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战争观抒写
第一节 坚定的反战立场。
一、对军国主义及国家机器的控诉。
童年时期叔父军工厂以次充好的生产手段以及逃难路上妇女请求搭车所发生的一幕--尽管宫崎骏努力腾出地方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将她们带上,父亲却和伯父表示"坐不下了"而没有答应妇人的请求,这样的经历不得不使宫崎骏在人生中第一次对国家、对现实、对人性以及对社会公共法则产生了怀疑。这些怀疑被他埋藏在心中,直到开始将这怀疑与仇恨化为绘制漫画的动力,才真正得以被表达。战争带来的戕害从未远离,国内政治的腐败、国外政局的混乱、麻木而堕落的灵魂,使得集体无意识的陷入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困境,能够拯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宫崎骏在动画中刻画的那些贪婪、愚钝的丑恶嘴脸,正是对造成这种困境的罪魁祸首的控诉。
对这些控诉和声讨表现得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作品,是宫崎骏在 60 多岁时制作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也许同女主角苏菲变成老奶奶后所说的一样:年纪大了之后的好处就是比较不容易被吓到,这部影片较之宫崎骏其它影片中对于个人反战思想的表述显得更为热烈且直白,无论是影片大背景的设计、人物的形象塑造还是对白,都可以明确感受到宫崎骏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国家权力机构的指控。
影片开场几分钟之内就已经藉由市民的议论点出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一场持续不息的两国之间愈来愈激烈的战争;但是关于战争的起因电影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这是因为几乎所有战争的起因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同的只是政府一次又一次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被荒野女巫变成老太婆的苏菲,在战斗中化身燕与鹰模样的哈尔,被施了法咒变成稻草人的邻国王子,见过莎丽曼夫人之后而变成老年痴呆患者的荒野女巫,这些形象的塑造暗示出战争对于人的异化。最后大团圆的结尾也说明只有爱和和平才可以使异化的灵魂回归正途。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参加的战争是对冷漠而混沌战争的隐喻。哈尔和众多士兵一样,被迫参战至筋疲力尽,政府却毫不在乎士兵的性命。影片中不论是哈尔、苏菲还是火魔卡西法,都用语言或行动表达过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贪得无厌的王室的控诉。卡西法作为火之恶魔,说过他最讨厌的就是"火药的火",因为他们"根本不懂礼貌";哈尔谈起战场和战士,那些被过往征召去参战的不过是"变成怪物的次等货"、"连哭泣也忘了";当哈尔变身成为国王时说的那些"我不想用魔法来赢得胜利"、"魔法保全了皇宫,却使炸弹都落在周围的民宅",这些才是宫崎骏所希望的领导阶层所真正考虑的吧,然而下一秒真正的国王走进来,手舞足蹈地表达着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期盼和决心,这是怎样的讽刺啊;苏菲在港口看到战败的战舰归来摇着头说"我不喜欢看这些",也说过"国王不是应该为国民着想么"这样看似充满希望实则掩藏不住失望的语句.哈尔掠过硝烟弥漫的夜空、化为大鸟孤身奋战的身影,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高尔基那只高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海燕,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辉煌、那么的义无反顾!哈尔独自在火海中奋战的坚韧,苏菲对莎丽曼夫人质疑的勇气、逃荒的人民、麻木的战士……这些镜头并没有持续很久,却代表了宫崎骏对欲望膨胀、玩弄权势、争强好斗的国家机器最为严厉的声讨与控诉。
不止《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其他的动画电影诸如《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风之谷》、《天空之城》、《红猪》、《幽灵公主》中,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刻画和塑造了这些阴暗冷酷、唯利是图的国家机器。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国家机器总是扮演着阴冷阴暗、唯利是图、愚不可赦的反面形象。动画片中那些军国主义的自大狂妄图征服世界称霸宇宙,为了满足个人过分膨胀的欲望而不惜对人民对生灵进行戕害,他们广发战争、相互掠夺、伤及无辜,最后却把自己把人类逼到了末路穷途,《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中的卡里奥斯特罗、《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法师莎莉曼和国王、《风之谷》中的女皇夏奈和贝吉特将军、《天空之城》里的慕斯卡、《幽灵公主》里的和尚无一不是如此。宫崎骏动画电影中之所以塑造了这些人物形象,正是他对这些军国主义的战争狂人、国家机器发出的批判与指责。
二、对战争中人民处境的同情。
有着"诗人艺术家"称号的宫崎骏,在表现战争主题时,其动画电影中经常可见华丽而壮大的战斗场面,繁复而极具想象力的机械,还有一位勇敢正义而孤独的英雄,但对于战争过程中人民所处的状态着墨并不多,通常都是用几幅触目惊心的残败场景或是人民被迫逃难伤亡惨重的情景来表现。一方面是因为宫崎骏想要通过这样震骇人心场景来警示我们战争的惨痛,严厉谴责那些永无止境的野心家;另一方面也同儿时逃难中的那一幕有关,就如前文所言,宫崎骏想要做的是"故事里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说出'让她上车吧',而不会因为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做就放弃"的动画电影,因此重心更多地放在对这样一位既悲观冷静地认清现实、又不会轻易放弃希望的理想主义英雄的塑造上。
与宫崎骏同为吉卜力工作室领军人物的另一位动画大师高田勋,以清晰细腻的生活感与安静朴实的戏剧效果着称,他在 1988 年执导的动画电影《再见萤火虫》所讲述的正是在战火纷飞的二战年代,一对普通的兄妹所遭遇和感受到的冷漠与温情,为我们再现了处在战争中的平民的伤痛。14 岁的清泰与年仅四岁的妹妹节子,在 20 世纪 40 年代美日战争时期,因为一场空袭而失去了父母和家。
战争年代的物资贫乏将亲情剥离只余冷漠,兄妹俩人投考远方姑姑未果后,清泰毅然带着妹妹躲到山脚废弃的防空洞中,靠偷取食物勉强维持生存。长期恶劣的生存环境终于致使年幼的节子疾病缠身,最终在一个倾盆大雨的夜晚安静的离开了人世……电影开始在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中,又在一片忽明忽暗的萤光中结束,安静、恬淡中满溢令人窒息的悲凉。无须多言,这已是我们应当结束战争的最好证明。
清泰和节子的故事是对战争时态下人民生活最直白的映照,冷漠的人心、麻木的感情、无意识的戒备状态,战争残酷的恶行与兄妹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再见萤火虫》正是高田勋导演想要站再平民的角度上去看待战争,表达对爱对仁义以及对和平的歌颂,以此来升华出反战的主题。不过,若说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这么多部动画作品中,哪一部的争议最大,那么非《再见萤火虫》莫属。无疑它是感动的,其反战以及呼唤和平的精神也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但是它也触怒了相当一部分以历史以民族角度去评价它的观众,原因就在于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损失最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日本则是对很多国家都犯下罪行的法西斯之一。尽管该片确实赚足了观众的泪水,但这种与政治打擦边球的暧昧态度也会让人嗤笑:原来日本才是二战最大的受害国。显然高田勋并不想牵扯到政治问题,只是想单纯的从平民立场上指控战争的罪恶;然而影片背景毕竟联系到二战,也就不能不触动这根敏感弦,不得不说他在影片中对于战争责任和战争的思考处理得有些过于暧昧,令人无法捉摸他是反对战争本身还是反对战争的后果。不过高田勋试图站在全人类的宏观视角上表达反战情怀的出发点,仍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
第二节 矛盾的战争责任意识。
一、对军国主义的积极反思。
作为出生于二战时期的日本并深受这段战争影响的动画艺术家,宫崎骏在动画电影中所表达的战争观,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与此同时反思与责任也是其重要的一面。
正所谓"艺术没有国界之分,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个体受国家的制约与保护,因而对自己生存的国家或集体的感情也是人类最为普遍而深沉的一种情感,但当这种情感被集体性的有目的性的煽动之后,其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来说就是这样:"在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是利用日本人民的国家主义感情,以'大东亚共荣'、'帮助亚洲兄弟赶走西方殖民者'为名,发动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战争。像'大东亚共荣'、'帮助亚洲兄弟赶走西方殖民者'、'大作为兄长的日本有必要帮助作为弟弟的中国树立正确的国家态度'这样的奇谈怪论,在其他国家的人们听来完全是可笑又莫名其妙的,但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确有不少日本人真心相信这种论调。"在二战后通过动画和漫画艺术形式进行战后反思的艺术家并不少,然而大都将矛头指向广义的战争、现代国家制度和国家机器的罪行上,如《怪医秦博士》、《玛丽亚等人的勋章》等等。实际上国家主义并不等同于军国主义,国家毕竟不等同于不断的战争和纷扰,人们真正应当反省的是军国主义,尤其是在二战中犯过深重罪孽的日本。因此,如果仅从反战、反国家主义的角度来表明自己的战争观,这样的战争观无疑是暧昧而浮泛的,必要且必须的应当是正视自己的民族史,接受沉痛的过去,并对军国主义所犯罪行做出深刻反思和痛烈反省。
令我们欣慰的是,对于现代日本这种极具攻击性和侵略性的军国主义能够给予正视并做出反思的艺术家并不是没有,事实上,宫崎骏就是一位。虽然其力度和深度还没有达到我们期冀的高度,宫崎骏在自己的一些动画作品中确实的做出了比较诚恳的反省,这在现代日本艺术家当中已属凤毛麟角。1986 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天空之城》就是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对自己民族所犯的不堪罪行痛切反思。
宫崎骏在《天空之城》中又一次将纯真留给孩子,将世俗的不堪和沉重的思考留给浑浑噩噩的成人。男孩巴斯和女孩希达在飞行石的牵引下相遇了,与此同时,有着高度文明和无尽财富的天空之城拉普达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传说。代表普通人民的巴斯和希达,天空之城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是美好的向往、进步的希望,一个被放弃的天堂家园;代表国家机器的军队则是对战前日本皇军的讽刺,与海盗婆婆一起刚好凸现出战争情境下人性中的恶与善的对比,天空之城在他们眼中等同于数不清的金币和宝石,是可以暂时填满他们不知餍足的欲望的神秘宝藏;阴谋家穆斯卡正是对军国主义势力的影射,在他眼中,天空之城是先进的文明高度发达的科技,这都意味着它将成为统治世界最好的武器。天空之城的毁灭过程,是纯真善良的巴斯和希达为了保护人类世界不受伤害,也避免拉普达被邪恶势力所利用,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过程。"希达和巴斯一起念出毁灭之咒'巴鲁斯'的一瞬间,代表着战争、暴力、黑暗的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黑色半球体迅速崩溃、瓦解了。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如此可怕呢? 是人民的力量,是人民希望和平的力量,只有人民的力量才能将之摧毁。"这不仅是宫崎骏所代表的普通民众拒绝战争的心声;更是对军国主义的极端分子们的警告:如果一意孤行,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被毁灭的结局。
选取穆斯卡作为军国主义势力的影射,也是宫崎骏针对军国主义对于个体残害的一种控诉。想毕童年的穆斯卡同巴斯一样单纯,目光纯净心思简单,终日的幻想就是希望可以去探访传说中的美好之境;而之后的成长却在各种"精英教育"、"军国主义行事"等思想的熏陶下,扭曲的认识了现实的残酷性,终于将愿望变成欲望,自己亦成为军国主义操控下的又一个傀儡。影片接近高潮时,少女希达站在拉普达王座面前对阴谋家穆斯卡说:"什么王座,这里是我和你的坟墓。亡国只是大王还活着,真是太好笑了!"在日本这样一个把天皇看作至高无上的国家里,宫崎骏借希达之口讲出的这样讽刺的话语,正是为整个现代日本敲响震人心魄的警钟。
二、只想忠于自己的梦想--对战争不控诉、不鼓舞。
2013 年 7 月新上映的宫崎骏动画电影《起风了》可以说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宫崎骏作为一个一向以反战立场着称的动画人却对杀人的战斗机和战列舰无比痴迷,甚至以日本二战时期做出极大贡献的零式战斗机设计者为原型,向其致以极高的敬意,简直是对罪行的鼓励;另一方面在动画片的上映之后,宫崎骏本人也发表了日本应对以往历史罪行道歉以及不能随意修改宪法等言论,日本的右翼保守派和其拥护者认为电影传达了和平主义的信息,愤怒的指责宫崎骏是"左翼"、"叛日者".然而,种种争议并不能消减这部优秀动画作品的迷人魅力,得益于矛盾性在这部极具个人化色彩的作品中的突出,《起风了》荣获第 41 届动画安妮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动画提名,第 31 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第 86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等多个奖项和提名,也是使宫崎骏第一次看自己的动画电影看到流泪的作品。
《起风了》是根据日本二战时期零式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的人生事迹和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天灾人祸的动荡年代,地震、战争、饥饿、疾病的阴影无法遮挡一个平凡日本少年心中闪耀的梦想与希望。
少年堀越二郎时常做着关于飞行与飞机的梦,甚至在梦中与自己崇拜的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成为朋友。在恐怖的地震中,二郎邂逅了此生的唯爱--菜穗子。成年后被称为天才的二郎如愿成为飞机设计师,和前辈同侪共同努力,全身心投入的提升飞机性能,学习欧洲的先进设计。然而时代背景却让他的梦想充满矛盾,他也一度被政府追捕,躲在逃避战争和现实的避暑山庄,但是最终他唯有打造着融合了梦想和杀人属性的机器,看着自己的梦想变成一具又一具的残骸,在疾风中努力生存。"生存"作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永恒主题再次被诚挚的呼吁,又一次在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男女主人公身上真切的体现出来。
战争的本质都是带有掠夺性的,它的残酷性和毁灭性是不容许有第二个声音的质疑的。尽管我们都知道战争并不能怪罪科学家,正如我们不能埋怨诺贝尔发明炸药、核能源研究者开发核武器一样,我们亦无法因为战斗机在战争中造成的破坏而谴责飞机设计师,但是不得不承认,科学研究确实是残酷的,其残酷正在于亦正亦邪的中性属性。薛燕平在《世界动画电影大师》曾提到宫崎骏的一段话:"……我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纯洁的。我们一向认为机器是没有思维、没有心脏的,但实际上恰恰是人类赋予了机器心脏……".
这点同《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宫崎骏其他动画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异曲同工,热爱机械的梦想永远无法摆脱对科技力量的担忧与批判的阴影,文明的进步总是弥漫着浓厚的悲情色彩。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下,生存是残酷的,理想是残酷的,甚至于爱情和人性都变得格外残酷。影片中二郎的爱情同菜穗子的生命一样短暂易逝,每一次的见面与诀别都是坚决而理性的,不得不让人叹服于日本人性中忍耐果决的一面。事实上,堀越二郎在整部影片中都表现出一种冷静镇定的个性:当他看到日本技术落后于德国 20 年而遭到奚落,他也梦想着科技强国,让国家有尊严的立足于世界之林,但他并没有将这个决心其发展为军国主义的狂热;当飞机终于试飞成功,他也并没有其他人那般激动,反而有种担心这成功即将引来的后果而怅然若失。
影片结尾时,当二郎在梦中与卡普罗尼再度会面,面对的却是一片"死亡的土地",仿佛战败后一片废墟的日本。卡普罗尼说"这是我们的梦想王国",二郎却觉得是地狱,卡普罗尼说"不过也差不多".宫崎骏曾表示,卡普罗尼对于堀越二郎来说正如同浮士德背后的梅菲斯特。即是精神导师,又是心中执念的魔鬼。堀越二郎看着自己竭尽所能创造的梦想最后变得支离破碎,耳边只有已逝去的菜穗子最后的叮咛"活下去".
这是一部充满了风的气息的作品,至于动画电影中展现的模糊不清的矛盾性,宫崎骏曾在企划书中就电影意图做出过这样的解释:"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然而更多人认为宫崎骏在电影中表现了一种安静却深沉的反战态度,正如电影中开篇和之后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风起,唯有努力生存".这句出自法国诗人瓦雷里的《海滨墓园》的经典诗句,烨伊将其译为颇有中文诗歌韵味的:"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其中意味似乎更能体现:飞行,就是一个被诅咒的梦想。
三、对战争性质的模糊界定--"无义战"思想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所有的战争其性质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幽灵公主》、《风之谷》这类影片中人类为了谋生、神灵为了守护森林、贪婪的当权者为了欲望而彼此进行的战争,还是《哈尔的移动城堡》这类无休止的两国征战,在宫崎骏看来其本质都是"不义的战争".战争本身就是政治的角逐,是统治者实现其政治企图的强有力的手段,对此宫崎骏曾得出结论说:"只要战争开始就没有公正可言,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是人类丑恶本性的上演"1.他在动画电影中不止一次的表现出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忧心忡忡,因为"无义战"最终的结果就是人类自取灭亡之路。
杨晓林在《动画大师宫崎骏》一书中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无义战"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他在书中曾提到,宫崎骏对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政府的看法就是"很像二战中的日本政府",因为他们"把士兵扔在一个孤岛或者荒漠中而不为他们提供任何供给,然后告诉士兵:你们现在就只能靠自己了",并且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参加的战争,几乎就是对这种混沌战争的隐喻"."无义战"的思想,蕴含着的是对和平、对宁静、对充满爱与希望的理想世界的渴望,几乎每部动画影片都以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尾印证了这份渴望。《风之谷》里,谷民与王虫的矛盾最终被娜卡乌西用爱所化解;《天空之城》中,引起政府出动了大批军队的天空之城拉普达,最终由希达和巴斯一起念出了毁灭之咒将所有引起欲望和战争的拉普达文明的痕迹化为灰烬;《哈尔的1种"梦想消失的边缘"的状态,一方面悲观的看清现实的残酷,甚至敏感地预测到长此以往之后将会酿成的悲剧;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放弃仅存的希望,坚信星星之火依然可成燎原之势。从这种角度来说,"无义战"既是使梦想消失的原因,又是坚守最后一息梦想的动力源泉,因为宏观说来如果可以阻止"无义战"的继续发生,人类就可以迎来真正的和平。
但是历史并不是只以全人类的角度行进着的,而历史上也确实存在非正义的侵略和正义的抗争。我们知道,"无义战"的说法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这既是他的历史观也是他的政治观,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此没有合乎义的战争。但是当我们今天再次说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我们衡量的标准已不再是孔孟时期"由什么人来发动"的标准,而是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何;同时,文明进程的脉络告诉我们,"即使发现前身并无一个正义公平而言的过去,也不可以放弃对身后那个公平正义的将来的憧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绝不能用"无义战"的笼统说法涵盖一切战争,否则一旦去掉了基本的公平正义的预期,人类社会也将土崩瓦解。
国际社会上那些所谓"道德不过是弱者武器"的言论,本身就是以小国心态狭隘的揣测,只有把道德看作强者的自制,才是一个泱泱大国应有的神情。如果不能够从道德从人性本身出发,甚至都不能够对于正义和非正义做出定义的话,反战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人性也会堕落到更加不堪入目的地步。
正因为如此,面对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无论从情感上、从道义上还是从史实上,任何人都不能简单地把他涵入"天下皆无义战"的理论中。这不仅是现代日本对于本国曾经不光彩的历史回忆的遮掩,更是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漠视,虽然那些普通的日本百姓同样在战争中遭受苦难,二战后出生的日本国民也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与二战及二战中的日本毫无瓜葛。历史学家家永三郎曾在理论上对于日本的国际国内责任、行使国家权力之人的责任以及非权力位置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日本国民的责任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那些几乎被剥夺了知情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其身心经常处于统治权力下的大多数国民,从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来看,他们是受害者的一面为多,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只要他们是日本人,他们就要承担主动加入日本国家的加害行为或未能阻止加害行为的责任。对于日本国家,他们作为受害者有权追究权力行使者的责任;但对于遭受日本国家侵害的原殖民地各民族以及被侵略的各民族,在加害行为这一点上,他们至少负有道德意义上的连带责任".而对于没有经历过二战的战后现代日本人民,一样应当正视过去的历史,对于日本军队残酷暴行进行反省表示谢罪,建立"战后责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抵制以'自由主义观史'为代表的种种'历史修正主义'思潮","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正视历史,反省过去,才是避免历史重演的最好办法。
摘要人类关于生存的思考与质疑已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战争无疑是关于生存问题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对于战争的思考和研究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反复表现。动画作为一种通俗的大众艺术形式,其利用色彩、线...
一事实上,所谓的美国电影从来都不是一个地缘性的概念,从上世纪初至今,美国电影不但在拍摄题材上广泛涉及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素材、吸引汇聚了全球电影奇才的创作才华,还现实地将其融资、取景、拍摄、后期制作、以及最后的放映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地。故而,说...
反战电影作为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一,在重现战争场面、塑造战争英雄和对战争的反思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无论反战电影的视角是在于着意弱化战争,还是为了昭示战争对于人类文明的破坏,我们都可以将反战电影看做是在用战争的名义写诗。这战争可能是正义之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