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王小帅,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电影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与同期导演路学长、娄烨、贾樟柯等群体类似,他真诚地把视线聚焦在游离中心之外的边缘人."边缘人"在不同导演的视线中,会有不同的展现方式,在王小帅的镜头里,他们可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可能有着大体相似的生活场景和经理的生活事件.纵观他的作品,在描述群体状态生活之时都极具符号性,其成名作《十七岁单车中》中德西卡般的"自行车"到《日照重庆》里安公样"放大"的照片以及种《我11》中的"白衬衫"等;且在群体生存的地域上倾向性地选择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山村;而通过这些场景或者固定的事物,导演集中想要映射的是关注的边缘人他们本身的精神状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类艺术理论开始了"时间"向"空间"的转换.对于电影来说,它本身就是时空的艺术,空间在电影叙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电影空间不仅只是一个呈现二度空间的影像而已,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具有生命的、和内容息息相关的、与其中人物密切联系者的空间.卡斯特尔指出:空间不是社会的反应,而是社会基本物质响度,如果将空间独立在社会关系之外来考量,乃是隔离了自然与文化,并且破坏了社会科学的首要原则,物质和意识乃相关联.
二、空间符号之城市、工厂、街道
电影的诞生之初就和城市密不可分.城市承载着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的步伐,而电影的时空中又不断展现城市的风情面貌.城市是一个聚居地,本身就隐含着浓厚的精神氛围.在电影中,"城市的再现不在文本是否如实地反映现实,而在于文本如何创造出一个相对于现实的想象空间."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讲,电影作为一种能涵盖全人类生存的艺术形式,电影在描绘城市的同时也在影响和创造着以现代城市为基础的新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
王小帅的电影中,城市的空间表达较为凝重.这种凝重一方面体现在王小帅的城市与自身的记忆有关,记忆有着沧桑和怀旧的标签情绪;一方面体现在王小帅的城市并不和高楼大厦挂钩,往往出现在镜头中的是破碎不堪或杂乱无章甚至仅仅只是一种人为的想象.
王小帅对贵阳的展现源于记忆.1966 年 10 月,还不到两岁的王小帅和父母一起,从上海搬往贵阳附近的一家三线工厂,童年至此开始.三线工厂里有同龄的孩子,有学校还有不同身份的长辈,跟随者那个时代,变化不断上演.在成长的年龄里,王小帅留意了这番时代的变化,也由此有了《青红》和《我 11》中描写贵阳生活的场景.
而此时的贵阳城市,王小帅只是点出了地名,却从未展现过真正的那个我们今天称之为省会的贵阳城市,相反,他仅仅只是描述了贵阳的某个小角落里的那个工厂与学校,工厂和学校才是那个年代属于城市的地标性空间.
工厂意味着创造经济,学校意味着培育人才,在特殊的年代,工厂与学校都是神圣的.而神圣的工厂却不是在繁华的地标街道,它坐落于西南地区的任何一片郊区或者山区.从某种程度上,工厂的反复抒写其实也是导演在追忆中去纪念那群曾经躲在角落里默默付出的人.无独有偶,在另外的一位新生导演贾樟柯的视野中同样也出现了工厂.他的《二十四城记》拍摄于 2009 年,他第一次把视线移至中国最普通的工人阶级,但此时出现在电影中的工厂已经成为了一个过去式,仅仅出现在无数人的讲述之中,取代工厂的房地产小区正落地而起.两个导演的电影中,他们刻画的城市工厂都毫无疑问地透露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特殊的文化氛围,它完全是一座非常封闭且自给自足的循环运转系统.工厂的存在承载了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独特的生存状态."他们是来自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三线人.四百万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以及随后衍生出的数千万三线后代,他们在崇山峻岭之间构筑了至少两代人的生活. 而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些无根的人.他们很难形容自己的故乡,也很难准确地将自己与某座城市产生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他们来自于一个城市不是城市、乡村不是乡村的所在."王小帅用两部影片甚至更多的影片中有意无意挖掘这批人,一方面是他以后的人生经历体会到漂泊和无根感与工厂的人群类似,而另一方面他意识到里历史的变迁突然带给人群的价值的清晰与模糊,继而被遗忘."最后,他们会一点点渗透到当地,同化,消失."由此看来,他导演镜框里的城市与工厂切实是故乡久远的记忆和历史沉重的积淀.
上海是众多城市电影中描绘的对象.上海本身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文明的承担者,它给予了艺术创作者大量的想象.同样,王小帅的电影中,上海也是一个值得去关注的城市.而特殊的是,王小帅的关注同样不在于直面上海的繁华与文明,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边缘人群的想象和对未来生活的预设中.《青红》和《我11》中,通过不间断地谈话,我们得知,父辈一代来自上海.曾经热情洋溢地追随时代的浪潮来到了建设的地方,而时间的久远让父辈一代对上海的记忆越来越清晰.电影中,父辈一代总是倾向性地表达,我们是要回上海的.《青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情节:五六户人家悄悄地开会,无论如何也要离开这里,回上海去.这个情节并不是杜撰的,王小帅说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1985 年,在王小帅生活的那家工厂,六户人家商量以后半夜悄悄走了,什么也没有要.《青红》中的父亲老吴也总是给自己的孩子青红说,我们是要回上海的.因为要回上海,所以这里生活的诸多事宜都不是老吴渴望的样子,这样的情绪给了青红很大的束缚和不自由,继而造成了两代人心态上的隔膜.电影在拍摄这一场景是,明显用了灰色的色调,象征着内心的矛盾和彼此之间的"雾霭".《青红》的结尾,车子载着全家人开向上海.《我 11》中,如此的场景也反复出现.至此,观众从未在王小帅的表述里看到过上海的真正模样,但相反,从他们极力想要去上海的行为,却让观众对上海寄托了比影片中人群更多的渴望和期待.再次回看《青红》和《我 11》中贵阳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对照,这两个城市成为了有意味的抒写形式.
父辈一代如此想要回到上海是想找回自身的身份价值,而贵阳的存在在多年之后恰恰是证明他们身份价值的归属地之一,只是历史的河流甚至历史的某种断裂却又再一次让这种价值的追寻变得遥远和漫长.贵阳是多年之后追忆的故乡,是王小帅一代人追忆身份的发源地和挖掘过往历史的寄托地,极具现实性;上海是当年在贵阳时追忆的故乡,是父辈一代人的寻根之地,极具想象性.
两个不同阶段的故乡解读,现实与想象的交割,印证的是历史与人的交错形成的空间填满了生命的不可知的变数甚至无措的生存事实.
此外,武汉、福建、北京也是王小帅镜头中的表现城市.《扁担姑娘》中的扁担正是武汉对于码头搬运工的俗称,姑娘则是对"越南姑娘"底层人的代指,这便深刻表明了出现在镜头中的武汉以码舞厅等边缘角落为主;《十七岁的单车》中的天桥和小巷;《左右》中虽生活在城市的繁华之处,也只在两个家庭、医院和那个租来的小房间里反复穿梭.王小帅的城市被分割成胡同小巷、天桥、建筑工地、拆迁中的楼房等等,另王小帅较多地使用了室内拍摄,且风格偏向凝滞,因此相对来说,地理空间的处理偏向边缘与狭小."无论是在某个具体城市还是仅仅着力于一些普通的家庭环境之中,在他冷静求真的艺术风格面前,其众多作品中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呈现由表及里的主题含义,同时,地理环境的外在迁移折射出导演及角色的内在的心理变化."城市在王小帅的长镜头、空镜头、近景的转换中,黑白交织.
固定的城市,固执的人们,王小帅用细腻的心思固定机位,流泻出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不可分割的情怀."第六代电影人顺河漂流,却从来没有逾越城市的围墙,城市倒映于河流中潋滟影像就成了他们电影中光与色的无意识源头."
三、结 语
总而言之,与所谓的第五代导演城市叙述的角度不同,第五代的视线更多是把城市放入在一个宏大的社会历史潮流中,以一种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思索城市和社会、历史的相依关系,并以此获得转型社会中的一系列启蒙反思意识,而在青年导演的创作中,他们对城市的表现成为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此种自觉与个人化的体验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城市中的艺术色彩必定充满了矛盾、含混和多元的元素,在生存的文化空间维度上,城市偏离了纯粹的物理存在的轨道,而与人的内心世界甚至人的内心强烈的欲望追求密不可分.
电影《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经典同名长篇小说。故事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以田小娥与三个白、鹿长辈(族长白嘉轩、乡约鹿子霖、长工鹿三)之间的是是非非及其与白、鹿两姓子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叙述主体,描绘了白、鹿两大家族祖...
当毒品开始侵入更多人的生活,不再是印象中的流氓、混混的专属物时,它带给社会将是巨大的灾难,尤其是毒品侵害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这种悲凉异常突出。《毒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庞大的毒品之网,让人看后只觉得心有余悸。究竟影片是有什么魔法...
电影《时间机器》是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乔治威尔斯(GeorgeWells)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影片由西蒙威尔斯(SimonWells)执导,盖皮尔斯(GuyPearce)主演。影片讲述了大学应用机械工程系青年教师亚历山大哈迪根博士在一次约会中遭遇抢劫,深爱的女友...
小说《崩溃》(ThingsFallApart)尼日利亚裔美国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ChinwaAchebe)的代表作,1959年发表后立即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至今,本书在世界的销售已经超过1100万册,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难持守,世界上...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电影改编需要重新建构适合其美学特质的诗性传统.而艺术诗性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美的艺术形式,如电影中生动美丽的艺术形象、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清新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呈现.儿童电影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
现代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愈发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高科技,大制作,高投入,电影创作上跨国或跨地区合作,已成为欧美电影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一个特色标签。但在这些光影背后,欧美国家的电影无论在历史背景、本体的艺术表达、观众的...
一、介绍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故事发生在1953-1954年期间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影片讲述了一位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艺术史女教师凯瑟琳和女学生们,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如何通过摆脱男性强加在她们身上的身份天使和魔鬼,...
摘要盘点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电影创作者跨越了特殊时期意识形态思想倾向的约束,以传播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为己任,传承延伸大陆电影艺术精华为责任,将镜头对准当下流行文化与娱乐元素,以不同与往时的青春回忆为主线、隐含观众,通过拍...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拍摄的时间整整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陈凯歌的导演梦在《霸王别姬》之后起起伏伏,甚难出彩;哥哥张国荣斯人已逝,百转千回的程蝶衣只能在银幕上反复品咂;2008年《梅兰芳》的上映让影界认为陈凯歌想要回归...
题目:中国电影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中国电影的营销现状(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二)近年中国电影营销成果(三)认清现实,中国电影营销只是进入了启蒙时代二、中国电影营销存在的问题三、试析发展中国电影营销的对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