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李凤杰文学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39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探究
  【绪论】李凤杰西北儿童文学特征分析绪论
  【第一章】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概述
  【2.1  2.2】小说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2.3】童心童趣的美好展露
  【2.4】精心打磨的个性化语言
  【第三章】李凤杰童话作品分析
  【第四章】李凤杰儿童报告文学分析
  【第五章】对于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的反思
  【结语/参考文献】李凤杰文学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李凤杰对于儿童文学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儿童文学的先决条件是文学,它必须具有文学广义上的一切特质,主要的阅读对象为少年儿童,由此,儿童文学肩膀上的责任将更为重大。作家要能够熟悉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善于把握儿童心理,读懂儿童语言并准确地捉摸出儿童的喜好。作家的作品要健康、积极、向上,要能够与小读者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品中要将趣味与思考相结合,不仅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其有阅读下去的兴趣,也要有让其在闭卷之后陷入思考并获得深刻感悟的魔力。李凤杰将社会残疾少儿、贫困儿童、失足少年等弱势群体经历的艰辛与磨难述之笔端,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生命与困境的抗争,表现出一种顽强不屈的生存哲理。
  
  “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说,作家的全部创作不仅是时代和生活的赐予,也是自己人格精神的外化。在李凤杰的人格精神、思想意识中,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苦难意识,二是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三是强烈的做人的责任意识。”①
  
  李凤杰热衷于儿童文学现实题材的抒写,他的作品中散发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他敢于他笔下的主人翁形象性格鲜明、人格独立,与苦难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他们身上有着宝贵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主人翁无论遭遇了多么大的艰难险阻,始终都在追求着自我价值的实现。李凤杰关注弱势群体,无论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残疾儿童还是失足少年,他都以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去关注和体会。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他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生命意识上,生命本身就很脆弱,加之又面临各种挫折和挑战。李凤杰从不避开对于苦难的叙写,反而更加直面苦难并将朴素深刻的哲学命题渗入到了作品中去,想以此来唤醒少年儿童对于生命的自觉,这种跨越苦难的精神品格以及蓬勃向上的人格力量,激发他们在生命之路上不断奋斗。
  
  另外,李凤杰还注意到生存环境对于生存者尤其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李凤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充分地展现了人文环境对于少儿成长的影响,同时,作家也透过苦难生活环境的描写触摸儿童的内心承受能力,展示了不同环境不同人物影响之下对于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李凤杰始终将儿童个性健康的成长作为主旨,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生存意识,勇敢接受生活挑战,克服外界环境的干扰,成长为一名有自主意识的新时期儿童。社会的关爱和成人的引导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李凤杰在创作中也特别注意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的影响。作家通过透析儿童的精神世界体现人文关怀之外,还刻画了很多新时代的儿童形象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人生楷模,作家考虑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会给儿童带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始终传达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李凤杰坚守儿童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始终坚持人文关怀这一主题,他的文学理念是要让少年儿童懂得今日的美好幸福,也要让少年儿童体悟祖辈父辈的苦难艰辛。他不愿用一种自然主义的描述手法,他害怕那些惊人、残忍的描述会伤害孩子们柔软的神经。李凤杰于悲惨的现实生活之中找寻着人们对于幸福光明的追求与向往,将苦难化作生活的助力,更为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宝贵精神。
  
  儿童文学是要将人类未来导向真善美的文学,是为少年儿童打下人性基础的文学。儿童文学作家是具有较高艺术自觉性的,创作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要带给孩子们乐趣,更要让孩子们感知到其中的深度。儿童文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儿童精神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中作家不仅要展现出孩子们纯真烂漫的内心世界,用干净透明的笔墨触摸纯洁无暇的灵魂深处,更要能够在温暖人心之时给小读者们留下思考的余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应提倡理想主义、树立道德榜样,诱发孩子们天性中的纯真与善良,带来深刻的人生启迪。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1]李凤杰。在那美丽的乡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2]李凤杰。铁道小卫士[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3]李凤杰。宝槐[M].西安:未来出版社,1988 年版。
  
  [4]李凤杰。老鼠吃猫的故事[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9 年版。
  
  [5]李凤杰。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年版。
  
  [6]班马。 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M].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年版。
  
  [7]方卫平。 儿童文学接受之维[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年版。
  
  [8]班马。 前艺术思想[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年版。
  
  [9]李凤杰。李凤杰作品精选──鬼窑纪事[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
  
  [10]李凤杰。还你一片蓝天──中国失足少年教育纪实[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年版。
  
  [11]李凤杰。走出堕落的少年犯[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年版。
  
  [12]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13]李凤杰。魔鬼的诱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年版。
  
  [14]李凤杰。 小院的叹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年版。
  
  [15]李运抟。 裂变中的守成与奔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6]刘晓东。 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7]王泉根。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年版。
  
  [18]王泉根。 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2004 年版。
  
  [19]李凤杰。 针眼里逃出的生命[M].武汉:湖北少儿出版社,2007 年版。
  
  [20]李凤杰。 藏在心中的秘密--终生难忘的故事[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7年版。
  
  [21]方卫平。 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年版。
  
  [22]丁东海,杜传坤。 儿童教育的人文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
  
  [23]丁东海。 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
  
  [24]宋文翠。儿童文学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二)论文类
  
  [1]冰心。给下一代提供精神食粮[N].人民日报,1979.5.6.
  
  [2]王汶石。“针眼里逃出的生命”序[N].陕西日报,1982.5.16.
  
  [3]李星。生命和人生的感悟──读李凤杰近期儿童小说创作[N].文艺报,1987.5.23.
  
  [4]李春淮。生命的辉煌世界──读李凤杰“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J].小说评论, 1988,(05)。
  
  [5]朱自强。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儿童观[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4)。
  
  [6]李星。真实和责任:农村残疾少年奋斗的足迹──读李凤杰儿童长篇小说新作[N].文艺报,1991.12.3.
  
  [7]薛迪之。保卫心灵──评“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J].小说评论,1992,(02)。
  
  [8]西秦。儿童文学创作的深度着追求──李凤杰“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讨论会纪要[J].小说评论,1992,(02)。
  
  [9]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04)。
  
  [10]束沛德。直面现实,耐人思索[J].文汇读书月刊,1998,(04)。
  
  [11]孙寿山。儿童也是世界的现在[N].光明日报,1998.4.12.
  
  [12]陈深。一部振聋发聩的好书──读纪实文学“还你一片蓝天”[J].小说评论,1998,(04)。
  
  [13]浦漫汀。功夫不负有心人──读李凤杰“还你一片蓝天”[N].光明日报,1998.4.26.
  
  [14]郗杰英。了解孩子是第一位的[N].光明日报,1998.4.13.
  
  [15]樊发稼。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特殊教育诗篇──简评“少年教育纪实文学丛书”[N].光明日报,1998.4.21.
  
  [16]李星。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读李凤杰的《还你一片蓝天》[N].陕西日报,1998.6.3.
  
  [17]王泉根、陈晓秋。激扬少儿世界的生命正道──李凤杰少儿文学创作片论[J].小说评论,1999,(03)。
  
  [18]曹斌。守望儿童的精神世界──论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19]安武林、李春淮。朝圣者之路--记儿童文学作家李凤杰[J].少年月刊,2002,(01)。
  
  [20]童庆炳。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取向[J].学术月刊,2002,(02)。
  
  [21]李星。 内在的生命与人格的力量──谈李凤杰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J].小说评论,2002,(05)。
  
  [22]王源。童年创伤体验与作家创作的深层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5)。
  
  [23]董力燕。当代中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2012,(12)。
  
  [24]郑素华。“童年”的话语构成:区隔、社会化与作为社会结构的童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1)。
  
  致谢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面临毕业,依依不舍。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收获颇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想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宗峰教授,研究生三年来,王老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王老师从严治学,独到的学术视角、深厚的学术积累以及睿智深刻的思考让我折服。
  
  在硕士毕业论文的修改期间,王老师不仅从文章框架和内容方面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还细心地指导我突破瓶颈,引导我做出更为深刻的思考与研究。论文的完成倾透了王老师的心血,学生对于他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感谢授业于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丰富的学习生活。
  
  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们,学业上的相互鼓励与生活上的互相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研究生集体的温暖。在此,我祝福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拥有一个锦绣前程。
  
  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你们在背后的鼓励与支持,是你们给我创造出如此的学习氛围。
  
  最后,谨向参加论文答辩和评审的老师、专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