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不断经历教育改革,多元化的新音乐教育形式开始出现。西北地区在顺应这一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与提高,但依旧存在着诸多自身的硬伤,需要我们充分重视与改善。无论是高校音乐教育还是整个音乐教育大环境上,西北地区都存在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本文基于西北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从个人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的讨论。
关键词:西北地区,音乐教育,专业音乐人才,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开展,美育方针得以贯彻落实,音乐教育实现长足发展。西北地区处于我国偏远和落后及信息闭塞的位置,和外界接触相对比较少,经过对其音乐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城乡差异明显,形势也较为严峻。城市中的各个学校音乐教学设备比较先进且设备相对完善,教学资源明显更为充足,教学成果逐渐显着,但是多数西北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农村音乐教育已出现被城市音乐教育所遗忘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西北地区音乐教育情况加强关注和重视。
一、西北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西北地区音乐教育的落后态势
西北地区由于地域与历史成因,在整个教育方面呈现出较为落后的状态,音乐教育中体现尤甚。这里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交流机会四个方面。音乐人才数量与质量上不足;教学内容陈旧,以专业院校为例,专业学习曲目与内容多为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大音乐学院的学习曲目;教学模式落后,大部分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交流机会的缺乏主要指在西北地区内部,自发的演出、交流机会很少。基于上述几点的落后,交流机会的缺失是必然的。这些落后是长久存在的老生常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下,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改观,但仍旧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面对这些落后,如何在改革的大方向下,对引进和改善合理有效的选择也是当前我们更需要关注的。
西北地区多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山区,其中主要有多数中小学生位于农村,少部分学校在城市,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西北地区学校音乐设施相对短缺,师资力量也明显较差,教师素质具有明显偏差,音乐教学没有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关注和重视,造成西北地区音乐教学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西北地区的偏远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实施的时候,一些领导人员重视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其认为音乐属于每位教师都可以教学的课程,对音乐教师的发展情况及培训工作关注明显不足,使得原本比较匮乏的音乐教师团队存在着明显不足,音乐教师在工作的时候,业务上也存在着无人辅导的问题,多数教师没有得到更为充足的学习机会和再进修的机会,学校对音乐教师的发展方面重视不足。教师在参与到音乐教学后主要是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工作后也存在着不善于深入学习的现象也比较明显,通常存在着持久应用一种方式对学生学习加以指导的问题,没有能够注意研究和指导学生已存在的不良习惯与错误方法。音乐多数情况下被视为豆芽学科,我国西北地区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这些艺术类相关课程,或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这些课程的上课时间也就会被缩减,音乐课比较难以守住阵地。学生无法系统地实现音乐基础知识教育,也就没有可以有效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因此显着不足。
(二)专业音乐人才与团体的不足
专业音乐人才的不足在之前就已经提到了,就目前而言,人才的不足不仅仅存在于人数的不足上,在已有的音乐人才中还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学院结构较低的现状;音乐团体的不足表现刘更为明显,就整个甘肃省而言,目前已有的交响乐团仅有甘肃省歌舞团、兰州市交响乐团、西北民族大学交响乐团、兰州市第十四中交响乐团、兰州市一中交响乐团,管弦乐的发展与乐团是密不可分的,乐团的建立与发展是推动管弦乐教学、交流、舞台实践的直接手段。西北地区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的时候,其中一部分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由于农村小学编制等原因始终具有改教其他学科的问题。而现任的音乐教师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理论水平相对不高且综合操作实力不足,一些教师对乐器及五线谱等认识也并不深刻,局限于学生跟唱教学的形式,这就造成音乐教学效果并不显着,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不足,无法体现出学生音乐的创造力和鉴赏力培养情况和要求。
(三)音乐教育缺少特色
西北地区虽然地处贫瘠,但多民族的文化孕育,让这个地区有了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色风貌。任何个人、团体、民族想要取得成就,都必须体现出其特色。在音乐中体现出地域色彩,不仅仅关乎到作曲家与乐曲本身,也关乎到音乐教育的特色性。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都应该体现出特色。在内容上,专业教育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专业作品教学上,如何提高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了解自己所处地域环境中的音乐文化的特色。在教学模式上,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技术技巧上的准确学习,但仅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如何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舞台实践,带领学生组成小型乐团、乐队,帮助学生接触并感受重奏的魅力更是目前音乐教育中应当重视的。
(四)教育者精神层面的匮乏
以上都是目前西北地区音乐教育中显而易见的问题,作为音乐工作者、音乐教育者,根本上存在的问题是精神层面的匮乏。
首先,音乐教育者缺乏理想。缺乏理想支撑的路是走不长远的,音乐艺术更是需要理想的支撑。没有理想支撑的音乐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作为事业,甚至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在教育过程中,归根结底是对情感和审美的传递,没有理想的支撑,很难对音乐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从本质上没有追求和理想的引导,如何做到艺术的传递,音乐的教育?
其次,音乐教育者缺乏服务意识。这里的缺乏服务意识是从两个层面去讲的,其一,经济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演艺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变大。可见,大的演艺环境是好的,但是如何引导人们去感受音乐、体味音乐,乃至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取向,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音乐工作者都应该去身体力行的,让音乐服务社会,让人们去认知高雅音乐文化。其二,多元化教育形式的现状下,很多民办学校与团体开始出现。以高校教育为例,我们能看到这些出现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充当的应该是对学生服务的角色,而不是学生为老师服务。要彻底改变学生的“上课”“表演”都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
最后,音乐教育者缺乏人文关怀。其一,音乐艺术也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它不是被束之高阁与外界绝缘的单另存在。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都应随着政治、文化、经济、国家竞争等诸多环境因素改变,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生活中的变化,呈现在音乐作品中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做到的;其二,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音乐是塑造美的艺术,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审美精神。与专业技术技巧相比,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美丑、是非观、善恶观、同理心的培养,否则在这个物欲的年代里,没有人文和审美的滋养如何将人类文明传递给下一代。
二、基于西北音乐教育现状下的讨论
(一)提升音乐教育者“育人”的精神境界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归根结底是“美育”的一部分,没有“德”就没有“美”。“育人”是施行一切教育的第一步,也应当是音乐教育中最为关注的部分。不应再局限于以往专业课上,传授技巧、讲解作品,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行”价值体系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关注的起点。
(二)提升音乐教育中“美”的引导
仅仅“会唱会弹”是民间艺人,我们要塑造的是能够掌握音乐美感,传递美感与艺术感知,最终达到情感共鸣的音乐人。那么对于音乐审美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鉴识“美”、欣赏“美”,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是提升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仅专注于单个乐种的教学与传播,在增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名作、佳作,提升整体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提升教育者个人业务能力
音乐艺术与诸多事物相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也在不断向前进步。作为教育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升,丰富、革新个人业务能力,尽可能地将前沿的业务技巧传递给学生,从而缩短我们西北部地区与全国音乐教育乃至世界音乐教育之间的差距。要提高西北地区音乐教育的质量,就要注重音乐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关注教育人员业务能力的增强,鼓励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进修活动中,做到有阶段和有计划地具体实施;还要由学校主动培训教师,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培训的内容要针对学生音乐活动实施,具有实用意义。另外,也要抓岗位培训,在结合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强化培训效果,结合寒暑假教师学习需求,派优秀教师参加培训,积极参加省级以上音乐教师培训活动。明确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我实践反思,增强教师自身的理论能力。教师发展不仅需要理论支撑也要和教学实践情况融合在一起,音乐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内容支撑,也要和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优秀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阶段,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提高教师基本素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比较高的研究能力,也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深入实际,具体指导教学,促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显着提高。对于一些高层次师资的引入而言,使得这些教师的带头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增加舞台实践机会
音乐本身就是通过表演形式将孤立于谱面上的作品变成供给观众的视听艺术,仅仅在师生之间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舞台实践能够更好地提供给学生消化所学内容的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对乐器、作品更高层次的理解与把握。此外,不同乐种之间的舞台实践能够推动学生合、重奏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不同乐种的认知。音乐教育也要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具体实施。对西北地区而言,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的时候要结合西北戏曲民俗歌曲比较多的特点,有效将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有效融合在一起。
同时,有效安排学生到西北地区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生活,在关注西北地区民情风俗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们在音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当地重大节假日活动中,使得学生有效进入到专业音乐团体演练实习。鼓励学生应用当地语言演唱少数民族歌曲,在音乐日常教学的时候打破常规,充分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音乐理论课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融合西北地区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内容,使得西北地区音乐理论的内容占据一定的分量;在声乐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及特点,为学生们配备具有不同发声特点的教师,且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和舞蹈教学结合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和舞蹈融合的具体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推动更多西北地区民间乐器纳入教学计划。尽管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对较为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西北地区的音乐工作者能够深入思索和大胆实践,在得到适合西北地区音乐教育的正确方法的基础上,使西北地区的音乐教育有较大的起色。
(五)把握交流机会
在目前大环境越来越好的前提下,有了很多的交流机会。无论是教育者自身还是引导学生,都应合理地把握这些交流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去伪存真地学习外来先进的、优秀的音乐理念与技术技巧,并在此过程中保存西北特有的音乐风格与元素。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情况差异明显,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地理环境或者民族文化等方面差异都比较明显,这就需要在关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艺术教育的区域化发展。对音乐教育而言,不同地区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各个地区都保留着一定的传统艺术文化,西北地区也具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及民谣,在音乐教书育人的时候,这些民间艺术的合理应用和与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的碰撞也能够促使本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在这一情况下,可以丰富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可以有效保护我国民间音乐艺术文化,促使我国民间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为音乐教育增添更为绚丽的色彩,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推动我国音乐教育实现区域性创新发展。
综上,西北音乐教育在大的音乐教育改革进程中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例如,越来越多“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的“高雅艺术周”等服务社会的音乐演出都是对我们教育现状的肯定,但我们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不足。以上是基于目前的现状提出的一些个人建议。改善西北音乐教育现状,良好的完成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与热情,对此我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冕.关于天水市麦积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黄河之声,2019(07):107.
[2]郭元红.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贾倩如.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刘娜.陕南民歌在高等院校音乐欣赏课堂的传承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付明.浅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8,38(0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