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本质上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范畴,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组合、分类,最后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而概念性的东西却往往让人产生诸多联想甚至是误解,因此,根据罗兰·巴尔特在其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所述“符号学理论体系还有待于建立完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应用符号学的一些分析事物的方法来解释其他的一些现象:先哲们比较保守的认为符号学知识实际上只可能是对语言学知识的一种模仿;而我们作为现代人不妨大胆一些,无论是分析方法还是知识的应用——至少在构想中,已经被用于非语言的对象了。符号学基本上采用分类法,即“二分法”的形式呈现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表象和内质的大结构划分,这便给产品设计的符号学意义提供了借鉴。
1 点发散
符号本身并没有自己的绝对意义——追溯其本源,符号所指代的物质实体(无论是抽象的意象,还是具体的实物,)才是具有长远的意义的,可以说符号是借鉴他的“主体”才有了生命力,人们才能够通过眼之所见和思维逻辑的概括总结出某类物质的综合信息代表。但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符号的综合分类归纳能力,世间的事情永远会显得复杂难懂,不适合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符号学基本方面的第一种分类集中于对语言学的探索,只有把人们交流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谈其他方面发展的问题,这一过程我给它定义为“点发散”——原点是核心,解决后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归零”归的是否恰当合适,判断这个点的依据是能够较好地分析它的方法论,这一原则将适用于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而对于生活方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探讨自然会借用符号学中的“二分法”,这个角度是众多发散结果中的一个。
1.1 系统阐述
生活方式系统是将特定分类人群的某种生活本质需求在特定事态所处的特定的时间、环境、条件的信息研究、分析后整合,系统地、形象化地显现出该特定人群的潜在但又是具体的需求的目标系统。生活方式往往反映了人们潜意识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体验,既包括合理地,人们认为较为方便的做法,也有虽为不便,但是又很难改变的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背景研究来看看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产品设计的。
1.2 背景研究
首先要对整个社会所处的发展时期进行大致的评断,对于中国目前来说,处于一个大的经济转型期,人们对于各种能够满足生活的新事物有着比较强烈的占有欲和希望拥有的心态,但是由于个体购买能力的差异化就会必然出现大众和小众市场的不同,生产商也必然会推出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购买群体的构成发生关键性的转变,既有集团性的大宗商品的购买,也有私人购买,不仅仅限于国内市场,一部分比较富裕的人群把市场放到了国外,全球性的市场已经形成;为了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产品市场的细分程度进一步加深,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并存的局面会长期持续下去;产品已经不再是一种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而是象征着地位、财富、权势的媒介——物品的形态是一种交流媒体,当它在视觉上形成共有认识或成为有印象的对象,物体就成为交流的媒体而被符号化,这种非物质性的存在方式却能够给人带来极为物质性的感受。好的产品背后是有完善的服务系统作为支撑的,作为软实力,对于人们是否购买有着较大的决定作用。
符号化的产品 = 物质性的体验感受 + 完善的服务【1】
“从某些方面来看,我想设计师们应用更多的时间去创设符号,余下的才是制造实物。”——菲利普·斯塔克“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求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皮埃尔·杰罗现代的产品设计,其内涵涉及到美学、市场学、经济学、材料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未来学,、人类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一件优秀的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设计概念的完美阐释。
从这个角度说,产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器物本质,成为复杂的综合性信息的载体。
如果产品设计停留在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某种功能而设计,为了生产而设计,为了一种好看的外观而设计都是过于片面肤浅的,偏离了设计的主线——为了生活而设计,生活更多的是反映出人们的态度,一种用户心里不易表达的层面,是无数瞬间的动作集合而成的影像,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情感,儿时美好的回忆,伴随着几滴热泪的莫名的感动,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设计的方向。
2 线发散
生活有大有小。我们暂时把家庭作为一个点来看,消费产品的设计,如家电类,单纯的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其实只是在理论上有意义,因为用户作为商品生产环节的终端使用者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社会意义和商业意义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脱离了生产者和经销商进行分析的价值也就不大了。前面提到的理论意义就是一切以人为本,而社会意义是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而商业意义才真正落实到用户研究。从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看出,理论总是先提出,后面还需验证。点即家庭,而点终究是要归到线系统当中发挥其在整体中的作用,也就是放在整个社会中研究,那么可持续的经济的概念就不得不考虑进去,进行综合的研究。
2.1 现状研究
分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分析,欧美国家多用行为聚焦和现象解读的研究方法:前者是用录像记录下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然后分析行为背后的观念、文化、需求等;后者是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少量对象,来了解特定的问题范畴。而日本多采用感性工学,即以“定量”研究为主,以绝对理性的思路去研究感性的“科学”原理。国内的企业根据营销人员来了解用户,认为营销人员对用户是了解的;国内的院校通常是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具体产品的历史以及同时代的其他厂家产品,对产品进行分类。
2.2 理论基础
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从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中确立目标系统——实“事”;然后选择造“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内因——求“是”的研究。产品设计的本质:产品(制造)、商品(流通)、用品(使用)、废品(利用)之间矛盾协调统一的系统方法。
2.3 研究的要素与结构
当人们有了真正的需求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是不好用的,总是违背我们的意愿,这便使人们产生了对好的设计有一种迫切向往的原始冲动;行为会带来反馈,反馈到具体的事上面就是要用新工具,新方法设计出更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产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需求有五种,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隐藏在它们背后的还有法规和伦理的需求,把这六个需求进一步整合为三种人性——即人欲(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人情(社交需求、自尊需求) 人道(自我实现 法规和伦理),这三者即为“尽人事,听天命”——《中庸》中的“人事”。
相似的人组成特定的人群;特定的人群有相似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始终把握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设计要点,这样最终的产品才会是易用的,是人们希望拥有的,能够给人带愉悦的。
3 面到体的升华
产品设计属于工业设计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单纯的来讲,设计师通过一系列造物的手段方法把个人思想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出的商品,既然是商品而非博物馆里的展品,那么产品必须考虑市场用户的需求,是符合大众兴趣爱好的,的是与人友好的,产品在使用当中尽量避免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美国认知心理学专家唐纳德·诺曼在他的《好用型设计》一书中提到一个好的产品是易用的,安全的,使人愉悦的——仅仅好用不行,这是认识停留在功能上的误区,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否有顺手的感觉,是否感受到一种细心的体贴与关怀,是否勾起了内心的回忆。设计只有进阶到反思水平,最终的产品才可以真正的融入人们的生活,才可以加入我们的家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这些情感化的设计体验要在平时对人们生活方式做长期的、详细的观察、调查、分析,甚至达到人们动作潜意识的层面,当事者往往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一个动作时的具体原因,但是这一动作却能说明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深泽直人说过“人不是说出自己所想的然后再行动,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以前大家设计都会绞尽脑汁去想怎么样把形状设计好。但是我在做产品的时候就不去设计没有意思的外形,这是一个打印机。一般在使用打印机的周围可能有废纸篓。这个设计不去考虑打印机的形,而是注意打印机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比如和废纸篓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们搞设计的人,往往不止打印一张,而是打几张出来,会挑选其中一张,然后把其他的扔掉。
与其说是设计新的东西,倒不如说是找一个实际上已经存在,但是你还没有真正发现的东西。这个果汁盒做得像香蕉皮一样。虽然创制这个作品的作者我没有见过。但看得出这是他有意识的做出来的包装,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呢?就是因为香蕉、豆浆、人生果等都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个信息。
对生活方式的探讨最终都会归于对于人意识的探索,比如你在弹钢琴的时候,如果非常紧张哪个键是哪个音的时候,这个时候反而会很容易弹错。所以说东西是在无意识当中被使用的。在无意识的行为当中,引入我们的设计,把我们的设计体现在人们的无意识的行为当中。有一个词语“必然”。也就是说设计要设计已经存在的一种感觉,要体现出恰到好处。有一些设计者会设计一些体现自己个性的作品。但是另外的设计者就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设计出和这个环境匹配的东西出来。设计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抽出一些和环境所匹配的元素。
好的设计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表现生活。好的设计是以第三方的立场看这个东西。创作时都会有想表现自己的创作意愿,都是从已经有的现实来寻找空间进行创作。没有设计大家虽然可以生活下去,但是有了设计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好。
4 结论
从符号学到产品设计的研究是从一般到个别的分析演化,而两者的共性在于都是从人的角度来解释现象,探究本质,是否能够解决好人的问题成了关键。符号的概念已经内化于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之上,代表了一种无形的却又有着很强的现实力量的意指关系,无论是从表面研究,还是最后得到结果,都只是代表了一种现象,我们要想办法找到连接这两个点的恰当合理的关系,分不同方向,不同类型进行细化,最后才能完整的认识整个集群的联系,通过此联系,建立彼联系,也就是说从“人”这个中心点辐散开来,围绕关系网,深度透析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最后才能认清我们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与周围“物”的关系——生活代表了人的所有活动,生活方式进一步阐述了人的动作是如何满足自身及他人需要的,而产品则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享受生活必须借助的工具,工具需要人根据需要设计出来,这个关系就很明了了,就是围绕“人”这个人们自己为他建立的符号意义来阐述什么是物质的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法]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2] 张斌宾.浅析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语义学. 设计.2012.(10):48-49
[3] 柳冠中《.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
[4] [英]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德,[英]菲利普·威尔金森. 《符号与象征》. 周继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2
[5] [美] 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 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出版,2010
[6] 陈炬《.产品形态语意》.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7] 张凌浩《.产品的语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
[8]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
[9] 柳芸,何人可.IT行业产品形象设计的创新与延续[J].装饰.2003
[10]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社.2001.
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还有设计的审美标准应用于我们平时日常生活的各种产品、环境当中,使之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这也是为人类、社会与生活发展服务的学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日趋完善,工业产品的设计流程逐渐向虚拟环境的展现方式发展,工业设计的产品设计周期变得更短....
电影是现代人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受到影迷的追捧。与之紧密相关的电影宣传手段电影海报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奥斯卡金像奖作为享誉国际的电影奖项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其中的电影海报竞赛单元将一幅幅海报变为一件件精美的艺...
1符号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新元素符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沟通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形式,我们就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场所中。古时候人们就用符号进行交流,以此来传递基本的信息和表达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的符号表现形式更是多彩多姿。随着知识的完善...
文化符号是一国民族文化的表征, 文化符号如同空气一样, 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任何民族的传统艺术符号都会对本土的动画艺术产生影响。...
在艺术的领域中,我们所知道的视觉艺术其实和艺术设计有很大的相同之处,而且这两者都需要加强各自的创造力。比如,就拿艺术风格以及艺术美观来作为对比,与此同时,还需要视觉媒介将这种故事讲述出来。...
一、设计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需要,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前提。不同的需要导致了人们对不同产品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各种消费行为。比如,有的人倾向于购买满足温饱需要的物品,有的人倾向于购买养老...
中国元素是指凡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由中国人创造、传承, 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都是中国元素, 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 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大到故宫长城, 小至窗棂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