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动漫设计论文 >

日本热血动漫角色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26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日本热血类动漫角色的成功经验研讨
  【第一章】日系热血动漫中的角色特点探究绪论
  【第二章】热血类日本动漫概述
  【3.1  3.2】热血类日漫角色的外型设计
  【3.3  3.4】动漫角色的色彩运用与人物技能
  【第四章】日本热血类动画角色性格塑造
  【第五章】日本热血类动漫角色设计思维解读
  【第六章】中、日热血类动漫的反思与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日本热血动漫角色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日本热血类动漫角色设计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浓厚的民族元素,展现了角色独特的民族风格。另一方面,通过对动漫艺术和世界文化的正确认识,创造了具备时代感的角色形象。在两者的结合下,使日本热血类动漫作品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
  
  我国热血类动漫作品还处于启蒙状态,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受到其他成熟的动漫作品和产品的威胁,因此,研究日本热血类动漫角色设计特点,对我国热血类动漫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我国热血类动漫存在受众低龄化、文化认同感不强、缺乏民族特色等系列问题。在国外动漫市场的冲击下,我国必须寻找一条中国动漫发展之路。针对我国热血类动漫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扩大受众范围,注重动漫的娱乐性。其次,注重作品的原创性、民族性,将创意与个性结合起来,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热血动漫作品。最后,加强作品的时代感与认同感,坚持与时俱进,同时融入多国文化,使作品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受到其他国家受众的认可。因此,想要发展中国热血类动漫,就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所在,大力发展原创作品,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毕业设计原创动漫作品《红领巾》的绘制与制作,力求为中国热血类动漫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的侧重点是日本热血类动漫角色造型和性格特点研究,关于动漫场景、音乐、台词方面对角色塑造的影响还未涉及。日本文化及日本民族情感的解读还不够深刻,造成理论研究部分,论据不够有力,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在原创作品中,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最后也没有投入到市场中接受市场的检验,对于作品的认知过于理性化。笔者今后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会以该研究作为一个起点,对此领域继续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乔东亮。动漫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动画[EB/OL].
  
  [3]赵巍。日本热血类动漫文本创作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孙璐、袁畅。 日本原初动漫偶像竟是他?--日本动漫本土风格的探索[J/OL].2010-07-23
  
  [5]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2
  
  [6]任书瑶。宫崎骏动画色彩设计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杨银娟。替代性满足:我国青少年对日本动漫出版物的解读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2,(8):56-59
  
  [8]洛克李(台词)[EB/OL].
  
  [9]灌篮高手[EB/OL].
  
  [10]邱紫华。东方美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9.
  
  [11]吴守蓉,宫林茂幸,箕轮光博,陈学群。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7-24.
  
  [12](日)梅原猛。(卞立强,李立译)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48
  
  [13]吴守蓉,宫林茂幸,箕轮光博,陈学群。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7-24.
  
  [14]青井凡。宫崎骏的暗号 (宋跃莉译)[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33
  
  [15]同[13]
  
  [16]李鹏飞。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生态审美意识[J]. 日本问题研究, 2011, 25(2):56-60
  
  [17]国家海洋局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编: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7
  
  [18]姜文清。“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J].日本研究,1997,(2):71-77
  
  [19]周建萍: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7-50
  
  [20]梁雨。《浪客剑心》与日本武士道文化[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1]坂田银时经典语录[EB/OL].
  
  [22](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71.
  
  [2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
  
  [24]彭玲。动画创意产业[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2
  
  [25]陶短房。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N].环球时报(社会综合版),2006-6-2.
  
  [26]胡倩。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7]千年杀[EB/OL].
  
  [28]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00
  
  [29]常光希。全球化与中国动画的思考[J].电影文学,2010,(17):37-38
  
  [30]祝普文。世界动画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
  
  [31]王庸声。现代漫画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32]阎评、张勃。现代动画艺术设计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3](美)侨治·伯里曼。 (晓鸥等译)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34](日)尾泽直志。(陈丽佳、袁琳、张素华译)图说动画规律给角色赋予生命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5](日)尾泽直志。(谢时新、扬雁群译)日本动漫人物造型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
  
  [36]黎贯宇。动漫中角色的服装艺术探讨[J].影视评论,2011,(9):25-27
  
  [37]郭珂羽。对热血动漫《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冷思考[J].动漫研究,2012.2
  
  [38]吴湛微。日本动画商业模式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J].学术交流,2008.11
  
  [39]寒漪。日本动画病态审美观揭橥[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4
  
  [40](日)今道有信。东方的美学[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2
  
  [41]Donald Crafton,Before Mickey:Animation Film1898-1928,Massacgusetts
  
  [42]Institute Technology,1982 Debord,G.The Society of theSpectacle,NewYork:Zone,1994
  
  [43]Catherine Winder and Zahra Dowlatabadi,Producing Animation,Focal Press,2001
  
  [44]Featherstone,M.Undoing culture,London:sage,1995
  
  [45]Paul Wells:Animation and America,Eding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2
  
  致谢
  
  三年的时光悄然而过,回首其中的点点滴滴,记忆里充满了熟悉的工作室及其中的主角,所有的这些,让我的硕士生活变得充实多彩,也在我人生里抹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朱晓菊教授,感谢导师三年来对我的学习给予的帮助和全面细致的指导。不仅在学习上鼓励我、支持我,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我莫大的关怀。三年的学习生活,我从导师朱晓菊教授身上学到了对待学术专注、严谨的态度,为人处世宽厚待人的风格,这都让我受益终生。
  
  最后感谢这几年学习及生活上的同窗和好友,谢谢你们陪我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动漫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