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西南地区苗族服饰现代化发展探究
【第一章】苗族服饰现代设计分析导论
【2.1 2.2】苗族传统服饰的现实形态
【2.3】苗族传统服饰现代化的影响因素
【3.1 3.2】传统苗族服饰小设计嵌入大关系
【3.3】苗族服饰设计小切面串联大全局
【总结/参考文献】苗族服饰现代化设计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总结
传统苗族服饰文化之源是在于对过去历史的记录,对精神信仰的承接,对情感的传承以及对于支系的判定。该种服饰所惠及的人群有限,所穿着的时间与场合都是有一定的规定性和一定的指向性,人体与服装之间共同传递出一种厚重的人文积淀。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苗族虽仍多居于西南山麓之间,但与外界的交流逐渐频繁,与汉族之间融合日益增多,对其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影响。而这些现代文化入侵最为直接显现便是在服饰的变更之上。
通过对于西南地区苗族的田野调查可知,传统苗族服饰受到现代化的波及,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内在民族文化的展现变成了一种外化空洞的符号,变为了商业经济的陪衬品与添加剂,变为旅游景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的服饰变得舞台化、表演化,还出现了服饰之间的全新组合、变形、移位、再造等一系列颇为丰富的变异。
这些服饰从小量独特的纯手工制作变成了大量复制的大工业生产;从高品质的精工细作变成了低标准的局部拼凑。而造成这样外在呈现的原因是在于寄于传统苗族服饰之上的文化属性被经济属性所淹没,激发了服饰文化礼仪与商业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反映在审美差异的限制、生活生活节奏的限制、民族文化的断层以及衡量标准的改变这几个方面之上。传统服饰被置入到现代的商业环境中时,因商业利益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使苗族逐渐丧失了留存千年的服饰文化。这种形式之下的,传统服饰的现代化是有所缺失的,是无法被现在商业市场所认可的,也无法起到民族传承的作用。出现这样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样的现代化形式是小众民服饰文化与大众商业利益冲突之下的产物。也是为了追求更高经济回报而模糊淡化了传统服饰礼仪规范与手工技艺。可是这样的淡化与模糊,并不是对于形式的抛弃那样简单,苗族于服饰之上所蕴含的对于历史文化的记录、对于个人价值的认可、对于支系婚姻的判定、对于精神信仰的承接等等文化上的属性全然不见。只留下空洞的图像上的复制、堆砌,以及工业生产磨灭传统手工的痕迹。这样的服饰形制显现,其实是在经济利益、文化根基与社会人格之上所缺失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现象与因由,我们尝试运用现代设计。通过设计介入与设计融入将传统观的服饰文化与现代的商业利益进行转换。将传统苗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通过设计与现代商业体系从需求、美感、标准三个方面加以融合。借此找到设计能够在这些融合之中起到作用的切面与层级,在这其中可以运用设计的力量对于传统服饰文化于现代经济发展中做一个规划和建议。在创建有效的商业机制、改善本源的经济情况、结合古今的审美标准、引导大众的消费倾向、构建有效的社会认可之中,设计都能够起到作用,能够为传统服饰融入现代经济之中贡献出一份力量。当然,设计能够做的不仅如此,传统融入现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文只是展现了一种对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考方式与思考路径,只是根据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延伸,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与可供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方向而以。
本文希望因此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以一种联系而发展的观点看待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情况,让传统有机会在现代中获得新生,重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晋书·礼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着,朱淳译,陈平校,世界工艺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4][美]亨利·佩卓斯基着,丁姵芝、陈月霞译,器具的进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译本黎鸣、李书崇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6]胡戟。中国古代礼仪[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7]杨正文。鸟纹羽衣:苗族服饰及制作技艺考察[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8]席克定。苗族妇女服装研究[M].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年。
[9]罗金荣。昌宁苗族服饰[M].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1 年。
[10]费孝通。江村经济[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1]刘士林。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2][德]赖纳·特茨拉夫主编 吴志成、韦苏等译: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3][美]圣·胡安着, 肖文燕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主义症结[M]. 载全球化与后现代性[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4]费孝通 编,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年版
[15]费孝通 着,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6]费孝通 着,费孝通社会学文集:民族与社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18][德]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7][美] 斯图尔特·L·哈特。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8][美] 彼得·伯格。现实的社会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9][法] 第亚尼。 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 [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0][德] 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问题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21]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2]杨昌国。服饰· 历史· 神话,[J].民间文学论坛,1990 年第三期。
[23]翁泽仁。贵州苗族女性服饰信息传播功能的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 年 02期
[24]余英时。钱穆与新儒家 [J].中国文化,1992 年 01 期,5-27 页。
[25]朱孝岳。手工艺对现代工业的启示 [J].中国工艺美术, 1987 年 01 期
[26]许平 .反观人类制度文明与造物的意义--重读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2 年 05 期,100 页。
致谢
白驹过隙,时间荏苒。转眼之间三年珍贵的研究生时光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良多,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邹游教授。邹老师对于我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从论文题目的选择到确定研究思路、对于切入点的梳理,再到研究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无不凝结着邹老师的教诲,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悉心教导,这篇论文几乎是不可能顺利完成。他治学严谨,让我明白了学术应有的态度与坚守。感谢邹老师的宽容与信任、因材施教,让我能够以成熟的心态面对问题并心存善念。
感谢我各位同门、寝室室友,感谢彼此陪伴且相互照顾在一起的日子。 感谢杨源老师、潘娘妈及其女儿张艳梅为我们田野调查的路线提供了很大帮助。感谢黔东南地区杨晓珍女士及其爱人杨先生,梁玉英老奶奶,杨光宾先生,杨胜英女士,彭丹和韦薇女士等在实地调查和采访中热情地提供了诸多帮助。感谢我的弟弟张烨协助翻译了英文摘要。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服装设计作为时尚产业易于引起人们关注,以服装设计对年画元素的运用推进中国传统年画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这种巧妙运用的形式有利于服装设计增强自身的文化标识和符号内涵。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传统年画在服饰设计中的发展的...
3.2.3拉丁舞比赛服饰色彩运用的演变通过对2005年-2014年黑池舞蹈节拉丁舞职业组决赛视频的分析显示,拉丁舞选手在选择比赛服饰的色彩方面具有明显的色彩种类运用的变化。通过观察,拉丁舞职业组选手在初赛时人数较多,一般分2-5组进行比赛,每组为15...
参考文献:[1]袁利。打破思维的界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2]王红。3D打印:头脑红利驱动创意经济[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8)[3]郭少豪,吕振。3D打...
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拉丁舞比赛服饰色彩运用的演变由单色调逐渐趋向于两种或三种色彩的搭配,呈现清晰的层次感。4.1.2拉丁舞比赛服饰样式的演变女式由开放化逐渐趋向于含蓄化,使服饰设计的面积更宽泛。男式则由传统大V领样式逐渐趋向于小领、...
第一章绪论1.1引言。如今,如果你在百度、谷歌、搜狗的搜索条打出3D打印这几个字,无疑会出来一大堆关于它的新闻:3D打印技术开启思维新模式,中航3D打印重点机型试验件通过极限载荷考验,3D打印的服装登上巴黎时装周就是这简单的4个字3D打印怎么可...
3.2.2拉丁舞比赛服饰装饰元素的演变装饰元素总能够使平淡无奇的服饰变的美丽又奢华。近十年拉丁舞比赛服饰中装饰元素的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细看拉丁舞比赛服饰中的元素,会惊奇的发现那些能够闪闪发亮的饰品都可以用在拉丁舞比赛服装上。在黑池舞...
以传统镶滚技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和实物考证的方式将镶滚技艺的种类分类以及镶滚工艺对服饰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
摘要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时尚繁盛,精美的服饰成为一种奢侈性消费,为了限制当时的服饰时尚,统治者制定了大量有关服饰的禁奢法令。然而,禁奢法令不但没有限制住时尚,反而推动了其发展。本文将从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禁奢法令和服饰时尚入手,探究法律与时尚...
第4章结论虽然,近年来我国服装市场整体事态较为乐观服装饰品种类繁多,加工能力己具备较高水准,但设计水平仍需大幅提升,制造大国的映像令我国的服装设计处于尴尬地位。因此,作者从色彩这一有巨大挖掘潜力的服饰构成要素用整篇论文的篇幅进行不断地深...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人口众多的汉族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疆域,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于我国领土的周边省份。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主体汉民族服饰已被全盘西化;然而在我国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