类真实的又不很确定的感情,也就是说他可以让人物的感情更为丰富更为自然的流露出来,从而使得剧中人物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徐静蕾前期的影片就是这种贴近现实带有纪实色彩的风格,影片叙述讲究的是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于平淡之中表现感情的波澜起伏。在技巧方面,影片尽力避免使用速度和跳转画面等现代技法;在情节设置方面,更是舍弃曲折起伏的戏剧性情节和大幅度的感情变化,以细节取胜,争取"润物细无声".在这些影片中,徐静蕾的摄影机离生活非常的近,蓬头垢面的演员、自然朴实的光效、大量的内景,这些与现实的零距离接触,带给影片一种真实可感的质感。徐静蕾用对生活对人生的善意与真诚进行了一次次自我的个人倾诉。

  在徐静蕾的后期作品中,徐静蕾进行了一次华丽丽的变身,仿佛由"一场在意大利的美丽人生摇身一变成了好莱坞的游戏人生。"作为导演的徐静蕾抛弃了前期影片中的娓娓道来和纪实叙事,转而走向大众狂欢,叙事追求飞瀑直下,力求紧张刺激的氛围,于现代时尚的情景营造之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真正实现了由个人倾诉到小妞电影的完美变身。

  所谓"小妞电影",就是指那些剧情比较轻松浪漫,多以女性为核心,男性充当配角的爱情电影(chick flick,也被译作"小鸡电影",chick 是英语中对女性的一种称呼,语意近似中文中的"小妞")。这类电影比较时尚化,以都市爱情为主题,且一般是以女主角先失落倒霉开始,然后通过自信自立而赢得男士心仪,最终终成眷属的团圆结局。徐静蕾的后两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都是这种电影风格。无论是杜拉拉还是艾米,她们在影片开始的时候生活与感情都不顺心,都是不断的倒霉处于人生的底谷,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百折不挠,一步步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获得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而剧中的男性角色们,都是作为杜拉拉和艾米等女性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动力和目标而出现的。影片的场景设置等方面,也力求现代化,剧中高楼林立,名牌加身,美女帅哥随处可见,处处彰显着一种都市化时尚化。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