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如 T 淋巴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数量或者功能异常往往可以引发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国内有学者检测了不同发作期儿童哮喘 CD4+CD25+Treg(调节性 T 细胞 regulations T cell Tregs),发现急性发作期其调节性 T 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及健康对照组。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上,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发作次数及临床症状,本研究是以尘螨过敏变应原试验阳性且伴有明显临床哮喘症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且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皮下注射)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1 年 3 月 ~ 2012 年 7 月 哮 喘门诊患儿,按 1998 年全国儿科呼吸病会议修订标准为依据进行诊断,选 95 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 95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8 例,其中男 26 例,女 22 例,年龄(7.5±2.0)岁;对照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8.0±2.5)岁。两组从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95 例病例全部选择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 5 ~ 14 岁;(2)有典型哮喘发作病史;(3)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强度> +++,其他变应原强度≤ ++;(4)患儿 FEV1 ≥ 80%预计值,病情处于稳定期;(5)近期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包括全身、口服),1 周内未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排出标准:(1)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2)重度哮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变应原皮内注射法 应用标准变应原注射液,进行皮内试验、并用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皮内注射部位:上臂外侧,皮试20min 观察结果,确定过敏强度。
1.2.2 应原皮试结果评定 皮内注射 15 ~ 20min观察结果;(1)“-”阴性:试验部位无反应,或仅出现与阴性对照试验类似的小丘疹或红晕;(2)“±”可疑:试验部位出现直径小于 0.5cm 的丘疹和不太明显的红晕;(3)“+”阳性:丘疹直径 0.5 ~ 1.0cm,有较明显的红晕;(4)“++”中阳性:丘疹直径1.1~1.5cm,有相当大的红晕、但无伪足;(5)“+++”强阳性:丘疹直径> 1.5cm 有明显的红晕和伪足;(5)“++++”极强阳性:局部反应与强阳性同,但同时出现周身反应,如发痒、皮肤潮红、憋气、哮喘发作等。
1.2.3 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特异性免疫治疗采用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抗原 [ 德国默克公司,阿罗格(NHD),进口注册证号:SI9990028],治疗起始浓度由皮试强度和过敏种类决定。一般采用常规的递增法;从低浓度起,首剂量 0.1mL,第二次 0.2mL、每周注射两次,每次递增 0.1mL,直到第 10 次 1mL止升到下一个浓度。一个浓度梯度完毕后瓶内剩余药液弃去不可再用。浓度升到维持阶段后,脱敏液浓度不再改变(一般为 10-2,即 2 号药液)注射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如出现风团、瘙痒等,暂时维持这一剂量和浓度,待症状消失继续增加。如经过维持治疗已逐渐痊愈,可逐渐减少注射次数,1~2 周 1 次继续维持 2 年以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临床症状同时使用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剂、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
1.3 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 显效: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偶尔用药物缓解症状;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但常需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1.3.2 肺功能检测 应用 MicroLab Spiro 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检测前 24h 未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x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 1 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总有效率 80.8%,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 1 年后,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 讨论
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疾病是覆盖呼吸内科,耳鼻喉科,儿科和皮肤科等多学科的疾病,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目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过敏性哮喘的防治首先积极控制环境、避免生活中接触变应原。但有些变应原如尘螨、春秋季花粉等在实际生活中接触是难以避免的,要求患者不接触这些变应原亦很难做到的。吸入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最基本药物,但是皮质激素并不能针对哮喘发病原因进行治疗,且患者需要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来控制气道的炎症反应。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目前能够针对哮喘病因的基本治疗方法。
皮下注射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传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疗法。 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变应原免疫疗法,是对患过敏症的个体采用逐渐增加特定变应原浸液摄入量,以减轻因接触变应原而引发的症状,是过敏性疾病的病因治疗。近十年来,随着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治疗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得到肯定。我院哮喘门诊采用的特异性免疫疗法主要是皮下注射尘螨变应原浸液进行脱敏治疗,既可针对病因治疗,又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治疗方法。同时兼有预防作用,能够通过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哮喘病因治疗目前的唯一方法,它可缩短哮喘病程、阻滞病情恶化和防止出现新的变应原产生过敏。近年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肯定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治疗哮喘方面的重要的地位,并把特异性免疫治疗纳入哮喘的规范治疗之中,且成为了哮喘缓解期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在本研究中,治疗组使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过半年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总有效率 80.8%,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一年后,治疗组肺功能状态有所好转,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上结果说明,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宋建新,甸自金 . 不同发作期儿童哮喘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表达的研究 [J]. 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3(4):336-337.
[2] 罗征秀,刘恩梅,邓兵,等 .Foxp3 表达与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J].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267-271.
[3] 儿科哮喘协作组 . 儿童哮喘诊疗常规 [J].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
[4] 王模奎,黄英,刘恩梅,等 .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 68 例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12):935-938.
[6] 赵京 . 特异性免疫疗法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J].医学与哲学,2009,30(22):22-23.
[7] 方成波,周强 .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进展 [J]. 当代医学,2012,18(1):23-24.
[8] 陈娥 . 舌下脱敏疗法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进展 [J].医药前沿,2011,1(15):109-112.
[9] 徐艳,何成诗 .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进展 [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121-124.
[10] 江玲,敬梅 . 变应原免疫疗法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068-7069.
[11] 李昌崇,张维溪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6):1230-1232.
小儿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感染原因可能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菌种感染以及真菌感染四种。其中支原体感染是非典型菌种感染导致肺炎的一种。经相关研究报道,支原体感染肺炎相比其他种类的病情症状较轻,但是随着慢慢研究发现,...
脊灰、麻疹、乙脑、风疹皆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预防的有效措施是接种脊髓灰质炎(脊灰)、麻疹、乙脑、风疹疫苗,提高儿童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经严格认证,证实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我国政府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将...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童非典型肺炎之一,在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居第三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1].目前RMPP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目前一般认为其发病过程中免疫学机制起到重要作用[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MPP患儿免疫功能...
通过进行疫苗接种,能够激活生理免疫应答,对相应的病菌进行防御,提升小儿的免疫能力。因此,对小儿进行疫苗接种,能充分有效地提升幼儿对病毒的预防与抵抗力。本文主要探讨小儿用预防疫苗免疫程序与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试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