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学生法制意识薄弱,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制定了《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法律并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培养他们法制意识,有利于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现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完善,没有融入到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去,导致学习质量严重下降。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 初中生; 道德与法制; 意识; 意见;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法制意识对初中生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也很关注初中生的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内容相对较少,更加重视的是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初中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变得十分重要,他们不仅要运用法制意识保护自己还要通过法制意识遏制错误的行为举止。初中生的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走上歧路,这不仅对自身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还可能伤害他人。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法制意识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关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虽然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教育培养方面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的初中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做得不到位,而且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初中生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完善,许多初中教师对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教育理解存在不同的误区。有些教师对待课改的态度不够认真,认为它们不重要,也可能是学校的领导对教师关于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要求度不高,这导致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毫无新意,还是老一套模式。例如:放一放教学视频,朗读一下课件,教学的深度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东西上。这种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看更多的视频,更多的课件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没有顾忌到学生是否能听的懂,条条框框的没有什么规律,或实际的实例对应来说明。
2. 教学素材选取不当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法制意识的培养教材就是《道德与法制》。教材中的知识点很多,具体的实例很少,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整理修改、添加实例,也可以由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去搜寻合适的实例来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说明,最好是同学们能理解的实例。教材没有制定针对学生的培养法制意识的中心思想与措施,这让教师与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具体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加强学生法制意识的措施
1.. 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被淘汰或者改进。教师必须花费一定的课外时间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或借鉴其他优秀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法制意识教学上学习的兴趣更大。例如学校可以请一些警察或者法律工作者,让他们定期讲授针对教材内容的一些案例,因为他们遇到案例都是亲身经历的,由他们来讲解学生的兴趣首先会很大,其次讲出来的更真实,感情也更能感染学生。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刻意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
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初中法制课的教材可能由于编制问题相关实例较少,直接讲授法律知识可能不太适用。但是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内容的深入化,实例化。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学法的好处,并给学生举例,加重法制意识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情景教学、讨论、辩论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法制意识学习才更深刻。
3. 增强生活法制意识的运用
《道德和法制》这门课程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法制意识,在特殊时刻能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考试的成绩多少都是其次的。所以这门课程的考试不应该是体现在试卷上的,而是体现在生活实际的理解运用上。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不能冲动做出错误的选择。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初期,这个时候培养学生法制常识,让他们随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这是相当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我国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改内容终极目标。所以教师首先要自身确立好法律意识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充分的理解吸收法律知识,并能够及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学周刊,2018(25)
[2]郁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网络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尝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4)
结论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知识、情感、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有机综合体。我国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的意义在于督促公民遵纪守法,促进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法制建设,达到法制社会的目标,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在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
引例:(一)2014年11月13日,华东政法大学通报称,11日上午,该校出现了学生因不满老师批评,用开水泼老师的事件,老师因此面部后背受伤。此事一经报道,即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据了解,事发当日,该老师正在给大四学生上民事诉讼课,该课程当天一...
本文从高中生角度出发, 分析和探究高中生法律意识现状以及改进措施。...
一、公民法律意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界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国家针对法律意识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化、详细化,在这个领域中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对于法律意识的概念做出了下面的界定:人们对于法律现象、法律本身的态度以及...
十七大指出,社会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人民群众的心愿就是社会稳定。但处于关键时期的国家改革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且利益格局也发生调整,而国企职工上访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这都严重影响着社会和企业稳定,尤其是一些国企建筑施...
三、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初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突进期。当代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2岁-15岁之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发育早期,是继婴儿期后的人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时期...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充分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每个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法治国家的建立。在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生活水平提...
本文简单分析了当代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形成潜在性影响, 并详细论述了正确发挥家庭法律教育功能的路径建议, 希望由此能够为我国家庭法律教育功能更好的发挥带来一定帮助。...
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的辛苦结晶。国家对于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条文或者政策,让劳动者在工作中享受到各项福利政策,让劳动者在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时候也能够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量农村务工人员的进城,农民工开始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出现,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现象。尽管自出现至今,农民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显着提高,始终处在受人歧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