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来喜欢孤独旅行的人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突然害怕孤独,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悲伤呢? 影片《永恒的一天》的主人公亚历山大是一个习惯孤独旅行的诗人,他没有真正理解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他在流浪途中丢失了作为一个诗人最重要的东西---语言.当他得知自己身患重病的时候,他慢慢开始害怕孤独.妻子安娜的逝去,女儿早已成家不在身边,唯一陪伴他的是一条宠物狗,此时他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呵护.在周围暗淡的时候,亚历山大又选择了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他选择在回忆与现实中穿越来追寻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直到遇到那个阿尔巴尼亚小男孩,亚历山大明白了自己所要追寻的东西.
一部成功的影片不只是导演的地位等级、演员的出色表演、舞美的精彩设计,更重要的是电影中视听语言的精确组合运用以及影片主题的选择深度.
在影片《永恒的一天》中导演将长镜头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影片一开始便是一个长镜头,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是一栋楼房,没有其他的人物背景等,这个长镜头为整部影片奠定了悲伤孤寂的感情基调.当我们面对这样一部感情内敛、表现力丰富的影片时,我们不仅会对影片的内容所吸引,更对主人公亚历山大的人生经历感到悲伤.
影片《永恒的一天》中长镜头的功能有以下几种: ( 1) 营造气氛、控制节奏,这往往与大段的独白配合使用,画面与文字相辅相成,影片中亚历山大牵着自己的宠物狗在海边的公路上行走,画面中出现了一大段亚历山大的独白,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孤独和忧伤.( 2) 表现心理感情,影片中当亚历山大送走小男孩时,镜头缓缓地推到坐在车中目光呆滞的亚历山大,显示了他送走小男孩之后的失落,此时的亚历山大内心更加孤独; 相对于剪辑来讲,长镜头能够带给观众更加连贯的凝视体验,以及更加舒缓的精神感觉.在影片《永恒的一天》中,长镜头的使用对于思想的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与独白一样,虽然长镜头风格本身并不推动叙事进程,但它所提供的体验与感觉,是整个故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般太多的长镜头会显得枯燥单一,然而在影片《永恒的一天》中导演将长镜头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镜头中单一的背景画面,孤寂的人影,清冷的色调加之一气呵成的连贯拍摄使亚历山大的心境平静完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大量的运用叙事性的长镜头是非常不多见的,这样的运用使影片节奏舒缓充满了诗意,给人一种舒缓、安静的效果.
色调和光线作为镜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影片《永恒的一天》用比较单一的色调与光线来展现人物以及场景,流露出诗意的感伤.从影片中人物的衣着、典型的希腊式风格的建筑都可以看出.主人公亚历山大整片穿着深色的长款大衣,另一个流浪的小男孩始终穿着一件暗黄色宽松衣服.整体来说较为低沉的色调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不仅仅是单一低沉的色调,画面的光线效果多数也是暗的.
影片将自然光运用得恰到好处,自然真实细腻.开头的时候亚历山大回想小时候背着妈妈和小伙伴跑到海边玩的时候从屋外射进屋子的自然光的运用完美地展现了一个调皮的孩子偷偷去玩的小心翼翼与得意.影片中的这一天,天气似乎不太好,所以一直是较弱的光线恰到好处的衬托了诗人对历史命运、人性家庭的思考.后来亚历山大走到母亲身边,柔和的光线使画面变的唯美,影片接近末尾,他又回到了妻子和母亲身边,蔚蓝的大海,亮丽的光线照耀着海边歌唱的人群.微妙的光线色彩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使影片更加具有立体感.
在本片中导演之所以在色调和光线方面选择的较为阴暗,是为了塑造亚历山大这个悲伤地老诗人,影片中亚历山大的妻子安娜过早的逝去、女儿女婿的感情疏远、作为一位诗人词汇的忘却以及他自身患重病,这些都为亚历山大这个人物的悲伤做了铺垫.要想表现人物的悲伤那么他所处的大环境也必然是阴暗的,所以整部影片都笼罩在较为暗淡的色调与光线之下.
在影片《永恒的一天》中声音的使用也很出彩,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是本片中的一大特色.《巴尔干奏鸣曲》是贯穿影片始终的背景音乐,巴尔干奏鸣曲中丰富的内涵与作曲家复杂的情感也是亚历山大内心的真实写照.影片开始的时候巴尔干奏鸣曲在亚历山大慢慢起身走向窗外的时候缓缓响起,伴随着亚历山大的走动.亚历山大在遇到新人结婚的时候响起的也是这首奏鸣曲,看到新人们快乐的跳着,这个时候的巴尔赞奏鸣曲是对婚礼美满的祝福,同时又是亚历山大寂寞的内心的反衬.将《巴尔干奏鸣曲》作为影片的背景音乐,不仅恰当地体现了诗人亚历山大的悲伤,也体现出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郁,《巴尔干奏鸣曲》对于制造情境、烘托氛围,以及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影片中大量运用了自然的音画结合.例如海边海鸥的鸣叫、船鸣笛的声音,这些是为了制造情境,表现当时人物所处的环境特点; 当亚历山大牵着自己的宠物狗走在海边的公路上时,听着海浪的声音以及海鸥略带哀伤的鸣叫,那是亚历山大对家的渴望、对妻子的想念、对女儿的愧疚以及对自己孤独一生的喟叹.
影片《永恒的一天》之所以取得成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在本片中使用了独特的转场设计.转场是剪辑中的重要部分,但在本片中,转场似乎很多情况下并不依靠剪辑,而是依靠长镜头和声音.例如,河岸这边还是亚历山大与小男孩的对话,摇过去之后,穿越了时空,画面变成了流亡诗人的回国; 在亚历山大听着女儿读妻子留下的信时,亚历山大走向阳台的时候,阳台上出现了妻子安娜的身影,反打镜头过来,则空间时间都改变了,变为女儿满月和海边别墅.在海边,亚历山大叫着安娜的名字就由现实走到了回忆,回忆中他与年迈的母亲对话,与心爱的妻子安娜在沙滩漫步.镜头由蔚蓝的天空折回现实世界,他发现小男孩由于失去好朋友的悲伤,自己却无能为力.完美的转场和剪辑技巧不仅将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更多地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一部好的影片一定拥有一个好的主题,影片《永恒的一天》也不例外.安哲罗普洛斯影片的主题一向以生命、民族、国家和回归为主题,《永恒的一天》也不例外.但我觉得这部影片与其以前的相比,更加突出的是"回归"的主题,是亚历山大心灵的回归,生命的回归.这是真正的一次回归,因为亚历山大在影片中度过的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是诗人对生命的最后一次觉悟.
"旅程、边界、流亡,人类的命运,永恒的回归.我追求的主题,我一直在追求.长久以来,我们拍的是同一部电影,我们写的是同一本书,犹如交响乐中的变奏与赋格为的是同一主题."这是希腊安哲罗普洛斯对自己四十多年从影历程的回顾.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透露出的不只是对国家命运的复杂情感,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永恒的回归的追寻.
影片的最后,亚历山大一个人孤独地站着,问安娜"明天会有多久?""永远或只是一天"安娜回答道.事实上我觉得他的一生已经是一种永恒,而他最后经历的一天也是他一生永恒的浓缩,他的生命比永远多了一天……这种瞬间的永恒让观众们不住的回味.他终是没有完成《解放的自由人》的创作,但他用一生即一天完成了对生命永恒的探索,完成了对自己最爱的人以及对家庭的救赎.
由吉尔考夫曼执导,冯远征、安以轩主演的电影《敏感事件》与其说是一部惊悚片,不如说更接近于一部藏在惊悚的商业噱头之下的哲理思辨电影。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化名为罗小霓的网络红人受视频网站总裁罗素指使,以赚取点击率为目的,伪造出被人绑架后囚禁在密...
电影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第一步引进的大片真实的谎言开始,中国观众走进电影院欣赏影像盛宴的同时,也从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西方社会文化。作为影片的向导,电影片名的翻译非常关键,一个好的片名翻译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原片名...
武侠影片不仅是国内影坛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世界影坛上最富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多有以上世纪80年代初《神秘的大佛》为开端,经《神鞭》《武当》至《少林寺》形成高潮。殊不知早在此前的20年代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主...
一、叙事作为一种伦理最早接触叙事伦理一词,是在阅读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一书时。刘小枫把侧重点放在伦理上,就像书的副标题所暗示的,他所要言说的是现代性伦理的叙事体现。虽然没有对叙事伦理进行学理上的梳理,但就他在引言中的...
2014年上映的《归来》由着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影片根据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只不过大部分原着大部分剧情被删减,而只保留了最后50页的内容作为影片故事的内核。影片聚焦在大时代下的家庭命运和个人遭遇,讲述了陆焉识与冯婉瑜的爱情故事。[1]...
电影是一种视听综合但又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样式。实验证明,一个正常人从外部获取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影视艺术心理学》,宋家玲、宋素丽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55页)因此,观影主体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仍然主要是...
国家意志与少数民族电影--周恩来处理影片《内蒙春光》事件研究余纪一、一个难产的早产儿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内蒙春光》,是一个孕育于新中国诞生之前的早产儿,命中注定要难产。遵循列宁所教导在所有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新中国...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概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欧洲着名的电影导演,他所创作的作品都相当具有影响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深地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生中,为世人创作了极多的经典影片,被观众所熟悉的...
刮痧是影片的主题,也是导致影片中中西双方人物冲突的导火索。影片《刮痧》围绕刮痧是中医疗法还是虐待儿童的争论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从表层上看这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从深层上看影片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碰撞和冲突,其根本是...
崔嵬在我国电影界堪称卓有建树的一代宗师,在业界有北影大帅之美称,是集编、导、演才能于一身的影界奇才。20世纪30年代开始,崔嵬便在我国演艺界崭露头角,从创作演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抵抗主义的多幕剧《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到参加左联领导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