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出现了氏族这一特定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 它是原始人类的精神结晶,是民族的心理与文化积淀,也是人类文学范式的源头。中外学者研究发现,"卵"作为一种生殖力量的象征,频繁出现在东北亚神话中; 而朝鲜半岛的各部族甚至存有"卵崇拜"意识,这点可从其三大系统神话---百济神话、高句丽神话和新罗神话中得到印证。
一 卵生神话形成原因初探
卵生神话作为一种初级文学形态,其形成与朝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现就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予以简要说明。
1. 自然环境上多大山与深谷
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该民族的精神信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有着直接的关联。比如汉族,大多居住在广袤的平原地带,这里土壤比较肥沃,适合农耕,所以形成了典型的农耕民族; 而又因耕种的需要,汉族人对天气与物象等较早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等; 他们日常的生活用品也基本上都是取自耕织,民族信仰中有各种农业神。再比如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汉族存在较大差异,他们靠骑马游猎为生,其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因此其季节的划分并不需要那么细致,而是以草青和马肥为标志; 游牧民族日常生活所需也基本上都是取自牛马等牲畜,因此他们的信仰主要是马、牛、狼等一些草原上常见的动物。
多大山与深谷是朝鲜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下的民族,其经济必然要以渔猎为主,以鸟兽的孕乳时间来划分季节。如此一来,就容易产生对禽鸟的崇拜,自然容易形成卵生神话。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密布、植被茂盛,因此在古代也多盛行卵生神话。关于卵生神话的地域性特征,学者们其实是早有充分认识与研究的。朝鲜的卵生神话,自然也是符合这一地域性特征的。此外,与之相毗邻的一些民族,如乌桓和弁辰,他们有着相近的自然环境,并已产生了一定的鸟崇拜,导致了卵生神话盛行,对朝鲜的卵生神话亦有一定影响。
如乌桓族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俗识鸟兽孕乳,时以四节,耕种常用布谷鸣为候"[5]的习俗,弁辰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6]的习俗。从现有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朝鲜在这一时期也已形成了一定的鸟崇拜。有史书记载,在朝鲜,但凡有些地位的人,都会用鸟的羽毛插在帽子上,而插羽的位置以及所插羽毛的种类,可以彰显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情况: 头着折风,其形如弁,旁插鸟羽,贵贱有差。[7]
丈夫衣同袖衫、大口裤、白韦带、黄革履。其冠曰骨苏,多以紫罗为之,杂以金银为饰。其有官品者,又插二鸟羽于其上,以显异之。[8]人皆皮冠,使人加插鸟羽。[9]人皆头着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10]王服五采,以白罗制冠,革带皆金扣。大臣青罗冠,次绛罗,珥两鸟羽,金银杂扣,衫筒袖,裤大口,白韦带,黄革履。庶人衣褐,戴弁。[11]
在这样的习俗中,卵生神话是极易孽生的。
2. 社会环境存游女赘婿之风
卵生神话,多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可谓是"有母无父"的时代产物。朝鲜风俗好淫,男女多相奔诱,一种赘婿风俗与此淫风亦相伴而生,这点在《三国志》《北史》《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皆有记载与反映。
据《三国志》记载: 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其俗作婚姻,言语已定,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长大,乃将妇归家。其俗淫。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12]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赘婿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即女方的条件比男方优越,女性在择偶方面握有充分的主动权。等到俩人的孩子长大成人,丈夫才有权利带妻子回自己的家中。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夫妻二人未有生育或是孩子还未长大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丈夫被妻子抛弃,那么孩子一定是归女方所有。其实,这一假设是可以得到证实的,在我国上古时期就早有这种风俗,如《诗经·我行其野》描写的就是赘婿被其妻无情抛弃。
当时还有一种游女风俗盛行,这与朝鲜风俗好淫不无关系,而这种"夫无常人"的婚姻状态也会导致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并不认识自己的父亲。
摘要中韩两国陆境毗邻,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韩两国的文化传统影响下,朝鲜李朝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汉文小说作品。《谢氏南征记》就是创作于这时期的优秀中长篇汉文小说。小说通过展现家庭生活中夫妻、妻妾之间的矛盾纠葛,特别是嫡妻与妾室之间的对立...
17世纪后,经历了壬辰、丁酉倭乱和丁卯、丙子胡乱这两次战乱的朝鲜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土地荒废、民生凋敝,社会制度与统治秩序都面临着变形与崩毁,作为社会统治理念的儒家思想也自然随之遭到反思与质疑。在李朝前期为国家奠定统治秩序基础的性理学学说...
朝鲜汉文“传奇小说”是朝鲜汉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与我国传奇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传奇小说东传后,经过朝鲜人民的介入与接受、传抄与刊刻、解读与翻译等环节逐步推动了朝鲜汉文传奇小说的创作。...
赵宪分别对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和明代的官吏制度、中国厉行节约的风俗与完备的礼仪制度、人民自治的“乡约制度”和“天下大同”的中国经济进行了虚幻与真实交织的叙写, 展现了他所看到的本国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以北学中国的方式来促进本国繁荣富强的复杂心理, ...
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 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朝鲜人形象类型, 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经历深入解析朝鲜人形象的构成要素, 以期再现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东北人民对于朝鲜人形象的认识, 探寻当时朝鲜人的真实生活样态...
陆游曾有诗曰:挥毫但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偶读旧稿有感》)的确,神奇美丽的潇湘山水和人文传说共同造就了神奇多彩的潇湘文化,也为历代文人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于是丰富多彩的潇湘文学意象应运而生并散发着永久的魅力。经典的潇湘文...
南龙翼(1628-1692),字云卿,号壶谷,谥文宪。宜宁人,朝鲜王朝肃宗时文臣,出身于官宦世家。天资聪颖,19岁时文科及第,历任两馆大提学、礼曹、吏曹判书。他为人刚直,洁身自好,后因得罪肃宗及嫔妃,被发配至咸镜道明川,最终死于流放地。他曾出使日...
《春香传》作为朝鲜文学,充分吸收着先人留给朝鲜半岛人民的优秀文化。同时,在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的影响下,我国古典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春香传》在吸收文化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在反哺文化,为韩国当代文化软实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维(1587-1638年),字持国,号溪谷、默所,谥号文忠,是朝鲜朝中期“汉文四大家”之一。张维所处的朝鲜朝中期可以说是《庄子》在朝鲜传播和接受的低潮期。“百年之间,天下知有阳明,而不知有朱学,异端之害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