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励志喜剧《录取通知》(英文名“Accepted”)是导演史蒂夫·平克(Steve Pink)的处女座。史蒂夫虽然是第一次做导演,但早已凭制片人和编剧的身份在好莱坞的喜剧界家喻户晓,并且背后全部是喜剧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帮助他,所以这部电影拍摄得比较成功,获得2007年美国青少年观众票选大奖。这部片该搞笑的时候搞笑;该煽情的时候也还是要煽情;该励志的地方还是很励志。一部有点夸张的校园喜剧,但是看完了笑后可以体会到的超出电影本身的欢笑,这不光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教育启示。
整个影片的情节围绕着困境——挣扎——反传统——矛盾——煽情——被接受。这样的故事不算新颖,但是这样的线索较能讲述出主人公巴特比创办南哈蒙理工学院(“S.H.I.T”)的曲折。巴特比被无数大学拒之门外,面对父母的压力,和班上其他几位有相同命运的落榜生聚在一起,迸发出了一个创意——既然没有大学要我们,干脆自力更生,创办一所大学,自己录取自己。可是他们在刚开始时把伪造大学的工作做得太过于“美好”了——从各地赶来的好几百个跟他们一样,被无数大学拒绝的男生女生站在了“南哈蒙理工学院”的门口,要求加入这个总共只有一座二层小楼的大学学习。面对着旁边正规大学学生蔑视的眼光,巴特比和他的朋友们在这条造假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开始不断地完善着这个大学的功能,同时与那些慕名而来的学习者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努力地把这座假冒伪劣大学变成一座合法理想的大学。
1、 大学的含义
电影中巴特比这帮毫无经验的高中生如何让一座假冒伪劣大学最终变成一座合法的大学是整个故事精彩之处。在这里,不禁让我们联想起大学的含义。何为大学?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认为大学“university”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 的地方,他倡导的是自由教育,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理智训练发展人的理性;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批评家和改革家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认为,大学是国家民族灵魂的代表,鼓励大学与现实世界保持接触。
大学要想发展,就要为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提供独特的、适宜的环境;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何塞·奥尔特加(Jose Ortega Y.Gasser)倡导了“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普通学生,大学的任务是把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专业人员,但并非要把他们都培养成为科学家。
不同教育大家对大学的不同理解、不同要求构成他们心中各自理想的大学因素。万变不离其宗,大学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它是一个塑造学生灵魂的地方,给学生真正的自由,使他们成为有激情、勇敢、自信、独立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健全的人,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学生向往的地方。
在电影中几名高中落榜生为了“不落榜”创办了“南哈蒙”大学,一所从原精神病院废墟建起来并改造发展成由学生个人设计个性化的宿舍、大教室、激情澎湃的舞会、魅力四射的滑板斜坡、耳目一新的游泳池等设施组成的校园。在那里,学生即教员,教员即学生,没有官僚等级浮夸之风,没有课程学分的压力,有的只是散发不尽的自信和激情。正如巴比特最后所意识到,国家定义大学为是很多人怀有共同愿望的高等教育。所以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不荒唐,也并不是只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了“南哈蒙”的每个学生。他们这所大学虽然另类,存在种种问题,但是靠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信,让他们尽其所能勇敢的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激情,最后在听证会上才得以打动法官,再给他们一年的试验期,把大学继续办下去。
2、 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2.1 对学生的认可
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把这群高中毕业生划分成了两个阵营,被录取的兴高采烈,全家为荣;落榜的则垂头丧气,处于绝望。谁能来拯这些绝望孤独的人群? 巴比特和他的朋友当初创办“南哈蒙”时,也只是想解决他们几个人的问题。但是有一天有个男生来敲门说我来这所大学报到,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们都被录取了,然后镜头拉高,延伸,看到小小的学校门口密密麻麻站满了人。那些密密麻麻的人一眼扫过去各具特色,摇滚歌手,滑板高手,各式各样的男生女生,心底里都想上大学的,都想得到认可,来保护自己的尊严和信心。
“一所大学的好坏取决于他所拒收的学生数目”。正牌“哈蒙”大学的校长秉持着这样拒绝和打击学生的观念去提高他们学校的档次。 与之观念形成鲜明对比是那一段:当巴特比准备道出实情,解散学校时,一位新生说“当我被录取时,我父母说第一次为我感到骄傲。”这时全场爆出一片雷鸣般和着眼泪感天动地共鸣的掌声。巴特比接着问他们“多少人有申请其他学校? ”全场的人都举起了手。他再问“多少人如愿以偿?”全场却鸦雀无声。那是一片被人遗弃在喧闹街角的孤独沉默,那是一片令人心疼不已而又不知所措的沉默。Bartleby决定起来,把遣散大会变成迎新大会,接受这些同样遭遇的人。“难道我们就没有被认同的机会?在南哈蒙,我们会对你们说可以,会对你们的愿望说可以,会对你们的梦想说可以,甚至包容你们的缺点。欢迎欢迎你们! 找个房子,找个朋友,把握自己,我们不会插手。欢迎来到南哈蒙理工学院!”这些正如电影的英文名“Accepted”一样,有两层意义,一个“被录取”,另一个意义则是“认同”或是“被接受”,首先他们被这样的大学录取,接着他们在那里找到自己,认可自己,并让社会接受他们。
2.2 迸发激情和创造力的沃土
当巴特比的到他的心动女生莫妮卡(Monica)——哈蒙大学的优品生,到南哈蒙大学来找他的时候,她感觉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在她面前的校园和学生呈现出一派自由、富有活力和激情的景色。接着巴特比把她带到一张硕大的白板面前介绍道:“这是个新花样,我们自己建设教室和课程,只需要我们把它们写在白板上。”学习就像是去一个大型的教育超市购物一样,在超市里挑选感兴趣的课程,完全自由,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再也不受学分制的束缚,没有考试、论文或是要求阅读量的条条框框,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是这样的课程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在最后的听证会上,当法官提出质疑时,南哈蒙的同学们都踊跃地站出来进行解释 “:在散步和思考课中我们在减压的环境中思考人生要做什么;202是门艺术课通过调查个人经历发现自身才华;滑板234建立斜坡教我们工程、物理和空气动力学; 摇滚222听音乐思考抒发对迷失一代的担心,同时摇滚到死……”在南哈蒙,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老师,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课程,发挥自己的特长,是教员同时也是学生,充分诠释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在完全随心所欲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潜能和激情都被完全的释放出来! 在南哈蒙,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房间,这里有校刊、吉祥物、激情澎湃的派对……难以置信这一切创自于一个假冒大学的这些学生们。在全剧最后高潮听证会上巴特比的精彩演讲让大家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南哈蒙无论你是否喜欢。它是事实。不需要老师,教室以及虚浮的传统或者金钱来学习。只需要大家有着提高自己的愿望。这在南哈蒙已经拥有。所以你们继续标榜你们的规则,拒绝我们,打击我们,做你们想做的。这一点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会停止学习,也不会停止成长。我们不会忘记在我们的土地上灌输的理想,因为我们是南哈蒙的主人;我们也一直都会是南哈蒙的主人。”
3、 结束语
巴特比这帮假冒大学生颠覆了美国的传统教育机制,但最终却能得到法官们的批准。这样的故事结尾似乎有点偏离现实,过于理想化。 如果换个结局,S.H.I.T.没有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学生们都被遣散。但是无论怎样,学生们在S.H.I.T.的时光让他们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社会大众的衡量标准,而是自我的认知以及对生活的热情。“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创造了”。南哈蒙大学最让人向往的地方在于它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自由,富有激情、创造力。大学其实是个服务行业。它给我们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读书,体验世界,寻找生活的真谛,探索内心的悸动,开掘自身的潜力,这才是大学,激情和创造的发现地。
参考文献:
[1]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6.
[2] 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一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7-41.
[3]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6-60.
电影《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经典同名长篇小说。故事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以田小娥与三个白、鹿长辈(族长白嘉轩、乡约鹿子霖、长工鹿三)之间的是是非非及其与白、鹿两姓子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叙述主体,描绘了白、鹿两大家族祖...
当毒品开始侵入更多人的生活,不再是印象中的流氓、混混的专属物时,它带给社会将是巨大的灾难,尤其是毒品侵害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这种悲凉异常突出。《毒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庞大的毒品之网,让人看后只觉得心有余悸。究竟影片是有什么魔法...
电影《时间机器》是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乔治威尔斯(GeorgeWells)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影片由西蒙威尔斯(SimonWells)执导,盖皮尔斯(GuyPearce)主演。影片讲述了大学应用机械工程系青年教师亚历山大哈迪根博士在一次约会中遭遇抢劫,深爱的女友...
从1930年代美国银幕第一次出现中国题材电影浪潮之后的80年间,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做多元电影题材的尝试,电影时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美国政治的温度计。20世纪末的政治大变动为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安娜与国王》恰是这一背景下好莱坞华语题材电影的又...
小说《崩溃》(ThingsFallApart)尼日利亚裔美国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ChinwaAchebe)的代表作,1959年发表后立即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至今,本书在世界的销售已经超过1100万册,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难持守,世界上...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电影改编需要重新建构适合其美学特质的诗性传统.而艺术诗性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美的艺术形式,如电影中生动美丽的艺术形象、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清新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呈现.儿童电影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
现代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愈发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高科技,大制作,高投入,电影创作上跨国或跨地区合作,已成为欧美电影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一个特色标签。但在这些光影背后,欧美国家的电影无论在历史背景、本体的艺术表达、观众的...
一、介绍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故事发生在1953-1954年期间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影片讲述了一位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艺术史女教师凯瑟琳和女学生们,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如何通过摆脱男性强加在她们身上的身份天使和魔鬼,...
摘要盘点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电影创作者跨越了特殊时期意识形态思想倾向的约束,以传播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为己任,传承延伸大陆电影艺术精华为责任,将镜头对准当下流行文化与娱乐元素,以不同与往时的青春回忆为主线、隐含观众,通过拍...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拍摄的时间整整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陈凯歌的导演梦在《霸王别姬》之后起起伏伏,甚难出彩;哥哥张国荣斯人已逝,百转千回的程蝶衣只能在银幕上反复品咂;2008年《梅兰芳》的上映让影界认为陈凯歌想要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