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

电影《罗马假日》对追求自由的探索与美学赏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8-19 共3137字

论文摘要

  1 存在自由和人性自由的简述与联系

  存在自由指主体存在所获得或享有的自由价值与自由权利,即人于社会中存在被确认或被赋予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权利.存在自由价值往往体现和具体化为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中的各种自由权利,并且存在文化、历史、种族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西方自由主义的人权强调的是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

  人性自由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类本质特征的自由,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它是本体价值的自由,是由内在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所产生的自由人性.人性自由唤醒的是人类天禀的高尚质朴与生命质感,强调基于自然人性的全部丰富情感与个性、始终保留超越物质权利生存而体现人性内在放逐与超越所带来的愉悦与享受,从而使人生获得精神与灵魂的升华而非物质( 功利) 的满足或者权利的占有,因而它是人性自由的而非存在自由的,是美学自由主义的而非权利自由主义的.它表现为一种审美理想与情趣---精神自由.

  存在自由与人性自由是统一与矛盾的.存在自由与人性自由作为人类自由价值母题的两种言说方式,二者既是统一的,更存在着现代性的深层悖反矛盾.其统一性体现在,人是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各种社会关系的体现,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越高,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范围与程度也就越高,所以人性自由的实现同时又依赖于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存在自由与人性自由又存在着人类现代性的深刻悖反矛盾,体现在人类原初天禀的终极追求和特殊化、多样化个体生命的现实诉求上.社会共同体秩序规范内在地需要一体性和秩序性,需要自然、人类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文明所依赖的外在强制规范力量又不可避免地抑制与约束人类的类特征本质的原初真实,即存在自由价值作为人类主体地位确认的文明符号,本身又抑制与约束着特殊性、多样性的人类类特征本质,所以有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之说.

  2 电影《罗马假日》对追求自由的探索与美学赏析

  2.1 影片的时代背景 进入 19 世纪后,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封建社会文化对人类精神的束缚逐渐松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妇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子相等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女权运动开始萌芽.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在二战结束后,进入了"现代女权运动"时期,女权运动在 20 世纪70 年代达到高潮.而这部影片的拍摄时间是 1953 年,正处于"现代女权运动"时期."女权运动"绝非仅仅只是身体上的解放、权力以及地位的解放,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解放,而且这种思想解放不是简单的话语权与自我意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女性能够有着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权,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影片中,赫本饰演的是一位王室的公主,是未来的王室继承人,这样一个角色,正是代表着女性获取着统治权的象征.这正是一种对女权解放的象征.

  2.2 以公主悲剧的身份来突显对自由的渴望,体现了悲剧美 公主安娜,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身份.她注定不能像一般女孩那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出生就背负着责任,可又有谁理解她,包容她.虽然身份高贵,有美貌,有地位,有财富,但是她讲的每句话、穿的每件衣服、要不要收下赠送的礼物、和睡前必须的牛奶和饼干这些小事情都得听从安排,她失去了自由、快乐、爱情,这些都不停地折磨公主善良、幼小、纯洁的心,公主的美和现实的丑产生强烈的对比.

  看着公主的悲伤,我们不禁为其伤心,同情、怜悯油然而生.但公主的单纯、善良、可爱、俏皮,都体现了从骨子里渴望自由.她把脚从高跟鞋里取出以缓解酸痛感、向往裸睡、看窗外百姓跳舞和对日程安排的歇斯底里等等,体现了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是她对现有生活单一、枯燥、束缚无声的反抗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公主不安于此、追求自由的希望.我们并不会因为它悲剧的身份而就此悲观,即是从悲剧中发现了美,从悲剧中找到了信心和希望.悲剧美在此处就悄悄的萌芽了.

  2.3 通过以喜映悲的方法,用公主的逃离来诠释对自由的追求 公主安娜不堪束缚,偷跑出来,正是对其不满、压抑的生活的一种有声反抗,她对自由的追求之路也就此开始.她换上了简洁大方的衣服、睡在马路上、认识了记者乔、买平底鞋、剪头发、坐在广场上吃冰欺凌,之后的第一场抽烟、骑摩托车在街道横冲直撞、与"黑衣人"打架等等一系列可爱滑稽的喜剧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公主的可爱与俏皮.在这 24 小时的逃离中,我们见到了公主发自内心的笑.对做这些不合符公主形象的事情来说,安娜却觉得非常的兴奋与幸福.我们看到公主那动人的笑也幸福不已.但另一方面,从喜剧的情节中又让我们看到了悲剧的一面.正是因为安娜公主长期的被束缚和压抑,长年的繁文缛节和被人安排使她极度的渴望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解放.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更何况是一个懵懂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女孩来说,向往自由更是她本质力量的表现,但现实社会就这样无情的把它压制了.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在清醒还是不清醒,安娜的一句"thank you"将喜剧与悲剧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既看到了她的美好又看到了她的痛苦.这样悲喜交加的影片才更为丰富和精彩.席勒认为",悲剧和喜剧都抱定给精神提供自由的目的,但是喜剧借助于道德的冷漠来达到这个目的,悲剧则通过自律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在此处,以喜剧来映衬悲剧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2.4 以公主的改变来揭示人性自由,体现了崇高美 经过了 24 小时的释放,安娜不得不重新拾起自己的责任,与心爱的人分开,回归王室,做回自己的"公主",不禁让人叹息,如斯佳人,就要被深宫所囚禁,那顶皇冠与她显得如此不协调.不过,这正是影片的另一个小高潮所在,她虽然回到了王室,但经历过这 24 小时之后,安娜却发生的变化.她对管家的态度、拒绝了牛奶和面包、在新闻发布会上阐释自己的见解,以及出乎管家们意料之外的和众记者握手,这些小小的细节,无不体现出她的蜕变.虽然身份的原因她不能得到彻底的自由,但她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一定自主的空间.这是对自由的更深层理解,是精神的自由,即人性自由.

  席勒说过"人在赋予物质以形式的情况下,而且只要人赋予形式,物质的作用就侵害不了人;因为任何东西都不能侵害一种精神,除非是那种夺去了精神自由的东西.精神给无形式的东西以形式,从而表明它自己的自由."正是安娜理解了这种精神的自由,深化了对自由的追求,才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幼稚走向成熟,崇高美也就此产生了.

  3 结语

  影片表现了安娜公主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是从存在自由到人性自由的转变.一开始,公主希望与追求的是随心所欲.出逃后的一些行为足矣见证她对存在自由有多么的向往.但要面临和自由生活说再见的时候,她明白了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上."公主有自己的责任,她要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负责,她的爱与自由也只能是精神上的,从而就上升到了人性自由.这种自由是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所制约的.

  所以作为 21 世纪的我们来说,更应该理解自由的深层含义,应该学会做一个社会的自由人.法制与道德规定着我们的行为,但思想、精神的却是开放与包容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也不会总是向着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但精神上一定要做到最好的解放,做到思想与行为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琼《.论存在自由与人性自由》[J].湖南:长沙大学学报,2009.11.

  [2]修倜.喜剧美学:从"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由康德到席勒的理论推进[J].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3]汤玫英《.罗马假日》的美学意蕴[J].吉林:电影文学,2010.9.

  [4]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2004.3.

  [5]赵伯飞.美的哲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