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

电影《布拉格之恋》对原著主题的把握及不足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1-13 共3850字
论文摘要

  人们对名着改编成电影向来有争议,很多改编电影在上映前后便受到广泛关注,有的人觉得电影改编糟蹋了名着,歪曲了所表达的主题,有的人认为改编后的电影用影视特有的艺术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电影《布拉格之恋》就是改编电影这种情况的代表之一,一经问世就伴随着无休止的争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于 1984 年所写的小说,是全世界公认的畅销书之一,书的内容蕴涵着令人深思的哲理。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 《布拉格之恋》用电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生的哲理: 有关人生轻与重,灵与欲的探索。

  一、电影基本抓住了原着的主题

  电影改编是否算成功取决于改编是否抓住了原着的主题,进行 “忠实于原着精神上的创造”。电影 《布拉格之恋》算是比较成功的改编,在不改变原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抓住了原着的主题,成功把握住原着最精髓的部分,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改编之一。

  电影 《布拉格之恋》主要讲述了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汤玛斯和酒馆女招待泰丽莎、女画家萨宾娜之间复杂混乱的感情历程。托马斯是个风流成性的单身汉,经常和不同的女人厮混在一起,游走于不同的女人之间,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紧张而刺激的性冒险,从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这一切在遇到酒馆女招待泰丽莎之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泰丽莎随他来到他家,怯生生地闯进了他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股不同于以往的清纯、质朴的气息,他们双双坠入了爱河。汤马斯得悉泰丽莎在布拉格举目无亲,便留她住下,与她过起同居生活,并且为她找到了一份摄影师的工作。在两人生活的过程中,泰丽莎真诚的爱情感化了汤马斯,他改变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态度,下定决心要与泰丽莎结婚,贝佩尔在乡村为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结婚之后汤马斯成为丈夫,但是他还是改不掉自己放荡本性,回家的时间经常是很晚,不是去找萨宾娜,就是去找别的女人鬼混。身为艺术家,萨宾娜可以全盘接受托马斯浪荡的生活方式,这个女人认为只要自己爱着他,两个人在一起有情趣,其他的一切都不是特别重要。可泰丽莎从农村走出,她朴实、善良、纯真,无法理解托马斯那种没有真爱的做爱,他的行为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让她痛苦不堪。她的痛苦在两个人生活的过程中无形地表达出来,让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变得沉重,而托马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沉重,于是托马斯把自己的放荡行为变得更加隐晦。一方面,由于他爱妻子,为了减轻妻子的痛苦,他向妻子编织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企图蒙骗妻子,隐瞒妻子; 另一方面,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仍然寻找机会与别的女人做爱,继续过着放荡的生活,只是更加小心翼翼,尽量不让妻子发现。过去那种轻松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沉重的负担无处不在,压力逼迫得他快要 “无法呼吸”了,这些改变来源于他对泰丽莎的爱,来自于两个人的婚姻。

  另外,泰丽莎察觉到了自己带给托马斯的压迫,在丈夫与情人幽会后的一个晚上,泰丽莎满腔悲愤地谴责他,最后冲动地表示: “好吧,我们分手吧! ”还给了托马斯自由,也解放了自己。

  但是这对两个人真的好吗? 泰丽莎离家出走,遇到了苏军坦克进驻捷克,武力干涉 “布拉格之春”,街上一片混乱。她由于拍摄了有关苏军的一系列照片而受到军人的包围和追问,正在这时,为寻找泰丽莎而上街的托马斯出现了,帮助她摆脱了军人的为难,两个人又重归于好。

  “布拉格之春”后,由于政治迫害,夫妻二人离开捷克,逃往了瑞士,不曾想又遇到了同样逃亡的萨宾娜,三人之间又发生了一系列感情纠葛。于是泰丽莎带上两个人养的小狗卡列宁回到了祖国,并且在走之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对我来说,人生是很重要的,而你对待生活却是那样的轻浮。我是个软弱的女子,对你的轻浮我不能容忍。与其等着被你抛弃,倒不如趁早回到自己弱小的祖国去。”托马斯读完这封信后幡然醒悟,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厮混下去,应该去找泰丽莎重新开始两个人的生活。

  托马斯回到了布拉格,却因为曾经发表过一篇政治论文而被强行没收了通行证。泰丽莎被托马斯来找自己的诚意所打动,再次投向他的怀抱。

  不料,托马斯虽然生活艰难困苦,但是又恢复了风流浪荡的本性,在一天擦玻璃后,与一位少妇偷情。细心的泰丽莎发现了破绽,大发雷霆,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之后与一位在酒吧认识的技师发生了关系。之后泰丽莎觉得她和技师做爱的时候有一些问题,也许会被摄像机拍下了,于是想要尽快离开布拉格,两个人在结婚时的证婚人贝佩尔的帮助下,回到了僻静的小乡村。

  托马斯夫妇在小乡村里过着朴素的田园生活,虽然日子非常清淡,但是两个人摆脱了政治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托马斯也不再风流成性,一心一意地与泰丽莎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宁静。不久之后,他们开着运货车去附近小镇参加农民聚会。在第二天两个人冒雨回家的途中,泰丽莎见丈夫握着方向盘沉默不语,突然问: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有多幸福。”托马斯话音刚落,意外发生了。数日后,在美国的萨宾娜收到布拉格来信,信中传来噩耗: “托马斯与泰丽莎在一次汽车事故中不幸死亡。”难道这就是人生? 萨宾娜凝视天空,热泪滚滚而下。

  可以说,电影 《布拉格之恋》在托马斯和泰丽莎两个人一生的感情历程中,很好地突出了小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题: 人们不一定非要一直追求渴望的 “轻”;我们所承受的 “沉”,不一定就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沉重。

  《布拉格之恋》以电影的形式阐述了这一主题,精确地把握住了电影的主题,彰显了小说的精髓部分,所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改编是成功的,为后世的电影改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电影在一些细节方面刻画不足

  虽然从主题这一方面来说,电影 《布拉格之恋》是相当成功的,改编抓住了小说的主题,没有丢失小说的精髓部分。但是在细节刻画方面,电影还是和原着有很大的区别,没有深刻表现出原着的深度,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

  女画家萨宾娜在与法国政治家、大学教授弗兰茨交往一段时间后,并没有接受弗兰茨与妻子分手、期望两个人在一起的意愿,而是决定离开瑞士,趁着弗兰茨回家取行李的空当前往美国。电影对没有解释萨宾娜去往美国的原因,甚至在最后也没有一点点的交代,而小说则专门有一段 “误解的词”来解释两个人分开的原因。例如,萨宾娜不喜欢弗兰茨采用经常谈及有关母亲的事情来显示自己忠诚的品德,她更喜欢托马斯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对托马斯的背叛有一种畸形的迷恋。另外,萨宾娜不喜欢软弱的男人,厌恶男人受她摆布、唯命是从,而是喜欢向托马斯那种有力量、强硬的男人,可以对她采取强硬的态度,类似于自虐的变态心理。还有,弗兰茨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忠诚的男人,却为了萨宾娜抛弃自己的妻子,企图用这一点来打动她。那么,他的忠诚是对谁的? 萨宾娜对这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怕有一天弗兰茨也会对自己这样,抛弃自己,而且她排斥婚姻,认为婚姻并不能约束什么,对自己破坏了弗兰茨原先美好家庭产生了愧疚。在萨宾娜与弗兰茨交往的过程中,类似的误解随处可见,这些误解是导致萨宾娜离开弗兰茨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误解在电影中被删减了,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让人们在观看电影之后无法理解萨宾娜和弗兰茨两个人的分开,这是电影改编的一大缺陷,无法全面地表现出原着的前因后果。

  米兰·昆德拉可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俄狄甫斯情结。《俄狄甫斯》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次,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托马斯和泰丽莎的人生轨迹。在小说的情节展开阶段,托马斯把偶遇的泰丽莎想象成由水中漂流的草筐给他送来的小孩,这个情节与俄狄甫斯出生后的命运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其次,托马斯为了讨好泰丽莎,买来了 《俄狄甫斯》,并且熟读这本书,使得泰丽莎也迷恋上了这本书。殊不知,正是这本为了讨好爱人欢心而买的书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使得他们的感情生活有了一系列的波折。托马斯因为发表了与 《俄狄甫斯》有关的论文,当局对他进行了许多迫害; 泰丽莎在酒馆认识的工程师家里看到了 《俄狄甫斯》,受到了诱惑,感情出轨,并且有可能会受到敲诈勒索。在电影里只有对工程师家里的 《俄狄甫斯》进行了突出地刻画,对泰丽莎拿着 《俄狄甫斯》的画面进行了特写,表现了当时她内心错乱的感觉,想到了自己和托马斯相识的过程。但是电影之前对 《俄狄甫斯》没有过多的描写,缺乏铺垫性交代,让人们感觉到很突兀,如果在开始增加泰丽莎和托马斯两个人阅读 《俄狄甫斯》的画面,可能之后在对工程师家里的 《俄狄甫斯》有更强的表现力。

  三、结 语

  小说一般都需要长时间阅读,特别是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加入了许多高谈阔论,让人们不易读懂,那些高谈阔论的阐发容易让人望而生畏,人们通读下来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况且读了一遍之后还不一定会全都懂了,需要进行二次阅读,甚至多次阅读。而影视主要是以视听为主要表达手段,电影的播放时间相对于小说的阅读时间要少得多,而且可以在观众脑海形成立体的感觉,让人们形成直观的印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成 《布拉格之恋》,可以增加观众的印象,增加商业价值,给观众以一种真实的震撼。《布拉格之恋》的改编中的成功和不足可以提供给后来者借鉴的经验,也重现了经典。

  [参考文献]

  [1][捷]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 马洪涛,译.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

  [2]金丹元,张大森.“颠覆”后的另一种解读———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布拉格之恋》的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2003( 04) .

  [3]窦志伟. 轻与重,在对立中走向统一———电影《布拉格之恋》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比分析[J]. 电影文学,2008( 18) .

  [4]陈和.《布拉格之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J]. 电影文学,2008( 15)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