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电影中的意象界定为一种借助形象表达情感,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投射情感的一种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元素或者符号.火车作为一种夹裹着现代文明而来的交通工具,其运动、摇晃的视觉形象符合电影表现运动的特殊性,其封闭的车厢作为一种叙事空间,承载着故事的起承转合.
1 火车意象在电影中的三种呈现方式
摇晃、动荡、轰鸣,来自远方又驶向远方的火车,成为许多电影的视觉意象和符号.火车在电影中一般以下面的三种形式出现.其一是火车出现在电影中只是作为参与叙事的一个元素,和其他元素一样为影片叙事服务,成为推动影片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如电影《人在囧途》之中的火车只是一个叙事空间而已.其二是火车在电影中出现是单纯的表意功能.这时电影中的火车主要传达一种"象外之意",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比如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崔明亮和尹瑞娟们奔向从不知名的远方驶来的火车时,《站台》这首歌的音乐响起,大远景下呈现一幅动感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其三火车出现在电影中是贯穿全片结构的重要意象,同时起着叙事和表意的功能,成为一种"象"( 形象) 和"意"( 情感) 的完美结合.可以说火车是这些电影中的灵魂,它们火车从一架冷冰冰的机器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灵魂,通过各种变化的形式( 类似于人发出的动作) ,比如穿越黑色隧道,比如驶向远方的大全景,留下蜿蜒的铁轨来传达一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影片《周渔的火车》中的火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结构影片的重要意象.
2 火车意象的文化内涵解读
火车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表征,它们出现在电影中时,不仅是一种感性的、直观感觉到的"象",更体现为一种"意"的表述方式,所以火车出现在电影中,不仅是一些电影灵魂的表达形式,更是电影灵魂本身.
( 1) 一种涌动的情感表述方式.意象派诗人庞德认为: "诗歌创作的目的应是塑造意象,而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1]不仅诗歌如此,电影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象"思维的国度里.比如在《城南旧事》中的井窝子和多次出现的枫叶; 《黄土地》中反复出现的黄土地意象等.火车作为一种形象和可感的视觉元素,其摇晃的身躯和长长的尾巴,以及蜿蜒曲折的行走路线,使得火车意象区别于电影中的其他意象而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在影片《开往春天的地铁》中,一对出现七年之痒的夫妻遇到了感情和事业的危机,男主角面对事业的局面,怕自己的老婆说自己失败,于是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穿行于地铁之间打发时间.这里的地铁已经成为男主角情感宣泄的地方,成为一个逃避事业失意和情场失意的避风港.所以在地铁中会出现他和一名坐在熟睡母亲身边的男孩踢瓶子的画面,这是一个落寞男人找寻快乐的地方和躲避妻子不信任眼光的地方.也正是在地铁中,他看见了青涩的暗恋和中年人的爱情,体会和思考生活的意义,在地铁中他完成了一种自我救赎.李玉的电影《观音山》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影片中的火车 MV 段落更是得到观众的喜爱.肆无忌惮的青春,彷徨失措的少年,疾驰而过的火车都成为导演情感宣泄的表达.这部电影也是因为火车段落的缘故被评论界认为是李玉从早期的叙事电影向情绪电影转变的作品.
( 2) 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与工业文明相伴而来的火车在电影中自然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铁路火车'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对于以'千年'为计算单位的中国文学而言,是一个只具有百年历史的新兴意象.而这一百年恰是西方文明与中国本土文明冲击最为剧烈的时期,它被命名为'中国历史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被设定为一个西方照亮东方的启蒙过程.'铁路火车'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表征,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从西方舶来,撞击了中国人的意识并构成了一种文学意象."[2]
现代文明作为一种抽象内涵要具体落到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事物身上,火车作为一种标志性器物,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现代文明的文化内涵.工业文明涌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一种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身份.所以火车作为一种象征在电影中代表着现代文明进步性的一面,丰富了中国文明对外来文明的想象.这在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站台》这首歌响起时,崔明亮们奔向火车的段落俨然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因为那是年轻者对梦想的追求,对新生活和崭新文明的追求,所以这里出现的火车是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发挥着启蒙的作用.李玉的电影《红颜》的结尾,火车带小云奔向远方,离开令人伤心的小镇.火车在这里也是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即使这样的选择面临的是"娜拉出走的结果要么是堕落要么就是回来"的嘲讽,但是小云选择了离开,火车不仅成为小云慰藉伤口的宣泄之地,更成为一种引导她走向新生活、追求新生活的新生的开始.
电影中的火车满足了大众对进步现代性的一种想象.但是现代文明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现代文明带来机器化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种异化,人被物化或者器械化.所以电影中的火车意象不仅只是带来希望和救赎的,也带来一种沉闷和压抑.
正如评论者所言"与氤氲着柔和、神秘气息的本土意象不同,'铁路火车'意象一开始便散发着生冷、坚硬的钢铁光泽.隐藏在意象深处震耳欲聋的轰隆声惊醒了国人的千年迷梦,也惊扰了东方文明安宁的精魂."[2]
( 3) 形成影片的节奏."福斯特曾经指出,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某个片段- - 其实是反映主题的片段--- 有一种能够从作品内部缝合整体结构,使之产生美感并勾起读者回忆的力量.
福氏把这力量称为'节奏'."[3]《观音山》中几次出现的火车MV 段落,不仅是导演的青春宣泄的情绪表达,也使观众回忆起美好而残酷的青春岁月,在反复出现中形成影片的节奏.《周渔的火车》和《开往春天的地铁》中反复出现的火车意象,不仅是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更形成影片的节奏.在周渔追赶火车的段落中展现火车的整体面貌时与陈清的爱情相关,透过火车反复的展现,表现周渔对陈清的爱之深切,她也在反复的火车中追寻自以为神圣的爱情.就像陈清问周渔"你是爱我的诗还是我的人"时,周渔的回答是"诗人".也许周渔所极力追求的就是这种自认为是神性的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不是现实的爱情.她所追赶的火车就像她所追赶的爱情一样,来自不知名的远方又驶向不知名的远方,所以在这种对精神爱情的追求下,她只能付出自己的生命才算告一段落,因为她停不下来.
参考文献:
[1]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 象征主义·意象派[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35-136.
[2]王桂妹. 中国文学中的"铁路火车"意象与现代性想象[J].学术交流,2008( 11) :213.
[3]乔芊. 浅谈《风景》中的"火车"意象[J]. 安徽文学,2009( 8) :68.
电影《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经典同名长篇小说。故事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以田小娥与三个白、鹿长辈(族长白嘉轩、乡约鹿子霖、长工鹿三)之间的是是非非及其与白、鹿两姓子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叙述主体,描绘了白、鹿两大家族祖...
当毒品开始侵入更多人的生活,不再是印象中的流氓、混混的专属物时,它带给社会将是巨大的灾难,尤其是毒品侵害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这种悲凉异常突出。《毒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庞大的毒品之网,让人看后只觉得心有余悸。究竟影片是有什么魔法...
电影《时间机器》是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乔治威尔斯(GeorgeWells)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影片由西蒙威尔斯(SimonWells)执导,盖皮尔斯(GuyPearce)主演。影片讲述了大学应用机械工程系青年教师亚历山大哈迪根博士在一次约会中遭遇抢劫,深爱的女友...
小说《崩溃》(ThingsFallApart)尼日利亚裔美国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ChinwaAchebe)的代表作,1959年发表后立即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至今,本书在世界的销售已经超过1100万册,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难持守,世界上...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电影改编需要重新建构适合其美学特质的诗性传统.而艺术诗性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美的艺术形式,如电影中生动美丽的艺术形象、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清新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呈现.儿童电影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
现代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愈发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高科技,大制作,高投入,电影创作上跨国或跨地区合作,已成为欧美电影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一个特色标签。但在这些光影背后,欧美国家的电影无论在历史背景、本体的艺术表达、观众的...
一、介绍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故事发生在1953-1954年期间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影片讲述了一位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艺术史女教师凯瑟琳和女学生们,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如何通过摆脱男性强加在她们身上的身份天使和魔鬼,...
摘要盘点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电影创作者跨越了特殊时期意识形态思想倾向的约束,以传播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为己任,传承延伸大陆电影艺术精华为责任,将镜头对准当下流行文化与娱乐元素,以不同与往时的青春回忆为主线、隐含观众,通过拍...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拍摄的时间整整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陈凯歌的导演梦在《霸王别姬》之后起起伏伏,甚难出彩;哥哥张国荣斯人已逝,百转千回的程蝶衣只能在银幕上反复品咂;2008年《梅兰芳》的上映让影界认为陈凯歌想要回归...
题目:中国电影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中国电影的营销现状(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二)近年中国电影营销成果(三)认清现实,中国电影营销只是进入了启蒙时代二、中国电影营销存在的问题三、试析发展中国电影营销的对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