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

电影情节中感动心灵的元素因子挖掘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22 共5012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自上世纪 20 年代电影技术从无声走向有声以来,电影艺术在全世界呈现出了一种创新无限、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然而,仔细观察这繁华似锦的背后,就可发现,有一些电影放映后,使得观众热泪盈眶、群情激愤;有一些电影放映后,使人心惊肉跳、冷汗淋漓;有一些电影放映后,则使人意犹未尽、浮想连翩;同样,也有一些电影放映后,使人如同嚼蜡、乏味催眠。

  是什么缘由导致了不同电影的效果会有如此大的反差,究其实质,是电影艺术的展现,是否与人们的“心”

  产生了共震,是否与人们的“情”紧密相关。然而,在千姿百态的现代电影艺术中,哪些艺术技巧和方法能够触及人们的心灵,感动人们的情绪,激起人们的思索?实际上,只要从众多的电影故事的演绎过程中,认真观摩电影制作者的情节构思,细细品味其中的艺术元素、故事主题并予以总结,就可发觉现代电影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煽情因子,这些艺术煽情因子其实包含了心理学、美学和其他人文、民族传统等社会学的文化内涵,如何分析和挖掘那些电影情节中感动心灵的元素因子,无疑对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感动心灵的艺术元素分析

  电影艺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娱乐需求,后来发展成为大众文化宣传的一个媒介,它所表达的主题通常都反映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悲欢离合的各种故事。而民众口碑中对电影艺术或主题的评价则是“是否打动我心”,换句话讲,就是能否触影生情。当民众观摩电影,而被电影主题或艺术效果深度感染时,人们就会不经意间沉浸到电影所表现的虚拟环境中,共命运、同悲喜。

  回眸历史经典,总结精彩瞬间,诱导人们情感的主要十类艺术元素如下 :

  (1)恐怖感的表现
  恐怖感视觉镜头使人产生恐惧,而恐惧是人类在遇到生命危险时,内心自然萌生的一种应急意识,电影艺术通过画面能够最直观地将恐怖的气氛和效果、危机四伏的环境传递给观众,使得人们不自觉地陷入到一种莫名的意念之中。

  目前有许多侦察、反谍、凶杀、科幻、灾难和以鬼为题材的影片中,都较多地利用了恐怖的镜头和虚拟的环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影片是单独的、个别的恐怖感镜头,一般只起到点缀的作用,而有些影片,随着主题故事情节的展开,恐怖镜头贯穿前后,看后使人毛骨悚然。如《午夜凶铃》、《僵尸先生》、《孤岛惊魂》等。从心理学上说,人们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注意力会高度紧张和集中,越恐怖的环境刺激,人们的思维情感就越容易调动起来,而一旦紧张过后,故事情节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烙印使人久不能忘。因此恐怖内容及恐怖镜头往往成为电影中屡试不爽的、打动心灵的杀手锏。

  (2)神秘感的营造
  人们的心理活动表明,对未知的人、奇怪的事物和奇特的现象具有探知的好奇心,在好奇心尚未完全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思索推测对象背后的真实结论。同时,该对象在人们的心中也就自然地留下了一个神秘的印记,从而引起人们加倍的注视。人们对神秘事物更多关注的这种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探索本性和人类发展的智慧动力。现代电影中,有许多故事情节和特效镜头都利用了人类的好奇心,而刻意制作出了诸多的神秘人物和神秘的事件,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美 / 法合拍的《致命伴侣》电影中,从开始就是一个性感美女在大街上行走着,与众不同的打扮和左右顾盼的眼神,预示着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而与此同时,却有一个不明的组织机构的特工人员在紧紧地跟踪着她,对她的一举一动都严密地进行监视。该电影镜头一下子就给观众制造了一个神秘女郎,诱导着人们不断地关注和猜测着故事的情节发展,直到电影故事的最后一刻,人们才明白了神秘女郎和男友谁才是真正的危险伴侣。

  由于电影的故事是虚拟的,因而神秘的对象可以具有充分的想象力。但构造神秘环境需要创新和艺术技巧,如果是重复过去的镜头片段,再神秘的表演也会穿帮失败。因此,构建一个神秘对象是引起观众注意,调动观众思索的较好艺术元素。

  (3)悬念的构建
  在影视作品中,悬念是构建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的最具魅力的艺术元素之一。而悬念实际上是电影制作者通过刻意构建的一个噱头,使得观众对后面剧情的发展和结果产生急切期待心情的一个过程。国际着名的天才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说过,任何一部影片都要把“牢牢的吸引观众”放在首位。做不到这一点的影片,不能算做好的电影,而做到这一点最好就是设置“悬念”!可以看出,悬念的设置对观众的心灵感应会产生较大的提升效果。例如我国的一部老影片《铁道卫士》,在电影剧情发展的后期,高科长与敌特马小飞在飞驰的火车顶上先是进行了一场生死格斗,然后需要进行排除定时炸弹的工作,这时电影在关键时刻采用了“最后一分钟的营救方式”,完美的再现了一个悬念艺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种艺术元素,悬念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吸引人的眼球,而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心灵感动效果,因此研究悬念的使用方法对提高电影的艺术性非常有益。

  (4)沉重痛苦感的传递
  现代电影中,并没有刻意专门将沉重痛苦感传递给观众的电影,通常这类电影的目的是为了对比今天的幸福与平安。如《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南京!南京!》等影片。以痛苦感为主题的故事片,通过忧伤的情节或悲惨的同胞命运同样会深深打动观众的心,并且越是极端的过程表现,往往也越能够起到对比今天的作用,同时对人们心灵的感动效果也是无法用正面歌颂、直接宣传来达到的。在西方的一些战争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敌人越是凶猛残暴,己方的牺牲越大时,同样也反衬出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这种反衬的艺术手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艺术煽情表现形式。

  (5)英雄主义、夸张与荒诞的手法
  现代社会,人们崇拜英雄,因而有大量的影片是表现英雄主义的。然而由于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许多电影表现英雄人物时,往往加入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英雄胆量过人、能力超人。甚至为了创新或极端的夸张,其效果有时变的荒诞。如美国大片《真实的谎言》中,为了追踪犯罪分子,哈里从直升机上纵身一跃,跳到了下方正在快速疾驶的汽车顶上。当观众看到英雄主义人物的超人表现时,会感到轻松、有趣,印象深刻,同时对正义战胜邪恶也充满了信心。

  (6)惊险眩晕感的表现
  惊险刺激是许多年轻人的喜好,现代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也迎合了观众的口味,特别是在环球电影、立体电影中最为常见,例如当某个人从悬崖边跳下时,镜头跟随下落,使观众如身临其境,高速快节奏的镜头变化效果也同样会使人心情紧张万分,从而留下难忘的印记。

  (7)优美愉悦的展现
  电影艺术的实质是“美”的再现,现代电影通过绝对的美同样可以打动人心。如《西游记》、《阿凡达》等,通过艺术的加工,使得世间真实的美景与构想的天上仙域融为一体,以“美”愉悦人的身心,使人陶醉于想入非非之中而流连忘返。

  (8)人性与伦理及巧合的技巧
  人是感情最为丰富,最有内涵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情、同胞情、爱情、恩情等多种形式的相互关联关系。挖掘其中的内涵,现代电影演绎了一部又一部感人泪下的经典故事大片,如印度影片《流浪者》就是其中的代表。该片不仅充满了人性的“爱”,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

  影片中,法官拉贡纳特素来相信“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理论,并以此作为判案的标准。最后在反对养女与流浪者——小偷拉兹恋爱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拉兹竟然就是自己的儿子。通过这个巧合的事实来证明法官先生的错误观点,使得观众不仅深受教育,也使心灵得到一次人性的洗礼。同样,我国在文革结束后,也有许多表现人性的经典影片,如《牧马人》,以及台湾琼瑶小说改编的诸多爱情影片,都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矛盾,其中很多影片里也常常因某些巧合而令人更加感动心灵。因此表现人性主题的影片是最能感染观众心灵的艺术要素和题材。

  (9)勾心斗角、阴谋与智慧的效果
  人类是崇尚智慧的,特别是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在历史上都有许多杰出的、充满智慧的英雄人物,表现历史上的智者同样也可以教育和感染今天的观众,如《三国演义》、《武则天》等,这些影片往往在赞颂智者的同时,也有许多反衬智者的失败者,他们搞阴谋、玩权术,最后害人害己。通常相对文化知识高的观众更喜欢这类影片。

  (10)诙谐与幽默的表现
  还有一类影片也常常使人深受感染,那就是带有诙谐与幽默的艺术元素影片。这些电影中的主题常常看似无情胜有情。如法国电影《黑郁金香》、《左罗》等,给人一种具有法国特色的浪漫主义和仗义侠客的风格,人们在观看了此类电影后,常会幻想自己身边也有如此浪漫的故事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帅哥。因此,喜剧、快乐感同样也是感染观众的艺术煽情因子。

  艺术的发展无止境、艺术的创新无范围。电影艺术的目标就是要追求高雅,打动人心。上述对感染心灵的艺术元素分析可以说是略做归纳,电影艺术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感动人心,电影事业才能有无限的生命力而走向辉煌。

  3. 对艺术应用的思考

  电影是集思想、文化、艺术与技术不断创新的综合体,它体现出一国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似软实力的象征。 由于现今国际社会东西方文明发展道路不同,思想观念、历史文化、经济基础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外电影艺术的发展倾向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相对来说有如下差异 :

  (1)西方电影表现的场面更大,进程变化节奏快;而我国电影相对场面小,变化慢。

  (2)西方电影主题多样,活动范围面向全球;而我国电影故事范围主要为国内,历史沉重。

  (3)西方娱乐类电影多,我国相对严肃的多(也许与我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有关),但香港以打斗为艺术元素的娱乐片多。

  (4)西方电影在审美形式上以豪爽奔放直白表达爱意的多 ;我国传统文化决定了含蓄腼碘眼神意会的多。

  基于上述中外电影艺术特点的不同,在感动人心方面各有千秋,西方电影也许更容易使人大悲大喜,而我国影片的含蓄则令人更回味绵长。总之,电影主题与煽情因子只有有机融合,相互映衬,电影艺术才能感染人心,脍炙人口。

  另一方面,现代电影艺术中的表现,也并非那么完美,常常有许多令人厌恶的艺术败笔出现。

  例 1,某个电影因剧情主题需要,而大胆地表现了一次床戏取得成功后,结果其他的电影纷纷仿效,把床戏当做味精来使用,特别是在表现英雄人物时,却硬拉生凑地添加床戏,令人大倒胃口,可以说是极大的败笔。

  例 2,在香港电影中,《少林寺》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后来在香港电影出现了无打不成戏的形式,则显然有打斗过多的烦闷感觉,特别是一些娇嫩的弱瘦美女表现的花拳绣腿,给人假、空、虚的感觉,可以说也是明显的败笔。

  例 3,我国在某些表现战争的电影中,有时把敌人描绘的非常愚蠢、无能,一打死一片,而我们的英雄人物则枪打不死。将战争表现成了儿童游戏,成为有违历史真实的败笔。

  例 4,那些民族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元素,才是真正感染观众心灵的电影艺术,然而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大片中,为了使电影市场面向全球,往往加入了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元素,然而却欠缺对该国文化的深度挖掘。如《2012》中,加入了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人物和事件,但表现并不完美,也很难与该国的国情相对应,也可认为是一个小小的瑕疵。

  其他的败笔还有在细节方面表现差,如历史人物张冠李戴,历史事件胡编乱造等等有违客观事实的表现,都会引起观众的心情不佳。

  总之,电影艺术在特定主题和环境下,一次使用是创新,多次应用则是败笔。广大观众的心灵是相通的,喜闻乐见是相连的。电影艺术是否打动人心,自有社会评说。

  4. 结束语

  电影艺术本身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电影艺术的宗旨、电影艺术的理论、电影艺术的表现技法,电影艺术与主题的有机融合,电影艺术的审美意思流,电影艺术的评价,电影艺术中的实践过程与相关的艺术辅助手段的应用等,都在不断的改变与创新之中。然而究其实质,电影艺术的核心始终不变的是歌颂生命,追求真理,表现人间的“情”,传递民族的“爱”。电影制作者应该如何利用电影艺术在有限的时空中,更多的感染人心则是值得不断反思的一个重要社会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兵.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结合点[J].北京电影学报,2007(4):7-11
  [2]王洋.现代心理学原理与表演教学法[J].北京电影学报2007(4):37-44
  [3]安燕.电影何为?——数字时代电影本体论意蕴探究 [J].当代电影2012(1):71-74
  [4]徐竟涵.影视摄影创作中特殊镜头的功能与运用[J].当代电影 2011(1):137-140
  [5]陈宇.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网络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意义[J].当代电影2011(10):139-145
  [6]侯孝贤.真实与现实 [J].电影艺术2008(2):42-44
  [7]王一川.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J]电影艺术2010(1):5-1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