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

如何保留民俗艺术原有的个性特征研究——以山东省莱芜锡雕工艺为

来源:艺术教育 作者:赵庆娣,刘冰,荆垲中
发布于:2021-03-02 共3744字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收集,对莱芜锡雕工艺的更新、保护与传承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究,旨在发掘其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的同时,让新一代年轻人认识、学习、弘扬璀璨的传统手工技艺。

  关键词:莱芜锡雕; 工艺; 保护与传承;

  莱芜锡雕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是凝结着民间文化与信仰、展示民间智慧与审美的物质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莱芜锡雕逐渐成为一种活态文化,它不仅是符号化的文化表象,更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艺术价值。在莱芜锡雕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如何保留民俗艺术原有的个性特征,同时承古出新、开辟民俗工艺新的发展路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西关王家的传统手工锡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民俗

  一、"承古出新"的制作工艺

  (一)工艺的融合与更新

  在莱芜锡雕工艺的发展历程中,莱芜王家锡雕第七代传承人王雷在山东省内进行了多种工艺的学习和探索,他与泥雕、牙雕、剪纸、石刻等匠人交流切磋,在作品中运用浮雕、圆雕、线雕1、镶嵌2等工艺,对莱芜锡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莱芜锡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锡雕制作完全依赖手工,炼锡讲究火候,锻打、走刀的力量要求均匀,这种工艺虽然细腻,但也给莱芜锡雕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在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锡制品价格相对昂贵,传统手工制作工序繁多复杂、制作周期长,加之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耐心钻研这门手艺,使得锡雕工艺发展一度受阻。

  学者亨利·格拉斯(Henry Glassie)在《美国东部民间的物质文化模式》中写道:"民间的物质文化不只是过去的东西--有成千上万的调查对象和手工艺品亟待研究,可它现今却没有什么生存空间,它会消失的……很多物质传统可以解决不复存在的实际问题,当初就是借此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技术却为依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比民间技术更为简单的解决方法。"[1]在工业化之初,机械化大生产的工业产品是粗劣的,但是当它投入到艺术领域,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工业造物就能够突破其普及化的"瓶颈"[2].因此,莱芜王家锡雕传承人在继承前人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增添了电焊、镶嵌等技法,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如高精尖的数控雕刻设备、三维成像设备等,打开了锡雕工艺规模化发展的路径。

  图1 王圣良(左)和他的传承人(大众网莱芜频道)  

  图2、3游戏中的使徒卢克锡雕盒(大众网莱芜频道)   

  图4、5、6满汉全席餐具(孔子博物馆)  

  (二)造物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锡雕工艺在制器理念上讲究逼真性和实用性,雕刻要求相似于实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制作的日常用品更注重敦实、耐用。而今天的莱芜锡雕更多地追求富含艺术情感、代表时代气息的作品。这样的转变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诠释,从含蓄朴实的"尚象",到形神兼备的"尚神",再到寄予情感的"尚意"."这种境地或境界,不是单纯的感性审美愉悦,也不是单纯的逻辑理性观念,而是融通了感官愉悦和理性沉思的生命智慧、生存智慧。"[3]如今的锡雕制作不再局限于器具的打造,而是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加强锡雕制作的内涵建设,例如以中华典故和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众多艺术精品。2018年,腾讯游戏与莱芜区国家级非遗项目锡雕代表性传承人王圣良达成合作(图1),打造游戏中的使徒卢克锡雕盒(图2、3)。用锡雕打造的游戏道具可谓史无前例,整个作品从人物刻画到局部线条,再到整体光影的描摹,美轮美奂。莱芜锡雕和现代网络游戏相结合,让锡雕工艺穿越历史时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绚丽的光芒。

  传统工艺的转型不应是急功近利地提高效率,而是在遵循原有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良和完善,这种完善更多的是创作理念的转变和技艺的提高,是对原有文化价值的进一步深化。从传承方式、制作工艺、造物理念、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莱芜锡雕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民俗工艺实物与技艺的传承

  (一)代际传承:从家族到社会

  莱芜锡雕艺人最早是以肩挑着打锡工具、走街串巷的形式谋生,之后逐步安家立业才有了传统的锡雕工艺作坊。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是重要的社会组织,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手工技艺传承的基础,莱芜锡雕亦是如此,故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长不传幼"的规矩。莱芜王家锡雕第八代传承人王千钧意识到了这一规矩的局限性,为了弘扬与发展莱芜锡雕技艺,他实施公司化运营,打破了传统技艺父子、家庭、家族的传承模式,将莱芜锡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和产业开发相结合,有效推动了莱芜锡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他还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进修,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学习借鉴新的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方法,与清华美院合作设立金工工作实验室,在莱芜展厅开辟"实习角",定期邀请当地学生观摩,旨在赶超和引领,使莱芜锡雕呈现新面貌。

  图7 满汉全席餐具样式(孔子博物馆)

  (二)文化传承:从博物馆到民间

  民俗工艺实物和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赖于政府、学界、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民俗造物承载着极为丰厚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典型性等特征。不同种类和相当数量的民俗造物被汇集到博物馆这样相对固定的保存和展示场所中,是人们借以了解和研究古今人类、民俗、艺术、历史、民族、宗教等知识的窗口。

  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有一套"满汉全席餐具"(图4、5、6),均采用银质点铜锡合金制作,餐具共有404件,由主副配件组成。餐具多为双层,上盛菜、下盛热水,以便保温。器型别致多样,有制作成鱼、鸭、鹿等动物形状的,有制作成杏、桃等水果形态的,还有以商周青铜饮食器为参照,制作成鼎、簠、簋等形制的。多数餐具的盖面、腹壁都镌有吉祥语、诗句和餐具的名称,并在钮、耳等处镶有玉、玛瑙等饰料,器底铸有"潮阳店住汕头颜和顺"款。孔府旧存的此套满汉餐具,制作之精、器具之全、保存之好,尤为珍贵(图7)。它的留存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是以礼器形式传达锡雕工艺时代特色的实物载体,是体现锡雕器具样式丰富性的实物见证,是锡雕文化一度繁荣的重要印证,也是莱芜锡雕发展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的珍贵范本。

  当前,莱芜市政府积极采取系列措施,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与传承:组织专家整理莱芜锡雕艺术发展和传承的脉络资料,制作影像,对工艺进行考察和科学论证,并编写丛书;建立莱芜锡雕珍品陈列馆,利用展会进行全国巡展,扩大莱芜锡雕知名度;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合作,深入挖掘莱芜锡雕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借助工艺作坊和网络宣传平台对外展示莱芜锡雕艺术的传承脉络、文化精神、制作工艺等,以此让更多人了解莱芜锡雕,让锡雕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

  "这种展示可视为一种带有强烈的资料性或文物化的味道,即使有着商业因素的参与,但无可厚非,这种展示对莱芜锡雕的保护、传续和文化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将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商业运作模式带入民俗工艺的生产之中,几代传承人共同演绎出当下莱芜锡雕工艺与文化的复杂性。

  莱芜锡雕作为优秀的传统民间技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品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变化,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莱芜锡雕由最初传统的锡雕技艺发展到现在多种工艺的融合,由使用价值逐步向审美价值过渡和转化,其精湛的锡金属加工技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金属加工工艺。我国是有着丰富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国家,及时发掘抢救和保护传承莱芜锡雕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

  结语

  传统工艺历经了"人造物"的四大发展时期,即从体验行为到思考行为,再从使用到创造,此过程中包含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5].莱芜锡雕承载着劳动人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集体记忆,它是民间技艺智慧与审美的体现。莱芜锡雕的转型受到了工业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在传承过程中,它在工艺方面博采众长,在保护与传承上与时俱进,我们应该把握不断发展的时代潮流,并赋予莱芜锡雕新的时代意义。诚如清代文人李渔所言:"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者也,天下事物之美称也。"[6]而"新"必然是对以往民俗造物的超越,主要体现在造物的表现形态更加新奇、精致,功能更加机巧、高效。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欧文·琼斯。什么是民间艺术?它何时会消亡?[J].游自荧,译。民间文化论坛,2006(1):43.

  [2][4]韩波。中国民俗造物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98.

  [3]雷礼锡。中国艺术与世界文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127.

  [5]乔宇。解析传统工艺中"人造物"的四个时期[J].美术观察,2017(11):127-128.

  [6]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M].沈勇,注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334.

  注释

  1线雕:是指刻意留下相当分明的线条。此外,直线刻线法在金属版上所使用的钢针,几乎与纸张上的铅笔一样,操作容易、随性。线雕在莱芜锡雕上主要用于刻文字、装饰纹样等精细工作,线条细如发丝,均匀有致。

  2镶嵌:镶嵌锡制产品包括"镶"和"嵌"两个含义在内。镶即贴,不用挖槽,用木框或其他工具卡住,或者直接用胶根据不同形状、采用不同方法将纹样固定在表面。"嵌"则是一种需要挖槽的工艺。首先根据纹样的不同形状,在器物表面绘出外轮廓,用刻刀将纹样内的锡料挖出、铲平、打磨工整,再用胶水粘连在凹槽内,待其干燥后,用其他粉料填实虚空处,之后打磨、修整。镶嵌主要是在锡制品上填充或添加其他物质材料,如铜、玉、陶瓷、藤竹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原文出处:赵庆娣,刘冰,荆垲中.山东民俗文化中莱芜锡雕工艺的承续与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21(02):189-19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民俗学论文
返回: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