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毛细支气管炎病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探讨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1-22 共2078字
论文摘要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侵犯多个脏器,常导致肺外并发症的发生。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毛细支气管炎病儿83例,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儿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病儿83例,其中53例病儿存在肺外并发症,男30例,女23例,年龄1月~1.5岁;30例病儿无肺外并发症发生,男18例,女12例,年龄1月~2岁。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符合文献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将83例病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1,P<0.05)。两组其他症状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在伴有并发症的53例病儿中,40例存在腹泻;33例发生心肌损伤,其中4例出现心力衰竭;15例出现了肝功能异常;24例病儿同时伴随了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在53例伴发肺外并发症的病儿中3例病儿X线胸片无明显改变,8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42例出现了斑片样阴影。

  30例无并发症病儿中6例X线胸片正常,10例为肺纹理增粗,14例出现斑片样阴影,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出现腹泻的40例病儿中大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33例心肌酶升高的病儿肌酸激酶同工酶34~130U/L;15例病儿出现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52~148U/L,谷丙转氨酶61~218U/L,而病儿肝炎全套检查均为阴性。

  2.2治疗及转归

  所有喘憋明显、三凹征阳性、口周发绀的病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面罩吸氧(流量3L/min),及时吸痰,布地奈德加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所有病儿均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炎琥宁、氨溴索静脉输注治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加用阿奇霉素;合并心肌损伤病儿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转氨酶升高病儿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或门冬氨酸鸟氨酸保肝治疗;腹泻病儿口服思密达及益生菌,部分病儿给予白三烯拮抗剂治疗;出现心力衰竭的病儿限制液体输注流量,并给予强心、利尿治疗。所有病儿均好转出院。

 论文摘要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内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本年龄组病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以喘憋为主。研究显示,44.2%的毛细支气管炎病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能通过Th2细胞因子、IgE的增加导致Th1/Th2的失衡来逃避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致病;其中小于1岁病儿发生率为2.60%,小于3个月的病儿发生率为4.89%,大于1岁的病儿发生率为0.18%。其他病原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也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该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毛细支气管炎病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般预后良好,较少留有后遗症。本组所有病儿均好转出院,只有1例后来发展为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其中可导致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慢性肺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在伴发肺外并发症的病儿中6例存在先天性心脏病,4例为早产儿,2例在新生儿期有呼吸机使用史,1例存在营养不良。而在无并发症病儿中仅有1例为早产儿。在伴发肺外并发症的病儿中32例病儿年龄在6个月以内,提示病儿年龄愈小,可能越容易有肺外并发症的出现。

  本文53例伴发并发症的病儿中24例同时出现了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在所伴随的肺外并发症中,除腹泻病外,以心肌损伤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毛细支气管炎中肺外症状的出现除与病毒感染后导致中性粒细胞集聚及弹性蛋白酶、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的免疫损伤有关外,病毒也可通过病儿的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直接对其造成损伤,提示毛细支气管炎病儿会发生病毒血症,在临床上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具有一致性,随着呼吸道症状的好转,转氨酶、心肌酶也逐渐恢复正常。在伴有肺外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两组病儿中X线胸片发生病变的例数无明显差异;而三凹征阳性率、呼吸次数、喘憋时发绀情况方面差异亦无显著性,提示在无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的情况下,呼吸道症状与并发症的出现可能并无关系。两组病儿共有10例出现C-反应蛋白(CRP)的升高,考虑与病毒感染导致广泛的组织破坏从而触发CRP的产生有关,故在临床上当考虑毛细支气管炎病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时,应联合CRP一同检测。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CRP在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炎症指标的升高与否可能与是否出现并发症没有必然联系,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在过去10年中,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氧疗,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对于重症病儿的呼吸循环支持治疗。目前,虽然有大量的研究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氧疗仍然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本组病儿中在入院时喘憋明显的病儿均给予面罩给氧、吸痰及雾化吸入,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加用阿奇霉素抗不典型病原体;出现肺外并发症病儿给予相应的止泻、保心、护肝处理,最后所有病儿均好转出院。两组病儿在预后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总之,毛细支气管炎病儿易出现肺外并发症,特别是心肌、肝脏功能的损伤,所以在临床上应注意监测心肌酶及肝功能,以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