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最为重要,当时中国正值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造就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则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人。先秦时的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精神”,这种“传统精神”一旦形成,很难再被改变。于是在这两千余年的中国哲学史上,你会看到这潜移默化的规矩无处不在的身影。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因此退步,反而一直向文明的更高层次前进着。再看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时期到希腊化和罗马哲学时期,再到古罗马哲学时期,这三个完整的阶段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并且古希腊哲学对许多宗教的早期希腊化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西方哲学史上不容忽略的浓重一笔。
一、“无为而无不为”与“唯有理智最为可贵”的相似性
(一)哲学词语的论述
哲学是什么?这个词汇在许多人眼里既熟悉又陌生,人们常常形容哲学会用三个问题形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会到哪里去?”如同冯友兰所说的那样:“其实哲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对于宇宙,对于人生的反思。”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一点上,无论中西方哲学,都是如此。人们的精神理念往往是生活的支撑与信仰,这便也是哲学活动本身的根源意义。而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则是中西方哲学的开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中西方哲学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可是不论两种哲学文化在本土文化中的定义几何,如果想要让两者相互沟通,产生对话,旧必须在其中找到能够联系两者的媒介,这就是所谓的“格义”.也是这两种文化初遇时能够相互理解的一个必然过程,找到两者其中一些想通和相似的词语或概念,来表述彼此的学说。
(二)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
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是封建制度战胜了奴隶制度,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于是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思想随之产生,继而发展。而古希腊哲学则是由于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半岛的一些哲学家提出了世界根由的问题他们因反对过往流传的各种神话创世传说,认为世界的根由是由于物质性元素,如水、火、土、气等等元气形成的。以此,开始了西方哲学的起点。而后,苏格拉底的出现,使古希腊哲学更为璀璨,他坚定不移相信客观真理的存在,万物皆相对,而无绝对。他亦是古代希腊最为博学的学者。对比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产生背景,都在奴隶制时代诞生,而后延伸发展。
(三)两种哲学之间的理念
古希腊哲学中有个单词叫 λογοσ(逻各斯),它翻译过来的意思类似于理性,但却又不等同。如果用汉语中最准确的词汇来翻译,竟然是先秦哲学中老子的思想“道”字。巧妙之处是,这两个词汇都很少有人能用语言解释出来,却又可以认知到这种精神。《老子》中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不可名说的。道作为宇宙万物的真实本体超出了人感性经验的范围,语言对‘道’的界定只能是片面的。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也具有神秘色彩。它同样超出了感性经验的范围,想要认识它必须通过发挥理性的作用。
二、“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差异谈
无论是先秦哲学还是古希腊哲学,都是在围着“真”“善”“美”三个人生理想境界的重要范畴发展的,可是在不同的精神主导的作用之下,这两种哲学对于其三点的理解却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两种哲学文化关于“真”的见解
对于整体认知便从理性角度出发的古希腊哲学来说,这个“真”首先指的是“真实”,“真理”.在古希腊语中,有一个词是 aletheia,这个词最开始指的就是“去蔽”.将那些可以蒙蔽自身,蒙蔽视听的事物去除掉,所剩下的便是它的真实面目。
将那些主观的想法遮蔽,从客观的理论上寻找到真实的世界,这便是古希腊哲学中定义的真理。而相比之下,从先秦哲学的角度来说,“真”更相当于人的自身。一方面以人自身的血缘血亲为基础,来以此衡量“善”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则是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德的界定标准,而自觉的人会找到这个准绳,并以此为戒,仁义宽容。“人之初,性本善”,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亦或者法家,都有许多典故来证明人乃是真诚、真性的根本。
(二)二者对于“善”的见解
在“善”的认识上,两种哲学思想都意指着人们符合了一定的伦理规范的行为。但不同的是,先秦儒家认为善的源头是人性中所禀赋于天的良知良能 保存好人的善端,再由爱亲人推广至泛爱众。古希腊哲学中所肯定的“善”,却是跟人的理性认知中密切相关的,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眼中,认为“善的理念就是给予认识对象以真理并给予认识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而后,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里,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的存在。
(三)两种哲学对于“美”的见解
而在“美”的问题认识上,先秦哲学则认为“美”应该是一种万物和谐共生的相处模式,人与自然能够统一,万物苍生能够平等,使人保持一种平静和乐的心态,便是大美所在。又或者说,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状态。而古希腊哲学则是把“美”看成了一种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属性,把“美”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来,强调了人们对于“美”本质上的认识。以此来看,这两种哲学还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结语:
先秦哲学如同“水”一般,用诸子百家的哲学道理谱写了一本经验经,而古希腊哲学就像“火”,变动不居,风云不惊,用它客观坚定的理念,支撑着每一个人,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
自古常言水火不相容,可这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这二者若是能够放在同一平台上对话,便是刚柔并济,不失为一件好事。
中西方哲学的比较,是为了哲学观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发扬两种传统哲学中的优秀内容,改造其中的消极悲观不完善的内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理,在此会发挥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任中平 . 中国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不同特点及其起因初探 [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
[2] 穆晓霞 . 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想通的可能性论说-以道和辑各斯为例 [J]. 黑河学院学报,2013(10)。
丹斋申采浩(18801936)是20世纪韩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以主体哲学为根基的宁死不屈的抗日斗士、独具一格的历史学家、夙夜不懈的爱国作家。正如韩国近代著名作家洪命熹对申采浩的高度评价丹斋怀有惊人的彻头彻尾的朝鲜之心脏,丹斋就是民族魂的象征。若...
李觏,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是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年青时曾两次应举,皆不第;退而创办旴江书院,教书为业,并勤于着述,有《李觏集》传世;晚年经范仲淹、余靖等荐为太学直讲,教授至老。李觏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体会民间疾苦。他对现实有较...
引言在儒家视域中,舜因其恪守人伦之常和践履圣王之道而被尊奉为世人典范,孔子与孟子赞美舜的德行之处俯拾皆是,两者更是将舜所承载的道德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自觉。①传说舜年二十就以孝称名于世,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更是将舜的孝行列为首位。此外,舜...
就学术的角度看,知识与思想的二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思想即是知识,按照博兰尼的观点看,个人的意识、特殊的情感与神秘的体验都可以视为知识。他认为,个人知识是一种求知寄托,也正因为如此,它具有内在的冒险性。只有那些有可能是虚假的肯定才能被说成是...
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新的观念: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并不否认人有自然欲望之性,但他所强调的是,只有道德本性才是人最根本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尺,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因此...
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真是一个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概念。法天贵真思想既是庄子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庄子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贡献。庄子之前及与庄子同时代的典籍之中,极少讨论真字;直到《庄子》一书中,真字才开始大量出现。而通观《庄子...
1840年以来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西方的手下败将。在中华民族为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而浴血奋战期间,一种崇西、媚西的心态在一批人中潜移默化地滋生起来,它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流行。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
一、对自然的理性认识与人本思想的确立就在环境保护主义者列奥鲍德出版他的名作《沙乡年鉴》的同年,美国人口学家威廉福格特推出了他的《生存之路》,以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他所看到的包括英国、印度、中国等发达和欠发达国家所共同存在的生态危机状况。书中,...
人之生存是人类社会伊始之初的课题,探究人之生命的本源、意义、价值与目的是人类永恒的人文关怀。老子哲学包含着深厚的关于人之生存的思想内容与精神意蕴,因此以人的生存问题为主线来审视老子的思想是符合老子思想本身的品性与特质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伊川先生语》四: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7页)此即后世所谓小学、辞章、义理三学之滥觞.而义理之学,实包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