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变法修律使得西方的法律原则被大量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女权意识的觉醒,女性权利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限制到平等,从决议规定到法典化的曲折的过程。这个曲折的过程一方面显示出中国传统观念因其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根深蒂固,变革的困难巨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要变革一项民间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过程要符合整体的法律文化的发展变迁的规律,使引入西方的法律原则在中国有适于其生长的土壤。
(三)分家习惯与国家法的关系
在中西方的法制史上,习惯法都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74分家这一做法就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习惯法之一。传统中国一直到清末变法修律之前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民法典,关于民事方面的规定大部分都存在于刑法典中,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民事法律的欠缺导致了民事纠纷多以调解、教化或是习惯加以解决,地方官府在处理民间纠纷时若无相关法律规定也多援引习惯,自唐代起,国家法接受了分家这一中国传统的民间习惯,直到清末变法修律之前,都为以后历朝历代国家法所承认。所以,分家依据的是民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法,即使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分家习惯不尽相同,但在分家的大体规则上还是保持一致的。
而继承这一概念,来自于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大规模引进的西方法。当西方法被国家承认成为了国家法,那么在法律层面上自然而然的就排斥习惯法,分家这一民间习惯也就不被国家法所承认。在发生相关法律事由时,就需要依据继承法来处理。
从原则上来说,分家强调的是男性的权利,在分家时具体的做法是“诸子均分”,即所有的儿子平均分配家产。在陕西省长安县习惯中规定,“家产诸子平分:凡亲生之子,不分嫡庶,对于家产上之权利,概属平等。”75除非在“户绝”之家,又没有同宗过继者,才由女儿继承家产。《大清律例》“卑幼私擅用财”条例二规定:“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76黑龙江省海伦县习惯:“无子之人所遗留产业,有由亲女承袭。无亲女者归亲族承袭,亦有归亲友者,但事例甚少。”77“户绝”之家又没有同宗应继的情况毕竟较少,换而言之,在正常情况下,女儿仍然是没有参与分家的权利的。而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大规模引进的西方法强调的是男女平等。1930年的《中华民国民法典》继承编中虽然没有在条文上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但男女平等的原则可散见于其具体的规定中。如第 1138 条规定“遗产继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顺序定之:一、直系血亲卑亲属。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这表明女性是享有继承权的。第 1141 条规定“同一顺序之继承人有数人时,按人数平均继承。”这表明男性与女性在继承财产的份额上是平等的。“我国《继承法》第 9 条规定:
”继承权男女平等。“也就是说男性与女性在继承上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无关,只要是男性在继承上享有的权利,女性也同样享有。所以,中国传统的分家习惯权利主体是男性,女性参与分家的权利被剥夺,这与现代继承法所强调的男女平等是有很大出入的。
分家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多次分家,比如基于一定的事由的出现,先进行一次分家,等到父母去世后对剩余家产再进行一次分家;也可以一次性分完,这里的分完既能在父母生前也能在父母死后。分家所分的家产只能是从长辈流向晚辈,即晚辈承受长辈的,不会存在同辈之间互相承受或是长辈承受晚辈的情况。”无论是分家还是’承继‘,都是下辈承受上辈的财产和身份,不存在同辈相互继承或上辈继承下辈的情况。“78但是,继承就不一样了。不论是 1930 年的《中华民国民法典继承编》,还是我国现行的《继承法》都规定法定继承是有一定的顺位的,即发生继承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来确定继承人。1930 年的《中华民国民法典》继承编第 1138 条规定”遗产继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顺序定之:一、直系血亲卑亲属。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我国《继承法》第 10 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由此可见,继承不仅仅存在晚辈继承长辈遗产的情况,还存在着同辈继承或是长辈继承晚辈遗产的情况。
从债务承担上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俗语叫做”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这句俗语也深深的影响着分家习惯。由于中国的传统家庭过得是一种”同居共财“的生活,人们很少会把个人财产和家庭财产区分开来,所以在分家之后,分得各自家产的晚辈们对于上一辈所负债务就有着偿还的义务。河北省定县习惯:”被继承人死亡,其所负债务概归继承人清偿。盖谓其授有遗产,自当清偿债务。“79江西省萍乡县也有类似的习惯:”凡系为父者所欠之债,苟债权人有证据可凭,无论该债务负者之生前死后,对于其子有要求清偿之权,其子不得以债非己借藉词搪塞而置之有不理。“80既然在家产的分割原则上实行的是”诸子均分“,那么在债务的承担上,在通常情况下也是”诸子均分“,当然也不排除诸子中经济条件优越点的多承担一些债务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是诸子内部协商的结果,与债权人没有关系,最终父辈所欠债务都应当被完全清偿。”父债子还“实质上是对父辈所欠债务承担了无限连带责任,虽然能极大的保障债权人的权利,却也给诸子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这与现代继承法中限定继承的原则是相悖的。1930 年《中华民国民法典》继承编和我国现行《继承法》都规定了限定继承的原则。《中华民国民法典》继承编限定继承的原则规定在第 1154 条:”继承人得限定以因继承所得之遗产,偿还被继承人之债务。“我国《继承法》规定在第33 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从分家习惯和国家法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根植于中国数千年之久的分家习惯其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近代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清末的法律近代化,自始即背负着撤废领事裁判权的使命,为求法律与审判办法’皆臻妥善‘,与东西各国’改同一律‘,率皆以西方’先进‘法律文化为依归。“81将基于西方法律文化传统的法律文化移植于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传统伦理的社会中时,因水土不服,产生激烈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在移植西方的法律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对本国的民俗习惯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尊重。在国家法是否应该回应传统民间习惯的问题上,应该保持一种慎重的态度。
第3章: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特征功夫熊猫的热播,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元素风潮,其中的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惜物种,在世界范围内它已然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其无可争议的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当前世界环境下,我国传统文...
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罗马嫁资制度,通过罗马法的传播对各国的婚姻财产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传统习俗,我国在短时期内,彩礼和嫁妆婚俗仍将活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出台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但由于中国独有的婚嫁习俗十分复杂,因此,要建构...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青天是一尊堪与希腊女神忒弥斯相提并论的正义之神司法之神。然而,青天窗外无青天,①酷吏传外有酷吏,青天不常有而酷吏常有。更为真实的情况是青天酷吏不常有而贪官污吏常有,贪官污吏不常有而庸官俗吏常有。青天甚至部分酷吏也许...
录问起于五代。后唐天成三年七月十七日敕文:诸道州府,凡有推勘囚狱,案成后,逐处委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判官,引所勘囚人面前录问。如有异同,即移司别勘,若见其本情,其前推勘官吏,量罪科责。若无异同,即于案后别连一状,云所录问囚人,与案款同,转上本处观察...
中国古代社会以婚姻关系作为礼法,而将破坏婚姻礼法的行为视为犯奸行为。蔡枢衡先生在《中国刑法史》中指出:“起源最早的社会制度是婚姻制度。结婚和奸淫本是一件事的两方面;有了婚姻制度,同时也就会有违反婚姻制度的奸淫现象。”...
中国古代刑讯的研究成果可谓洋洋大观。其中关于刑讯合法化及常被滥用的成因是古代刑讯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刑讯何以长期盛行。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侦查技术落后导致刑讯适用,如王立民指出:中国古代的刑事侦查技术有限,如果不用刑讯,一...
导论(一)问题的由来分家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传统习惯,自秦汉以来一直相传至今,延续了两千多年,分家习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得到过国家法的认可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力,并成为一种相对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随着近代中国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尤其是清...
摘要饮食,乃民生之大事。中国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于饮食是每一个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事情,具有极高的普遍性,因此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中国自古就有系统完善的饮食制度,这种饮食制度包括礼的规制和法的规制两种。这两种饮...
第5章:我国传统文化法律保护途径的借鉴及建议5.1传统文化的国际组织保护早在上世纪中叶,众多国际组织就开始对传统知识的保护进行了诸多的探讨,上文提到1967年伯尔尼公约首次提到了有关传统民间文学艺术,虽然未进行实质上的保护,但是传...
我国也可以借鉴日本在立法上并不宣示禁止同性伴侣的收养行为,但是采取逐步承认被同性伴侣所收养子女合法地位的方式。同时,谨慎对待同性伴侣婚姻合法化的立法要求,尽管我国现阶段虽然少子化并不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实质上承认同性伴侣享有与异性伴侣同等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