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寓言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名师在线 作者:邵永庆
发布于:2020-04-09 共3004字

寓言故事论文精心整理范文10篇之第八篇:寓言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寓言故事生动有趣, 情节富于变化, 如能巧妙运用于课堂中, 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效提高学生听说和写作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充满智慧的寓言的独特魅力, 积淀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故事; 寓意; 语言; 写作;

  引言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好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课文, 寓言故事性强, 学生爱读;哲理深刻, 学生易受启迪。教学这类文章, 我们要抓住文体特点, 坚持以"读"为本, 读懂故事, 读出寓意, 读明生活, 读美语言。

寓言故事

  一、聚焦图文读懂故事

  寓言故事首先讲的是故事, 然后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来说明道理。所以, 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 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厘清故事的情节。如何让学生很快读懂故事呢?

  (一) 妙用插图读懂内容

  寓言故事常配有一些直观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文本的浓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看图比读文更有兴趣, 学生看着图片,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印象更为鲜明、深刻。教学时, 我们应抓住插图, 指导学生看图, 对了解故事内容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教学《乌鸦喝水》, 出示图片, 图中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学生一看图片就明白乌鸦想喝水, 但瓶口小喝不着水, 在想办法。通过看图, 学生不仅知道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还读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而且激发了他们想读下去的愿望, 产生阅读期待。

  (二) 巧抓词语厘清情节

  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张有趣的情节吸引着读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故事中的关键词厘清情节。如《乌鸦喝水》中围绕着"喝"字让学生去文中寻找带有"喝"的词语, 学生很快找到"找水喝, 喝不着, 喝着水", 这三个词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再启发学生将故事讲述出来,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还为感悟寓意奠定了基础。

  (三) 模拟表演回顾故事

  表演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寓言故事中好多故事情节生动, 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我们可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让学生戴上头饰, 走进故事, 走进动物的内心。如教《狐假虎威》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扮演狐狸、老虎等动物。"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 "老虎"在后面东张西望, 百兽吓得撒腿就跑。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仅让学生感知了故事形象, 回顾了故事内容, 还激发了学生再学习的欲望, 为抽象理解故事埋下了伏笔。

  二、深入故事读出寓意

  寓言中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我们要剥开"故事"的外衣掘出深刻的"理"[1].读完故事, 教师经常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一头雾水, 不知怎么回答, 到最后只能教师自己公布答案, 草草收场。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 深入故事, 揭示出寓意, 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一) 着眼课题感知寓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好多故事的深刻道理就潜藏在题目里, 有的只要读懂题目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教《滥竽充数》时, 我先让学生理解"滥"就是"不好的",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样学生一读就知道, 滥竽充数就是把不好的放在好的里面充数, 从题目就能感知故事的内容, 大概了解故事所要揭示的寓意。

  (二) 精设问题悟出寓意

  在教学寓言故事时, 揭示寓意很重要, 怎样从故事入手跳出故事, 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呢?我觉得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我们要抓住文本, 巧设问题, 让学生在读文本中寻找答案, 悟出道理。如《乌鸦喝水》中, 教师在讲完故事后设置:乌鸦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从而引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就想出办法来了".然后抓住这一句提问:从"看见"这个词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从"想出办法"你又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这样抓重点句设计问题, 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揭示寓意也能水到渠成。《狐狸和乌鸦》中, 教师可设计这些有坡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慢慢悟出寓意: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乌鸦听了狐狸几次好听的话?从而得出喜欢听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

  (三) 运用寓意读明生活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是寓言教学的重点内容, 但让学生得到教训, 读明生活才是最终目的[2].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朋友, 你们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去生活中寻找答案, 并能更好地明白道理。学生懂得了如何思考生活,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学完故事后, 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应对困难, 知道只有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如爸爸妈妈不在家, 没有吃的怎么办?坐公交时, 突然发现钱丢了怎么办?通过实际问题, 加强师生交流, 将课堂道理延伸到课外,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让高深的道理能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并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三、紧扣文本读美语言

  寓言故事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 语言精辟、简洁易懂, 故事性很强。其中运用了拟人、象征和夸张等文学表现方法, 增加了文学色彩, 寓言的语言有叙述性的、对话性的、有哲理的等, 教学时, 我们应依据文本语言的特点, 读出特色。

  (一) 读出变化

  寓言故事层次感很强, 有叙述、有高潮、有矛盾、有议论等。在朗读时, 我们要抓住语言的特色读出层次, 读出变化。如《乌鸦喝水》是叙述性语言, 我们要抓住"到处"读出乌鸦找水喝的艰辛。抓住"怎么办呢?"读出乌鸦的着急和动脑筋。

  (二) 读出传神

  寓言故事中好多是角色语言, 这些语言透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朗读时, 我们要抓住角色个性及当时的神态、语气去读。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是对话性语言, 我们要抓住对话分角色读出狼的凶恶和羊的温柔、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善良等不同的性格特点。

  四、延伸故事读写结合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深刻且多面的, 故事情节曲折而深远, 所以, 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特征进行续写、想象改编或仿写等。

  (一) 挖掘空白续编故事

  寓言故事可挖掘的空白点很多, 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点, 让学生展开想象, 进行训练。例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 乌鸦的肉被叼走后, 发觉上当了, 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空白点, 以"肉被叼走后"为题,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并续写结局,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展开想象改编故事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 我们可抓住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再虚构, 改编成曲折生动的童话故事, 把动物形象塑造得更完美, 情节展开得更动人, 细节处理得更到位, 语言表达得更活泼。如《狐狸和葡萄》中, 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狐狸和葡萄这两个主人公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合理想象, 狐狸看到成熟的葡萄会怎么说?抓住"各种办法"启发思考, 狐狸想了哪些办法?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葡萄面对狐狸有什么反应?……以这条线索展开改写,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寓言是小学语文课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寓言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一定要抓住寓言文体特点, 从故事、寓意、语言及写作入手进行恰当教学, 挖掘文本特色, 读懂故事, 揭示寓意, 引导学生想象, 为孩子打开一扇故事之窗、哲理之门。

  参考文献
  [1]朱龙文。以《揠苗助长》为例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05) :202.
  [2]许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35) :104.

点击查看>>寓言故事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原文出处:邵永庆.寓言故事教学例谈[J].名师在线,2018(14):57-5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